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心得体会及收获最新推荐模板
相关文章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全面脱贫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脱贫任务很重,但取得的成效显著。当前既要不折不扣完成好脱贫任务,又要切实做好防汛救灾安置工作,防止因灾返贫。大家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那你知道脱贫攻坚心得体会及收获都有那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脱贫攻坚心得体会及收获5篇最新。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及收获最新推荐模板 1
在中国共产党__周年华诞来临之际,近日,省委副书记、省长蒋超良来到长春市双阳区奢岭镇向阳村走访慰问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蒋超良代表省委、省政府和巴音朝鲁书记,向他们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和丰功伟绩,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好地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体共产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对党忠诚,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蒋超良首先来到老党员王起江家中。今年83岁的王起江入党已有58年,他的妻子聂玉珍也是一位有6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们都长期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工作。蒋超良坐在炕头,与两位老人亲切攀谈,详细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健康情况。他说:“两位老党员、老同志始终奋战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一线,尽管现在年事已高,但仍然发挥自身优势,带头践行党的宗旨,积极带领村民推动农村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定各族人民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需要继续发挥老党员、老同志的作用。请你们放心,各级政府一定在医疗保障、困难救助等方面加大力度,让广大老党员能够老有所依、安度晚年。”
老党员陈井云是在建国前入党的,曾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如今,已近90岁高龄的陈井云因患病长年卧床。蒋超良走进屋里,与陈井云亲切握手。陈井云床边摆放着“两学一做”学习材料,他拿着党章说:“我虽然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但还要把学习坚持下去,一有机会,我还要继续为党作贡献。”老党员的话让在场的同志非常感动,蒋超良说:“老党员、老同志为党和人民奋斗了一辈子,到了晚年,仍然心系党的事业,坚持参加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永葆共产党员的忠诚本色,体现了较高的党性觉悟,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我们要学习和传承好老党员、老同志的优秀品质、优良作风,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统筹起来,自觉加强党性锤炼和政治修养,深入学习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带头尊崇党章,站稳党和人民立场,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杨永柱是向阳村向坡屯一组的党支部书记,他和妻子都身患疾病,因而致贫。蒋超良与杨永柱促膝交谈,详细了解家庭经济情况和身体康复情况。蒋超良鼓励他说: “党和政府非常关心生活困难党员,我们会帮助你们解决一些困难和问题,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希望你们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用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在脱贫攻坚战中作出表率,早日实现脱贫致富。”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及收获最新推荐模板 2
国务院扶贫办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95%以上的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摘帽,我国的脱贫攻坚战总体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越到最后时刻,越不能沾沾自喜、掉以轻心。革命尚未成功,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继往开来、久久为功,舞好脱贫攻坚“三板斧”,在脱贫攻坚的路上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在脱贫攻坚路上行稳致远,要舞好思想教育这“板斧”。扶贫先扶智,扶贫必扶志。不可否认,在全国大部分贫困地区和人口脱贫的情况下,少部分地区和人口迟迟不能脱贫,归根结底是思想出了问题。一些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严重,想着坐享其成;部分地区扶贫不深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思想根深蒂固,认为扶贫就是简单拨点款、给点优惠政策,这种思想观念必须纠正过来。政府搭台,还需要百姓唱戏,贫困户要乘着国家扶贫的东风顺势而上,撸起袖子加油干,自力更生;政府也要深调研、真扶贫,真正将党中央“反四风”的要求落到实处,不能让扶贫流于表面。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行动的动力。让贫困地区的思想不再“贫困”,将往日“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防止代际贫困,彻底铲除贫困土壤。
在脱贫攻坚路上行稳致远,要舞好就业创业这“板斧”。近日,党中央提出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其中就业均排在“六稳”“六保”之首,这足以看出就业对国家各类事业的重要性。同样,就业对于决胜脱贫攻坚也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就强调,乐业才能安居,解决好就业问题,才能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因此,各地要形成政府、企业、贫困户三方良性沟通机制,政府要发挥好企业和贫困户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一方面帮助企业扩大招聘范围,招募更多的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对贫困户的技能培训,提升贫困户的就业能力。因地制宜地建立扶贫车间、创办扶贫工厂、发展农家乐,挖掘贫困地区的潜力,不断推动产业扶贫、文化扶贫、生态资源扶贫等领域向纵深发展。大力倡导“就业脱贫、创业致富”扶贫模式,让贫困户在自家门口就能就业,在自家地里就能当老板,最终实现脱贫攻坚的可持续。
在脱贫攻坚路上行稳致远,要舞好政策支持这“板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县摘帽后,也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继续完成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脱贫攻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帮扶干部一定要有长期坚守阵地的思想准备。许多贫困县摘帽,只是基本收入达到标准线以上,但真正造成地区贫困的教育、产业、基础设施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治。所以,贫困县退出后,国家原有的帮扶政策必须保持不变,不仅要保持稳定的国家政策,而且还要根据地区贫困形势持续创新,以“精准滴灌”的方式,点对点地持续发力。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越到后期越不容易,脱贫攻坚越到后期越要拼尽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常抓思想教育、促进就业创业、给予政策支持,舞好脱贫攻坚“三板斧”,奋力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及收获最新推荐模板 3
“出水才见两腿泥”。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扶真贫、真扶贫,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决不搞花拳绣腿,决不摆花架子。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诠释了真正的扶贫工作应该怎样去开展。
虽然我们绝大多数扶贫干部都能认识到扶贫工作的重要意义,能够真抓实干的去执行扶贫工作,但仍有个别地方个别干部对扶贫工作敷衍塞责,开展扶贫工作只重其表,应付了事,甚至对扶贫这项任务存在抵触、抗拒心理,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扶贫攻坚任务的“领头雁”,扶贫干部应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做好扶贫攻坚的中坚力量。
首先要摆脱“应付式”的思想。有些干部把扶贫工作完全当成了应付上级领导的差事,做工作流于形式,抓不住重点甚至根本就是搞形式化、表面化,如“蜻蜓点水”“走马观花”一般。
其次要摆脱抵触的心态。有的干部不愿吃苦,担心受累,抱有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心态,没有真正把贫困群众当成“一家人”,对待贫困户不伤心,不用心,不尽心,因此对待扶贫工作也就不想干,不愿意干,不去干。
再次要摒除以权谋私的错误心理。有些扶贫干部觉得自己为了 扶贫工作加班加点,忙里忙外,四处奔走,受苦又受累,应当给一些“辛苦费”,吃一点,喝一点,拿一点没关系。更有甚者将扶贫资金挪为己用,完全当成了“自留地”。腐败的现象也就随之滋生。
最后要改正急于求成的错误态度。有些地方的扶贫干部急于求成果,出成绩,盲目跟风,没有深入研讨本地资源,贫困情况就乱开方,瞎吃药。不但不能为脱贫增添助力,有时候甚至适得其反,给贫困群众帮倒忙,影响脱贫攻坚的进度。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和政府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正确的思想,端正的态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证。扶贫工作是关系万千民众的大事,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打赢脱贫这场硬仗。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及收获最新推荐模板 4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从大凉山深处的彝家山寨到“5.12”地震灾区再到成都郊区,两天里走访了多个村镇,他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平常百姓家,慰问群众,考察民情,无论走到那里,习总书记谈得最多的、调研最深的是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扶贫工作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具体说来,就是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就是到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使命,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担当。责任和使命,是两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词,什么是责任?什么是使命?区别在哪里?我们不妨这么来理解:责任,是规定动作,是必须完成的工作;而使命,则是自选动作,是自己选择的更高目标。扶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自选动作,是人类历前无古人的最伟大的工程。古今中外,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政府,还有没有一个政府敢为自己定下限期实现全体国民“消灭绝对贫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艰巨目标?没有。脱贫攻坚,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担当。
担当缘于热爱。在一个家庭里,那个无怨无悔勇于担当的人,一定是热爱这个家庭的人。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踏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从雪域高原到云贵高原,从中原腹地到西北边陲,到处都留下了他访贫问苦的足迹。每到一地,他都要走进特困户家里,察看他们的衣食住行;询问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大凉山一户彝寨老乡家,走进他家卧室,摸摸被子厚不厚,摇摇床铺稳不稳,那份细心,那份关心,让人动情。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调研时,和十八洞村的父老乡亲围着火塘拉家常,在调研中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后来,“精准扶贫”成为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全党的意志。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把脱贫攻坚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2月12日,在成都召开的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汇聚一堂,共商精准脱贫大计。在这次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好脱贫攻坚战提出了八点要求,他告诫全党“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提高脱贫质量,聚焦深贫地区,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
今后3年要实现脱贫3000多万人,这就是今后精准脱贫的目标和任务。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但,中国人民对此充满信心,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执行力的政党,是世界上最有担当的政党,这些年来的实践反复证明了这一点。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及收获最新推荐模板 5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曙光在前、重任在肩,组织部门作为党的重要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涵养“四种情怀”,在决战脱贫攻坚中谱写新篇章。
要涵养“斗士”情怀,筑牢“桥头堡”。立下愚公志,搬走贫困山。帮钱帮物,不如用心用情帮助建个好支部。组织部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应注重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持续增强组织功能和组织力量,建强筑牢党在贫困村的战斗堡垒。果断按下增收脱贫“加速键”,不松劲、不畏险、不懈怠,真做真为、善作善成。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志,瞄准最突出的短板、最明显的弱项、最棘手的难题,完善并强化帮扶举措,集中火力、尽锐出战,推动打赢脱贫攻坚的硬仗。
要涵养“工匠”情怀,下足“绣花功”。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是靠干出来的,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解决的。扶贫贵在精准,关键在于精准施策、精准到户、精准帮扶。针对脱贫攻坚中遇到的堵点、难点和节点问题,要下足“绣花功”,扎实帮助贫困群众树信心、立斗志、摘穷帽。引导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特色农业,积极参加就业,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质的飞跃。在吃透上情与摸准下情上做文章,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着力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利益问题。
要涵养“医生”情怀,提振“精气神”。近年来,虽然脱贫攻坚连续捷报频传、战果辉煌,但目前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面对最后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涵养“医生”情怀,把剩余的老大难问题逐一“过筛子”。运用好望闻问切,科学把脉问诊,找出致贫的症结所在,逐户开出针对性的“药方”,对症下药、靶向攻克。同时做好分类指导,对缺乏创业路子、发展资金不足、因病因残致贫等情况,实行“一户一策”,销号“清零”。
要涵养“伯乐”情怀,激发“动力源”。脱贫攻坚既是磨砺干部的“大熔炉”,亦是考察干部的“试金石”。作为干部之家的组织部门要涵养“伯乐”情怀,扩大选人用人视野,以精准扶贫能力选人才,以脱贫攻坚成绩论英雄。主动出击,在脱贫一线赛马识马,把脱贫攻坚作为考察干部的“大平台”、识别干部的“三棱镜”、选拔干部的“主渠道”。树立重担当实干的选人用人导向,把准“刻度尺”,及时将表现突出的扶贫干部用起来,激励他们精神饱满地去攻坚克难,坚决啃掉剩下的“硬骨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决胜脱贫攻坚战,需要抢抓时间、不负韶华;团结奋进、一鼓作气,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满怀豪情向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及收获最新推荐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