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勋章提名人选杜富国事迹大全总结
相关文章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是指为了弘扬正气,表彰先进,推动工作,对本单位具有突出事迹的集体和个人整理出的文字宣传材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钱七虎八一勋章先进个人事迹,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一勋章提名人选杜富国事迹大全总结 1
钱七虎院士是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奠基人,为祖国的安全防护和现代化建设默默奉献了半个多世纪。
他和他的团队通过艰难探索,逐步建立起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体系,解决了我军核武器空中、触地、钻地爆炸以及新型钻地弹侵彻爆炸等若干工程防护关键技术难题。
此外,钱七虎院士在其他领域重大工程中立下汗马功劳。1975年,他设计出当时国内抗力最高、跨度最大的飞机洞库门;1992年,他主持被誉为“亚洲第一爆”的珠海国际机场项目爆破工程,开辟了中国爆破技术新的应用领域。
2002年,钱七虎建议在长江上修建越江的水下隧道,之后在南京长江隧道建设中解决了系列建设难题,被授予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建设一等功臣;在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项目建设上,钱七虎综合考虑洋流、浪涌、沉降等各方面因素,提出了关键性建议方案。
钱七虎院士向武汉捐款的事迹,受到千万网友关注和称赞,仅微博上阅读量就超过了2亿。网友们盛赞称“国士无双”,纷纷向他致敬。
八一勋章提名人选杜富国事迹大全总结 2
杜富国,贵州省湄潭县兴隆镇太平村人,2010年参军入伍,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中士。2018年11月18日,杜富国被授予一等功一次。2019年2月18日,获得“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5月22日,中宣部授予杜富国“时代楷模”称号。
杜富国出生在湄潭县太平村,坐落于遵义这个革命老区的一隅,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显得格外鲜艳夺目。从小的耳濡目染让杜富国从军报国的志向明确,19岁的他经过层层筛选成为了云南边防某部的一名战士,他工作尽心尽责,训练努力刻苦,淳朴、勤奋、钻研,成立领导眼中的“好苗子”。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他立即让同组战友艾岩退后,独自上前查明情况,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杜富国下意识地向艾岩方向一侧身,挡住了手榴弹爆炸后的冲击波和弹片,同组战友安然无恙,他却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几个月过去了,他排雷负伤前对战友说的那句“你退后,让我来”传遍了大江南北,他的名字印在了“感动中国”的丰碑上,更印在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中。
在杜国富的身上,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担当”的真正含义,担当不仅要敢于担当,也要善于担当。在杜国富身上,当面对危险和死亡的时候,他选择了让战友退后,自己挺身而出,他的大公无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正是“担当”二字的最好解释。
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原则、认真负责,在矛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失误面前敢于承担责任,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党的干部要善于担当,要不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注重调查研究,加强业务能力锤炼,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把担当职责履行好。
八一勋章提名人选杜富国事迹大全总结 3
马伟明——心系强军、锐意创新的科研先锋
打开世界科学发展史册,从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到德国韦纳四兄弟大办工厂、研发电机并广泛推广应用,西方国家在电机领域一直领跑世界,其重大关键技术至少比我国先进几十年。
1978年,我国迎来_结束后的第二届高考。马伟明恰逢其时,被海军工程学院(海军工程大学前身)录取,并在毕业3年后重返母校攻读研究生。从此,痴迷于电机领域前沿研究且初露锋芒的马伟明,在科技兴军的征程上奋起直追、弯道超越,完成了从“跟跑者”“并行者”到“领跑者”的转变,为我国锻造出一件件制胜深蓝的国之重器。
20世纪90年代初,在恩师张盖凡教授的指导下,马伟明带领课题组,用仅有的3.5万元,造了2台小型十二相发电机,在洗漱间改造的简陋实验室里开展研究。整整6个春秋,他们反复试验,在对数十万组数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终于成功研制出带整流负载的多相同步电机稳定装置,发明了带稳定绕组的多相整流发电机,从根本上解决了“固有振荡”这道世界性难题。
受此鼓舞,马伟明带领团队马不停蹄,再接再厉,先后研制出世界首台交直流双绕组发电机系统和高速感应发电机系统,确立了我国在舰船发供电系统领域国际领先的地位。
2001年,41岁的马伟明当选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可谓功成名就。许多人劝他该放松一点了,他却说:“只要稍微歇口气,别人就会跑到我们前面去。如果我现在不拼命,国家选我这个年轻的院士又有什么意义!”
舰船综合电力系统,是舰船由机械推进向电力推进转变的一次技术革命。
10多年前,马伟明的目光就瞄准这一目标。当时,国外的技术路线是中压交流。经过反复研判,马伟明提出了中压直流技术路线,先后3次召集国家顶尖专家研讨,得到的几乎是一片否定声:“英美等发达国家都没有选择这条路线。凭我国现有的条件,这条路肯定是走不通的。”
“要做就做最前沿的!为什么非要等外国人做成了,我们才开始跟着做?”面对质疑,马伟明经过深入分析,毅然决定继续坚持往前走。10年攻关,10年艰辛。不服输的马伟明,硬是将这一世界公认的核心重大技术难题成功解决,实现了我国舰船动力的跨越发展。
在研究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的同时,马伟明又瞄准了另一项国际科技领域的尖端技术——电磁发射技术,但同样又引发了一轮质疑风波:“一个世界级科技大国历时20多年都没有取得成功的项目,你还要强攻硬上?”
马伟明认定,中国需要这项技术,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一定要坚持下去。
8年之后,包括40位两院院士在内的100多位专家来参加科技成果鉴定会。面对马伟明的创新壮举,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激动不已,泣不成声……
近几年,马伟明带领团队在电磁发射技术领域取得全面突破,创新成果再次进入“井喷期”,多型装备和技术属国际首创,全面推进我国传统武器装备向电气化变革。
放眼万里海疆,马伟明带领科研团队留下一连串闪光足迹。他们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全部应用或转化为装备,实实在在提高了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培养出400多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先后获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军队颁发的科技创新群体奖、全军人才建设先进单位,被海军授予“创新强军马伟明模范团队”荣誉称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2次荣立集体一等功。
八一勋章提名人选杜富国事迹大全总结 4
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四队在云南省麻栗坡县某雷场进行扫雷作业,作业组长杜富国带战士艾岩在一个爆炸物密集的阵地雷场搜排时,发现一个少部分露于地表的弹体,初步判断是一颗当量大、危险性高的加重手榴弹,且下面可能埋着一个雷窝。杜富国马上向分队长报告。
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命令艾岩:“你退后,让我来!”艾岩后退了几步。正当杜富国按照作业规程,小心翼翼清除弹体周围的浮土时,突然“轰”的一声巨响,弹体发生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一侧。飞来的弹片伴随着强烈的冲击波,把杜富国的防护服炸成了棉花状,也把他炸成了一个血人,杜富国因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正是由于杜富国这舍生忘死的刹那一挡,两三米之外的艾岩仅受了皮外伤。
“如果不是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他可能熬不过这一关。”一位医疗专家说,从伤员杜富国身上,他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__军人的钢铁意志。正在逐步恢复的杜富国,对未来有很多设想:做播音员、学盲文、写扫雷队每个人的故事……激励更多人。
八一勋章提名人选杜富国事迹大全总结 5
“我今年84岁了,已经退休了,去年9月份我突然脑梗,身体也不像以前那样硬朗了。”已经满头白发的钱七虎坐在台上讲道,“但是,我仍然觉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想做、能做。”
7月8日,第二届中国青年工作者日系列活动在江苏南京举行。在“回望百年奋斗路 致敬最闪亮的星”科学家精神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奠基人钱七虎向台下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分享了他的科研感悟。
他说,爱党信党跟党走,是他一生中最正确、最坚定的选择。
1937年10月,钱七虎出生于母亲逃难途中的小船上。他亲眼目睹过侵略者的残暴,从小就感到,没有强大的祖国,人民不可能有幸福安宁的生活。
从上海中学毕业时,我国正急需军事人才,于是,成绩优异的钱七虎就去了新成立不久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因为要跟黄土铁铲打交道,大家都不太愿意选防护工程专业。作为班上骨干,钱七虎带头服从组织分配,选了防护工程,也选了他一生的事业。
1961年,钱七虎被组织选派到莫斯科古比雪夫军事工程学院学习深造。留苏4年,除了莫斯科,他再没去过其他城市。就算上街,基本上也是去书店或图书馆。他相信,天才出自勤奋。
留学归国后,钱七虎克服各种困难,依然一门心思做学问、搞研究。当时,我国面临严峻的核威胁环境。从那时起,为祖国铸就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就成了钱七虎毕生的追求。
八一勋章提名人选杜富国事迹大全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