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李夏事迹感想体会整理推荐
相关文章
中宣部23日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李夏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他扎根基层、为民服务,坚持原则、敢于斗争的感人故事引发社会强烈反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19时代楷模李夏事迹感想体会精选3篇合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时代楷模李夏事迹感想体会整理推荐 1
今年8月中旬,第9号台风“利奇马”袭击了安徽宣城绩溪县,在抗击台风中,绩溪县荆州乡纪委书记李夏不幸遇难,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3岁的夏天。
8月10日凌晨,受台风“利奇马”影响,李夏所在的荆州乡,短短3小时降雨量接近100毫米。强降雨导致地势低洼的下胡家村受灾严重,山体随时有塌方的危险。情况紧急,李夏和另两个同事立刻赶去现场。
李夏把查看的情况及时反馈给其他人,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并决定立即返回村里商量对策。就在返回途中,他们遇到了正往家赶的村民胡日红母子,娘俩回家的路要经过塌方地段。李夏不放心,当即和同事们调头,护送娘俩到安全地带后才离开。
然而此时,泥石流裹挟着塌方的石块从山上猛然冲了下来。
而李夏也被大水冲走,消失在石门亭的河水中。
在皖南山区,突发灾害常有。大学学习应急救援专业的李夏,每次都冲在前面。因为表现优秀,组织部门曾三次要选调他,但都被李夏拒绝,他想留在更需要他的基层。
出生在夏天的李夏,生命最后一刻也留在了夏天,他把人生的“盛夏”奉献在了这里。
时代楷模李夏事迹感想体会整理推荐 2
在李夏家中的电脑桌上,静静地摆着一个陶瓷笔筒。
这个笔筒,是李夏生前带着当时只有四岁的女儿一起做的陶瓷手工艺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他握着女儿的小手,一笔一划将这两句话刻在了笔筒上。工整的字迹,既是李夏对自己的告诫,又是一位父亲的殷殷期望。
斯人已去,青山为证。
葱葱郁郁的绩溪山水,滋润了一颗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火热之心。
崎岖曼延的岩邑山道,刻印着一名年轻纪检监察干部的正道直行。
锤炼——
“担子越来越重,他干得越来越带劲”
荆州乡政府,一个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里面是卧室,外面是办公室,这是李夏生前工作生活的地方。和众多基层干部一样,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办公室也是李夏的宿舍。
办公桌上,还堆放着他用过的工作笔记,一本本如时光沉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要论述,召开警示教育研讨会……这是他牺牲那天上午所做的事,记录工工整整,字迹清晰有力。
“每天无论工作再忙,李夏都会抽出时间学习,这已成了他的习惯。”荆州乡党委书记舒添巍回忆说,“床头、案头都摆着他的学习书籍,一边看一边做笔记,像一颗种子,拼命吸取着营养。”
2011年到长安镇工作后,李夏曾先后任职过社保员、安全员、镇政府文书、应急办主任、纪委副书记等多个岗位。
“个子不高,文质彬彬,很勤快。”长安镇党委副书记姚菊荣还记得李夏刚到镇里工作时的情景,整理档案需要用针线缝,他一开始有点笨手笨脚,做得慢就自己晚上加班,最后完成得很好。
党的十八大后,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镇里对干部的教育管理不断加强——从“强化工作执行年”到“争当排头兵”活动,要求干部们不光在编在岗,更要在状态。这几年,也是李夏成长进步最快的几年。
“给他的担子越来越重,他干得也越来越带劲,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姚菊荣回忆道,“他说很喜欢现在的工作环境,感觉很踏实。”
2016年3月,李夏担任长安镇纪委副书记。随后,为了培养李夏,组织又让他挑起了高杨村党建指导员的担子。
“村里那些事我都不好办,这么一个年轻人,能管得了?”高杨村党支部书记王庆华坦言当时的疑虑。村里开党员大会,党员们迟到的迟到,抽烟的抽烟,村“两委”分工不明确,两天能办好的事得四五天才能完成……
“李书记,全镇就我们村一点产业都没有,没法致富,你可要给我们拉点项目过来呀。”村民们一脸期望地看着李夏。
“乡村振兴,党建要先行,如果村‘两委’没有战斗力,就是项目拉来了也没用。”说干就干,李夏带着大家,结合农村基层党建实际,制定了“党员参会‘四不准’”和“党员带头‘四禁止’”等制度规定,严格党员管理。
规定实施后的第一次党员大会,就有两名党员迟到。李夏带着其他党员等了近一个小时,直到迟到党员到场才开始开会。会上,李夏没有客气,对他俩进行了严肃批评。会后,李夏又特意找他们谈心,晓之以理,讲清利害。自此以后,开会再没有党员迟到了。
“他一个外来干部,对村里的事情都这么用心,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呢!”提起李夏推荐自己担任村党总支委员的事,胡高丰感慨万千。2018年6月,高杨村“两委”换届,得知年轻党员胡高丰文化水平较高、懂技术,李夏先后三次登门,反复劝说其参选,为村里发展做贡献。
党员联系贫困户、结对帮扶,争取项目,发展集体经济……在一年时间里,李夏带着大伙把过去长安镇最偏僻、交通最落后、移民多心不齐的薄弱村,变成了班子团结和谐、产业发展兴旺的先进村。2018年,高杨村党总支是唯一被长安镇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的基层党组织,还彻底摘掉了经济收入“空白村”的帽子。
“李夏就是一个履职尽责的标杆,将普通岗位上的工作做到了极致。在他身上,我读懂了什么是初心,什么是使命。”接替李夏担任高杨村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的年轻干部包文琪说,她会把李夏的故事延续下去。
滋养——
“在老百姓中他感到快乐”
荆州乡政府所在的上胡家村只有一条公路,沿着公路,一边是下胡家村和九华村,另一边是方家湾村。乡政府就坐落在村民的房屋中间,大门敞开,村民可以自由进出。
李夏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每天晚饭后,沿着公路散散步,顺便拐进老乡家里,唠唠家常,讲讲政策、理理路子。
“看着不像一个‘官’,和我们老百姓一样。”下胡家村独居老人汪云安至今记得今年4月份李夏第一次来家里时的情景。“我是屯溪的,不会说绩溪话,但能听得懂……”李夏对他说。
学绩溪话,李夏从到长安镇就开始了。为了能与群众说上话,他主动到村里找村民们聊天,听不懂的就用同音字代替,回来再向懂普通话的本地同事请教。一词一句,一月两月,当地老人地地道道的土话,他也逐渐能听懂了。
懂老百姓的话,更要懂老百姓的心。
李夏联系的一个村,为了创建卫生村居环境,专门请保洁员负责每天清理垃圾,村里每家一个月出一块钱,用于支付保洁员酬劳。
本以为村里卫生环境会就此好转,没想到却更差了。
原本扔在垃圾桶的垃圾,村民们现在都往家门口一倒了事,“反正出了钱,有保洁员来收拾”。保洁员难于应付,村干部也直挠头。
直到一个清晨,村民们在家门口见到了李夏。他正带着另外两名联村干部,佝偻着腰,一家一户,用手捡着大家丢弃在门口的垃圾……
村民们悄悄把打算扔到门口的垃圾拿了回去,从此再没有在门口随意倒垃圾的现象。
“我要是再年轻些就好了,可以多享几年你的福。”一次,高杨村村民王秀萍笑着对李夏说,家里种植的菊花生了虫子,李夏向她推荐的杀虫药一喷就灵,从田里到家的田埂路走起来不容易,李夏说正在争取项目,马上就修条机耕路……
“看到你们大家脸上有笑容了,我就开心。”李夏回应老人家。
“今天学会了收芋头”“花生原来是长在土下面的”……天天泡在群众中间,城里长大的李夏有了越来越多的“新发现”。遇到不懂的,他就直接问村民,村民也不跟他藏着掖着,“在老百姓中他感到快乐”。
“他把我当母亲,把我的孙女当成自己女儿看待,我也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高杨村贫困户许冬仙说,她已经习惯了吃过晚饭不一会儿,李夏就打着招呼进来,随意坐下,一边逗她的孙女玩,一边和她聊家常,询问她的病情。
患病的许冬仙在李夏帮助下养殖了七八十只鸡鸭,经济状况渐渐好转。家里堂屋的墙上,至今还贴着标有李夏照片、姓名的“绩溪县精准扶贫明白卡”,8岁的孙女还在等着跑过去黏她的“李叔叔”。
贫困户汪少美现在也有了稳定的收入,由于行动不便,她几乎没有迈出过家门,以前李夏经过,总会隔窗冲她打个招呼。现在,只要听到路边有人经过,汪少美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朝窗户望望。
村子一边,李夏争取的污水处理项目已经开工,干部和村民们正继续着他未能完成的事。
传承——
“要求只有一个:做一个对国家和老百姓有用的人”
推开李夏家门时,6岁的女儿首先迎了上来,一脸阳光可爱。不大的房间干净整洁,墙上挂满了一家人的照片,仿佛李夏还在。“谢谢你们。”这是李夏母亲见到我们时说的第一句话。
尊重儿子的选择,是这位母亲一贯的态度,“要求只有一个:做一个对国家和老百姓有用的人。”
“他不去,也有别人去,那是他应该做的。”得知李夏牺牲的消息,她强忍着悲痛安慰儿媳。
李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家的力量。
1945年就参加革命的爷爷奶奶教育他:“无数革命烈士浴血奋战,才换来今天的好日子,我们每个人都要懂得感恩,千万不能忘本。”朴实本分的父母时常告诉他,要爱党爱国,以事业为重。
工作越来越忙,李夏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从每周一次到两周一次甚至一月一次,即使周末回家,也总是一个背包里装衣服和生活用品,一个公文包里装着工作资料,一个电话就马上进入工作状态。他在电脑前伏案工作,妻子就在一旁静静陪着他,回乡镇工作前,妻子会把一周需要的衣服、吃的提前收拾好,“家里有我,你不要担心”。
家庭,是李夏坚实的后盾,李夏也尽自己的全力做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父母都是下岗职工,父亲又早逝,他早早挑起家庭生活大梁。由于长期在偏远乡镇工作,他格外珍惜与家人相聚的时光,节假日能休息时尽量“宅”在家里,或陪母亲下厨,或帮妻子做家务,或与女儿搭积木。工作在外,只要时间允许,他每晚都要与妻子、女儿视频通话,竭尽所能弥补自己不在身边的缺憾。
8月6日,是女儿钢琴考级的日子,几天前,女儿就缠着他想要一个电话手表做礼物。“只要你考过了,就买给你。”他向女儿打包票。考级当天,一向内敛的他忙中抽空打了好几个电话向妻子询问考试的情况,没等考试结果出来就已经偷偷选好手表款式下了单。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钢琴三级的女儿已能流畅弹奏这一曲《送别》。旋律悠扬,催人泪下。
“爸爸,我想你了”“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爸爸,你是英雄”……李夏牺牲后,妻子和女儿每天都会给他的微信发一条问候信息,就像他依然还在。
时代楷模李夏事迹感想体会整理推荐 3
在李夏家中的电脑桌上,静静地摆着一个陶瓷笔筒。
这个笔筒,是李夏生前带着当时只有四岁的女儿一起做的陶瓷手工艺品。“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他握着女儿的小手,一笔一划将这两句话刻在了笔筒上。工整的字迹,既是李夏对自己的告诫,又是一位父亲的殷殷期望。
斯人已去,青山为证。
葱葱郁郁的绩溪山水,滋润了一颗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火热之心。
崎岖曼延的岩邑山道,刻印着一名年轻纪检监察干部的正道直行。
锤炼——
“担子越来越重,他干得越来越带劲”
荆州乡政府,一个不足20平方米的房间,里面是卧室,外面是办公室,这是李夏生前工作生活的地方。和众多基层干部一样,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办公室也是李夏的宿舍。
办公桌上,还堆放着他用过的工作笔记,一本本如时光沉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要论述,召开警示教育研讨会……这是他牺牲那天上午所做的事,记录工工整整,字迹清晰有力。
“每天无论工作再忙,李夏都会抽出时间学习,这已成了他的习惯。”荆州乡党委书记舒添巍回忆说,“床头、案头都摆着他的学习书籍,一边看一边做笔记,像一颗种子,拼命吸取着营养。”
2011年到长安镇工作后,李夏曾先后任职过社保员、安全员、镇政府文书、应急办主任、纪委副书记等多个岗位。
“个子不高,文质彬彬,很勤快。”长安镇党委副书记姚菊荣还记得李夏刚到镇里工作时的情景,整理档案需要用针线缝,他一开始有点笨手笨脚,做得慢就自己晚上加班,最后完成得很好。
党的十八大后,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镇里对干部的教育管理不断加强——从“强化工作执行年”到“争当排头兵”活动,要求干部们不光在编在岗,更要在状态。这几年,也是李夏成长进步最快的几年。
“给他的担子越来越重,他干得也越来越带劲,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姚菊荣回忆道,“他说很喜欢现在的工作环境,感觉很踏实。”
2016年3月,李夏担任长安镇纪委副书记。随后,为了培养李夏,组织又让他挑起了高杨村党建指导员的担子。
“村里那些事我都不好办,这么一个年轻人,能管得了?”高杨村党支部书记王庆华坦言当时的疑虑。村里开党员大会,党员们迟到的迟到,抽烟的抽烟,村“两委”分工不明确,两天能办好的事得四五天才能完成……
“李书记,全镇就我们村一点产业都没有,没法致富,你可要给我们拉点项目过来呀。”村民们一脸期望地看着李夏。
“乡村振兴,党建要先行,如果村‘两委’没有战斗力,就是项目拉来了也没用。”说干就干,李夏带着大家,结合农村基层党建实际,制定了“党员参会‘四不准’”和“党员带头‘四禁止’”等制度规定,严格党员管理。
规定实施后的第一次党员大会,就有两名党员迟到。李夏带着其他党员等了近一个小时,直到迟到党员到场才开始开会。会上,李夏没有客气,对他俩进行了严肃批评。会后,李夏又特意找他们谈心,晓之以理,讲清利害。自此以后,开会再没有党员迟到了。
“他一个外来干部,对村里的事情都这么用心,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呢!”提起李夏推荐自己担任村党总支委员的事,胡高丰感慨万千。2018年6月,高杨村“两委”换届,得知年轻党员胡高丰文化水平较高、懂技术,李夏先后三次登门,反复劝说其参选,为村里发展做贡献。
党员联系贫困户、结对帮扶,争取项目,发展集体经济……在一年时间里,李夏带着大伙把过去长安镇最偏僻、交通最落后、移民多心不齐的薄弱村,变成了班子团结和谐、产业发展兴旺的先进村。2018年,高杨村党总支是唯一被长安镇党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的基层党组织,还彻底摘掉了经济收入“空白村”的帽子。
“李夏就是一个履职尽责的标杆,将普通岗位上的工作做到了极致。在他身上,我读懂了什么是初心,什么是使命。”接替李夏担任高杨村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的年轻干部包文琪说,她会把李夏的故事延续下去。
滋养——
“在老百姓中他感到快乐”
荆州乡政府所在的上胡家村只有一条公路,沿着公路,一边是下胡家村和九华村,另一边是方家湾村。乡政府就坐落在村民的房屋中间,大门敞开,村民可以自由进出。
李夏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每天晚饭后,沿着公路散散步,顺便拐进老乡家里,唠唠家常,讲讲政策、理理路子。
“看着不像一个‘官’,和我们老百姓一样。”下胡家村独居老人汪云安至今记得今年4月份李夏第一次来家里时的情景。“我是屯溪的,不会说绩溪话,但能听得懂……”李夏对他说。
学绩溪话,李夏从到长安镇就开始了。为了能与群众说上话,他主动到村里找村民们聊天,听不懂的就用同音字代替,回来再向懂普通话的本地同事请教。一词一句,一月两月,当地老人地地道道的土话,他也逐渐能听懂了。
懂老百姓的话,更要懂老百姓的心。
李夏联系的一个村,为了创建卫生村居环境,专门请保洁员负责每天清理垃圾,村里每家一个月出一块钱,用于支付保洁员酬劳。
本以为村里卫生环境会就此好转,没想到却更差了。
原本扔在垃圾桶的垃圾,村民们现在都往家门口一倒了事,“反正出了钱,有保洁员来收拾”。保洁员难于应付,村干部也直挠头。
直到一个清晨,村民们在家门口见到了李夏。他正带着另外两名联村干部,佝偻着腰,一家一户,用手捡着大家丢弃在门口的垃圾……
村民们悄悄把打算扔到门口的垃圾拿了回去,从此再没有在门口随意倒垃圾的现象。
“我要是再年轻些就好了,可以多享几年你的福。”一次,高杨村村民王秀萍笑着对李夏说,家里种植的菊花生了虫子,李夏向她推荐的杀虫药一喷就灵,从田里到家的田埂路走起来不容易,李夏说正在争取项目,马上就修条机耕路……
“看到你们大家脸上有笑容了,我就开心。”李夏回应老人家。
“今天学会了收芋头”“花生原来是长在土下面的”……天天泡在群众中间,城里长大的李夏有了越来越多的“新发现”。遇到不懂的,他就直接问村民,村民也不跟他藏着掖着,“在老百姓中他感到快乐”。
“他把我当母亲,把我的孙女当成自己女儿看待,我也把他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高杨村贫困户许冬仙说,她已经习惯了吃过晚饭不一会儿,李夏就打着招呼进来,随意坐下,一边逗她的孙女玩,一边和她聊家常,询问她的病情。
患病的许冬仙在李夏帮助下养殖了七八十只鸡鸭,经济状况渐渐好转。家里堂屋的墙上,至今还贴着标有李夏照片、姓名的“绩溪县精准扶贫明白卡”,8岁的孙女还在等着跑过去黏她的“李叔叔”。
贫困户汪少美现在也有了稳定的收入,由于行动不便,她几乎没有迈出过家门,以前李夏经过,总会隔窗冲她打个招呼。现在,只要听到路边有人经过,汪少美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朝窗户望望。
村子一边,李夏争取的污水处理项目已经开工,干部和村民们正继续着他未能完成的事。
传承——
“要求只有一个:做一个对国家和老百姓有用的人”
推开李夏家门时,6岁的女儿首先迎了上来,一脸阳光可爱。不大的房间干净整洁,墙上挂满了一家人的照片,仿佛李夏还在。“谢谢你们。”这是李夏母亲见到我们时说的第一句话。
尊重儿子的选择,是这位母亲一贯的态度,“要求只有一个:做一个对国家和老百姓有用的人。”
“他不去,也有别人去,那是他应该做的。”得知李夏牺牲的消息,她强忍着悲痛安慰儿媳。
李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家的力量。
1945年就参加革命的爷爷奶奶教育他:“无数革命烈士浴血奋战,才换来今天的好日子,我们每个人都要懂得感恩,千万不能忘本。”朴实本分的父母时常告诉他,要爱党爱国,以事业为重。
工作越来越忙,李夏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从每周一次到两周一次甚至一月一次,即使周末回家,也总是一个背包里装衣服和生活用品,一个公文包里装着工作资料,一个电话就马上进入工作状态。他在电脑前伏案工作,妻子就在一旁静静陪着他,回乡镇工作前,妻子会把一周需要的衣服、吃的提前收拾好,“家里有我,你不要担心”。
家庭,是李夏坚实的后盾,李夏也尽自己的全力做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父母都是下岗职工,父亲又早逝,他早早挑起家庭生活大梁。由于长期在偏远乡镇工作,他格外珍惜与家人相聚的时光,节假日能休息时尽量“宅”在家里,或陪母亲下厨,或帮妻子做家务,或与女儿搭积木。工作在外,只要时间允许,他每晚都要与妻子、女儿视频通话,竭尽所能弥补自己不在身边的缺憾。
8月6日,是女儿钢琴考级的日子,几天前,女儿就缠着他想要一个电话手表做礼物。“只要你考过了,就买给你。”他向女儿打包票。考级当天,一向内敛的他忙中抽空打了好几个电话向妻子询问考试的情况,没等考试结果出来就已经偷偷选好手表款式下了单。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钢琴三级的女儿已能流畅弹奏这一曲《送别》。旋律悠扬,催人泪下。
“爸爸,我想你了”“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爸爸,你是英雄”……李夏牺牲后,妻子和女儿每天都会给他的微信发一条问候信息,就像他依然还在。
时代楷模李夏事迹感想体会整理推荐 4
近日,一个英雄的名字出现在各大媒体报端,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中国纪检监察报、安徽新闻联播等媒介分别介绍其先进事迹。李夏同志生前系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县监委派出荆州乡监察专员。2019年8月10日,在抗击台风“利奇马”中,突遇山体塌方,不幸牺牲,年仅33岁,将宝贵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抗灾抢险的路上,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忠诚、责任和担当。
李夏牺牲后,省委追授他“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并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李夏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一名纪检人,李夏的事迹让我受到了心灵的震撼,他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重大威胁的关键时刻,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以实际行动树起了共产党员的标杆,用宝贵生命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学习李夏,我觉得应重点学习以下几个方面:
学习他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
8月10日这一天是个星期六,李夏原本要回家与妻女团聚。然而,当听到“敬老院进水了!”的消息后,挂掉电话,没有犹豫,抄起一把雨伞,匆匆钻进雨幕中。在突如其来的灾祸面前,在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面对灾情,李夏也许可以选择大雨停后再去查看灾情,但他却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救灾之路。救灾的路上,李夏想到敬老院的房屋面对暴雨是否安全、敬老院的孤寡老人是否能及时得到转移……心中的那份焦急,脚下的那块泥泞,脸颊上的那颗汗珠,可以想象李夏心中装的都是群众,唯独没有自己。可他可曾想到,前一天给女儿买的电话手表,尚欠一个电话卡,远在百里之外的女儿,还在等周末爸爸回家去办电话卡。可母女二人最终没能等来李夏,这块电话手表也成了父亲送给女儿的最后一件礼物。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李夏那颗风风火火、踏踏实实为群众做实事的心正是我们需要的,他心中有党、心中有民,为群众解决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心里永远装着群众,把群众当家人、当亲人,把群众的问题当家事,把谋求群众利益当家业,从感情上体贴群众,工作上团结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首位,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赢得了群众的真心拥戴。他以“无我”之境彰显了一名纪检人的本色,用生命诠释了新时代纪检人的价值追求、用生命践行了一名纪检人一心为民的高尚情怀。他的牺牲,尽管闪现在突发,却是长期积累的过程,是平时注重世界观改造,注重道德品质修养的结果,是平日的责任、担当、无私和崇高使之的必然。如果没有这样的壮举,李夏可能还是默默无闻,英雄来自平凡,平凡也造就了英雄。李夏是一个榜样,也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力量。
学习他吃苦在前、不计得失,服从组织的坚强党性
在绩溪工作8年来,李夏由于工作勤奋、表现突出,曾有选调进城的机会,却被他婉言谢绝了。2018年12月,组织安排李夏到绩溪县最偏远的荆州乡担任纪委书记,妻子心疼他到最偏远、最艰苦乡镇工作时,他只是淡淡说了一句“工作总要有人干”。一句话虽简虽短,但彰显了一名纪检人不计得失,服从组织的坚强党性。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从婉言谢绝进城到最偏远、最艰苦乡镇工作,看似简单的调整,但折射出李夏的坚强党性。个人的利益得失完全抛于脑后,他的心里明白,组织的调整是工作的需要,发展的需要,群众的需要,到了哪里都是为党工作。李夏在得知去最偏远、最艰苦乡镇工作时,不是没有考虑过路程的远近、条件的艰苦、女儿的陪伴,但当组织需要时,是选择前者,还是选择后者,靠的就是党性,有没有公而忘私和不计个人得失的品格,考验着一名纪检人的政治立场和党性原则,党性纯不纯、强不强,关键时刻能不能挺上去,危急时刻能不能豁得出,无疑,李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切。他的党性所展示出来的坚强,是没有修饰、发乎内心的。
学习他矢志不移、持之以恒,强化警示的耐心教育
一次,乡里一名党员因赌博受到党纪处分,乡纪委要去其家中送达处分决定。这名党员总是躲着不见,李夏带人直奔其家,却迎面撞上了当事人。这名党员最终理解了纪委的良苦用心,接受了处分决定。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工作中,我们也常常遇到不愿接受处分的违纪人员,小事小节上不在乎、不警惕,疏于防范,犯了错不知悔改,甚至还与组织讨价还价,一条道走到黑。纪律处分的目的就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犯了错不可怕,怕就怕在一错再错。作为纪检人,我们的职责除了监督执纪外,还应与违纪人员坐在同一条板凳上,帮其分析犯错的原因,让其从思想上、灵魂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多做警示教育的实功,以案为鉴,多敲警钟,严加防范,让心存侥幸者望而却步、三思而行,警示广大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严以律己、遵规守纪。抓好审查调查的后半篇文章,决不能前紧后松,虎头蛇尾,要立足于以案说纪、以案说责,把警示教育做深做透,实现无病预防,初病早治,小病快治、重病严治,确保党的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不仅让违纪者口服,更要心服。当然,“扶正祛邪”绝非一日之功,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警示教育的路上,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这一点,李夏做到了极致。
李夏,这个勇敢的名字、这个普通的纪检人,在2019 年台风“利奇马”到来之际,他是一面旗帜,尽管狂风肆虐,仍然树起标杆;他是一道彩虹,尽管风雨交加,仍然绚丽夺目。李夏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他用生命诠释了纪检人的初心,他的名字已深深地植进我们的心底。
追忆李夏,崇敬英雄,正应其时。他的精神和事迹永远激励我们向前进。
时代楷模李夏事迹感想体会整理推荐 5
这两天的中纪报连续刊发了《生如“夏花”——追记新时代青年纪检监察干部的优秀代表李夏》的文章,读后让人扼腕叹息、慨叹不已,他的事迹诠释了忠诚和担当,他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连日来,安徽省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乡纪委书记李夏扎根基层恪尽职守、用汗水乃至生命诠释初心使命的先进事迹,在湖北省郧西县纪检监察干部中引发热烈反响,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对照学习的又一先进榜样。
“李夏同志殁年仅33岁,正值人生大好年华,他把全部精力、心血都倾注在纪检监察工作和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他的事迹激励着我们纪检监察人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时刻牢记初心使命,坚定不移砥砺前行。”委机关青年干部唐明月感慨到。
夹河镇纪委书记王传深在深入村组调查信访件途中,也学习了相关追忆文章。“我们要学习李夏同志,心中始终装着群众的情怀、肩上始终扛着责任的担当、脚下始终沾着泥土的务实、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奉献,今年是整县脱贫摘帽冲刺年,同为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我们更要扎实做好工作,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他有感而发。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纪检监察干部要以李夏为榜样,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临危不惧一往直前;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无畏勇气,践行责任诠释担当。”郧西县纪委相关负责人在主题党课中与同志们共勉。
时代楷模李夏事迹感想体会整理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