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地理

初三中考地理复习方法4篇

发布时间: 浏览量:10

在复习中要结合地图记忆,这样记的知识不会是死的,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小编整理了2020初三中考地理复习方法,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三中考地理复习方法1

1、中国的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线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横断山脉;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能在图上找出)

3、我国主要的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我国主要的南北走向的山脉有:贺兰山;横断山脉。

4、我国的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我国面积最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地势坦荡、一望无际。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峰峦众多、地面崎岖。

5、我国的三大平原:

东北平原: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黑土广布,多沼泽和冻土。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由黄河、海河、淮河的泥沙冲积而成。

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众多、物产丰富,有“水乡”和“鱼米之乡”美誉。

6、我国的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最大,内部较平坦,沙漠广布,最大的为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我国纬度最高的盆地,内部平坦,有沙漠分布,西部有缺口。

柴达木盆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盆地,为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海拔较低,内部低山丘陵起伏,仅成都平原较平坦,但物产丰富。

7、我国的主要丘陵有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8、我国冬季(1月份)的气温:南北温差很大。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我国夏季(7月份)的气温:南北普遍高温,青藏高原较低温。

9、我国的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的年降水量时间分布不均: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

知道季风活动与降水的季节变化关系。

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10、我国的气候特点: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11、知道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2、我国主要的灾害性天气:

台风:在东南沿海一带影响比较明显,带来狂风和特大暴雨;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

寒潮:我国北方一带影响比较明显,带来急剧的降温。主要出现在冬季。

13、能在地图上说出中国的主要河流。

14、长江:

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长6300千米,

流经11个省区(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

主要的支流有嘉陵江、汉江、赣江等。(能在图上找出来)

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为湖北的宜昌和江西的湖口,

上游---落差大,峡谷多,水流急,水能丰富;

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有利于航运。

15、黄河:

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

干流流经9个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

主要的支流有:洮河、湟水、汾河、渭河。(能在图上找出来)

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为内蒙古的河口和河南的旧孟津,

上游---多峡谷急流,水能资源丰富,

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多泥沙,

下游---流域面积狭窄,形成“地上河”。

16、能在长江流域图上找出葛洲坝水利枢纽和三峡水利枢纽。

能在黄河流域图上找出三门峡水利枢纽和小浪底水利枢纽。

17、长江年平均径流量为1万亿立方米,是中国第一大河,上游水量大,流经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长江中下游地带地势低平,河流流速变缓,航运价值较高。

18、黄河的综合治理:

黄河的主要危害在于泥沙,中游黄土疏松使下游“地上河”,所以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治黄的根本

是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治理黄河的措施与手段有:在上游进行水能开发,在中游黄土

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在下游进行加固堤坝,疏通水道。

19、青海湖是我国的第一大湖,是一个咸水湖,分布在青海省。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分布在江西省。洞庭湖分布在湖南省,太湖分布在江苏省。

20、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等等。

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可以在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的)和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少一

些)两大类,可再生资源要合理利用,非可再生资源要注意节约使用。

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总量丰富、利用类型齐全,但人均占有量小,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合理,

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22、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3、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在了110名之后。

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为严重的资源问题。

24、我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时间上,夏季多、冬春少;空间上,南多北少,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

为严重。我国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地多水少。

25、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途径是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工程就是其中的一个大工程。

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途径是修建水库。

初三中考地理复习方法2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

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初三中考地理复习方法3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这就决定了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只要我们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这种联系,并把握住这些联系,纵然知识是千头万绪,我们也会记忆的一清二楚。相反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一方面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也容易丢三拉四,背了后面忘记了前面。地理学科知识纷繁复杂,千条万绪。学会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对于我们学好地理具有很大的益处。

例如:关于日本,课本介绍的内容是很多的,这么多的知识单凭机械记忆是不行的,应当找到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记忆,但这些丰富而纷杂的内容之间具有什么样的联系呢,我们能不能根据这些联系进行记忆呢?电视机前的同学可以和我一起试一试:

日本是亚洲东部的位于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这种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的气候是海洋性的季风气候,海洋性的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加上国土狭小,多山地丘陵的地形,使河流短促,水力资源丰富;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山地和丘陵地区分布着广阔的森林;日本的矿产资源贫乏,但利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的条件,大量地进口工业原料和燃料,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大量的工业品需要出口,所以工业集中分布在多优良港湾的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群岛国家的附近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日本的渔业发达。象这样是不是好记一些了呢?

初三中考地理复习方法4

初三中考地理复习方法4篇_精选范文网

在复习中要结合地图记忆,这样记的知识不会是死的,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小编整理了2020初三中考地理复习方法,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0初三中考地理复习方法 1.明确目标,制定复习计划 作为学生,首先要明白这个考试的重要性。既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