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推荐模板
相关文章
今天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分享的是关于中考语文复习指导:现代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们。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推荐模板 1
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
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推荐模板 2
一、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二、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
A、开篇点题(照应文章标题)
、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引起下文
D、渲染气氛
E、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F、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总结上文,总领下文。
、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
A、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C、照应题目
D、照应开头
E、照应全文
F、引人深思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
①写人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④游记: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这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推荐模板 3
(1)字词含义:
原文给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这个考点是今年的必考题。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来推断。
答题思路:
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
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注意: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解释,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答题思路:
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见考点5分析)。有时,也会单纯考哲理性语句的含义,这样的考题,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推荐模板 4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①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推荐模板 5
一.文章开头结尾的作用常见答案
开头的作用:
吸引读者:
(1)巧设悬念
(2)使用修辞(使文章文字生动)
(3)充满生活情趣
2.总领全文
3.奠定感情基调
4.与后文的关系:
(1)对比关系
(2)铺垫、伏笔关系
(3)呼应关系
(4)欲扬先抑
结尾的作用:
中心类:
(1)点明中心
(2)深化主题
(3)拓展主题
2.于前文发生某种关系:
(1)对比
(2)呼应
3.给读者留下思考余地和想象空间
4.委婉含蓄,意味悠长
二.总喻和分喻(用于带有较复杂比喻修辞的句子理解题)
思考步骤:
1.明确陈述主体(基础)
2.分清本体喻体(重点)
3.理清比喻内容(保障)
三.使用三种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我):
1.使读者有身历其境之感
2.便于作者表达自己较复杂情感
(我们):1.说理性有号召力
2.抒情性有感染力
第二人称:(你,你们):
1.赞美性质:亲切感
2.批评性质:(1)人:质问之势-气势强烈-表达情感
(2)非人:拟人化,其他同上
第三人称:(他,他们):客观真实
四.常用表现手法(手法;写法;写作方法;艺术手法)
对比;象征;衬托;比喻;幽默;讽刺;巧设悬念;侧面描写;
欲扬先抑;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托物言志。
五.文章多主题多情感时概括作者情感宜用划线摘句法(常见于写景抒情散文)
1.划出中心句
2.划出具有感情色彩的词
3.分析词句所蕴含的情感,结合全文整理答案
六.文章谋篇布局的常见类型
1.一波三折(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2.欲扬先抑(突出重点)
3.结尾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人思考)
4.巧设悬念(吸引读者)
5.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结构严密)
6.某种时空关系
7.某种对比关系
七.句子赏析要点
1.解析修辞
2.描写角度
(1)远近、高低、大小对比
(2)虚实结合
(3)视、听、嗅分层次
3.选材特征
(1)小事
(2)细节
(3)某一方面
八.文章选材特点常见答案
1.以小见大(易为读者接受)常见于记叙文和小说
2.多用古代故事,典故,寓言,诗词(增强文章文化底蕴)常见于议论文和杂文
3.选材角度宽泛(是文章丰富生动)常见于散文
九.文章语言特点常见答案
1.生动形象(修辞多,语言华丽,多见散文)
2.平实(多见小说,记叙文,哲理性散文)
3.幽默
十.关于双层含义的问题
1.浅层和深层
浅层一般与文章内容有关;深层一般与文章中心有关
浅层一般是物质性的;深层一般是精神性的
2.虚写与实写
3.角色主体不同造成的含义不同
十一.逐层深入的几种常见类型
1.逻辑性深入(分类无限,重在掌握什么是逻辑性)
2.情感的深入:夸大化;深入化
3.从感性到理性
十二.新闻的相关知识
1.分类:消息(以叙述为主;简短精炼)
通讯(以叙述描写为主;详细生动,完整叙述新闻全过程)
2.新闻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3.新闻四原则:报道及时;完全真实;内容新鲜;篇幅短小
4.新闻的写作模式:
标题(内容精髓所在)
导语(开头第一句话或第一段;作用:揭示消息核心或吸引读者) 主体(承接导语,详细叙述事实)
结尾(内容发展的自然结果;作用:收束全文;呼应导语;升华主题)
八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推荐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