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体会

央视《榜样6》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5篇

发布时间: 浏览量:9

先进工作者、英雄模范人物,之所以能创造出优异的成绩,为人民作出贡献,是因为他们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善于团结群众并向群众学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央视《榜样6》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央视《榜样6》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1

黄文秀同志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乐百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埋头苦干,带领88户418名困难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和给予较好评价,对她2019年6月17日凌晨,在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黄文秀同志是优秀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的楷模,她的事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生动回答了新形势下基层党员干部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加强党性修养、永葆先进性,如何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等重要课题。她的事迹和精神是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写照,更是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最直接、最生动的宝贵教材。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与其让生命在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一天天的耗费,不如像黄文秀同志那样,积极进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脚踏实地,深入群众,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追求卓越,让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优秀、更完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用黄文秀同志的精神指引我前进的道路。

一、是学习她勤奋敬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她热爱农村,扎根基层,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想信念,处处为村里谋规划,办实事,竭诚为民服务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们。我一定要向黄文秀同志那样,坚定理想信念,百折不挠,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积极进取,扎实工作。

二、是学习她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锐意改革的不懈追求。她被选派到百坭村工作以来,一直为百坭村的发展兢兢业业,帮助百坭村群众修公路,带领百坭村农民科学种田、发展农业,促进了百坭村振兴和发展,提高了百坭村民的人均收入。我也要从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好本职工作,心系群众,努力奉献社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是学习她为民爱民、克己奉公的优秀品格。黄文秀同志在百坭村任职期间,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要求,她为村庄的发展谋规划,为困难村民的生活忙碌,我作为一名干部,也要向黄文秀那样,心系村民,时刻关心贫困群众的疾苦,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有真挚情感、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淡泊名利、公而忘私的优秀品德。

“死者长已矣,生者当勉励”。我要化悲痛为力量,通过学习黄文秀同志的精神,在现在以及将来的工作中,把黄文秀同志的精神作为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自己前进。

央视《榜样6》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2

袁隆平,一个研究杂交水稻近半个世纪、还在继续研究的杰出科学家,一个做着“禾下乘凉梦”、把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作为毕生理想的可敬知识分子,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争相学习的对象。自主创新的春天已经来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角已经吹响,学习袁隆平同志先进事迹,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意义。为此,农村司、农村中心党支部向科技部全体党员干部发出如下倡议:

一、学习袁隆平同志,就是要矢志民生,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把思想统一到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的伟大实践上来,把个人发展统一到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的需要上来。拓宽视野,放眼全球,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国际观,在科技管理的本职岗位上,努力落实构建和谐世界的战略构想。

二、学习袁隆平同志,就是要执着创新,不断完善宏观管理。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建设创新型国家呼唤不间断的管理创新。要以仁者的胸怀、勇者的胆识、智者的头脑、志者的坚韧,不辞艰辛,不惧困难,勤于探索,勇于创造,适应转变政府职能需要,不断开拓宏观管理新局面,推动自主创新事业不断攀登新高峰。

三、学习袁隆平同志,就是要求真务实,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我们的思维不落后时代,部署不脱离实际。坚持科研方向从需要中来,科研成果到需要中去,把科技发展的节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提高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不断的创新实践中提升自我。

四、学习袁隆平同志,就是要淡泊名利,不断健全廉政人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把荣辱作为个人道德抉择的标准,弘扬时代精神和先进文化,为当为之事,拒绝腐化堕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责任和付出作为个人价值抉择的重要内容,陶冶人文情操,培养健康情趣,甘于奉献。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和利益观,坚持自警、自励、自省、自重。

袁隆平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让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袁隆平同志的先进事迹,做党和国家的“一粒好种子”,把根深深地扎在党和国家的崇高事业这一肥沃的土壤中,以昂扬的精神、实际的行动、优良的作风、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央视《榜样6》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3

1998年夏天,周维忠到村民唐永富家中催缴拖欠电费。当他见到唐家屋顶看得到天、地上长满青苔的破败景象,进而了解到唐永富患有眼疾,老母亲双目失明,老婆和儿子都是智障患者,家里唯一正常的女儿离家出走的窘境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联想到自己靠吃“百家饭”长大,能当上村电工也是全村人推荐的结果,不禁对唐家人的不幸遭遇感同身受,默默为他们缴清了所有拖欠电费。

从此,他把唐家人当亲人照应,12岁的唐久亮,连1到10都数不全,甚至常常到垃圾堆里翻东西吃。周维忠带他去理发、洗澡、买衣服,还经常带回家吃饭。每到春节,都要给他买一身新衣服、新鞋子。周维忠对他的宠溺,仿佛就是对自家孩子。不仅如此,周维忠还叮嘱村里的商店,只要唐家来买吃的、用的,全都记在他的账上。周维忠在生活中无微不至地关心照顾他们,出钱帮助唐家修缮危房,添置家具,同时,还四处托人打听唐家女儿下落。功夫不负有心人,唐家女儿在了解到家里条件改善后,终于回家了。看到唐家一家人团聚在一起,生活有了奔头,日子一点一点好转起来,周维忠倍感欣慰。

有了周维忠的多年呵护,奇迹发生了。2008年正月,厚厚的一场大雪埋住了周维忠上班的路。没想到唐久亮早早就等在了村头,他执着地走在周维忠前面,用双脚蹚开一条路,让周维忠去上班。周维忠一边落泪一边劝他回去,他却倔强地不肯回头,俩人就在这大雪纷飞的清晨整整走了十多里。

从唐永富一家开始,周维忠陆续又帮扶了村里15户孤困家庭,为他们买米买肉、寻医问药、修缮房屋、办酒祝寿,送去关爱和慰藉。23年来,光是为帮扶对象垫付电费,累计就超过了12万元。2021年“七一”前夕,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亲赴现场慰问周维忠,称赞他真正在基层赢得了口碑,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形象,是全省为民办实事的楷模。

央视《榜样6》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4

基层是个大熔炉,可以淘汰一部分意志薄弱的年轻人,也可以成就小部分优秀的基层干部。36年,黄大发同志毅然选择了留下来凿渠,带领村民一步步实现着遥不可及的梦想。他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无悔奉献于草王坝村,没有轰轰烈烈的光辉事迹,只有那不畏艰险、克难攻坚,以信仰打通小康路上的愚公精神。

干部当学黄大发,学习黄大发同志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理想信念是我们前进动力的源泉,黄大发常用“党员身份”做担保,这是他铁一般的誓言,党员干部都应该像黄大发这样,少争权利,多担责任。黄大发一生践行党的事业,为民拼搏,从不向组织提要求,只在年老时提出“去省委大院看看”的请求,这是多么质朴的请求,也表达了对党组织不可言表的感情。

干部当学黄大发,学习黄大发始终将理想和信念付诸于行动。广大干部要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埋头苦干。在行动中坚定理想信念,让理想信念为行动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实干成事,用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干部当学黄大发,学习黄大发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党员干部,我们都要把“服务人民群众”当做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多做奉献,我们才能有大作为,我们的生命才更有意义。新时代的党员和干部,没有了枪林弹雨中的浴血奋战,但是同样也会有所牺牲。黄大发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过程中,顾不上自己的家庭,顾不上照顾自己的亲人,在党和人民的事业面前,他选择了无私奉献。

干部当学黄大发,学习黄大发“活到老,学到老”的优秀品质。黄大发在带领村民们凿渠引水的时候,创造机会自学水利知识,从一个地道的“庄稼汉”成了“水利专家”。正是他不断学习,刻苦专研,才使得跨山引水成现实,才使得村子步上脱贫致富路。

党员干部都要像黄大发一样,立足工作岗位,沉下心来做好“一件事”。要有“信仰崇高、信念坚定”的高尚品格,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须有我”的责任担当,要有“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奉献精神,要养成“学中做,做中学”的良好习惯,如此,方为百姓满意的好干部。

央视《榜样6》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5

袁隆平院士作为科学家,不仅贡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人才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典范.一是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

袁隆平其人可敬的方面很多,尤其作为一个学习楷模被润色的更是一个完人.而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以学习他什么呢?泛泛的说学习袁隆平似乎各个方面都都可以学习,那把目标就设定成一个完人,对自己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我认为能够袁隆平身上突出的精神实质就是他的事业心.他做出的贡献之大可以造福全人类,而这一切的贡献都建立在他的事业心的基础上.至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个人如何爱国,爱社会,这是促成他有事业心的基础.我们是生活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人,不可能有一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不可能对国家对社会怀有同样的情怀.但是这种背景并不能影响我也有一个同样的事业心.每个人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并不是每个人的工作都有那样的造福全人类的意义,但是每个人的工作对自己本身就是全部,那就是这个人的事业.这个事业的初级阶段是为了安身立命、养家糊口,而温饱问题解决了以后是否能有更高的追求呢?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投入到了共产主义事业中,是否应该有一些社会理想呢?我想这是作为我,一个普通人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我们每天可能只是做着普普通通的事情,想不到杂交水稻这样宏伟的命题,但是我们做得一点点小事,如果能够当成事业来做,对个人,对社会都会有很大的成就,每个人都可以有很精彩的事业.我现在从事环保行业的工作,可以说是大事业中的一个小角色.也许我没有机会去做袁隆平那样重大的项目,获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我有很多机会完成眼前的小项目,小成果.而这今天的小,对于我来说,就是我的事业的全部,谁能说不是以后做大的基础呢?所以学习袁隆平精神,我觉得,从现实意义出发,应该落实到自己从小事做起.

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应从袁隆平的成功道路上得到点启示,从基础的工作中寻找自己事业的起点,从点滴的努力中搭建自己事业的高塔.

央视《榜样6》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5篇_精选范文网

先进工作者、英雄模范人物,之所以能创造出优异的成绩,为人民作出贡献,是因为他们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善于团结群众并向群众学习。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央视《榜样6》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