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知识点大全整理
相关文章
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物理必会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考物理知识点大全整理 1
1.磁体周围有磁场,N极受力定方向;电流周围有磁场,安培定则定方向。
2.F比I l是场强,φ等B S 磁通量,磁通密度φ比S,磁场强度之名异。
3.BIL安培力,相互垂直要注意。
4.洛仑兹力安培力,力往左甩别忘记。
高考物理知识点大全整理 2
1621年,荷兰数学家斯涅耳找到了入射角与折射角之间的规律——折射定律。
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现象。
1818年,法国科学家菲涅尔和泊松计算并实验观察到光的圆板衍射—泊松亮斑。
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1887年,赫兹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光是一种电磁波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爱因斯坦还提出了相对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质能方程式。
公元前468-前376,我国的墨翟及其弟子在《墨经》中记载了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光的反射、平面镜和球面镜成像等现象,为世界上最早的光学著作。
1849年法国物理学家斐索首先在地面上测出了光速,以后又有许多科学家采用了更精密的方法测定光速,如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的旋转棱镜法。(注意其测量方法)
关于光的本质:17世纪明确地形成了两种学说:一种是牛顿主张的微粒说,认为光是光源发出的一种物质微粒;另一种是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提出的波动说,认为光是在空间传播的某种波。这两种学说都不能解释当时观察到的全部光现象。
物理学晴朗天空上的两朵乌云:①迈克逊-莫雷实验——相对论(高速运动世界),②热辐射实验——量子论(微观世界);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的发现,电子的发现,放射性的发现。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有两条基本原理:①相对性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相同的;②光速不变原理——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一定是c不变。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能量子假说:物质发射或吸收能量时,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是一个最小的能量单位,即能量子;
激光——被誉为20世纪的“世纪之光”;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为解释物体热辐射规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受其启发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规律,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922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研究石墨中的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的粒子性。(说明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同时适用于微观粒子)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成功地解释和预言了氢原子的辐射电磁波谱,为量子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大胆预言了实物粒子在一定条件下会表现出波动性;
1927年美、英两国物理学家得到了电子束在金属晶体上的衍射图案。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相比,衍射现象影响小很多,大大地提高分辨能力,质子显微镜的分辨本能更高。
高考物理知识点大全整理 3
第一节认识静电
一、静电现象
1、了解常见的静电现象。
2、静电的产生
(1)摩擦起电: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皮棒带负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
3、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二、物质的电性及电荷守恒定律
1、物质的原子结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以及环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在一般情况下,物体内部的原子中电子的数目等于质子的数目,整个物体不带电,呈电中性。
2、电荷守恒定律:任何孤立系统的电荷总数保持不变。在一个系统的内部,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系统的总的电荷时不改变的。
3、用物质的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定律分析静电现象
(1)分析摩擦起电 (2)分析接触起电(3)分析感应起电
4、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发生转移的过程,电荷并没有产生或消失。
第二节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一、电荷量和点电荷
1、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量。单位为库仑,简称库,用符号C表示。
2、点电荷: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量分布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把带电体简化为一个点,并称之为点电荷。
二、电荷量的检验
1、检测仪器:验电器
2、了解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三、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大小:
方向:在两个电电荷的连线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3、公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
4、成立条件
①真空中(空气中也近似成立),②点电荷
第三节电场及其描述
一、电场
1、电场: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周围的电场发生的。
2、电场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3、电场力: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作用力,这种力叫电场力
电荷间的静电力就是一个电荷受到另一个电荷激发电场的作用力。
二、电场的描述
1、电场强度:
(1)定义:把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定义为该点的电场强度,简称场强,用E表示。
(2)定义式:
F——电场力国际单位:牛(N)
q——电荷量国际单位:库(C)
E——电场强度国际单位:牛/库(N/C)
(3)方向:规定为正电荷在该点受电场力的方向。
(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5)物理意义:某点的场强为1N/C,它表示1C的点电荷在此处会受到1N的电场力。
(6)匀强电场:各点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2、电场线:
(1)意义:如果在电场中画出一些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就叫做电场线。
(2)特点:
电场线不是电场里实际存在的线,而是为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假想的线,因此电场线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电场线始于正电荷,止于负电荷,在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正电荷,延伸到无穷远处;在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无穷远处,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闭合,不相交,也不是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
在同一电场里,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电场线越稀的地方,场强越小。
(3)几种常见电场线的分布图形
第四节趋利避害—静电的利用与防止
一、静电的利用
1、根据静电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和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的原理,主要应用有:
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植绒,静电喷药等。
2、利用高压静电产生的电场,应用有:
静电保鲜、静电灭菌、作物种子处理等。
3、利用静电放电产生的臭氧、无菌消毒等
雷电是自然界发生的大规模静电放电现象,可产生大量的臭氧,并可以使大气中的氮合成为氨,供给植物营养。
二、静电的防止
静电的主要危害是放电火花,如油罐车运油时,因为油与金属的振荡摩擦,会产生静电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产生火花放电,容易引爆燃油,引起事故,所以要用一根铁链拖到地上,以导走产生的静电。
另外,静电的吸附性会使印染行业的染色出现偏差,也要注意防止。
2、防止静电的主要途径:
(1)避免产生静电。如在可能情况下选用不容易产生静电的材料。
(2)避免静电的积累。产生静电要设法导走,如增加空气湿度,接地等。
高考物理知识点大全整理 4
一、电容器
1.电容器:任何两个彼此绝缘、相互靠近的导体可组成一个电容器,贮藏电量和能量。两个导体称为电容器的两极。
2.电容器的带电量:电容器一个极板所带电量的绝对值。
3.电容器的充电、放电.
操作: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另一个极板与负极相连,两个极板上就分别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这个过程叫做充电。
现象:从灵敏电流计可以观察到短暂的充电电流。充电后,切断与电源的联系,两个极板间有电场存在,充电过程中由电源获得的电能贮存在电场中,称为电场能。
操作: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个极板接通,两极板上的电荷互相中和,电容器就不带电了,这个过程叫放电。
充电——带电量Q增加,板间电压U增加,板间场强E增加,电能转化为电场能
放电——带电量Q减少,板间电压U减少,板间场强E减少,电场能转化为电能
二、电容
1.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U的比值,叫做电容器的电容
C=Q/U,式中Q指每一个极板带电量的绝对值
①电容是反映电容器本身容纳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跟电容器是否带电无关。
②电容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电容的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符号是F。
常用单位有微法(μF),皮法(pF)1μF=10-6F,1pF=10-12F
2.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跟介电常数成正比,跟正对面积S成正比,跟极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
3.电容器始终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电容器充电后断开电源,带电量不变。
高考物理知识点大全整理 5
1.摸透主干知识
近几年高考理综试卷及物理单独命题试卷,都注意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包括匀变速运动规律、牛顿定律、机械能守恒、机械波、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与偏转、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电磁感应等,命题兼顾对非重点知识(热、光、原)的考查,在试卷中这三部分均有相应的试题,这些非重点知识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出现,侧重于对知识的理解,也体现出了一定的综合度。
2.能力驾驭高考
物理学科的能力可概括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实验和探究能力,其中理解能力既是基础也是核心。近几年高考试题还出现了许多对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考查的新情景试题,这类题目考查考生快速接受和应用新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地提取有效信息,然后用已学过的知识加上新的信息来解决问题。
3.科技领跑生活
高考试题情境设计注重物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试题的命制都是从生活实际现象或实际问题入手,源于考生熟悉或熟知的生活现象。在近几年的高考物理中,应用型、创新型试题尤为明显,而物理中每一重要的知识块,几乎也都与现代科技紧密相关,同学们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物理应用事例,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新兴科技。
高考物理知识点大全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