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八一勋章候选人先进事迹及材料整理集锦
相关文章
杜富国积极报名参加边境扫雷行动,先后进出雷场1000余次,累计排雷排爆2400余枚,处置险情20多次。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八一勋章”排雷英雄杜富国先进事迹,希望大家喜欢!
学习八一勋章候选人先进事迹及材料整理集锦 1
杜富国,男,汉族,贵州湄潭人,1991年11月出生,2010年12月入伍,现任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一级上士。
他是忠诚使命、英勇无畏的排雷英雄。2015年6月,主动请缨参加中越边境扫雷任务,刻苦训练掌握10余种排雷方法,3年多累计进出雷场1000余次,排除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处置各类险情20余起。2018年10月11日,在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山西侧坝子雷场排雷作业时,面对一枚局部露出地面的加重手榴弹,他对同组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生死瞬间他扑向战友一侧,遮挡住爆炸冲击波和弹片,自己永远失去双手双眼。受伤后杜富国做了多次手术,全身留下近70处伤疤,但始终保持乐观心态和昂扬状态,坚持每天练习播音、成为战区陆军微信公众号播音员,担任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校外辅导员,先后赴北京大学等军地单位宣讲30余次,讲述强军故事,激励更多新时代追梦人奋勇前行。荣立一等功1次,被评为“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自强模范。2019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排雷英雄战士”荣誉称号。
学习八一勋章候选人先进事迹及材料整理集锦 2
一定有人好奇,2018年10月11日,在云南省麻栗坡县老山西侧的坝子雷场,当杜富国在排雷中突遇爆炸那一刻,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的爆炸物?出现了怎样的险情?杜富国排雷负伤的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以后,网上除了称颂和敬佩,也不乏个别自以为聪明者的“质疑”声:为何不用机械而是人工手动作业?不能采取诱爆措施吗?面对此类无知、近乎冷血的提问,地雷和破障专业科班出身的扫雷大队分队长张波只是轻轻一笑,几乎难以察觉那是冷笑还是不以为意的笑。
雷场所在的麻栗坡县,多喀斯特地貌特征的地形,锥形山体的斜面常达仰角70°以上,不要说机械设备,就是人徒手攀登也步履维艰。如采用爆破法作业,则会有遗漏或引爆不规则位置其他爆炸物的危险,更不用说有的雷区就靠近村庄和口岸居民区,所以张波他们一般都采取纯人工搜排的方式。在杜富国负伤倒下的排雷现场,张波对要亲睹雷场环境的一众媒体朋友讲解了那个下午的实况,包括那些_年以来一直在黑暗中等待时机的爆炸物究竟有多么危险。其时,张波正站在一个坡面上,杜富国被炸时所留弹坑尚可辨认,只是此时那个作业面土层中所有的地雷、爆炸物都已被排除干净了。作为杜富国班所在分队的分队长,“80后”的张波和“90后”的杜富国年龄只差4岁,3年多时间吃住都在一起,平常也玩在一起,更是每天都战斗在一起。杜富国突遇爆炸负伤时,他就在30多米开外。
杜富国:“报告,发现一枚露出部分弹体的67式加重手榴弹,请指示。”
张波:“注意安全,进一步查明情况,看有无诡计设置。”
杜富国:“是!”
未几,传出爆炸声,张波赶到跟前,杜富国已被冲击波仰面掀翻于一棵横倒的树干上,血肉模糊。他急忙呼叫军医。和杜富国一组的战友艾岩,因杜富国的一声“你退后,让我来”的命令转身离开刚走没几步,就被爆炸声震蒙了。由于大部分的弹片都被杜富国所遮挡,他只受了点轻伤。
张波告诉我,杜富国面对的这颗67式加重手榴弹是一种特殊产品,很难查到具体参数,比常规的67式手榴弹装药量要大一倍,外形酷似一个“宝瓶”,装药部分的密封性极好,木柄部分经多年掩埋已经朽坏,但雷管的拉火绳因为打过蜡,几十年不腐,仍有爆炸杀伤的能力。理论上,它就处于爆炸的临界状态,可能土石轻微的滑动、树枝的勾拉,甚至一阵风,都有可能是最后的“稻草”。
张波告诉我,这是扫雷官兵们每天在雷场都会面临的基本状况。2016年,扫雷三队的战士程俊辉就牺牲在雷场。进入雷场3年多,杜富国进出雷场1000余次,拆除2400余枚各类爆炸物,成为云南边境第三次扫雷中排雷最多的人,可以说,死亡威胁没有一刻是不存在的,这一点,官兵们心里都很清楚。张波本人有一次就曾脚踩到一颗72式防步兵地雷。那是在马嘿雷场,他已经听到了地雷内部反转击片的“咔嚓”声,所幸这颗地雷因雷管受潮未能引爆弹体,他与死神擦肩而过。后来,他把那个地雷拆了,用塑胶外壳养了一株多肉植物放在家里。
学习八一勋章候选人先进事迹及材料整理集锦 3
杜富国,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的一名普通战士,在最危险的时候,毫不犹豫用血肉之躯将战友护在了身后,年仅27岁的他,看到这个世界的最后一面却是冰冷无情的火光。写到这里已情难自禁,看到你伤后坚定的样子,既心疼,又已深深折服。富国,我们永远记得你最帅的模样,记得你排雷后像个小孩开心的微笑。
时间拨回到2018年10月11日,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日子,你重复着每天的排雷工作,却不曾想突遇爆炸,在这危急时刻,你用身体换来了战友的平安,自己却失去了双手和双眼,你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军人的勇敢与担当,温暖和感动着世界。当你听到中越边境扫雷云南段最后一块深排雷场被彻底搜排完毕并移交给边境百姓这一消息的时候,躺在病床上的你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是“边境扫雷人”的责任担当,更是中国军人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在我知晓杜富国同志先进事迹的那天夜里,我思忖了很久,我们党员干部应该从中领悟到什么,或者说学习到什么。
力争上游,做不畏风雨的弄潮儿。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富国同志响应号召,主动申请加入临时组建的扫雷部队,到最需要他的地方一去就是三年,日复一日的排雷是他对笼罩恐惧的雷区百姓深深的爱,无怨无悔。作为中国军人,杜富国冲到了最前线,力争上游的信念是他对自己的交代,不畏风雨的完成排雷任务是他对边境人民的交代。事在人为,如果没有像杜富国同志一样敢为人先的弄潮儿,乱石嶙峋、沟壑纵横的雷区怎样扫,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怎样得到保障?
敢于担当,做迎接挑战的勇敢者。危急时刻的一句“你退后,让我来”,短短六字,蕴含了多大的能量,需要鼓足多大的勇气。年轻的杜富国在危险面前的大无畏精神,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发出的一声长啸,“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无不使人动容,深深折服。“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富国同志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无悔的青春赞歌,悠扬又响彻云霄。作为同样充满激情想干一番大事业的年轻人,杜富国不惧挑战、敢于担当的力量推动着我们勇往直前,特别是“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的精气神,鼓舞着青春的我们,行荆棘路,做勇敢者。
心系百姓,做干事创业的有心人。富国心系饱受“雷”害的边境百姓,立志为人民扫除最后一片雷场;我们党员干部心系基层百姓,感受百姓冷暖,了解百姓疾苦,解决百姓困难。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是使命,是责任,是交代。中国共产党人要时时做到为民着想,与人民同甘共苦,才对得起人民的信任与期待。如今,人们去兰考看到焦桐怀念焦裕禄,望见大亮山蓊郁的林场想念杨善洲,看到政和欣欣向荣的新区建设,自然想到廖俊波。这些甘为“樵夫”的共产党人,把群众利益看得比天大,为民披荆斩棘,树立了一座座不朽的时代丰碑,留给后人瞻仰、学习。总而言之,干部干得好不好,百姓心中那杆秤明白着呢。
富国,记住你最帅的模样,那是属于你无悔的青春;胸前的军功章熠熠生辉,那是对你伟大事业的嘉奖和表彰;被守护的那一方土地的百姓的笑与泪,更是对你人生的无上认可和褒扬。人生价值的实现有很多种,你用最壮烈的一种让我们牢牢记住了你永远帅气的脸庞。对于我们广大同样奋斗在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虽然职位有所差异,但和“杜富国们”一样,都是为祖国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富国”精神必将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学习八一勋章候选人先进事迹及材料整理集锦 4
他的名字烙在人民心里,他的功勋祖国永远铭记。他是祖国土地的守护者,他是保卫人们安全的英雄。他就是扫雷英雄——杜富国。
2018年10月,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在最后一个雷场进行扫雷作业。组长杜富国及战友艾良发现一颗当量大,危险性极高的弹体,这时,杜富国命令艾良:“你退后让我来。”当杜富国小心翼翼地趴在地上拨开泥土时,“轰”的一声,弹体爆了,而杜富国下意识的倒向两三米外的艾良,正是由于杜富国的舍生忘死,战友艾良仅受了皮外伤。可杜富国自己呢,防弹衣被撕成碎片,全身血肉模糊。经过了三天三夜的抢救才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可却永远失去了双眼和双臂。醒来的第一句话,是关心战友如何。杜富国用特殊的方式向老百姓说明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安全的。
鲁迅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为帝王将相作家谱写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而杜富国正是这样的英雄,从小家到大家,从自我到超我,他无私地坚守着岗位,完成了肩上背负的使命。
“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字铁骨铮铮,毫不畏惧,完成最后一个扫雷作业后,战友们手拉手趟过雷场,完成土地的交接仪式。可以杜富国再也无法与战友们一起执行任务,无法看见祖国的大好河山,但他的精神永远都在,它勉励着战友们。“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当杜富国站上《感动中国》的颁奖台,每个人的心中都是感动的,掌声传遍舞台。扫过雷的雷场变成了农田,撒上种子,结出果实。这样的男儿,顶起中国的一片天,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安全,越来越安心。
作为一个个体,我们都应该向英雄奉献自己的敬意。英雄们用血泪换来的安全、繁盛,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
无论世界怎样变化,总有人把信仰放在利益上面,把大家放在小家之前,实现超我的精神。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人类英雄,也不必让每个人都去做人类英雄,但我们应该尊敬人类英雄。致敬扫雷英雄——杜富国!
学习八一勋章候选人先进事迹及材料整理集锦 5
--89年6月12日,聂海胜开始第一次驾驶某型歼击机单飞。第二天,遇上事故,妥善处理突发事故,部队党委为他记了三等功。
2005年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聂海胜“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航天功勋奖章”。
2006年,荣获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
2010年10月31日入选《2010首届王顺利百年中国人物榜》。
2018年1月25日,聂海胜、杨利伟、费俊龙、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陈冬、邓清明、张晓光、刘旺、刘洋、王亚平等12名航天员被中央宣传部授予航天员群体“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021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聂海胜颁发“一级航天功勋奖章”。
聂海胜人物成就聂海胜是首位以将军身份进入太空的中国航天员,也是首位在轨100天的中国航天员。
2005年10月,他与费俊龙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13年6月23日10时07分,在聂海胜的精准操控和张晓光、王亚平的密切配合下,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成功实现手控交会对接。聂海胜成为继刘旺之后,第二个手动驾驶神舟飞船的中国人。
2021年6月17日18时48分,航天员聂海胜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2021年9月6日消息,聂海胜成首位在轨100天的中国航天员。 聂海胜曾先后于2005年10月12日至16日执行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2013年6月11日至26日执行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2021年6月17日至今,聂海胜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
学习八一勋章候选人先进事迹及材料整理集锦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