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地理

七年级地理地图的阅读笔记图片大全合集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激发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鼓励其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地理《地图的阅读》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地理地图的阅读笔记图片大全合集 1

目标 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

能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应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实地距离,明确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熟悉常用的图例;

了解地图的种类,并能正确地选择地图和从地图中获取信息。 教学重点及难点 能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应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实地距离,明确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多媒体教学 教学资源 教材、互联网、地图册 教学过程 个人视角 【导入】迷语:“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浑身绚丽多彩”同学们知道老师说的是什么吗?(迷底:地图)同学们猜得对,是地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图的知识。板书第三节《地图的阅读》。

1、一张地图怎么能容下千山万水、五湖四海、中外名城呢?

预期:把实物缩小,用符号表示……

2、下边我们就实验一下,把实物画在纸上。

学生活动:用尺子测量自己课桌的长度和宽度(60×40),然后画在笔记本上;请学生画在黑板上

3、同学们画的非常好,谁能告诉大家,画图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一点是什么?

预期:把课桌缩小。

4、你们把课桌缩小了多少倍?

预期:缩小了10倍

5、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叫做比例尺。写成1:10(注意单位用厘米)。

【新课】

(板书)一、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学生活动:打开地图册,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

6、请一学生写在黑板上

(根据学生写的比例尺的形式归纳出比例的三种表示形式)

(板书)比例的三种表示方式: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7、数字式比例尺能清晰表现地图缩小的倍数,线段式比例尺可以直接在地图上量算,文字式比例尺能清楚表示比例尺的含义。三种形式可以相互转换。注意转换时单位换算:由千米换算成厘米时,要在千米数字后加上五个零,由厘米换算成千米时,要在厘米数字中去掉五个零。

学生活动:1)写出下列表格中的比例尺的其他两种形式

2)读“台湾岛”图,此图的比例尺是什么形式?从台北到高雄大致有多远?从高雄到台北往哪边走?(小组同学可以一起做)

8、地图上的比例尺能表示地图缩小的程度,可以用来量算距离,看地图不仅回读比例尺,还要回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板书)二、地图上的方向

9、(演示)“日本图”指导学生读图、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2)标出图中X、Y、Z三点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3)图中的X点在Y点的什么方向,Z点在Y点的什么方向?

预期: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2)略

3)X点在Y点的西南方向,Z点在Y点的东北方向

10、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来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板书)1、经纬网定方向

11、同学们打开书,看图“某地区平面图”,谁发现了这张图与“日本图”有什么不同?

预期:这张图没有经纬网,有一个标志。

(讲解)这个标志叫指向标,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要注意:指向标指向北方。

(板书)2、指向标定方向

学生活动:

1)分组讨论,完成教材提供的活动;

2)1、2、3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 ↗,4、5、6组同学将指向标改成 ↖,分别判断:科技园区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农业试验区在科技园区的什么方向?学校在火车站的什么方向?火车站在科技园区的什么方向?

黑板画板图:

七年级地理地图的阅读笔记图片大全合集 2

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因此,各位老师要特别重视,为了能够很好的帮助各位老师备课,精品小编特别准备了这篇初一地理地图的阅读教案以供参考!

◆教学分析?

(一)课标解读

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是: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是地图学习必须掌握的两项技能,这两项技能,学生在小学数学课本上有过接触。本节教学帮助学生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系统的学习,提高对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使学生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基础知识。

2.通过计算、比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起地图的空间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总结、概括、归纳。使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加以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地图方向的辨别等知识,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方向的辨别。

难点: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教学方法?

启发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交流。

◆教学准备

?地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感受地图之美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大家喜欢旅游吗?如果要去旅游,需要带哪些东西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浏览一些地图,一同感受地图的实用和美丽吧!学生回答:地图等。

学生通过课件浏览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临沂市地图、景点旅游地图等地图图片。用一些地图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地图之美”,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讨地图之用交流探讨?

师:刚才看了这么多美丽的图,那地图有哪些用途呢?组内交流

展示汇报通过探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地图知识的必要性。

承转下面我们就来探讨阅读地图的方法吧!

阅读地图之法识图例(一)地图“语言”──图例?

课件显示一些常用图例

师引导点拨:图例是对地图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1.尝试对照课件或课本自学本部内容

2.以竞赛活动的形式练习运用:写出下列图例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采用学生自学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以竞赛活动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

阅读地图之法学比例尺(二)地图“语言”──比例尺

多媒体出示本小节的学习问题:

(1)比例尺表示_______比____缩小的程度。

公式= 。

比例尺表示方式主要有______式、________式、________式三种。

(2)乙图中,台湾岛地图的比例尺的表达方式为 式,转化为数字式为 ,用文字式表达为 。

(3)在台湾地图上,量得高雄到台北地图上的直线距离约是7厘米,两地间的实地距离约 为 千米。

(4)比例尺的大小:数字比例尺的分母愈小,比例尺愈 ;分母愈大,比例尺愈 。

师引导点拨:

强调:计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1千米=100 000厘米

归纳总结: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1.学生对照自学提示,尝试学本小节内容

2.组内质疑交流,提出未解决的问题。

3.找一位同学上前给大家展示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的转换,并讲解自己量算高雄到台北间的实地距离的思路。

学生讲解:首先要量出图上两点之间的图上距离,再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进行计算,从而得出两点间的实地距离。

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比例尺大小的比较。联系小学时学过的知识,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通过学生的讲解,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距离的方法。

承转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的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

阅读地图之法辨方向(三)地图“语言”──方向

方法一:

一般定向法,动手指一指

课件展示 :地平面上的八个方位。

提出趣味问题:在教室里,我的座位在某某同学的什么方向?

七年级地理地图的阅读笔记图片大全合集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能力目标

1.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2.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3.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德育目标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方法

对比、计算、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各种地图及有关图片。

2.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

第二课时 方向 图例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让学生猜谜语“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五湖四海没有水,世界各国在眼前。”或 “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各城,浑身绚丽多彩”。(地图)对,这节课开始学习有关地图的知识。

板书 第三节 地图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 让学生观察课本P13图1.22“台湾岛”或一幅其他地区的地图,思考:你能够在地图上看到什么?你能从这幅图中获得哪些信息?你是如何获取这些信息的?

学生讨论 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开展读图及介绍地图所提供的地理信息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介绍的信息多。

点拨过渡 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发言,给予评价补充后说明地图的概念,并指出地图是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是我们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来源,它能帮助我们认识家乡,认识祖国,认识世界。那么,我们要读懂地图,用好地图,就必须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的知识。下面我们首先来学习地图的比例尺。

板书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比例尺

提出问题 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

2.在台湾岛地图上,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

讨论计算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讨论明白第一个问题,需先量出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再根据图上给出的比例尺进行计算,才能得到两点间的实地距离。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解决第二个问题,并告诉学生图上的这种方式表示的比例尺,叫线段比例尺。

提出问题 同学们能否利用地图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这两座城市的图上距离是它们之间实地距离的多少分之一?写成1厘米/40千米,对不对呢?能说说比例尺的含义吗?

点拨说明 学生回答后教师要补充强调以下几点:

1.比例尺的本质特征就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即缩小的倍数,所以,比例尺又叫“缩尺”。

2.比例尺是个分数,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倍数,因而不带单位,分子通常为1。

3.计算过程中分子、分母的单位必须统一。计算结果,图上距离一般用厘米表示;实地距离一般用千米或米表示。

4.厘米和千米的换算方法是:厘米减五个0变成千米;千米加五个0变为厘米。米和厘米的换算方法是加减两个0。

小结板书 (1)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

反馈练习 求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求实地距离,各做1~2题,以达到熟练应用,并让学生总结比例尺公式应用的三种情况:

1.已知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求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已知比例尺和实地距离,求图上距离: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

3.已知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地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提出问题 根据你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能用什么方式表示?

组织讨论 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以学习小组讨论推导出比例尺的其他表示方式:数字式、文字式。然后,教师再出示一些比例尺表现形式不同的地图,使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板书小结 以台湾岛地图的比例尺为例,小结板书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见板书设计)后加以说明:由此可见,同一个比例尺有3种表示方式,但表示的内容完全相同,而不是3种比例尺。同一个比例尺的3种表示方式可以互相转换。数字式是最基本的形式,因为只有通过数字才能准确说明图上距缩小的程度。文字式是解释或直接说明数字比例尺的大小。线段式比例尺使用最方便,为了减少换算麻烦,用直尺或两脚规直接在地图上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电脑展示 中国地图和北京地图(见课本P23图1.37和图1.38),思考填写下表中的问题:

问 题 中国地图 北京地图 ①两幅图的比例尺各用的是哪一种表示方式? (线段式) (线段式) ②将两幅图的比例尺用数字式表示出来。 (1∶80000000或 或八千万分之一 (1∶4000000或 或四百万分之一 ③将两幅图的比例尺用文字式表示出来。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800千米)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40千米) ④量算两幅图最西端到最东端、最北端到最南端的直线距离。 (东西距离5200千米,南北距离5500千米) (东西距离220千米,南北距离192千米) ⑤两幅图表示的范围哪个大、哪个小? (大) (小) ⑥两幅图表示的北京市的地理事物,哪幅图详细一些;哪幅图简略一些? (简略) (详细) ⑦两幅图的比例尺哪个大哪个小? (小) (大)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内容(也可以前4个问题独立完成,后3个问题讨论解决)。

提出问题 比较表中后3个问题,请同学们继续讨论归纳:如何衡量比例尺的大小?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表示范围的大小以及内容的详略是什么关系?

归纳板书 根据学生讨论回答的情况给予评价后,边归纳、边板书。

①强调比例尺是个分式,从分式的比值大小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即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比例尺愈大;反之,分母愈大,比值愈小,比例尺愈小。

②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以及内容详略的关系:就同一地区地图而言,比例尺越大,图幅越大,内容越详;比例尺越小,图幅越小,内容越略。就图幅相同的地图来说,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的概念和公式,认识了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学会了在地图上量算距离以及如何衡量比例尺的大小,但比例尺只是地图基本要素之一,如在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呢?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板书设计

第三节 地 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地图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多方便,如交通旅游、行军打仗、资源调查、天气预报等,往往都离不开地图,这就要求人们会读地图、用地图,那么,识辨地图上的方向,是读图、用图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板书 地图的基本要素——方向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 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地图上的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地图上的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又应该如何确定呢?

启发引导 在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指出在地球仪上用经纬线确定方向的方法,同样在地图上适用。然后让学生说说地平面上有哪八个方向?

电脑展示 鼠标点击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然后逐个点击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个方向,使学生进一步确认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

七年级地理地图的阅读笔记图片大全合集 4

一、课标

(一)课程内容标准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

(二)课标具体目标

运用地图,学会阅读地图,在地图上获取正确的地理信息。通过普通地图、经纬网地图等辨别方向,会判读经纬度且利用比例尺量算地图上的距离。培养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二、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

在地图上会使用比例尺,辨别方向、会判读经纬度和量算距离。

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学会在地图上阅读比例尺、方向和识别图例

2、教学难点:

在极点上辨别方向

学情:

预测本班级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

1、在地图上学会阅读比例尺、方向和图例:90%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

2、在地图上学会判读经纬度,换算比例尺且量算距离:70%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

3、在经纬网、指向标地图识别方向:60%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

(二)普遍性问题:大部分学生对在极点辨别方向(尤其是南极地区)感到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会判读经纬度,阅读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知道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

2、会在有经纬网和指向标的地图上辨认方向并能正确识别常用的图例。

3、运用经纬网地图、带有指向标的地图,学会在地图上量算距离、辨认方向、识别图例等基本的学习地理的技能和技巧。

4、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五、教学过程

【构建动场】

教师展示地球仪图片和一张世界地图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后,谈异同。(教师提示:从作用、优点和缺点等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单介绍,地球仪和地图都是地图,都是学习地理,获取地表信息的重要工具。但地球仪携带不方便,而地图是平面地图不仅好携带且能表示多种类型。

【新授过程】

活动1:学会阅读地图语言

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

程序和策略:

学生先通过阅读台湾地图,自主学习阅读地图的三要素,能说出阅读地图的三要素。

【自主学习】

阅读台湾卫星影像图和台湾岛地图,哪个地图能让你觉得更了解台湾?

在台湾岛地图上,找出地图的语言(地图的三要素)。

【展示】学生展示两个问题

【小结】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三种语言

目标评价:

能通过地图认出地图的三要素。

活动2:学会阅读地图语言——比例尺、方向

目的:对应教学目标1、2、3

程序和策略:

通过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先确定概念再根据地图说出如何阅读比例尺、方向和图例。小组合作完成对比例尺计算、在地图上用指向标辨别方向。重点探讨南极地区经纬度的判读以及方向的认知。

【自主学习1】

比例尺是如何计算的?写出公式

比例尺有几种表示方式?分别写出表示方式。

两地直线距离是10千米,量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求比例尺

量的两地的图上距离为5厘米,而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3千米,求两地的实际距离。

【自主学习2】

一般情况下是如何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上___下____,左____右____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______线,经线指示____,纬线指示____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指向的方向是____,相反的方向是____,面向指向标左___右____

【交流探究1】

学会在实地地图上看方向。读图分析甲乙丙三图,根据问题进行探究。

写出甲、乙丙三图根据什么来判读方向?分别说出你的理由是什么?

七年级地理地图的阅读笔记图片大全合集 5

地图的阅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各类地图,知道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会正确的阅读、使用地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点:

比例尺的相关知识、方向的辨别。

教学难点:

1、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2、比例尺大小的辨别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感受地图的用途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 使用过地图吗?比如你想去动物园参观需要寻找景点,请问你会借助什么工具?想了解世界热点地区的位置,需要参考什么地图?

学生回答:导游图,世界地图等。 用一些生活实例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地图的用途广泛,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承转 那么什么是地图?如何在地图上获取各种信息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阅读地图的方法吧!

学会阅读地图 比例尺

(1)多媒体出示台湾岛地图出示问题:

比例尺的概念

公式

(2)多媒体展示比例尺表示方式主要有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三种。

师引导点拨:

强调:比例尺实际上是一个比值,是一个分数。转换时注意单位的统一。1千米=100 000厘米

(3)提问:在台湾地图上,量得高雄到台北两地间的实地距离约为多少千米。

(4)活动:判断比例尺的大小

归纳总结:比例尺是一个分式。分子为1,分母愈小,比值愈大,即比例尺愈大;分母愈大,比值愈小,即比例尺愈小。

活动:比较北京市地图和中国地图,请问哪一幅地图的比例尺大?哪一幅地图表示的范围大?哪一幅图表示的内容更详细?

归纳总结:地图上所表示的范围愈小,要表示的内容愈详细,选用的 比例尺应愈大; 反之,选用的比例尺应愈小。

学生回答,联系小学时学过的知识

(1)地图上的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练习:巩固三种形式的比例尺可以互相转换。找同学给大家展示比例尺的三种形式的转换

学生讲解自己量算高雄到台北间的实地距离的思路。

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引导学生从练习中归纳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大小跟表示范围的大小、内容的详细程度有什么关系。

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通过学生的讲解,加深对比例尺的理解,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用比例尺在地图上量算两地之间距离的方法。

通过习题,让学生会判断比例尺的大小,记住要点。

利用中国地图和北京地图的实例,来归纳。学生记起来更好接受。

承转 地图上的方向应该如何辨别呢?

七年级地理地图的阅读笔记图片大全合集_精选范文网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激发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鼓励其积极探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