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勋章提名人选之一聂海胜事迹整理总结
相关文章
“八一勋章”是由中央军委决定、中央军委主席签发证书并颁授的军队最高荣誉,授予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建立卓越功勋的军队人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一勋章”提名人选英雄模范事迹1000字,仅供大家参考借鉴!
八一勋章提名人选之一聂海胜事迹整理总结 1
王刚——赴汤蹈火、冲锋陷阵的_英雄
天山山脉,冰峦环峙,群山突兀。突然,一阵清脆的枪声在深山雪原处响起。
“注意隐蔽,快速接近!”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队全副武装的特战队员呈战斗队形向目标点搜索前进。谁料,没走几步,一梭子弹迎面射来……
这不是影视剧中的镜头,也不是演习演练的场景,而是一次生死较量的_战斗。这名指挥员就是素有_勇士之称的武警新疆总队某支队支队长王刚。
用官兵的话说,王刚的威名是战场上打出来的。
从战士到干部、从排长到支队长,当兵26年来,王刚始终奋战在_战斗最前沿,先后经历15次生死战斗,荣获15枚军功章,荣膺第十九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所带官兵有百余名在_战斗中荣立一、二、三等功……成为令暴恐分子闻风丧胆的“_尖刀”。
2015年9月的一天,一伙暴恐分子杀害数名群众、抢夺枪支子弹后,窜进人迹罕见的天山峡谷,藏在半山腰三角斜面的山洞里,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危急之下,王刚果断下令:“盾牌手掩护,投弹手、步枪手,跟我上!”瞬间,枪声大作,火光四起,暴恐分子成了“瓮中之鳖”!
还有一次战斗中,时任特勤中队中队长的王刚突然接到命令:几名暴恐分子藏匿在一座平房内,利用自制炸弹和土枪负隅顽抗。王刚主动请缨,带领特战队员强行突击。冲在最前面的王刚一进屋,便看见离他不到1米的地方有一枚土制炸弹冒着白烟。他临危不乱,一把将身边的队友推到屋外。所幸,炸弹未爆。随后,特战队员交替掩护,将这伙丧心病狂的暴恐分子一举歼灭。
任中队长时,他圆满完成捕歼战斗;任大队长时,他多次带领官兵完成抓捕战斗;任副支队长时,他指挥官兵成功处置多起暴恐事件;任支队长时,他指挥官兵打赢了高原山地围剿战斗。
一次次冲锋陷阵,一次次凯旋而归。“_尖刀”的称呼不仅是战场上打出来的,也是王刚身为指挥员身先士卒拼出来的。刚任支队长时,王刚立下誓言:“要求大家全部训练课目达标,我首先坚决做到!”一个月后,王刚与官兵共同参加考核,所考课目全部优秀,所有官兵都被震住了。从此,一股训练热潮在支队兴起。当年底,支队首次摘得了武警部队“军事训练一级达标单位”的桂冠。
“看我的”“跟我来”是王刚常说的话。对支队官兵来说,这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立身为旗的激励感召。一次战斗中,王刚带领特战队员搜索时,突然传来几声枪响。王刚在提醒队友的同时,下了死命令:“你们只能跟在我身后,任何人不能超过我!”
清脆的枪声此起彼伏,王刚始终匍匐在队伍的最前面,第一个冲向山洞,第一个近身投掷催泪弹。
回想起那场战斗,特勤中队代理排长王永强感慨地说:“有这样的领导带我们上战场,心里就有底气。即便粉身碎骨,我们也心甘情愿。”
八一勋章提名人选之一聂海胜事迹整理总结 2
神六发射成功,从湖北小山村走出去的航天员聂海胜成为我国第二批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他究竟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最近,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了解到了这位中国“飞人”背后的故事。
爱踢足球和钓鱼
本报讯实习生廖琴、记者谢宝武报道:昨日,聂海胜最亲密战友喻尊平向记者讲述了聂海胜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
喻尊平告诉记者,他转业前与聂海胜同在空军驻赣某部,当时是聂海胜的教导员,两人朝夕相处了三年多。在喻尊平的印象中,聂海胜随和、稳重、谦虚。“记得有一次执行飞行任务时,聂海胜用肉眼就看到42公里以外的空中目标,让战友们惊叹不已。”聂海胜平常爱好踢足球,因电视里的一些足球比赛时间一般很晚,有时看不到比赛,聂海胜和战友们便会“磨”喻尊平,希望通融一下让他们看足球比赛。此外,聂海胜还很喜欢钓鱼。
母亲激励踏上航天路
像许多山里的男孩一样,聂海胜从小就向往军营。他爱看打仗的电影,喜欢听军歌。只要听到飞机的轰鸣,他就会马上站立不动,还常对伙伴们说,长大了要去当兵、当飞行员、开飞机。
没想到,这一天终于变成了现实。1982年秋,空军某部队到枣阳市一中招飞行员,聂海胜积极报名,经过近百项的体验、政审,终于如愿以偿。临行时,母亲一再嘱托他:“孩子啊,好好干,要为咱们山里人争气呀!”
聂海胜被送到长春航校后,时刻铭记着母亲的嘱托,抛开一切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各项指标都完成得非常出色,成为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的人。
从零出发刻苦备战
据了解,航天员大队共有14名航天员,但随神六飞船飞天的只有两个名额。按照作业要求,这两名航天员在飞行过程中必须配合得天衣无缝,才能圆满完成任务。这意味着聂海胜一切都要从头开始练起。
聂海胜说,今年以来,他们几乎没有双休日,一些航天员晚上还接着学习、补训。大家有一句口号:“不管谁上,我们都支持他!”作为神五首飞梯队成员,他一方面要自己抓紧训练,同时还要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其他航天员。针对飞船在太空飞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他们还预想了70多种故障模式,训练和提高航天员应急处置能力。
八一勋章提名人选之一聂海胜事迹整理总结 3
杜富国,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的一名普通战士,在最危险的时候,毫不犹豫用血肉之躯将战友护在了身后,年仅27岁的他,看到这个世界的最后一面却是冰冷无情的火光。写到这里已情难自禁,看到你伤后坚定的样子,既心疼,又已深深折服。富国,我们永远记得你最帅的模样,记得你排雷后像个小孩开心的微笑。
时间拨回到20__年10月11日,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你重复着每天的排雷工作,却不曾想突遇爆炸,在这危急时刻,你用身体换来了战友的平安,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和双眼,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军人的勇敢与担当,温暖和感动着世界。当你听到中越边境扫雷云南段最后一块深排雷场被彻底搜排完毕并移交给边境百姓这一消息的时候,躺在病床上的你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是“边境扫雷人”的责任担当,更是中国军人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在我知晓杜富国同志先进事迹的那天夜里,我思忖了很久,我们党员干部应该从中领悟到什么,或者说学习到什么。
力争上游,做不畏风雨的弄潮儿。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富国同志响应号召,主动申请加入临时组建的扫雷部队,到最需要他的地方一去就是三年,日复一日的排雷是他对笼罩恐惧的雷区百姓深深的爱,无怨无悔。作为中国军人,杜富国冲到了最前线,力争上游的信念是他对自己的交代,不畏风雨的完成排雷任务是他对边境人民的交代。事在人为,如果没有像杜富国同志一样敢为人先的弄潮儿,乱石嶙峋、沟壑纵横的雷区怎样扫,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怎样得到保障?
敢于担当,做迎接挑战的勇敢者。危急时刻的一句“你退后,让我来”,短短六字,蕴含了多大的能量,需要鼓足多大的勇气。年轻的杜富国在危险面前的大无畏精神,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发出的一声长啸,“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无不使人动容,深深折服。“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富国同志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无悔的青春赞歌,悠扬又响彻云霄。作为同样充满激情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年轻人,杜富国不惧挑战、敢于担当的力量推动着我们勇往直前,特别是“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精气神,鼓舞着青春的我们,行荆棘路,做勇敢者。
心系百姓,做干事创业的有心人。富国心系饱受“雷”害的边境百姓,立志为人民扫除最后一片雷场;我们党员干部心系基层百姓,感受百姓冷暖,了解百姓疾苦,解决百姓困难。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是使命,是责任,是交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时时做到为民着想,与人民同甘共苦,才对得起人民的信任与期待。如今,人们去兰考看到焦桐怀念焦裕禄,望见大亮山蓊郁的林场想念杨善洲,看到政和欣欣向荣的新区建设,自然想到廖俊波。这些甘为“樵夫”的共产党人,把群众利益看得比天大,为民披荆斩棘,树立了一座座不朽的时代丰碑,留给后人瞻仰、学习。总而言之,干部干得好不好,百姓心中那杆秤明白着呢。
富国,记住你最帅的模样,那是属于你无悔的青春;胸前的军功章熠熠生辉,那是对你伟大事业的嘉奖和表彰;被守护的那一方土地的百姓的笑与泪,更是对你人生的无上认可和褒扬。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很多种,你用最壮烈的一种让我们牢牢记住了你永远帅气的脸庞。对于我们广大同样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虽然职位有所差异,但和“杜富国们”一样,都是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富国”精神必将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八一勋章提名人选之一聂海胜事迹整理总结 4
“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以血肉挡住危险,哪怕自己坠入深渊,无法还给妈妈一个拥抱,无法再见妻子明媚的笑脸,战友们拉着手趟过雷场,你听,那嘹亮的军歌是对英雄的礼赞。
_年10月11日下午,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四队在云南省麻栗坡县某雷场进行扫雷作业,作业组长杜富国带战士艾岩在一个爆炸物密集的阵地雷场搜排时,发现一个少部分露于地表的弹体,初步判断是一颗当量大、危险性高的加重手榴弹,且下面可能埋着一个雷窝。杜富国马上向分队长报告。
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命令艾岩:“你退后,让我来!”艾岩后退了几步。正当杜富国按照作业规程,小心翼翼清除弹体周围的浮土时,突然“轰”的一声巨响,弹体发生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一侧。飞来的弹片伴随着强烈的冲击波,把杜富国的防护服炸成了棉花状,也把他炸成了一个血人,杜富国因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正是由于杜富国这舍生忘死的刹那一挡,两三米之外的艾岩仅受了皮外伤。
“如果不是坚强的意志、强健的体魄,他可能熬不过这一关。”一位医疗专家说,从伤员杜富国身上,他看到了一位____________军人的钢铁意志。正在逐步恢复的杜富国,对未来有很多设想:做播音员、学盲文、写扫雷队每个人的故事……激励更多人。
八一勋章提名人选之一聂海胜事迹整理总结 5
关于聂海胜的英雄事迹你知道多少?聂海胜是继杨利伟、翟志刚之后排名第三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飞队伍成员,也是他们三个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神舟六号”飞船于10月12日发射,聂海胜成为两名航天员之一,一时间聂海胜再次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聂海胜与几位被招飞的同学被送到长春航校后,虽然对当地的气候很不适应,但他时间铭记取母亲的嘱托,抛开全部杂念,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之中,致使各项目标都完成得十分出色,成为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的人。
上天飞翔不光简简单单说说而已
一次教官让他给我们讲一讲飞翔体会,一贯不善言辞的他只说了一句话:“啥也不想,只管飞”事实上,飞翔远不像他表述的那般简略,每一次登机前,他都手拿模型将飞翔线路、飞翔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反反复复演练数遍。付出总有回报。初教、高教机飞翔毕业,他要比别人少飞几十个小时。后来,他以优异的成果提早毕业,被分配到南昌某飞翔部队。
聂海胜在很多人里面成为了一名航天员
聂海胜深知母亲吃过许多苦,每次给家里写信都是报喜不报忧。特别是在他成家之后,总是想办法让母亲多享点福。在南昌时,聂海胜就几回接母亲到部队居住。后来,聂海胜调到北京,又两次接母亲到北京过春节,还每个月给她寄生活费。1998年1月,我国第一个航天员大队在北京航天城宣告成立。聂海胜凭着杰出的体质和优异的飞翔才能,在参选的1506名优异飞翔员中,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成为14名航天员中的一员。
2003年2月,聂海胜带着妻子、女儿回枣阳探亲,母亲和姐姐快乐地弄了一大桌子饭菜。饭桌上,母亲从儿子的神色中猜出他必定接受了重要任务。尔后大半年,聂海胜果然没有打过几回电话,后来就一点消息都没有了。原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进入倒计时,聂海胜已全身心投入到全封闭练习中去了。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总算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顺利升空。而这时母亲却因旧病复发住进了医院,当她从医院的电视中得知自己的儿子是“神舟五号”三人首飞队伍的一员时,不由得热泪纵横。
自己的妈妈看着儿子是航天英雄自豪的流眼泪
冲着电视画面中的儿子哽咽着说:“孩子,你是母亲自豪,你是家园的自豪啊”当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在家园传开后,人们纷纷手捧鲜花涌进医院向这位“航天英雄”的母亲表明祝福,白叟一边拱手道谢,一边叮嘱我们:“千万不要把我生病的事传出去,以免影响海胜的工作。
”事实上,白叟有一个心愿:这一次,儿子没有升空,下一次地争夺上去啊!然而,聂海胜还是知道了母亲生病的消息。他知道,母亲将他们兄弟姐妹拉扯大不容易,应该回去看看她,在她身边尽一尽孝道。所以,他特意请假,乘飞机回到家园,当他出现在母亲的病床前时,白叟流泪了,冲着儿子一个劲地埋怨自己:“我这把老骨头不争气呀,把你给连累了。
在北京,聂海胜有个温馨的家,妻子聂捷琳也是一名军人,跟他在同一个单位,是搞医学研究的。女儿聂天翔今年11岁了,十分活泼可爱。跟所有航天员的家庭一样,这个三口之家,是围绕着“航天”二字运转的,也十分友善,这是飞翔员的传统。自从聂海胜紧锣蜜鼓地备战“神六”,每个月都可贵回一趟家,聂天翔说她都快忘掉爸爸长什么姿态了。她还说她十分敬服奶奶,说奶奶不仅养育了爸爸,而且还积极支持爸爸的工作,是一位了不得的女性。在聂海胜完美归来之时,女儿聂天翔将自己亲手折叠的纸鹤挂在了刚刚在太空中度过四十一岁生日的聂海胜的脖子上。
八一勋章提名人选之一聂海胜事迹整理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