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归元寺景点导游词大全总结
相关文章
归元禅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归元寺路,由白光法师于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兴建。占地153亩,有殿舍200余间,各类佛教经典7000余卷。 归元禅寺属于佛教禅宗五家七宗之一的曹洞宗,故称归元禅寺。归元禅寺又被称为“汉西一境”,是因其古树参天,花木繁茂的人文境致而得。同时还是武汉市佛教协会的所在地。它与宝通寺、溪莲寺、正觉寺合称为武汉的四大丛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新的湖北归元寺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武汉归元寺景点导游词大全总结 1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您此次归元寺之行的导游,大家能够叫我小朱。在那里,我代表我们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最热烈的欢迎。旁边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李师傅。李师傅有着长达十年的驾驶经验,车技娴熟,大家尽可放心乘坐。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我们将竭力为大家带给最优质的服务。期望大家这天玩的舒心,游的尽兴。
下面就请大家和我一齐去游览一下有着湖北”四大丛林”之一之称的归元禅寺。
归元禅寺,又名归元寺,是一座具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寺院,始建于清顺治十五年,后不断增修。其位于武汉汉阳翠微峰下,与古琴台相邻。佛家言“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归元寺寺名即来源于此。归元,亦称归真,即归于真寂本源、得道成佛之意。
归元寺给人的一个突出印象是它的建筑风格与其他寺院不大一致。它不具有整齐对称的宏大格局,甚至略显杂乱。它有东西南北中五个院落,俨然一个“袈裟”状。关于归元寺的平面布局呈“袈裟”状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传说明宗祯末年,一富豪无名指断了,听说翠微草庵的长老医道非凡,便来求他为其再接断指。长老见其心诚,果然为他接活断指。富豪感恩戴德,愿为长老新建寺庙,就其规模请问长老时,长老随手将破袈裟抛向天空说:“就此一袈裟之地。”顿时,袈裟越变越大,徐徐降落,竟覆地五十余亩,富豪见长老有如此法力,欣然买得这一袈裟之地,聘全国能工巧匠,选各地上等材石,历经数年方才修建成功,并由法师以“归元”为寺命名。也有一种说法是,初建寺院时,化缘的和尚无法在短期内凑齐足够多的钱做一个整体的安排。有钱时就赶快买地抢修,否则等到钱筹集足够时,周围构想中的地方则已被别人抢先买下了。和尚们不得已,只能够有一笔钱就修一处。这就构成了此刻这个“袈裟”状的布局。
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随我下车。此刻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归元寺的山门了,也就是归元寺的大门。各位细心的游客能够看出,高大的山门呈八字朝阳开,意为广结善缘,普渡众生,寓意吉祥。大家看这山门上方中间的这块竖匾,上书“归元禅寺”四个大字。相传是当年归元禅寺的开山祖师白光法师在寺院建成要离去的时候,各位禅师率领众僧挽留未果后,请求白光禅师题写寺名,以此来永做纪念,在大家的真诚邀请之下,白光禅师便提笔写下了这归元禅寺四字。
好了,各位游客,我们此刻所在的位置,就是归元寺的主体建筑之一的藏经阁了。说到藏经阁,大家可能在各类的武侠小说和电视剧中见到过,但是呢,归元禅寺里可没有什么武功秘籍可供寻找,那里主要是一座用于收藏、陈列佛教经典艺术珍品及各种法器的殿堂。
在藏经阁旁边的就是大士阁了,主要是供奉观音菩萨的殿堂。大家能够看到左侧墙壁上的杨柳观音像。画像为唐代闫立本所绘。画像中的观音,文静安详,体态丰满、身姿轻盈,显示了唐代以丰满为美的审美观念。看完了大雄宝殿后,我们再到韦驮殿去看看!我们所看到的这尊右手持杵在地的雕像便是韦驮了,不明白大家注意到了没有,为什么各个寺院韦驮持杵的姿势会不同呢大家能够尽情的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其实,韦驮持杵的不同姿势,与寺庙的规模大小有着密切的关系。韦驮左手持杵在肩,则证明该寺庙太小,既不供吃也不供住;两手持杵的,则证明寺庙为中等规模;供吃但不供住。我们此刻所看到的这尊韦驮像持杵在地,则证明归元寺的规模很大,既能供吃又能供住。
接下来请大家和我一齐去游览罗汉堂。罗汉堂是归元寺最值得一游的地方了。全国寺庙中保存比较好的罗汉堂已经为数不多,其中最负盛名的要算武汉归元寺的罗汉堂了。其他寺庙的五百罗汉塑像有木刻也有泥塑,唯有归元寺的五百罗汉既非木刻也非泥塑,而是采用的一种盛行于唐代的独特工艺----“脱胎漆塑”制成的脱纱像,又称干漆像。乃国内稀世珍品。
另外关于归元寺500罗汉的神态也有一个传说。相传归元寺建成,要建500罗汉时,特意从黄陂请来两父子塑罗汉,当时的罗汉谱一套在浙江,一套在湖南,老塑匠跋山涉水到湖南把罗汉谱描画好才回来动手塑像,但他不愿意照葫芦画瓢,觉得罗汉谱上画的罗汉神态过于单一,他想塑出罗汉的各种神态,而当时归元寺周围有很多农民种地休息飘过或者在树下睡觉,神态各异,于是老塑匠便巧妙的把他们化成罗汉的神态,有时候还把附近的孩子找来故意逗他们嬉闹,记住他们的调皮样貌然后塑在罗汉身上。
这罗汉堂除了可供参观外,人们还喜欢用它来预测一年内的祸福,也就是武汉人说的“数罗汉”。数罗汉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不论男女,跨门槛时如果左脚先跨入则从左边开始,如右脚先跨入则从右边开始;第二种方法是,男左女右,进入罗汉堂后,男士从左边开始,女士从右边开始;第三种方法是,随意选中一尊罗汉,然后顺着数下去,数到自己的年龄数时停下,与之对应的罗汉则象征了您一年的运势。
接下来的时间就留给大家自己安排,大家能够四处参观一下,也能够去数一数罗汉,看看自己运势怎样样。我们下午四点钟的时候在旅游车停放处再见。期望大家及时准时到达。然后,提醒大家随时携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注意安全。无论有什么事,记得,记得什么?没错,记得有事找小朱。
好了,各位朋友,完美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短暂,我们的归元寺之旅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这天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若我工作中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这次能和大家相识,我感到十分高兴,也期望能有机会再次为大家服务。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全家幸福。谢谢!
武汉归元寺景点导游词大全总结 2
此刻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归元寺的三门,也就是归元寺的大门,佛寺的大门称三门,即佛经里的三解脱门,中间的是空门,左右分别是无相和无作门。这门的建筑形式也是有说法的,归元寺的三门呈八字朝阳外开,就是象征着广结善缘,普度众生,喻意吉祥。大家再看门上方的蓝底镶金边的长方形竖匾,相传当年白光法师要离去,主峰及众僧挽留不住,只好请他题写寺名,永志纪念,白光盛意难却,便在临行时亲笔写下了这归元禅寺四个字。
步入三门,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晚清文人张日煜的手迹“南无阿弥陀佛”,意思呢就是皈依阿弥陀佛。此刻在大家右边的是北院,里面主要有念佛堂、藏经阁等几座建筑,下面我们就从北院开始游览。
大家看这圆形门上的“翠微妙境”,“翠微”二字还是源于王氏葵园,据记载,当年王章甫购得太湖石,在葵园中垒砌了一座高大假山,雅称翠微峰,供高朋玩赏,当年的翠微峰比此刻的藏经阁还要高,可惜的是在明朝末年毁于战乱。建造归元寺的时候又搬掉了颓废的残石,翠微峰便名存实亡,白光法师感到很惋惜,就将此石移到了寺右后方的小石山上至今。此刻归元寺附近的“翠微街”等皆是由此而得名。那里的“妙境”两个字则是蕴藏着佛教的色彩。
那里就是念佛堂了,念佛堂供奉着西方三圣,即阿弥陀佛和他的两个协侍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另外还有文殊和普贤菩萨。念佛堂内神龛高6米,宽5米,顶饰红日高照,二龙出海,双凤朝阳,寓意“龙凤呈祥”。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这个供桌了吧它长达4.5米,是于1935年制成的,上面刻了五组浮雕图案,各位能看得出来刻的是什么吗其实它从左到右再现了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几个情节,分别为:唐太宗为唐僧师徒送行、如来向伽蓝等菩萨说法、四大天王及“七佛”、如来说法于树下、佛祖给唐僧师徒封位。很有意思吧!
好,下面请大家和我一齐去藏经阁,此刻我们看到的藏经阁是1920年重建的,为两层五间,高约25米,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阁中洁白无暇,光彩照人的玉雕释迦牟尼座像。这座佛像是1935年缅甸仰光三宝弟子赠送的,玉佛重约两吨,属国内寺庙中保存最好的佛像了。藏经阁的珍藏十分丰富,有南宋苏州砂廷圣院所刊孤本《啧砂藏》以及清代刊印的《龙藏》。《龙藏》有7250卷,至今完好无损,是国内研究佛教的珍贵资料之一。藏经阁中还有我国的佛教文物和外国的佛教礼品,如北魏的石雕观音,明代的冰裂纹净瓶,清代的镂空浮雕如意,印度的贝叶经,缅甸的檀香木雕香盒,马来西亚的玉塔等。大家能够慢慢的参观。
武汉归元寺景点导游词大全总结 3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让我代表海航乐游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观光游览。我是您此行的导游,我姓许,大家可以叫我小许或者许导就好了,在我右手边的了是我们的司机刘师傅,刘师傅啊有多年的驾驶经验,车技相当娴熟,大家可以放心乘坐。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呢,将由我为大家提供导游讲解服务。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和要求,可以尽管提出,我会尽力为大家解决。同时,在这里预祝大家有个愉快、难忘的武汉之旅。
在这春意盎然的时节,能够陪同您游览以独特的规模和五百罗汉堂,而极富盛名的归元禅寺,一同领略佛教寺院的魅力,用佛教的话来说,那可真是“随喜”了。
说着说着,我们今天游览的目的地就在眼前了,请随我一同下车游览吧!
归元禅寺坐落于武汉市汉阳区翠微路西侧,是清顺治十五年也就是1658年,,由浙江的两位僧人白光、主峰来此创建的。取名“归元”出自《楞严经》“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是超出生灭还归于真寂本源的意思。现今的归元禅寺占地近5公顷,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现存殿堂楼阁28栋,殿舍200余间,庄严雄伟、井然有序。在武汉呢,归元寺与宝通寺、溪莲寺、正觉寺合称为武汉的“四大丛林”。
大家可以看到,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座杏黄色的大门,佛教寺院的大门也叫作“三门”。 即佛经里的三解脱门,中间的是空门,左右分别是无相和无作门。这个寺院的三门八字朝阳开,象征着广结良缘、普度众生,寓意吉祥。抬头呢,可以看到,三门上方正中镶着一块长方形的直匾,直书“归元禅寺”四个大字。说到这儿,可能有的朋友会问了:“这寺名怎么不是横着写的呢?”确实,全国佛教古刹不少,可寺名直书的却不多见,因为直书寺名只有皇帝御赐匾额的寺庙才可以使用,可见归元禅寺这座民间寺庙在佛教丛林中的地位了之高。
走进寺内,不知道大家是否觉得这个寺庙的布局有点儿与众不同呢?
寺院作为佛、法、僧三宝的常住地,是讲究一定格局的。一般说来,我国明清寺院建筑的传统格局是:在中轴线上最前面的是三门,进三门左右为钟楼和鼓楼,迎面为天王殿,进而是大雄宝殿,其后是藏经楼,其他殿堂则分布于中轴两侧。然而,归元禅寺却不是这样中轴对称的格局,这是由它独特的建造历史而决定的。在清顺治十七年禅院就落成了,第二年修建大雄宝殿,又在康熙三年祖堂、韦驮殿和方丈室完工,五年后藏经阁等建筑也一一落成,道光三十年又继续增修了罗汉堂。从而形成了目前的东、西、南、北、中五个院落的独特布局,俨然形成了“袈裟”状。
了解完归元寺的独特布局后,就让我们继续向里面参观吧。
现在,大家所看见的这座雄伟的建筑就是大雄宝殿。大殿正中供奉着佛教最高神—释迦牟尼,您看他“偏袒右肩,结跏而坐”,显得是那么的庄严而又肃穆。两侧是他的弟子阿南和迦叶,整个塑像都是托沙雕塑而成。佛像背后是一组海岛观音像,只见海岛观音赤足站在鳌头上,左右侍立着龙女和童子,整个塑像向前倾覆。仰视上去,观音的衣袖好像在飘动一样,正在汹涌的波涛上迎面向我们浮来。这样的设计更增加了宗教艺术的感染力。
大雄宝殿的前面呢,就是韦驮殿。您看他,身穿铠甲,手持宝杵,多么威武挺立啊。传说,韦陀是“四天王三十二将”之首的护法神。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呢,他就是保安队队长。这尊韦驮像是用整块樟木雕刻而成,线条刀法都极具唐雕风格,是归元寺的艺术珍品,也是我国雕刻艺术品中的一件宝贵遗产。
请大家小心脚下,继续随我往前走,接下来我们就要前往罗汉堂了。
大家知道,现在全国寺庙中保存比较完好的罗汉堂已经为数不多了:东有苏州西园寺,南有昆明筇竹寺,西有成都宝元寺,北有北京碧云寺,中有武汉归元寺。但其中最负盛名、最具特色的就要数我们武汉的归元寺了。
归元禅寺的罗汉堂平面布局呈“田”字形建筑格局,给庞大深邃的殿堂提供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另外,“田”在汉字里恰好又是佛教中正反两个“法轮”的相叠加,这种布局暗示着一种善神降世的吉祥和神秘感。
我国有句俗话说“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而我们归元寺的罗汉就不能这样说了,因为啊,这里的罗汉既不是木雕也不是泥塑,而是采用的一种盛行于唐代的独特工艺—“脱胎漆塑”,它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首先要用黏土做成等身的人形胎膜;等到干了以后,用生漆将丝绸或夏布黏附在它的上面;再用生漆将膏灰、木粉混合调匀,涂刮塑造细部;阴干后再打磨抛光;然后在塑漆像后取一小孔,向里面注水将泥化成浆,从而脱出胎膜并冲洗干净;晾干后用木块封口;再刷上生漆,敷上用漆调匀的金粉或贴上金箔;然后上彩涂色;最后涂上桐油或亮漆以保持光泽。这样,一尊佛像才算完工了。
“脱胎漆塑”的制作方法,虽然造价很高,但所采用的工艺不仅省料,而且体质轻盈、坚固、不透水,很适合武汉地势低洼、冬燥夏湿的气候特点。两百年来罗汉堂几次遭受洪水侵袭,但洪水退后罗汉任旧完好无损。如此看来别说是让罗汉过江了,就是让他们飘扬过海也不成问题。
我们仔细看来,会发现,罗汉们的形象极其生动。动作上,有的在研读诗书、有的在驱邪除恶;表情上,有的天真憨厚、有的饱经沧桑、有的英勇神武,个个惟妙惟肖,而且五百尊中竟然没有一个雷同,这实在令人称奇。
这罗汉堂除了可供参观外,还可以用它预测一年内的祸福。每逢节假日,人们就会来到这里数罗汉。所谓的数罗汉就是,根据首先踏入殿堂的那只脚确定方向,然后随意选定一尊罗汉为起点,依照自己的年龄,顺序往下默数,数到现有的岁数为止,这最后一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就可以昭示数者的命运。因此,“数罗汉”也成为了大家参观罗汉堂的趣是一件。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们,今天的归元寺之旅就到此结束了。希望归元寺的佛教魅力能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非常感谢您对我工作的支持与配合,不足之处还请您批评指出。美丽的江城期待着与您再次相逢,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再见!
武汉归元寺景点导游词大全总结 4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归元寺的佛像早在东汉即从印度传入中国,十六国时期,南北朝、隋朝、唐朝、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各时期表现的风格,既有继承,又有创新。雕刻工艺,也受到不同时代和不同民族的影响,表现出差异和时代特点。主要看它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价值,体现于它的工艺和铭文上。一般来说,佛像尺寸越大的价值越高;宫廷铸造的高于民间的;要从造型、质地、款式等方面辨别如系真品,大多古朴纯真,细腻逼真;而赝品往往显露粗糙做作、形制混乱,甚至露出作假年代和近现代风格的破绽。
说法印,就是象征佛在说法;智拳印,象征着佛的智慧无边;施无畏印,象征着佛能使众生心安,无所畏惧;定印,表示禅思。据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禅思入定,并修习成道时,就是采用这个姿势。密宗中使用的则是法界定印;与愿印,是以手下垂,指端下垂,手掌向外,象征佛或菩萨能给予众生愿望满足,使祈求的愿望都能实现之意;降魔印,其造型是以右手覆于右膝,指头触地,表示降妖除魔。又因其触地,也叫触地印。
以上五印,合称为释迦五印,是最常见的五种手势。
佛像前的供桌,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木刻珍品。供桌高4.8米,横阔一丈二尺,深宽二尺五寸,前嵌垂栏,宽—尺五寸,高六寸,其间分为五格,刻画楼空。图案描绘的是唐玄奘取经回长安时,君民夹道欢迎的场面:有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西游记》人物;有李世民以及文武百官、侍卫、庶民百姓;在亭院殿墙、车马山水、幢幡宝盖、香炉蜡台等一应仪仗。综观全图,繁复活泼,盛况空前。垂栏下沿为五龙云彩,周匝围绕,以四虎腿支地,生动有力。相传这一樟木雕刻由十人历时一年才竣工,技艺精巧,令人赞叹不已。
“数罗汉”是人们游罗汉堂的趣事。传说人们任意从一尊罗汉开始,顺序往下数完自己的有的年龄,这最后一尊罗汉的身份、表情和动作,便可昭示数者的命运。这一活动为人们参观罗汉堂增添了不少乐趣。
到归元寺罗汉堂数罗汉,是武汉民间早已形成的一种有趣习俗。数罗汉,无非是一种图吉祥的表现形式,根据自己的年龄,随心所欲地从任何一尊罗汉顺序数,有多大年纪就数多少尊,数到为止时再看这尊罗汉的尊号、动作、面部表情等,自己可以从中去品味思考,看能否悟出一些人生哲理来。如游客数到第416尊罗汉,其对应的卡片上即有如下字样:“第四百十六 蠲楞意尊者”法相所现为正面安然而坐,双手笼于袖中向右作抱拳拱礼状,头部略向前倾,蓄须,头顶隆起,威严貌。附诗云:“鸟在林中自由飞,鸟在笼中唯悲啼,听其自然由其性,生而为囚最可悲。”至于对这首诗如何去理解,因各人年龄、性格、脾气、工作、家庭、事业、经历都不尽相同,各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需自己去领悟。
归元寺30万香客夜拜财神
除了春节期间到罗汉堂数罗汉预测自己新一年的吉凶,归元寺还有其他的一些民俗活动,归元寺与当地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年腊月三十晚上至初一烧头香,人数能达到20余万人,人们都来祈求来年平安吉祥;农历正月初五要在归元寺的财神庙、拜财神。在这些日子里,都会有锣鼓队、舞狮队前来助兴,归元寺附近热闹非凡,不论是否佛教信徒都会来参与,这些佛教与民俗结合的节日成为大众的节日,民众在这种节日中宣泄不好的情绪,祈盼来年的好运。
归元寺里有个莲池,里面有很多大家放生的乌龟。有人来到池边,它们会从水里探出头来看看,或者争吃扔给他们的食物。它们一点都不会怕生,可能也知道来这儿的人都会有慈悲心,只会怜爱它们,不会伤害它们吧。
归元寺云集斋素菜馆坐落于汉阳归元寺内,为专营寺庙特色素菜糕点的特色餐馆。无论从文化内涵和菜肴名称,都能为游客信众提供名副其实的特色寺庙素食菜肴。
斋内的素菜具有“清淡”、“咸鲜”的特点,讲究“色、香、味、形”俱佳 ,讲究食斋悟道。归元寺素菜无论菜名与实物、形式与内容,都达到了和谐一致亦有“咬得菜根香,方知道中味”之妙境,让食斋人确实领悟到“行善人生、淡泊自若,明心见性、安详幸福。”
云集斋素菜馆还提供特色的素食筵席,如平安生日宴、健康长寿宴、吉祥如意宴、金榜题名宴、开光法喜宴等。斋内厅堂设雅座和“甘露”、“法喜”、“如意”等包房,装修古朴、环境淡雅,融佛教清静于一体。在进餐的同时,斋内还有专门的音响为食客咏念经文,给食客一个祥和、平安的进餐氛围,护佑人们吉祥如意、出入平安、事业有成、兴旺发达。正因为如此,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日本前首相曾根等国内外知名人士、艺术家都曾领略过云集斋的素食风味,并大为赞赏。
武汉归元寺景点导游词大全总结 5
好了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大雄宝殿了。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殿堂,这是僧人们早晚做功课,大小法会的地方。大家看到的这尊身材高达5米多,慈眉善目,珈趺与莲花之上的便是释迦牟尼了,左右两边分别立着阿难和迦叶两大弟子。相传在释迦牟尼死后,阿难和迦叶带领广大佛教弟子继续研究和推广佛学,为佛教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佛像前面这条长3.96米,高1.6米,宽0.83米的供案,也是一件不可多得樟木雕刻珍品。在释迦牟尼的背后,则是以海岛观音象为中心的雕塑群。海岛观音又称“倒坐观音”或“南海观音”。在观音的身后则是一组佛像,有兴趣的游客,大家可以数一数。有的游客已经数出来了,确实是24座,他们代表着24诸天,这些雕象采用了大型夹麻艺术工艺。大家可以发现这些雕象都呈立体倾斜式与墙面基座连接,经过测定,雕像的倾斜度有30度,从清顺治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661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它不坠不毁,实属一大奇迹。
看完了大雄宝殿,我们再到前面的韦驮殿去看看!我们所看到的这尊右手持杵在地的雕像便是韦驮了,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没有,为什么各个寺院韦驮持杵的姿势会不同呢?大家可以尽情的发挥一下自己的想象力。其实,韦驮持杵的不同姿势,与寺庙的规模大小由着密切的关系。韦驮左手持杵在肩,则表明该寺庙太小,既不供吃也不供住;两手持杵的,则表明寺庙为中等规模;供吃但不供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尊韦驮像吃杵在地,则表明归元寺的规模很大,既能供吃又能供住。
武汉归元寺景点导游词大全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