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导游词大全 > 北京导游词

北京天坛导游词400字经典模板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导游词的语言应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点。通过语言艺术和技巧,给游客勾画出一幅幅立体的图画,构成生动的视觉形象,把旅游者引入一种特定的意境,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于天坛导游词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够帮助你们!

北京天坛导游词400字经典模板 1

亲爱的游客们,你们好吗?我是你们的导游,你们可以叫我刘导,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明朝永乐皇帝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作用于祭天的圣坛,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祈年殿的位置上。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

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有两道围护墙,使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皇帝恭读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刚才所说的台面中心天心石。他是天坛三大声学现象之一。在这里朗读的时候声音特别洪亮,而且现在这里也是一样的,各位游客不妨体会一下这奇特的效果,也像当年的皇帝一样,向上天诉说自己美好的愿望。

也许您刚才就已经注意到了,天坛有非常多的柏树,不错,它就好像北京一个天然的氧吧。而在这许多古柏当中,有一株500余岁的桧柏,就是回音壁西墙外的这棵九龙柏。它的树干纹理非常的奇特,布满了沟壑,而且旋转扭曲,好像9条蟠龙缠绕嬉戏,所以叫它九龙柏真是一点也不过分。请大家不要攀爬树木,注意自己的言行,这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我们要保持宁静的心态,

解放以后天坛不仅成了着名的旅游景点,而且还是北京城市绿地的组成部分,来这里的不光是旅游者,还不乏一些专门为了强身健体的老人们。

今天的游览结束了,希望这次游览能让大家记住、在大家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回忆。

希望大家下次再来哦。

北京天坛导游词400字经典模板 2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天坛参观游览。我是此次天坛之行的导游员小赵,我很荣幸陪同大家一起参观游览,下面将由我来为大家讲解天坛。

天坛始建于明朝初期,至今已有近600 年的历史,原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坛建筑群。每年孟春祈谷大典在内坛北部祈谷坛举行,冬至祭天在内坛南部圜丘坛建筑群进行。明清共有22 位皇帝在这里举行过祭祀大典654 次。在历史上有三位皇帝对天坛的建造起了重要的作用。第一位皇帝是明朝的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在营建北京宫城的同时,在北京正阳门外正南5 里偏东丙位建天地坛。于明永乐18 年竣工,占地面积达到了273公顷。初建时这组建筑为天地合祀,称“天地坛”。明朝有9 位皇帝在天地坛举行过合祀天地;第二位皇帝是名词的嘉靖皇帝。嘉靖年间,世宗朱厚骢在天地坛的南郊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并且在北京城的北郊修建了地坛,专门祭地,天地分开祭祀。第三位皇帝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乾隆年间,高宗弘历对天坛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改建了斋宫,改造了天坛的内外坛墙,扩建了圜丘坛,改祈谷坛大享殿为祈年殿,增辟了圜丘坛门,改建皇穹宇。1911 年清帝溥仪逊位,祭天制度废止。1914 年袁世凯又在天坛举行过几天大典。1918 年,新年元旦天坛正式对外开放。1961 年天坛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 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今日的天坛已经成为了北京著名的旅游景区。

今日的天坛是通称,它实际上是由两个坛组成,南部为圜丘坛,北部为祈谷坛。天坛有内坛、外坛之分,内外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苍璧礼天。天坛的建筑特点可以用一组数字“一、三、五、七、九”来概括。其中“一”是指一条中轴线。这条中轴线上分布着天坛里最主要的建筑。自南而北分别是昭亨门、圜丘坛、皇穹宇、成贞门、丹陛桥、祈年门、祈年殿、皇乾殿、北天门。“三”指三道坛墙,分别为外坛墙、内坛墙和分隔圜丘坛与祈谷坛之间的东西向坛墙。“五”是指五组主要建筑,分别为圜丘坛建筑去群、祈谷坛建筑群、斋宫建筑群、神乐署和牺牲所建筑群。“七”是指祈谷坛东侧的七星石。“九”是指原天坛的九座坛门,分别是圜丘坛的四个门: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祈谷坛的三个门:东天门、西天门、北天门。以及皇帝祈谷时所走的祈谷坛门和皇帝祭天时所走的圜丘坛门。

圜丘坛周围有4 座门,南为昭亨门、北为成贞门、东为泰元门、西为广利门。这四个门的名字出自《易经·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元”为元始本原,“亨”为无不亨通,“利”为和谐有利,“贞”为正固持久。这四个字赞美的是天的本质,也称之为“天之四德”。

进入昭亨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具服台。天坛有两座具服台,南为圜丘坛具服台,北为祈谷坛具服台。冬至祭天大典前,具服台临时搭起幄次,就是帐篷,供皇帝在此盥洗和更换祭天礼服,祭祀完毕再回到这里更衣,起驾回宫。皇帝在祭天时穿的是天青色礼服,祭日时穿的是大红色礼服,祭月时穿的是月白色礼服,其他祭祀均着明黄色礼服。

在往前走是内外两道壝墙,壝墙是指建筑物周围的矮墙。两道壝墙均用天青色琉璃瓦覆盖,象征着天。内壝墙为圆形,外壝墙为方形,象征天圆地方。内外壝墙的四正位各有三座石门,共有24 座,称“棂星门”。内外壝墙南面的两道棂星门的大小是不一样的,中间的最大,是皇天上帝所用之门;东面次之,是皇帝所走之门;西面的最小,是陪祀人员走的。

圜丘坛上层台面中心的圆石叫“天心石”,围绕天心石共环铺九圈扇形石板,第一圈为9 块,第二圈为9 的倍数18 块,以此类推,直到第九圈81 块。第二层也是九圈扇形石,从第十圈到第十八圈。第三层从第十九圈到第二十七圈,每圈扇形石的数量均是9 的倍数。九为极阳之数,强调了天的崇高、神圣。

祈谷坛建筑群位于圜丘坛建筑群北面,从南到北四次是成贞门、丹陛桥、三座砖门、祈年门、祈谷坛、皇乾殿。祈谷坛东侧是长廊、北神厨、北宰牲亭,七星石。成贞门是圜丘坛建筑群的北门。恰巧这座门又是从圜丘坛建筑群进入祈谷坛建筑群的重要通道,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成贞门也可以视为今日祈谷坛建筑群的南门。进入成贞门就是连接两个祭坛的一条大道称丹陛桥,也叫做海墁大道,其北端高出南端2 米,由低渐高将两组建筑有机地连接起来,使天坛的总体显得更加完美。桥长108丈,桥面中间的是“神道”,东边是“御道”,西边是“王道”。而它作为通道为什么又要称桥呢?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路面南低北高,步步高升,意为与天地相接;而另一种就是说路面下边建有晋升的通道,所以称之为桥。丹陛桥北端,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券洞,叫走牲道,祭祀用的牲畜从牺牲所赶到宰牲亭,必经走牲道。牲畜一旦经过此通道,再无生还的可能,所以俗称“鬼门关”。沿丹陛桥再往北走东侧就是祈谷坛具服台,面积约300 多平方米,祈谷大典前在台上搭设方形幄次,内设龙椅、取暖和盥洗器具。皇帝在此后盥洗。祈谷典礼结束后,再次来次更衣后返回紫禁城。

关于天坛的介绍就为大家讲到这里,现在大家可以自由参观一下,按照计划的时间回到这里,祝大家玩得愉快。

北京天坛导游词400字经典模板 3

各位游客大家好!这天,我们要浏览的是举世闻名的天坛。

天坛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北京城内崇文区永定门大街东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增建圜丘坛、皇穹宇,改称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之地。

天坛由圜丘、祈谷两坛组成。此刻大家看到的是圜丘坛,坛北为皇穹宇,是放置圜丘祭祀神牌之处。东西各有配殿5间,周围有圆形围墙环绕,墙壁面平整光滑,声波可由墙壁传递,这就是有名的“回音壁”。此刻参观的是祈谷坛,这个大门称祈年门,门北为坛,上层坛面正中是祈年殿。殿高38米,直径32.72米。殿内设雕龙宝座,是祭祀时放神牌的地方。祈年殿之北还有皇乾殿,是祈谷坛奉祀神位的供奉所。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天坛经多次维修,今已成为天坛公园,其庞大而独特的建筑艺术,在中外游客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北京天坛导游词400字经典模板 4

各位游客大家好!这天,我们要浏览的是举世闻名的天坛。

天坛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天北京城内崇文区永定门大街东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增建圜丘坛、皇穹宇,改称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之地。

天坛由圜丘、祈谷两坛组成。此刻大家看到的是圜丘坛,坛北为皇穹宇,是放置圜丘祭祀神牌之处。东西各有配殿5间,周围有圆形围墙环绕,墙壁面平整光滑,声波可由墙壁传递,这就是有名的“回音壁”。此刻参观的是祈谷坛,这个大门称祈年门,门北为坛,上层坛面正中是祈年殿。殿高38米,直径32.72米。殿内设雕龙宝座,是祭祀时放神牌的地方。祈年殿之北还有皇乾殿,是祈谷坛奉祀神位的供奉所。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天坛经多次维修,今已成为天坛公园,其庞大而独特的建筑艺术,在中外游客中享有极高的声誉。

北京天坛导游词400字经典模板 5

各位游客,我们今天所要参观的就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明朝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在北京南城仿照南京的大祀殿建立了这座用于祭天的圣坛,占地面积达到了273万平方米。主要有五组建筑群,分别是圜丘坛建筑群、祈谷坛建筑群、斋宫建筑群、神乐署和牺牲所建筑群。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在一开始,祭天和祭地都是天坛,直到明嘉靖年间在北城修建了地坛,才分开的,并且新增了圜丘坛,用于孟冬祭天,把原来的大祀殿改为大享殿,专门用于孟春祈谷,当时殿宇屋顶已经是三重檐了,从上至下的蓝黄绿三色瓦分别代表了天地万物。而在乾隆年间,将大享殿改为现在的祈年殿,而将屋顶瓦片都改成了蓝色的琉璃瓦。从而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形制最完备的古代祭天建筑群。

可是这样一个祭天圣地,却也曾经在1860年时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继而在1900年的时候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在1916年袁世凯登基的时候也曾经在天坛上演了一出祭天的闹剧。在1918年元旦那天,天坛正式对外开放。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天坛为北京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天坛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天坛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日的天坛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坛内的祈年殿已经成为古都北京的象征。

下面就由我带领大家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此次游览。现在我们正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向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外围有两道坛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两道坛墙的四个正位设棂星门。从东面依次是泰元门、昭亨门、广利门、成贞门,每组三门,共有24座,称为“云门玉立”。大家可以注意到,棂星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皇天上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门进入,这是因为古代以左为尊;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这四门的名称出自《易经·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元”为元始本原,“亨”为无不亨通,“利”为和谐有利,“贞”为正固持久。这四个字本用来赞美天的本质,也称为天之“四德”。而门外的一座平台就是皇帝在祭天大典之前更换祭服和盥洗的地方,叫做具服台。

北京天坛导游词400字经典模板_精选范文网

导游词的语言应具有言之有理、有物、有情、有神等特点。通过语言艺术和技巧,给游客勾画出一幅幅立体的图画,构成生动的视觉形象,把旅游者引入一种特定的意境,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于天坛导游词的全部内容了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