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历史

初三历史知识点归纳精选整理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积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学习也是一样的,需要积累,从少变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三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历史知识点归纳精选整理 1

  1、古代埃及建立在尼罗河流域,埃及人创造的是象形文字。建筑杰作是金字塔。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的性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古代西亚两河流域人创造的楔形文字。

  2、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希腊最重要的民主成果。公元前6世纪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建立了罗马帝国。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亚、欧、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废除,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的奴隶制也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崩溃。

  3、646年,大和参照唐朝的封建改革内政,实行中央集权史称大化改新。它标志着日本封建社会的开端。

  4、古代印度人发明了0到9的记数符号,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称阿拉伯数字。

  5、佛教产生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地点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得到发展。__产生的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创始人耶稣,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是教会,后来基督__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政教,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

  6、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他号召人们信仰真主安拉,地点麦加(或者阿拉伯半岛),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7、古希腊的文学作品是《伊索寓言》、《荷马史诗》,阿拉伯的文学名著是《天方夜谭》。

  8、843年,查理曼的3个孙子在凡尔登缔结条约,三分帝国。此条约奠定了法兰西、意大利和德意志基础,它们加上英吉利王国,成为西欧的主要封建国家。

  9、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他的作品是《神曲》,达·芬奇的作品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一、文艺复兴运动

  1.时间:最早兴起于14世纪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2.首先发生的地点:意大利

  3.主流思潮:人文主义

  4.方式: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的陈腐说教。

  5.实质: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6.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1)意大利诗人但丁:文艺复兴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著有长诗《神曲》,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

  (2)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最大成就是绘画,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3)英国大戏剧家、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7.意义: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二、新航路的开辟

  1.目的:去东方寻找财富。

  2.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2年哥伦布的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古巴和海地。

  4.意义:

  A: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B: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给亚非拉许多国家带来了殖民灾难。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阶级矛盾激化。

  2.时间:1640—1688年

  3.领导阶级:资产资级和新贵族

  4.开始的标志:1640年,国王查理一世重新召集议会,筹集军费,议员要求限制王权。

  5.高潮: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建立共和国

  6.结束标志: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7.意义:

  (1)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2)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

  (3)揭开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序幕,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二、《权利法案》的颁布

  1.目的:为了限制王权。

  2.时间:1689年

  3.意义:A: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

  B: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第12课 美国独立战争

  一、美国独立战争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时间:1775—1783年。

  3.领导人物: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历史功绩:领导北美人民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亲自主持制订了美国第一部宪法,并忠实地执行宪法。)

  4.开始的标志: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5.美国独立的标志: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标志北美十三块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7月4日为美国国庆日)

  6.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7.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8.胜利原因:

  (1)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

  (2)人民群众积极支持,坚强不屈,英勇作战;

  (3)得到法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援助。

  9.意义:

  (1)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2)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10.性质: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二、1787年宪法

  1.主要内容: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掌握国家的立法权和司法权,从而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总统制政治体制。

  2.意义: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法国大革命

  1.背景:启蒙思想的影响;封建制度束缚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三等级要求改革;路易十六的财政危机。

  2.爆发标志:1789年7月14日(7月14日为法国国庆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3.高潮:雅各宾派专政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1894年热月政变,标志法国大革命结束)

  4.重要文献:《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自由、平等思想。)

  5.重要人物: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

  6.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最彻底的一次革命,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

  二、拿破仑帝国

  1.1799年,拿破仑通过政变夺取政权。

  2.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对内颁布《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打击了封建残余势力,推动了法国以及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发动战争。

  3.1812年远征俄罗斯失败,敲响帝国的丧钟。

  4.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封建王朝复辟。

  ★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1.根本原因:随着市场的扩大,手工工场生产无法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动力)

  2.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3.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4.参与国家:英、法、美、德、俄、日。(最早发生的英国)

  5.开始的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手摇珍尼纺纱机

  6.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促进了煤炭这一新能源开发和利用)

  7.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8.主要发明:A英: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火车机车。B美:富尔顿→轮船。

  9.交通工具革新,汽船和火车机车出现。(加强了各地联系,世界进一步连成一体)

  10.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19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成为生产的主要方式。

  11.影响:

  (1)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资本主义逐渐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3)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2.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开辟海外市场,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明落后就要挨打!)

  ★第15课 血腥的资本积累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1最早走上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道路的国家: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

  2“三角贸易”的原因:美洲缺乏劳动力,贩卖黑奴可以获得高额利润。

  3“三角贸易”的路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4“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英国人。(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

  5“三角贸易”持续时间:三百多年

  6“三角贸易”的影响:

  (1)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造成非洲长期的贫穷、落后。

  (2)欧洲奴隶贩子把赚来的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1.英国走上殖民争夺道路的时间:17世纪

  2.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时间: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3.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机构:东印度公司(负责对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殖民侵略)

  4.英国在印度最有名的殖民头目:克莱武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英国的宪章运动

  1.时间:1836~1848年

  2.内容: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3.特点: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久。

  4.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5.失败原因: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6.影响: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背景(略)

  2.创立者:马克思和恩格斯

  3.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4.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5.意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6.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成功实践是:俄国的十月革命,中国革命。

  三、巴黎公社

  1.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资产阶级对内投降,对内镇压人民。

  2.经过:工人起义建立政权保卫政权(五月流血周)

  3.性质:是无产阶级政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4.意义:(略)

  5.《国际歌》词作者:欧仁·鲍狄埃,作曲:狄盖特。

  ★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

  1.根本原因: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和南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之间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2.矛盾的焦点: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3.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南方叛乱的借口)

  4.爆发的标志: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南北战争爆发。

  5.转折点: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6.结果:1865年,战争以北方的胜利而告终。

  7.性质:既是一场内战,又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8.意义:(1)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2)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的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9.林肯的贡献:维护国家统一,解放黑人奴隶。

  ★第19课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背景: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目的: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贵族地主利益,巩固沙皇统治。

  3.领导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4.内容:

  (1)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高价)钱赎买这块份地。(体现了这次改革的实质:是对农民的一场剥削与掠夺)

  5.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意义: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7.局限性: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二、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日本面临幕府统治危机和严重的民族危机(外国入侵)(内忧和外患)

  2.时间:1868年开始

  3.领导者:明治天皇

  4.内容:(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5.性质:是明治天皇政府实施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b.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7.局限性: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第20课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2.主要标志: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促进了电力、石油的利用)

  3.领先于世界的国家:美国和德国

  4.主要发明:

  (1)新电器:灯泡(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电动机等。

  (2)新机器:内燃机(卡尔·本茨发明)、电动机。

  (3)新通讯:有线电话、无线电报。

  (4)新交通工具:电车、汽车(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发明),飞机(美国莱特兄弟发明)。

  5.影响:

  (1)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各国发展不平衡。

  (2)政治: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3)外交(国际关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烈,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第2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1.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

  3.爆发标志: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4.交战双方: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

  5.重要战役:1916年 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6.战争的结束: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宣告结束。

  7.大战的影响:

  (1)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大战涉及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

  (2)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8.启示:要珍爱和平,远离战争,战争悲剧不能重演。

  9.一战的性质: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第22课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一、法国启蒙思想

  1.出现的时间:18世纪

  2.背景:法国的旧制度衰败。

  3.代表人物: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

  4.主要内容:反对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宣传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

  5.性质: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

  6.作用: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在启蒙思想影响下,法国爆发了大革命,美国爆发独立战争。也促进了亚洲的中国、日本的思想解放。

  二、科学的革命——自然科学的大发展

  1.英国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牛顿的贡献

  (1)天文学: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数学:创建微积分

  (3)力学: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力学三定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2.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贡献

  于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进化论”思想,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3.爱因期坦的贡献

  他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其最重要的贡献是20世纪初提出了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初三历史知识点归纳精选整理 2

★第1课俄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年3月

2.结果:.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

⑴是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初三历史知识点归纳精选整理 3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

2、背景:

①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3.时间:19世纪初。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概况:

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反英起义(1857—1859)

1、背景: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兼并王公领地;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

2、导火线(直接原因):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主力:印度土兵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

(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目的: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3)内容:

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

②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③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

④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

(4)作用:

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背景:

a.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

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获得“解放”时,可通过赎买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5、意义:

(1)进步性: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局限性: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3课美国内战

——南北战争(1861-1865)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

1、经济概况: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2、双方矛盾:关税(北方希望提高);新增土地的制度(北方自由州,南方蓄奴州);奴隶制(南方保留)

二、内战爆发

1、原因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2、开始:1861年2月成立“南部同盟”,1861年4月南方挑起内战

三、北方的胜利转折

1、扭转战局:

(1)1862年《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

(2)作用:调动农民、黑人积极性,踊跃参军,扭转北方不利局面

2、胜利: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终。林肯遇刺。

3、影响:

①是美国历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②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

③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1、原因:

(1)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闭关锁国)阻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

(2)直接原因(外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入侵(黑船事件),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

2、倒幕运动(前提)

王政复古政变。主力:中下级武士发起了倒幕运动。1868年,倒幕派结束了幕府的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二、明治维新

1、内容: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取消武士特权。

(2)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3)军事上: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

(3)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2、影响

(1)积极性: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

(2)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初三历史知识点归纳精选整理 4

(1)冶铁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冶铁的国家之一,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①西周:晚期出现了铁器。②春秋战国:铸铁柔化技术是世界冶铁的一大成就。③魏晋南北朝:百炼钢技术已相当成熟,还发明了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的灌钢法。④隋唐:冶铸业已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⑤明朝:广东佛山冶铁业,一天产铁量达到六七千斤;云南采矿业也很有名。⑥清朝:广东冶铁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青铜铸造业:①夏商周三代被称为青铜时代。商周青铜铸造业兴盛,西周时青铜器产品趋向生活化。②夏朝青铜器目前尚未发现,商周是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③商朝青铜器由官府垄断,生产规模大,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④西周青铜器产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大。有些动物形状的器皿栩栩如生。⑤春秋战国时期的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的珍贵名器;战国青铜器出现金银错新技术;青铜雕塑艺术也有创新,器物上已有建筑雕塑图案。

(3)纺织业:①商周:已出现斜纹提花织物和刺绣。②春秋战国:的纺织品纤维相当细密。③魏晋:曹魏在纺织中心襄邑、洛阳设有专门的织造机构;吴国缫丝质量高,蜀锦、邺锦、回纹锦。④隋唐: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北方以来州、毫州最,南方以吴越、宣州出名;另外丝织品种类增多。⑤明清:棉纺织业成为农民的主要副业,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明代浙江嘉兴使用新式“纱绸机”;双色套印技术得以广泛传播,出现许多颜色的秋色印刷品;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兴起,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4)陶瓷业:①商和西周遗址里出现了原始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一次飞跃。②秦:多集中于凤翔,凤翔的画砖最为出色。兵马俑是制陶与雕塑结合的艺术化。③三国两晋南北朝:当时南方盛产青瓷,后来制作技术传到北方。北方创制出白瓷。④隋唐:唐三彩为彩瓷的产生开辟了道路;越州的青瓷、邢州的白瓷、巩县的唐三彩最为有名;还出现了秘色瓷。⑤明清: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很细,有春土、澄泥、造坯、字画等十几道工序。

(5)造船业:①两汉:水军拥有用途不同、类型多样的舰船;发明了橹、舵、布帆和使用锚。②三国:吴国造船技术很高,卫温曾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③隋唐:能造当时世界上的海船,而且最早出现了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洪州是的造船中心。④宋元:北宋江南和东南沿海是造船业最发达的地区。南宋造船业中心有明州、泉州、广州,海船载运量大。⑤明朝:造船水平的高超可以从郑和率船队先后七次远洋航行成功上得出。

(6)煮盐业、酿酒业:①甲骨文中有关于商周时期酿酒技术的记载。②春秋战国:煮盐业有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和四川的井盐都已开发;人们已能用曲造酒,是古代酿造技术的重要发明。③两汉:汉武帝时实行盐铁专卖,反映了盐在当时国家经济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汉代开发的盐,分为池盐、海盐、井盐等,那时,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四川吃井盐。

(7)造纸业:①西汉:前期已有了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②魏晋南北朝:纸张质量提高,逐渐取代简族,成为最主要的书写工具。造纸中心:洛阳、长安、建业、扬州。

(8)制漆业:①原始社会:我国是世界上用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河姆渡遗址曾出土过红漆碗。②商朝:漆器出现了浮雕式花纹,并镶有绿松石和钻花金箔。③周朝:漆髹工艺大量用于车的制造。种植漆林,已被征收税赋。④战国漆工艺有新成就,已出现采用夹纻技术的漆器。⑤秦朝:专设官吏管理漆园的种植和漆器的制作生产。⑥两汉: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都是汉代漆器当中的精品。

(9)玉器雕刻业:商周玉器加工有了很大发展,商代玉器雕刻精美、数量多,仅安阳妇好墓就出土玉器七百多件。

初三历史知识点归纳精选整理 5

1、文艺复兴

时间:14世纪前后

地点:意大利

原因:最早出现资产阶级生产关系

思想:人文主义思想

实质: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人物、成就:但丁[意大利]诗人(《神曲》)

达芬奇[意大利]艺术大师(《最后的晚餐》、《蒙娜利莎》)

莎士比亚[英国]文学巨匠(《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利叶》)

意义: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新航路开辟

根本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经济的出现

过程:

(1)1487年,葡萄牙的迪亚士从葡萄牙往东航行,到达好望角。

(2)1492年,哥伦布(意大利人)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到达美洲。

(3)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葡萄牙支持)到达印度等地

(4)1519—1522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完成了环球航行。

影响:

(1)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对世界影响)……

(2)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资本主义发展影响)

(3)资本主义市场开始形成

(4)证明了地圆学说(同学补充,非重点)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背景: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新兴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1640—1688

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

开始标志:1640年议会的召开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文献:《权利法案》(革命后颁布)

结果: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国家

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产阶级扫清了障碍,推动了世界的历史进程。

革命特点:时间长、过程曲折、妥协(不彻底)

TAG标签: 历史 知识点

初三历史知识点归纳精选整理_精选范文网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积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学习也是一样的,需要积累,从少变多。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三历史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三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