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导游词大全 > 湖北导游词

荆门明显陵导游词最新版经典精选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北5公里的纯德山上,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迄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历时47年建成,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祐杬、母亲慈孝献皇后的合葬墓。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湖北明显陵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荆门明显陵导游词最新版经典精选 1

各位贵宾,请随我一起登上方城明楼。

请大家看这块碑,它高 5 米,宽 1.2 米,碑身字体“大明恭睿献皇帝之陵”为嘉靖皇帝亲笔书写。这块碑具有特殊意义,它是整个显陵的名片,对显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最终获得通过起了重要的作用,大家看整个碑文的两边均遭到毁坏,唯有这块碑文完好,也无断裂,这不能不说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啊!

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显陵的恢宏与神奇吧!请大家放目远望,自新红门至陵寝的这条弯曲的龙鳞神道,恰似一条旱龙,龙尾三摆,龙颈三曲,煞是鲜活。新红门与旧红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不正式显示出了龙尾摆动的生气吗?再看九曲河,穿插于旱龙左右尤如一条水龙蜿蜒潜行,与旱龙在内明塘外交汇,形成二龙戏珠之妙。而内明糖则依风水理论“龙气见风则散,遇水则止”。具有藏风聚气、界止龙气流失,象征明代山水永固之意。此水陆二龙的设计,使整个显陵倍具生机与活力!

请大家在看整个陵区的大环境:依据古代风水学“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原则,在这广阔的区域内所有的山体、水系、林木植都被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以陵区后部的松林山为祖山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建筑,九曲河弯延其间,前面的天子岗为屏山,构成了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完美风水格局,形成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高度和谐统一。显陵不愧为古代建筑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然杰作!

显陵的修建,是中国封建时代对灵魂信仰的集中体现,凝聚着明代中后期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趣味。同时,这种动用国家力量建造的陵墓,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科学技术水平和营造工艺水平,是中国丧葬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和建筑典范。

各位贵宾,在你们参观完显陵后,是否也会像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让 · 路易先生那样发出同样的赞叹呢?当然,依显陵之博大,孕藏的文化历史之丰富,是在这短短时间内无法全部了解清楚的,加之我才疏学浅,知识有限,很多地方讲解尚有欠缺。为此,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掌握更多有关显陵的知识,届时,欢迎大家再次来显陵参观游览,我也将为大家再次来显陵参观游览,我也将为大家献上更加精彩的解说。

谢谢大家!祝各位旅途愉快!

荆门明显陵导游词最新版经典精选 2

纪郢作为楚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当时我国南方最大的城市和全国最大的都会之一。汉桓谭《新论》记载:“楚之郢都,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而暮敝”。就是说,当时纪郢中,车碰车,人挨人,早晨出来穿的新衣服,到晚上就挤破了。这当然是有些夸张,但也说明当时纪南城是非常繁x的。

楚国后期的统治者不思进取。骄奢淫逸,使国力日渐衰退。顷襄王迁都陈郢后,楚国的大都会纪郢沦为废墟。

不过,人类在自然界留下的记载是难以泯灭的。1961年和1975年对纪南城进行的考察,获得了大量资料。当年的土城墙,仍尚存在。城内城外,地上地下,有春秋战国时期丰富的文化遗存,是研究当时社会变革和楚国历史极为重要的文化宝库。通过考古发掘,纪郢城内楚王台榭,宫殿及古建筑遗址历历可寻,陶器,铁器,铜器,筒瓦,板瓦等东周文化遗物俯拾皆是。纪南城址东西长4450米,南北宽3588米,面积约为16平方公里。城垣用灰褐色或黄色土筑成,现有高度3.9至7.6米,垣顶面宽10至14米,除墙身外,内外均有护坡。城垣外绕护城河,宽40至80米,与穿城而过的古河道相通。城垣四周发现城门7座,东垣1座,西,南,北各2座。西垣北门有3个门道,中门道宽3.6米左右,可通船只,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最早的水门。城的东南部有大型宫殿遗址。附近有纺织,冶炼等作坊及商业区遗址。今城垣上立有郭沫若题写的“楚都纪南城”标牌。1962年楚都纪南城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郢城遗址周围楚墓遍地,离城不远的纪山,八岭山,雨台山和长湖边上的墓葬,规模相当庞大,埋藏了许多重要历史文物。几年前发掘了几座中型墓葬,出土文物就数以千计,其中如吴王夫差矛,越王勾践剑,越王州勾剑,楚王孙鱼戈,彩绘木雕小座屏,凤纹铜尊,错银龙凤纹尊及彩绘石磐等,都十分珍贵。是我国古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至于出土的成批的楚国竹简,更是研究当时历史的宝贵资料。这些历史文物是湖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真实写照。

纪郢城内的凤凰山,自公元前278年秦国拔郢后,便成了秦汉时期的一处墓地。经钻探,在5.2万多平方米的范围内有古墓180多座,现已经发掘30多座,出土两千多件文物。1975年6月发掘的168号汉墓,葬于西汉文帝十三年,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男尸,对于研究西汉初期的历史,文化,手工业以及医药,防腐技术等都有重要价值。因此,文物考古界将纪郢成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

好了,各位朋友,纪南城就快到了,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整理一下行李,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座古城,共同感受一下历史赋予它的厚重感吧!

荆门明显陵导游词最新版经典精选 3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钟祥明显陵,我是你们的导游克塞。

明显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郊的松林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壑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是我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帝王陵寝。

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建成,前后历时共47年,其围陵面积183.13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外逻城长 3600余米,墙高6米,墙体厚1.8米,红墙黄瓦、金壁辉煌、蜿蜒起伏于山岚叠嶂之中,雄伟壮观,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墓中遗存最为完整的城墙孤品,陵园由内外逻城,前后宝城、方城明楼、棱思殿、陵恩门、神厨、神库、陵户、军户、神宫监、功德碑楼、新红门、旧红门,内外明塘、九曲御河、龙形神道等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其布局构思巧夺天工,殿宇楼台龙飞凤舞,工艺浮雕美绝伦、一陵双冢举世罕见,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显陵之奇特主要源于王墓改帝陵而形成的一陵双冢举世无双的孤例而弥足珍贵。显陵的墓主朱佑杬生前为兴献王,死后葬于松林山,明正德16年武宗驾崩,因其无子嗣,慈寿皇太后与首辅大学士杨廷和遵奉“兄终弟及”之祖训,遗命“兴献王长子朱厚熜”嗣皇帝位。年号为嘉靖,后朱厚熜为自立体系,用武力平息了长达3 年之久的“皇考”之争,其间廷杖致死17人,入狱、夺俸、充军、戎边、革职等官员达115余人,从而完成了自己的昭穆体系,这一重大事件历史上称之为“大礼仪”之争。此后嘉靖皇帝朱厚熜便将其父追尊为恭壑献皇帝,并将王墓改为帝陵,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工程,直至嘉靖驾崩建设才停止。

显陵是明嘉靖初期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的产物,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独特,在明代帝陵规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陵寝建筑中金瓶形的外罗城、九曲河的御河、龙鳞神道、琼花双龙琉璃影壁和内外明塘等都是明陵中仅见的孤例,尤其是“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由瑶台相连而成哑铃状的两座隐密的地下玄宫神密莫测,一直为世人称奇。

荆门明显陵导游词最新版经典精选 4

请大家看这块碑,它高 5 米,宽 1.2 米,碑身字体“大明恭睿献皇帝之陵”为嘉靖皇帝亲笔书写。这块碑具有特殊意义,它是整个显陵的名片,对显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最终获得通过起了重要的作用,大家看整个碑文的两边均遭到毁坏,唯有这块碑文完好,也无断裂,这不能不说是冥冥之中的天意啊!

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显陵的恢宏与神奇吧!请大家放目远望,自新红门至陵寝的这条弯曲的龙鳞神道,恰似一条旱龙,龙尾三摆,龙颈三曲,煞是鲜活。新红门与旧红门不在一条中轴线上不正式显示出了龙尾摆动的生气吗?再看九曲河,穿插于旱龙左右尤如一条水龙蜿蜒潜行,与旱龙在内明塘外交汇,形成二龙戏珠之妙。而内明糖则依风水理论“龙气见风则散,遇水则止”。具有藏风聚气、界止龙气流失,象征明代山水永固之意。此水陆二龙的设计,使整个显陵倍具生机与活力!

请大家在看整个陵区的大环境:依据古代风水学“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原则,在这广阔的区域内所有的山体、水系、林木植都被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以陵区后部的松林山为祖山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建筑,九曲河弯延其间,前面的天子岗为屏山,构成了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完美风水格局,形成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高度和谐统一。显陵不愧为古代建筑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然杰作!

显陵的修建,是中国封建时代对灵魂信仰的集中体现,凝聚着明代中后期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审美趣味。同时,这种动用国家力量建造的陵墓,也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科学技术水平和营造工艺水平,是中国丧葬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和建筑典范。

各位贵宾,在你们参观完显陵后,是否也会像联合国世界遗产专家让 · 路易先生那样发出同样的赞叹呢?当然,依显陵之博大,孕藏的文化历史之丰富,是在这短短时间内无法全部了解清楚的,加之我才疏学浅,知识有限,很多地方讲解尚有欠缺。为此,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掌握更多有关显陵的知识,届时,欢迎大家再次来显陵参观游览,我也将为大家再次来显陵参观游览,我也将为大家献上更加精彩的解说。

谢谢大家!祝各位旅途愉快!

荆门明显陵导游词最新版经典精选 5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钟祥明显陵,我是你们的导游克塞。

明显陵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郊的松林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壑献皇帝和母亲章圣皇太后的合葬墓,是我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最具特色的一座帝王陵寝。

显陵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建成,前后历时共47年,其围陵面积183.13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外逻城长 3600余米,墙高6米,墙体厚1.8米,红墙黄瓦、金壁辉煌、蜿蜒起伏于山岚叠嶂之中,雄伟壮观,是我国历代帝王陵墓中遗存最为完整的城墙孤品,陵园由内外逻城,前后宝城、方城明楼、棱思殿、陵恩门、神厨、神库、陵户、军户、神宫监、功德碑楼、新红门、旧红门,内外明塘、九曲御河、龙形神道等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其布局构思巧夺天工,殿宇楼台龙飞凤舞,工艺浮雕美绝伦、一陵双冢举世罕见,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的瑰宝。

显陵之奇特主要源于王墓改帝陵而形成的一陵双冢举世无双的孤例而弥足珍贵。显陵的墓主朱佑杬生前为兴献王,死后葬于松林山,明正德16年武宗驾崩,因其无子嗣,慈寿皇太后与首辅大学士杨廷和遵奉“兄终弟及”之祖训,遗命“兴献王长子朱厚熜”嗣皇帝位。年号为嘉靖,后朱厚熜为自立体系,用武力平息了长达3 年之久的“皇考”之争,其间廷杖致死17人,入狱、夺俸、充军、戎边、革职等官员达115余人,从而完成了自己的昭穆体系,这一重大事件历史上称之为“大礼仪”之争。此后嘉靖皇帝朱厚熜便将其父追尊为恭壑献皇帝,并将王墓改为帝陵,开始了大规模的改建扩建工程,直至嘉靖驾崩建设才停止。

显陵是明嘉靖初期重大历史事件“大礼仪”的产物,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独特,在明代帝陵规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陵寝建筑中金瓶形的外罗城、九曲河的御河、龙鳞神道、琼花双龙琉璃影壁和内外明塘等都是明陵中仅见的孤例,尤其是“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中绝无仅有,由瑶台相连而成哑铃状的两座隐密的地下玄宫神密莫测,一直为世人称奇。

显陵规划占地183公顷,其中陵寝部分占地52公顷,在这广阔的区域内,所有的山体、水系、林木植被都作为陵寝的构成要素来统一布局和安排。陵区后部的自然山丘为祖山,作为陵寝的依托,两侧的山体作为环护,中间台地安排建筑、九曲河婉蜒其间,前面山丘为屏山,构成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格局,体现了“陵制与山水相称”的原则。陵墓的最南端建有敕封纯德山碑亭一座,平面呈方形,亭已毁,内供汉白玉石碑一通,通高3.59米,宽1.15米,上书“纯德山”三个大字,碑座、碑身、碑文和碑额保存完好。纯德山东侧天子岗建有龙首龟蚨碑亭一座,俗称“山曲碑”亭,记载着陵区的范围及管理方面的内容。

陵寝外围建有高6米,厚1.6米,长达4730米,平面呈“金瓶”形状的外罗城。外罗城前端因池塘和东南砂山影响,依山就水建造歇山顶宫门一座,名新红门,面阔18.5米,进深8米,有券门三洞。门前有下马碑两座,上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新红门右侧依原有天然池塘建有外明塘,外明塘后为三道御桥。过御桥为正红门,正红门红墙黄瓦,歇山顶式,面阔18米,进深7.8米,有券门三洞。进正红门神道正中毫立着高大的睿功圣德碑亭,平面布局为方形,面阔进深均为 18.3米,占地334平方米,汉白玉台基,下设石须弥座,上为重檐歇山顶,四边各开有券门,正中立龙首龟蚨睿功圣德碑。碑亭后63米处设御桥三座。

过桥便是陵区最主要的墓饰建筑,迎面为汉白玉望柱,通高12米,下为方形须弥座,柱身为六棱形,二层束腰云盘托着圆柱形有云龙纹浮雕望柱头。望柱后排列着石像生群、计有狮子、懈貂、卧骆驼、卧象、麒麟、立马、卧马各一对;武将二对,文臣、勋臣各一对,造型生动,排列有序。其后为龙风门,作为石像生的依托,龙风门设计十分精巧,为六柱三门四楼冲天式牌楼,方柱上悬出云版,上覆莲座,莲座上各雕有一尊朝天吼、正身立火焰宝珠,石墩,坊身仿木作设额枋、花板、抱框,上额枋设有门簪,方柱前后夹有抱鼓石,影壁墙下设须弥座,上盖黄色琉璃瓦,整个龙凤门不仅洁白耀眼而且金碧辉煌。

TAG标签: seo_keywords

荆门明显陵导游词最新版经典精选_精选范文网

明显陵位于湖北省钟祥市城东北5公里的纯德山上,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迄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历时47年建成,是明世宗嘉靖皇帝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祐杬、母亲慈孝献皇后的合葬墓。接下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