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地理

(最新)九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经典

发布时间: 浏览量:9

初中地理知识点主要以图形与理论相结合,需要多学会看图。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九年级地理必考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最新)九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经典 1

1.气候特点:

①气候复杂多样:亚洲地跨寒带、温带和热带,东、北、南三面濒临海洋,西南深人到亚欧大陆内部;地形复杂多样。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的影响,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以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②季风气候显著:亚洲背靠世界上的陆地——亚欧大陆,濒临世界上的大洋——太平洋,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力推异十分显著,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手风气候都有分布,其中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惟独亚洲有分布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几乎占亚洲的一半):亚洲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亚洲内陆距海远,受海洋影响小。夏季内陆升温快,冬季降温也快,因此冬冷夏热;由于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因此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2.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在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尤为突出。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与夏季风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夏季风强的年份,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也多;反之,夏季风弱的年份,降水也较少。如果降水过多,就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反之,降水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因此,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雨热同期,使农作物得以旺盛生长,但常受不稳定的夏季风影响而发生旱涝灾害,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

3.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亚洲人口占61%。

①世界各大洲或地区按人口数的多少排序为: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和大洋洲。按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排序为: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洲、北美、欧洲。

②世界上人口超过l亿的国家共有10个,其中有6个位于亚洲:东亚的中国、日本,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③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4.多样的地域文化:亚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民风民俗。如:日本的抗震建筑、沙特阿拉伯的帐篷和长袍。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和美索不达米业平原(两河流域),因其适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而分别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5.经济发展旅异:亚洲除日本是发达国家外,其余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各国经济发展的差异很大。主要原因是:除日本外,各国过去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工业基础一般较薄弱。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经济发展较快。

(最新)九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经典 2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

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

7、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最新)九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经典 3

1、气温:⑴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

⑵北半球一年当中平均气温最高是七月,最低是一月;南半球则相反。

2、降水:

⑴、降水的三种形式: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⑵、世界上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赤道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3、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⑴、气候资料用表格,坐标图和等值线图等表示。

⑵、举例说明。

(最新)九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经典 4

第一单元地球

第一课讲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这个看看书就行,知道就可以了,知道人们认识地球的几个重要过程,形状的大小搞清楚,5页的图1.2背会。

第二课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这个很重要,这个学不好,以后就费尽

经线和纬线的概念弄懂就行,7页的图1.31.4背会。经度和纬度,要能在图上,认出是多少度,北纬,南纬,东经,西经用什么字母表示,最大是什么。图1.5一定要背会,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概念和中,高,低纬度要清楚。1.61.71.8都得背。经纬网看看就行。

第三课地球的自转背背概念就行,但11页的图1.13一定要背下来。

第三课地球的公转背背概念就行,但16,17页的图1.17和1.19必须背会。

第二单元地图

第一课方向,比例尺搞懂就行,23页下面的图背会

第二课地形图的判读记概念,记住那6个地形就OK了

第三单元海洋和陆地

第一课海陆的分布,记那8个球,会画大洲轮廓图,知道洲和洲的分界线,知道四大洋的面积

第二课海陆的面貌还是记概念,记38页下面的图,和39页中间的图和35页图3.4

第三课,还是背概念,和42页的下面那4幅图,和43页的板块图这个经常考,火山和地震带背背,记44也的图3.15

就这些,4单元不考,其余的都不考,记住这些,要背的一定要背,记住这句话,一定能考好!

新高一地理小知识之二十四节气

导语: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天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

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

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

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

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

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

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

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

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

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

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

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

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

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

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 高考,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

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

10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

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

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

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

12月7日前后。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

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

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

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最新)九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经典 5

1、比较亚洲和欧洲:

亚洲

纬度位置大部分在北半球,少部分在南半球全部在北半球

地形特征

①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

②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③中部高、四周低

欧洲

海陆位置东南北临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西、南、北临大西洋、地中海和北冰洋

地形特征

①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低;

②地面起伏较小;

③南北高、中间低。

气候特点

亚洲

①气候复杂多样,(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

②大陆性特征和海陆差异特征显著

欧洲

①、温带气候显著(热带气候没有);

②、海洋性气候显著。

河流特点

亚洲:

①发源于中部高山高原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②、河流长,水量较大。

③、多内流河。如长江,湄公河,塔里木河。

欧洲:

①、发源南部山地、是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

②、河流短小,水量丰富。如:多瑙河、莱茵河、伏尔加河等。

人口特点

亚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36.72亿)人口过亿的国家有6个

欧洲:东部、南部人口稠密人口居世界第二位(7.27亿)人口增长率最低,西部人口最稠密。

2、需要识记的一些内容

⑴、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⑵、亚洲、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400米)。

⑷、北半球的“寒极”奥伊米亚康(俄罗斯);世界雨极——乞拉朋齐(印度)。

⑸、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世界第三长河,注入东海),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湄公河(中国境内叫澜沧江)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注入南海。

⑹、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注入里海;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多瑙河(流经8个国家),注入黑海。

⑺、亚洲、欧洲的湖泊:

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最深的湖泊;

里海(中亚)——世界最大的湖泊;

死海(西亚)——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

巴尔喀什湖(中亚)—一半咸水,一半淡水

(最新)九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经典_精选范文网

初中地理知识点主要以图形与理论相结合,需要多学会看图。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九年级地理必考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希望大家可以喜欢!九年级地理必考知识点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