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物理

高二物理知识点范文参考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学生学物理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上课听不懂,下课自学也学不明白,就不会做题;二是上课听懂了,但是下课不会做题。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二物理知识点范文参考 1

一、电荷量和点电荷

1、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量。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2、点电荷: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量分布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把带电体简化为一个点,并称之为点电荷。

二、电荷量的检验

1、检测仪器:验电器

2、了解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三、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大小:方向在两个电电荷的连线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3、公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

4、成立条件

①真空中(空气中也近似成立)

②点电荷

高二物理知识点范文参考 2

  1、电容器充放电过程:

  (电源给电容器充电)

  充电过程S-A:电源的电能转化为电容器的电场能

  放电过程S-B:电容器的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电容

  (1)物理意义: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物理量。

  (2)定义:电容器所带电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U的比值就叫做电容器的电容。

  (3)定义式:——是定义式不是决定式

  ——是电容的决定式(平行板电容器)

  (4)单位:法拉F,微法μF,皮法pF

  1pF=10-6μF=10-12F

  (5)特点

  ○ 电容器的带电量Q是指一个极板带电量的绝对值。

  ○ 电容器的电容C与Q和U无关,只由电容器本身决定。

  ○ 在有关电容器问题的讨论中,经常要用到以下三个公式和○3的结论联合使用进行判断

  ○ 电容器始终与电源相连,则电容器的电压不变。电容器充电完毕,再与电源断开,则电容器的带电量不变。

高二物理知识点范文参考 3

  静电场公式

高二物理知识点范文参考 4

  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行成电流。

  1.产生电流的条件:

  (1)自由电荷;

  (2)电场;

  2.电流是标量,但有方向:我们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负极流向正极;

  3.电流的大小: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Q跟通过这些电量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电流I表示;

  (1)数学表达式:I=Q/t;

  (2)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A

  (3)常用单位:毫安mA、微uA;

  (4)1A=103mA=106uA

  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1.定义式:I=U/R;

  2.推论:R=U/I;

  3.电阻的国际单位是欧姆,用Ω表示; 1kΩ=103Ω,1MΩ=106Ω;

  4.伏安特性曲线

  闭合电路

  由电源、导线、用电器、电键组成。

  1.电动势:电源的电动势等于电源没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的电压;用E表示;

  2.外电路:电源外部的电路叫外电路;外电路的电阻叫外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外电压;

  3.内电路:电源内部的电路叫内电阻,内点路的电阻叫内电阻;用r表示;其两端电压叫内电压;如:发电机的线圈、干电池内的溶液是内电路,其电阻是内电阻;

  4.电源的电动势等于内、外电压之和;

  E=U内+U外;U外=RI;E=(R+r)I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闭合电路里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内、外电路的电阻之和成反比;

  1.数学表达式:I=E/(R+r)

  2.当外电路断开时,外电阻无穷大,电源电动势等于路端电压;就是电源电动势的定义;

  3.当外电阻为零(短路)时,因内阻很小,电流很大,会烧坏电路;

  半导体

  导电能力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半导体的电阻随温升越高而减小;

  导体

  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当温度降低到某一值时电阻消失,成为超导;

高二物理知识点范文参考 5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1.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N?m2/kg2

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若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应是两球心间距.(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距离r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1)万有引力=向心力(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

(2)重力=万有引力

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4.第一宇宙速度----在地球表面附近(轨道半径可视为地球半径)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卫星的线速度,在所有圆周运动的卫星中线速度是最大的。

由mg=mv2/R或由==7.9km/s

5.开普勒三大定律

6.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

7.通过万有引力定律和向心力公式计算环绕速度

8.大于环绕速度的两个特殊发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含义)

功、功率、机械能和能源

1.做功两要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

2.功:功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功和负功之分,单位为焦耳(J)

3.物体做正功负功问题(将α理解为F与V所成的角,更为简单)

(1)当α=90度时,W=0.这表示力F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时,力F不做功,

如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滚动,桌面对球的支持力不做功。

(2)当α<90度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

如人用力推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对车做正功。

(3)当α大于90度小于等于180度时,cosα<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负功。

如人用力阻碍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对车做负功。

一个力对物体做负功,经常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取绝对值)。

例如,竖直向上抛出的球,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对球做了-6J的功,可以说成球克服重力做了6J的功。说了“克服”,就不能再说做了负功

4.动能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表达式

5.重力势能是标量,表达式

(1)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是相对于选取的参考面而言的。因此在计算重力势能时,应该明确选取零势面。

(2)重力势能可正可负,在零势面上方重力势能为正值,在零势面下方重力势能为负值。

6.动能定理:

W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m为物体质量,v为末速度,为初速度

解答思路:

①选取研究对象,明确它的运动过程。

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各力做功情况,然后求各个外力做功的代数和。

③明确物体在过程始末状态的动能和。

④列出动能定理的方程。

7.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没有任何外力做功。)

解题思路:

①选取研究对象----物体系或物体

②根据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做功分析,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③恰当地选取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初、末态时的机械能。

④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进行求解。

8.功率的表达式:,或者P=FV功率:描述力对物体做功快慢;是标量,有正负

9.额定功率指机器正常工作时的最大输出功率,也就是机器铭牌上的标称值。

实际功率是指机器工作中实际输出的功率。机器不一定都在额定功率下工作。实际功率总是小于或等于额定功率。

TAG标签: 物理 复习

高二物理知识点范文参考_精选范文网

学生学物理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上课听不懂,下课自学也学不明白,就不会做题;二是上课听懂了,但是下课不会做题。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目录行星的运动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宇宙航行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8.发射速度:采用多级火箭发射卫星时,卫星脱离最后一级火箭时的速度。 运行速度:是指卫星在进入运行轨道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线速度。当卫星“贴着”地面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