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各学科学习方法 > 生物学习方法

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范文精选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在平日的学习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范文精选 1

联想记忆法

根据初中生物学科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记血浆的成分,可以和厨房里的食品联系起来,记住水、蛋、糖、盐就可以了(水即水,蛋是蛋白质,糖指葡萄糖,盐代表无机盐)。

对比记忆法

在初中生物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范文精选 2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可以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一、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1、藻类植物

①生活环境:大多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还有一些生活在陆地上潮湿的地方。

②结构特点: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

2、苔藓植物:

①生活环境: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中。

②结构特点: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

③作用:许多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侵入细胞,从而威胁它的生存。人们利用苔藓植物的这个特点,把它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3、蕨类植物

①生活环境:森林和山野的阴湿处

②结构特点: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③繁殖:蕨类植物靠孢子繁殖,孢子是一种生殖细胞。

④作用:古代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复杂的变化,就逐渐变成了煤。

二、种子植物

1、种子的结构:种子的表面有一层种皮,种皮可以保护里面幼嫩的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①菜豆种子(P81图3-10):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2片])

②玉米种子(P81图3-10):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胚乳

2、种子植物:能结种子的植物称为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两大类群: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①_子植物:油松、侧柏、苏铁的种子是_露着的,这样的植物称为_子植物。

②被子植物:豌豆、荔枝、木瓜必须拨开果实才能看到种子,像这样,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的植物称为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陆地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植物家族。

3、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4、记住常见的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P.84-P.85)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一、种子的萌发

1、种子萌发的条件: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转运营养→胚根发育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芽→芽发育成茎和叶

3、抽样检测:抽样检测是指从检测对象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行检测。以样本的检测结果来反映总体情况的方法。

二、植株的生长

1、根尖的结构:根冠(保护)、分生区(分裂增生)、伸长区(伸长最快)、成熟区(外有根毛,内有导管)

2、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3、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植株的芽可以分为顶芽和侧芽,芽中的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

4、植株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无机盐(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有机物。

三、开花和结果

1、花的结构:(P.104)

2、花的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雄蕊花药里有花粉,花粉中有精子,雌蕊下部的子房里有胚珠,胚珠里有卵细胞。

3、传粉:花粉从花药中散放而落在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传粉。传粉方式一般有两种类型: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

4、受精:胚珠里面的卵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称为受精。

5、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子房壁→果皮;胚珠→种子;受精卵→胚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水分的吸收:植物主要通过根吸收水分,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成熟区。

2、水分的运输:水分在茎内运输的结构是导管,除茎以外,根和叶脉中也有导管,这些导管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水分运输的管网。

3、导管的作用:导管既能运输水也能运输无机盐。

4、蒸腾作用的概念: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

5、叶片的结构:叶片由表皮(上表皮和下表皮)、叶肉与叶脉三部分组成

6、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它是由一对半月形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既能张开又能闭合。

7、蒸腾作用的意义:①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②能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③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P.117)

2、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3、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4、植物体的组成成分除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主要是有机物。有机物为植物细胞提供能量,并参与构建植物细胞,进而构成各种组织、器官,直至整个植物体。

5、绿色植物既给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自身的材料,也给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命活动的能量。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光合作用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概念: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①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②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二、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的过程:

2、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3、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上的应用:①农田适时松土,遇到涝害时及时排水可以使植物的根得到充分的氧气,保证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②储藏粮食时,保持干燥和低温;储藏水果、蔬菜时,降低温度或氧浓度可以抑制呼吸作用,延长食物保存时间。

4、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其实质都是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任何活细胞都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一旦呼吸作用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

5、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的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对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起了重要的作用。

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范文精选 3

1. 人的成熟红细胞的特殊性:

①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

②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线粒体、核糖体等细胞器结构;

③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④葡萄糖在成熟的红细胞中通过糖酵解获得能量(两条途径:糖直接酵解途径EMP和磷酸己糖旁路途径HMP)。

2. 蛙的红细胞增殖方式为无丝分裂。

3. 乳酸菌是细菌,全称叫乳酸杆菌。

4. XY是同源染色体,但其大小不一样(Y染色体短小得多),所携带的基因不完全相同(Y染色体上基因少得多)。

5. 酵母菌是菌,但为真菌类,属于真核生物。

6. 一般的生化反应都需要酶的催化,可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只是利用光能进行光解,这就是证明“并不是生物体内所有的反应都需要酶”的例子。

7. 人属于需氧型生物,人的体细胞主要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但红细胞却进行无氧呼吸。

8. 细胞分化一般不可逆,但是植物细胞很容易重新脱分化,然后再分化形成新的植株。

9. 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具备全能性,但卵细胞是个特例。

10. 细胞的分裂次数一般都很有限,但癌细胞又是一个特例。

11. 人体的酶发挥作用时,一般需要接近中性环境,但胃蛋白酶却需要酸性环境。

12. 矿质元素一般都是灰分元素,但N例外。

13. 双子叶植物的种子一般无胚乳,但蓖麻例外;单子叶植物的种子一般有胚乳,但兰科植物例外。

14. 植物一般都是自养型生物,但菟丝子、大花草、天麻等是典型的异养型植物。

15. 蜂类、蚁类中的雄性个体是由卵细胞单独发育而来的,只具有母方的遗传物质;雌性个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16. 一般营养物质被消化后,吸收主要是进入血液,但是甘油与脂肪酸则被主要被吸收进入淋巴液中。

17. 纤维素在人体中是不能消化的,但是它能促进肠的蠕动,有利于防止结肠癌,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了,所以也称为“第七营养物质”。

18. 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兼性厌氧型,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时进行无氧呼吸。

19. 高等植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一般是酒精,但是某些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的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如:马铃薯的块茎、甜菜的块根、玉米的胚等。

20. 化学元素“砷”是唯一可以使人致癌而不使其他动物致癌的致癌因子。

21. 体细胞的基因一般是成对存在的,但是,雄蜂和雄蚁就是孤雌生殖,只有卵细胞的染色体!

22. 体细胞的基因一般是成对存在的,植物中的香蕉是三倍体,进行无性生殖。

23. 红螺菌的代谢类型为兼性营养厌氧型。

24. 猪笼草的代谢类型为兼性营养需氧型。

25. 病毒是DNA或RNA病毒,但是朊病毒没有DNA或RNA,其遗传物质只是蛋白质(“朊”意即是蛋白质)。

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范文精选 4

1、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课本中各章节内容之间,也具有密切联系,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不能满足于单纯的记忆,而是要深入理解,融会贯通。

2、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生物科学的内容不仅包括大量的科学知识,还包括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的过程,并且从中领会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

3、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没有观察和实验,生物学也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同样,不重视观察和实验,也不可能真正学好生物课。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观察生命现象,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范文精选 5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3、呼吸道的作用是:①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②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4、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

5、咽既是消化器官,也是呼吸器官。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2、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3、肋骨间的膈肌收缩,胸廓扩张时吸气,肋骨间的膈肌舒张,胸廓收缩时呼气。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3、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

1、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2、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2、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3、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4、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5、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数量最多,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6、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7、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1、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3、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4、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心脏解剖图

2、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3、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

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2、在体循环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了物质交换,体循环把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4、在肺循环中,血液与肺泡之间进行了物质交换,肺循环把静脉血变成动动脉血。

5、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注意:动脉中不一定流动脉血(如肺动脉),静脉中不一定流静脉血(如肺静脉)。

6、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大约为70毫升。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4000毫升。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

1、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德斯坦纳把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

2、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3、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

4、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

5、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6、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1、人体将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等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2、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泌尿系统的功能是形成并排出尿液。

尿的形成:

3、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

4、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是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

5、尿的形成:①肾小管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②肾小管的重吸收。

6、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原尿中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和微量的蛋白质);人体每天形成原尿大约150升。

7、原尿经肾小管后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形成尿液,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和蛋白质);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

8、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9、排尿的作用:①排出废物的作用;②对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0、人体产生的废物是由:排尿、排汗、呼出气体三种途径排出体外;

TAG标签: 生物 知识点

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范文精选_精选范文网

在平日的学习中,看到知识点,都是先收藏再说吧!知识点也可以通俗的理解为重要的内容。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大全,希望大家喜欢!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消化和吸收1)消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