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之路简单心得推荐模板
相关文章
乡村振兴的战略心得体会5篇
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为了可以更好地进行心得体会的书写,应该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来书写。那么,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的战略心得体会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乡村振兴之路简单心得推荐模板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顺应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农村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基层干部是乡村振兴的排头兵。要紧扣20字方针,用好“黄、绿、红、蓝、橙”五彩笔,绘好“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治理优、生活富”五张画,切实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高品质生活。
巧用“黄色笔”,善绘“稻花香里说丰年”之“产业兴”画卷。黄色是丰收的颜色。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进行曲”中重要的“乐章”。要立足特色资源,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走有特色、有产业、有内涵的美丽乡村路径。要拓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一二三产融合、上中下游一体、产供销加互促,打造“一村一业、数村一品”,不断培优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要强化科技兴农强农,促进生产过程轻简化、生产方式绿色化、农业产品健康化,徐徐铺展“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丰收场景。
巧用“绿色笔”,善绘“青山绿水入画来”之“生态美”画卷。绿色是美丽的颜色。要充分发挥乡村生态优势,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践行“两山论”、走好“两化路”,护好“绿水青山”,育好“金山银山”,因地制宜发展气候经济、山上经济、水中经济、林下经济,把空气变财气、青山变金山、绿水变富水、林地变宝地,把生态资源变成绿色财源,让美丽与大地相拥、与发展相伴、与生活同行。积极探索现代化宜居农房建设,推进传统院落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微组团、片区化发展,用精益求精的笔触描绘“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域一特色”的美景,真正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巧用“红色笔”,巧绘“衣冠简朴古风存”之“乡风淳”画卷。红色是激情的颜色。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灵魂。乡村振兴不仅要让农民物质上富足,也要让农民精神丰盈,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也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要厚植文化力量,注入红色文化基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快构建区、镇、村、文化中心户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打造“一节一品牌、一镇一特色”,提质农村文化生活,提升农民精气神,重建乡村文化自信。
巧用“蓝色笔”,善绘“拄杖无时夜叩门”之“治理优”画卷。蓝色是和谐的颜色。乡村振兴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强化基层党建引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把广大基层党员和群众智慧凝聚起来。践行“枫桥经验”,深化矛盾纠纷化解,做实人民调解,通过“调解出手、群众握手”,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创新基层治理,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传承乡贤优秀文化基因,激活乡贤文化资源,建构新乡贤文化,推进乡贤治理,展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和谐图景。
巧用“橙色笔”,巧绘“丰年留客足鸡豚”之“百姓富”画卷。橙色是幸福的颜色。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目的。要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真正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探索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大力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打通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障碍,完善激活“人”“地”“钱”要素的政策举措,增加农民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
乡村振兴之路简单心得推荐模板 2
右玉与安吉同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分别是朔州、湖州的下辖县,两县、两市的发展有其相似性,发展的阶段又出现明显的差别,究竟背后的规律是什么呢?
湖州市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美丽乡村建设发源地,是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当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正式实施后,湖州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在从“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结出丰硕的成果。此外,还有一点让感触很深,就是农村社会管理的精细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化、比较优势发挥的最大化、服务群众的细微化,体现在方方面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眼界决定高度,创新决定广度,思路决定出路,勇气决定举措,担当决定成效。只有“跳出右玉看右玉,走出朔州看朔州,对照安吉看右玉,对比湖州看朔州”,才能准确客观的发现我们的不足和短板。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党委书记,如何创造性地贯彻好、在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区和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想在先、走在前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是思想上要解放。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纪法律范围内主动破除制约乡村发展的条条框框,为创新松绑、为发展撑腰。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方位反思以前在农村农业工作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探讨乡村振兴瓶颈的举措,把讨论活动变成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用讨论的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为乡村振兴想办法,不为不作为找理由的浓厚氛围,树立为干事者担当,为作为者负责的正确导向。
二是政策上要吃透。结合现场教学所去村庄,感悟最深的就是湖州人把政策用足用活了。这恰恰是我们工作的一大短板,我们的习惯做法是用政策限制,不是用政策发展。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力度,提高执行者的业务素质和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政策研究的力度,提高解读政策的能力,创造性地提出贯彻落实政策的细则或举措,让政策更接地气,更服水土,而不是机械教条式的执行政策,更不能把政策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和依据,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政策变成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
三是资源上要激活。这里所说资源指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首先政策资源。五四村、鲁家村、向阳村等已经全部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农民承包地经营权全部流转,股权化既保证了农民的土地收益,又弱化了农民个体实际地块的界限,最大限度地降低用地成本,化解了土地纠纷,很好地处理了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极大地释放和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规模化、集约经营。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这一政策,我们还未用足用活。其次社会资源。乡村振兴不是一部门的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统筹整合使用政府资源、统筹调动社会民间力量,引导企业资本参与。参观的乡村,村级都设有统一战线工作组,统筹调动乡贤、名人等力量助力乡村治理,这个做法真的不错,值得借鉴。第三文化资源。一是湖州的所有村都有文化礼堂,都有讲习所,都有文化长廊,都有农风家训,都有村史馆,都有农家书屋,都有老年公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处可见深入人心,文化育人、文化兴村、耕读传家的氛围很浓。二是村级党组织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的眼光和远见着实让我们佩服,可以说照此下去,下一轮的发展引领者仍然是湖州。三是对文化资源的挖掘也要做到极致。这次学习还有一个感受就是湖州的博物馆很多,湖笔博物馆、桑基鱼塘博物馆、荻港村名人博物馆等等。国级传统古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等都做到了极致。我们的传统古村落、非遗等资源相当一部分在沉睡,未能发挥文化资源在促进经济、教化乡邻、抚育文明风尚中应有的作用。
乡村振兴之路简单心得推荐模板 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重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大学生在农村和乡村振兴浪潮中必然会有发展。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新型创新型农业,农村的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农村政府应创造条件,让从农村走出的大学生回到农村,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发展农村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发展比城市人才到农村发展,有事半功倍之效。他们知道农村最需要什么,也知道农村的真正问题,与村民沟通起来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在乡村振兴中做出贡献。
为了农村和乡村振兴,重在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不能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只能到农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就热一阵冷一阵,或者有小家子气,害怕大学生走在自己前头,影响了自己的仕途。
善于从农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农村大学生生于、长于农村,并在农村摸滚打爬了多年,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加强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并根据他们的发展及所作出的贡献,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更优通道,必然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
乡村振兴之路简单心得推荐模板 4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进一步拓宽视野、转变思维,更好地抓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通过参观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园林基地、采摘基地以及党群服务中心,听取了相关负责人对该村党建引领、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等工作的详细介绍。对“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夯实基层党建,巩固振兴基础
整合优势资源,让党支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先行者和命运共同体。选派街道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常驻基层支部指导各项工作开展。发挥党小组长基石作用,选优配强中坚力量,构建更为稳固的组织框架和后备梯队,培养一批懂基层、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
二、着力把脉定向,带头振兴示范
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党员干部“早九晚九”的工作模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行为准则,每个干部在埋首案头、山间挖土、走访宣讲之间自然交替,让党员干部带头成为“乡村振兴”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成为服务群众最有力的回应。
三、做好融合文章,激发振兴活力
做好“城乡融合、以城带乡”文章,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充分挖掘“山水、村落、生态”等旅游资源,开发自耕园艺、家庭自助厨房、互联网销售平台等农业延伸特色服务,探索城乡共享菜园建设模式,提升本地农副产品附加值。结合实际,建立党员群众讲习所,讲习内容涵盖党课、农业技术等各方面专题,大力培育有担当、勤作为、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成立新乡贤委员会,推选堪担表率、经验丰富的村民担任乡贤,积极参与村民矛盾调解,构建村风淳朴、村民自治的和谐乡村文化。按照就地取材、就地造景、节约资源、不大拆不建的要求,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及房屋资源,引导并规范村民发展农家乐、茶馆、小超市等家庭经营,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样本。
四、突出党建引领,找准乡村振兴着入点,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加快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始终将加强党建工作摆在首位,以农村党组织为龙头,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依托,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建强组织作保障,抓好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水平。
乡村振兴之路简单心得推荐模板 5
__的乡村振兴同样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同样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谓之“乡村综合体”,将带给我们各级干部怎样的考验?
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也就是在产业、文化、人才、生态、组织这五方面实施全面振兴,整体推动,激起乡村内生动力。重点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是关键,以乡村丰富的生态、文化等资源为依托,以信息化和科技化的手段为支撑,打造一批特色生态产业、文化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文化振兴要把乡村的传统文明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相结合,弘扬中华文化,支持、鼓励农村自主文化组织的发展,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娱乐活动;政府必须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资,完善和升级乡村教育基础设施,从小抓起。
“三农”学者到农村去,农民到学堂去,全面提升农民综合素养;进行观念革命,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打造绿色产业体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构筑绿色政策体系;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保障党和国家政策落地,保障党员带头,政令畅通,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扶持农民自治组织,引导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取决于干部和党员的带动和引领,取决于群众的响应和共鸣,上下一致,决定着全面小康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我坚信,以更大的决心、更新的观念、更有力的举措,共同发力,定能获得开启__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金钥匙。
乡村振兴之路简单心得推荐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