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语观音莲花图片精选整理
相关文章
是水生植物,性喜相对稳定的平静浅水、湖沼、泽地、池塘,是其适生地。喜光,生育期需要全光照的环境。荷花极不耐荫,在半荫处生长就会表现出强烈的趋光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观音莲的花语与寓意,欢迎借鉴参考。
花语观音莲花图片精选整理 1
3月中旬至4月中旬是翻盆栽藕的最佳时期。过早栽植会有寒流影响,种藕容易受冻害 。北方地区遇寒流时可用透明农膜覆盖。栽插前,盆泥要和成糊状 ,栽插时种藕顶端沿盆边呈20度斜插入泥,碗莲深5厘米左右。大型荷花深10厘米左右,头低尾高。尾部半截翘起,不使藕尾进水。栽后将盆放置于阳光下照晒,使表面泥土出现微裂,以利种藕与泥土完全粘合,然后加少量水,待芽长出后 ,逐渐加深水位,最后保持3-5 厘米水层。池塘栽植前期水层与盆荷一样,后期以不淹没荷叶为度。
花语观音莲花图片精选整理 2
多年生水生草本;根状茎横生,肥厚,节间膨大,内有多数纵行通气孔道,节部缢缩,上生黑色鳞叶,下生须状不定根。叶圆形,盾状,直径25-90厘米,全缘稍呈波状,上面光滑,具白粉,下面叶脉从中央射出,有1-2次叉状分枝;叶柄粗壮,圆柱形,长1-2米,中空,外面散生小刺。花梗和叶柄等长或稍长,也散生小刺;花直径10-20厘米,美丽,芳香;花瓣红色、粉红色或白色,矩圆状椭圆形至倒卵形,长5-10厘米,宽3-5厘米,由外向内渐小,有时变成雄蕊,先端圆钝或微尖;花药条形,花丝细长,着生在花托之下;花柱极短,柱头顶生;花托(莲房)直径5-10厘米。坚果椭圆形或卵形,长1.8-2.5厘米,果皮革质,坚硬,熟时黑褐色;种子(莲子)卵形或椭圆形,长1.2-1.7厘米,种皮红色或白色。花期6-8月,果期8-10月。
该品种母本富贵莲,将其种子经40Gy钴60 辐照而成。中型,立叶高19.5厘米,叶径 14.5x18 厘米,花蕾桃形,粉红色。花重瓣,瓣数75枚。花柄高34.5厘米,花径 11.5厘米,花瓣长3.4-6厘米,宽1-4厘米。花态碗状,花色白色。雄蕊部分变瓣,附属物白色。雌蕊泡化。着花繁密。
花语观音莲花图片精选整理 3
观音莲花语:幸福、纯洁,象征"圣法虔诚,永结同心,吉祥如意。
1、观音莲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海芋Alocasiamacrorrhiza(Linn.)Schott或同Alocasiaodora(Roxb.)K.Koch的根状茎。全年可采,去外层粗皮,鲜用或切片晒干。
2、观音莲,又称黑叶芋、黑叶观音莲,龟甲观音莲,为天南星科海芋属观叶植物,观音莲,被习惯上称为观音莲的有两种植物,一种是天南星科海芋属的观音莲又称龟甲芋、黑叶芋、黑叶观音莲。
3、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分具肉质块茎,并容易分蘖形成丛生植物,叶为箭形盾状,花为佛焰花序,从茎端抽生,喜温湿润、半阴的生长环境。
花语观音莲花图片精选整理 4
莲花,又称荷花。它是佛教经典和佛教艺术经常提到和见到的象征物。莲花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因为它与释迦牟尼的许多传说联系在一起。据说,释迦牟尼本是天上的菩萨,下凡降生到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处。净饭王的王妃摩耶夫人,长得象天仙一样美丽,性情温和贤淑,与国王情深似海。
摩耶夫人回忆新婚之夜,她朦胧中看到远处有一个人骑着一头白象向她走来并且逐渐变小,从她的右肋处钻入她的腹中。她心中模模糊糊地预感到菩萨化作一头白象入胎。日后,身怀有孕的摩耶夫人脸上,微微泛着红晕,那色彩鲜艳的绿色领口花边象一片莲叶,她的脸儿象一朵绽开的莲花。
后来摩耶夫人在娑罗树下降生佛祖时,百鸟群集歌唱,天乐鸣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开,尤其是沼泽内突然开放出大得象车盖一样的莲花。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并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这天正是四月八日,以后就成了佛教的“浴佛节”。
释迦牟尼觉悟成道后,起座向北,绕树而行,“观树经行”,当时就是一步一莲花,共18莲花。每当他传教说法时,坐的是“莲花座”,坐姿也成“莲花坐姿”,就是两腿交叠,足心向上。 世上,梅花贞洁,傲霜斗雪;兰花幽香,清丽典雅;竹高有节,青翠碧绿;菊花孤傲,千姿百态,而我佛祖却独自钟情于莲花。
这是由于古印度很早就有爱莲的风气。人们苦于国土气候炎热,对春夏之际开放的莲花,尤其感觉惬意,清新喜人。所以佛教从初创时起,就注意顺合民俗心理以吸引信徒,因此莲花就常在佛经之中屡屡引喻。
花语观音莲花图片精选整理 5
观音莲的外观和它的寓意让它放在哪里都自成一道风景,放在书房、办公室、客厅那都不必说了,我们着重说一下放在车里养殖,是不是挺新鲜的,放在车里养有个特别好的好处就是非常容易形成特别漂亮的咖啡或者紫红色,比放在家中要好看哦!
而且它具有保平安的意义,也比较好养,不用担心容易养死的问题,因为它是普货之王,这说明它有极强的生命力,能够适应各种环境。而且它还能帮助净化车内空气哦!但是如果是夏季,停车后尽量把它放在阴凉的地方哦!
花语观音莲花图片精选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