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小故事参考总结
相关文章
哲理诗具有“丰富的智慧和深籧的灵性”,是缤纷诗苑中一簇璀璨的小花。许多带哲理的小故事读后发人深思,催人奋进,能极大地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有哲理的小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人生哲理小故事参考总结 1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
大道理: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上的钓竿,再也无惧于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为只要有钓竿就有吃不完的鱼,像职员看老板,以为只要坐在办公室,就有滚进的财源。
人生哲理小故事参考总结 2
道生一,禅道之中的“一”是独特的哲学,或宏微合一、或对立统一、或逆反执一,总之是大道归一。别开生面的禅语,启迪心扉的智言。它玄秘而实在,指向分明;它神妙且通俗,义理深刻。
宏微合一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禅以为要明察世界,以小观大,见微知著。所谓“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这是启迪我们应当立足小处去把握大局。
佛祖问:“一滴水如何能不枯干呢?”弟子答不上来。佛祖答:“将它放回大海里。”其禅意是:个人力量毕竟有限,集体的力量可以带你排山倒海;个体生命短暂,事业的生命能够使你永垂不朽。正是:滴水亦可贵,生命能永恒。回归大海去,幸福在共存。
有人问:“如何区别愚者与智者呢?”虚云大师答:“愚者唯见雪,智者观大白。”其禅意是:雪花从天上来,飘飘洒洒,能动荡世俗人性;白色则是从心上悟,空空荡荡,即安宁慧风智水。正是:见物乃恋情,观色即悟空。智愚有差异,皆因虚实中。
对立统一
“眼冷似灰,心热如火。”禅以为处世的要义,既冷静又热诚,合为一体。所谓“不即不离,有张有弛。”这是启示我们掌握辩证法与中和道。
有人问:“禅定有什么含义吗?”惠能大师答:“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其禅意是:世俗之相,所谓芸芸众生,唯有禅是真实的;人心之态,所谓蠢蠢欲动,唯有禅是恒定的。正是:外身乃虚象,内心即实地。安然来静坐,佛祖在心里。
有人问:“真有所谓天堂与地狱吗?”白隐大师答:“皆在人的善恶一念之中。”其禅意是:人世可以成为地狱,亦可以成为天堂;要记取有多少教训,“一失足而成千古恨”。正是:善达天堂门,恶通地狱口。成败系一念,自警莫蹉跎。
逆反执一
“背心以求心,面南而望北。”所谓反常合道,可以殊途同归,相反相成。“大智若愚”、“以屈求伸”,这是启悟我们以逆向思维达到出奇制胜之目的。
有人问:“如何读经能专心一致呢?”慈云大师答:“把时光置于身后。”其禅意是:时间就是生命,但生命的意义并不决定于时间;生命可以与时俱进,更能够超越时间、征服空间。正是:晨钟面西天,暮鼓背明灯。不知光阴去,全神贯入经。
有人问:“一个人终日兀兀地要思量什么呢?”惟严大师答:“非思量。”其禅意是:一个人要以至死不渝之信念,应对瞬息万变之世界;要用坚定不移之态度,征服风起云涌之欲望。正是:思量非思量,见性是佛光。一朝得顿悟,通达即平常。
大道归一
对禅语的理解,贵在一个“悟”字,或若有所思,或似懂非懂,关键是“投机合契”: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禅道的使命就是引导人生的大彻大悟。
禅意巧妙而诙谐,常用奇特的俗话来启迪心智,激发思悟:“路逢死蛇莫打杀,无底篮子盛将归。”此语劝人要仁慈宽厚。“无手人打无舌人,无舌人道个什么。”此语警世须安分守己。禅语富有画意诗情,喻象取用自然观照,十分形象:“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哪碍野云飞。”意在鼓励进取的。“任憑你三尺大雪,压不住一寸灵松。”这是褒扬坚持退守的。
人生哲理小故事参考总结 3
一面之鉴就决定了人的进退荣辱,看似轻率实则经验之谈。
大家常常对曾国藩的用人法则津津乐道,典型的例子就是李鸿章给他推荐三个人,他没经过谈话,没经过组织考核,没经过群众投票,凭几分钟观察,不费任何口舌,就决定这几个人的工作。
“左边那个态度温顺,目光低垂,拘谨有余,小心翼翼,适合做后勤供应一类的事情。中间那位,表面上恭恭敬敬,可等我走过之后,就左顾右盼,神色不端,可见是个阳奉阴违、机巧狡诈之辈,断断不可重用。右边那位,始终挺拔而立,气宇轩昂,目光凛然,不卑不亢,是一位大将之才,将来成就不在你我之下。”曾国藩所指的那位“大将之才”,便是日后立下赫赫战功、官至台湾巡抚的淮军勇将刘铭传。
这几个人的命运在短短时间内,就由一个决策者的印象决定了。
这个轶事,你可以说曾国藩慧眼识人,也可以说,造化弄人,印象弄人。
也许稳稳当当端坐者有大谋在心,或是一时疲劳,端坐不动,一旦给人留下的只是一劳本神的印象,就只能看仓库了;也许左顾右盼、坐立不安者精力充沛,或是家里刚刚发生闹心的事情,由于这个不稳当的表面印象,也就不能被大用,甚至不能得用;挺拔直立、目视远方者,也许只是一介武夫,练功时习惯如此,故而得了便宜。
凭印象用人可能使无数人捡便宜,或是使无数人受委屈,但许多高高在上者还是乐此不疲。
我们的命运并不把握在自己的手里,总是由管理我们的人决定,而管理我们的人对我们重用还是轻用,用还是不用,常常就由一个印象决定。
据说,清朝的道光皇帝一天突然来了兴致,要考察一下各级官员的爱岗敬业情况。许多部门都不见人影,可军机处一刻也离不开人,一个小子正好赶上当班。皇帝一看别人都见不到影,就这老哥一个爱岗如家,心里十分高兴,就与他攀谈几句,问:“诸人皆归,如何独留?”他来了一番合适的表演,说责任大,不敢贪恋安逸。皇帝老儿对他印象奇佳,赐他一个御书——“清正良臣”,成了当朝的典型。
印象之所以能决定命运,与掌握别人命运者的衡量标准有关,也与他的需要有关。你正想搞点政绩让上面看看,就有一个人帮你搞出来,而且,他把这成绩都算在你的名下,你对他印象很难不佳;你正讨厌一个人,要把他置于死地而后快,有一个人主动站出来,大义凛然地与之相斗,并战而胜之,要想对他印象不佳,实在很难;你正被人围困,难以脱身,一个人不辞危难救你脱离险境,又不贪天功为己有,你怎能不对他有好印象?
印象与经验结合,往往能产生奇效。
比如一个人能说会道,可能会给人留下华而不实的感觉,这是生活经验积累的结果。所以,一旦一个人给人留下能说会道的印象,可能就会让人怀疑他华而不实。一个人不声不响、默默无闻,常常是扎扎实实工作的主儿,所以,真正有头脑的领导不会完全无视他们的存在。因为经验告诉他们,哗哗响的地方常常水很浅,真正的水深的地方,往往听不到声响。
过去看过一句话:“什么法?看法。”那看法从何而来?就是由印象而来。有时,人的进退荣辱,皆取决于印象。
人生哲理小故事参考总结 4
那年,他坐在咖啡店等朋友,一位女孩走过来问:你是通过王阿姨来相亲的吗?他抬头打量一下她,正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心想何不将错就错,于是忙答应道:对,请坐。……结婚当天,他坦白当时自己不是去相亲的。老婆笑,说:我也不是去相亲,只是找个借口和你搭讪……
启示:机遇来了,毫不犹豫,抓住它!
人生哲理小故事参考总结 5
寺院里新来了一胖一瘦两个小和尚,住持每日亲自教他们识字、读经。
瘦和尚发觉,住持每天花更多的时间指导胖和尚,他觉得很不公平。终于有一次,瘦和尚忍不住说:“我知道要不嗔、不怒、不争,可是我实在想不明白,我们两个人,您为什么偏爱他?”
住持反问:“为什么这么说?”
瘦和尚说出了心里的委屈,住持听后大笑起来:“非也非也,我并没有任何偏心。”
住持见瘦和尚一脸疑惑,笑了笑,把他带到内室,让他观看自己的两件木雕作品,问道:“这两件器物相较如何?”
瘦和尚仔细比对一番后回答:“不分上下。”
住持说:“第一件我只花费了两个时辰,第二件我足足花費了半个月的时间。难道是我偏爱第二件吗?很显然不是。真正的原因是第二件木料有明显的瑕疵,我需要下更多的功夫去弥补它的不足。而第一件木料本身品质非常好,我只需要简单雕琢就行了。”
瘦和尚这才恍然大悟。
人生哲理小故事参考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