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端午节来源手抄报文字内容最新范文集锦
相关文章
端午节即将到来,希望在接到我给你温馨祝福的同时,做好疫情防护,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端午节各大习俗是怎么来的_端午节习俗都有哪些.欢迎阅读!
介绍端午节来源手抄报文字内容最新范文集锦 1
1、五月初五是端午,朋友特地送祝福:祝身体健康似老虎,聪明敏捷像小鼠,幸福好运夺门入,好事宅家跑不出,一个粽子一份情,一条信息一种意,端午佳节愿您幸福起!
2、好酒,清清淡淡,越久越醇;好朋友,简简单单,越久越真;好缘份,久久长长,地老天荒。真诚的友谊叫人终身难忘,祝端午节快乐!
3、用一份健康的绿豆,一份开心的花生,一份美丽的红豆,一份快乐的调料,包成一个开心的粽子送给你,祝你端午节快乐。
4、五月五,我用真诚的心包一个粽子,我集美好的祝福做一只香囊,我以甜蜜的微笑采一株菖蒲,送给你,愿它们给你带来幸运、幸福与平安,端午节快乐!
5、粽子里面都是米,我的心里最想你!吃口粽子暖心底,想你时候最欢喜!借助端午祝福你,愿你好运好福气!幸福永远粘着你,平安永远陪伴你!端午节快乐!
6、五月初五端午节到,送你一个粽子,香喷喷的糯米是真心祝愿,红红的大枣是幸福平安,花生红豆寄去相思,粽叶打包将好运送到,祝你端午吉祥如意,万事顺利。
7、一句问候,一声祝福,采一片清香的粽叶,包一颗香甜的粽子,装入真情的信息里,送给你:祝端午节快乐!
8、五月初五端午节到了,荡起浆,推开浪,家庭幸福事业畅;吉祥米,甜蜜枣,幸福包裹甜蜜享;祝端午节“粽”是一帆风顺,“粽”是平安健康,“粽”是快乐开心。
9、一见钟情爱粽子,两心欢悦过端午,三生有幸送祝福,四海五湖共庆贺,六畜兴旺事业火,七上八下节日忙,九九归一幸福长!祝你端午节快乐,生活安康!
10、颗颗糯米甜了思念,条条苇叶包裹平安,枚枚香囊挂住健康,粒粒大枣红了心愿,端午的粽子全家福,一起分享关爱温暖。祝端午节快乐绵延。
11、让俺的祝福乘坐汨罗江的龙船船,飞过洞庭湖的岸边边,溜过蒿草的叶尖尖,钻过荷包的彩线线,透过白砂糖的软绵绵,品尝端午节的香甜甜!愿端午快乐!
12、屈原为国投汨罗,百姓感动来祭奠。千年传统成佳节,端午龙舟齐竞渡。粽叶香香裹思念,艾叶长长驱病魔。雄黄美酒细细品,健康快乐身边伴。祝端午节快乐无限!
13、古时屈原投汨罗,百姓祭奠过端午。如今佳节逾千载,意义不同传统在。裹粽竖艾划龙舟,节目丰富又精彩。人民安居又乐业,国家富强立世界。端午节到了,愿你合家团圆,幸福开颜!
14、不要再折磨自己在这狂躁不安的夏夜,不要再委屈自己在这变幻莫测的年代,不要再隐藏自己在这需要勇敢的时刻,粽子,快敞开你的外衣,让我咬一口!
15、送给你一阵轻风,带着我的问候;送你一缕月光,映着我的影像;送你一片白云,浸透我的温暖;送你一条微信,连接你我友谊,祝端午节快乐。
16、粽子绿外套,内装七彩馅,香甜鲜咸辣,五味任你选。肉香品幸福,枣甜尝快乐,海鲜细品味,咸是百味王。生活多色彩,乐趣其中藏。祝你端午节快乐!
17、艾叶竖门墙,好运身边傍;龙舟齐竞渡,欢乐满大江;各色粽子香,幸福绵绵长;微信祝福送,情谊不变样。端午节到了,祝你幸福快乐,福寿绵长!
18、用一枚健康的绿叶,包裹住我那颗跳动的小米粒,轻轻的,轻轻的用相思细线缠绕着走到你唇边,给你一个深深的吻。啊,端午节快乐。
19、端午节到,粽叶尖尖,将美好送入眼帘;粽子甜甜,裹住幸福的画面;粽味浓浓,祝福的味道久久远远;端午节里,祝你尽享甜蜜的味道,体验人生的美妙!
20、端午吃啥,粽子,吃前吊胃,吃中美味,吃后不足胃。端午玩啥,发微信,发前动心,发中开心,发后不烦心。愿你端午节吃得香,玩得乐!
21、端午节快到了,提前为你点了祝福外卖大礼包,里面有“粽”开心,“粽”幸福,“粽”健康,“粽”好运,“粽”如意,“粽”快乐,请笑纳,欢度端午节!
22、我送你一棵忘忧草,为你逮只幸福鸟,当幸福鸟含着忘忧草向你飞来时,请把你的心整理好,那是我对你最好的祈祷:希望你快乐到老!祝端午节快乐!
23、艾叶扬,粽子尝,欣然佳节逢端阳;佩香囊,饮雄黄,豪情龙舟争渡忙;情意长,蜜如糖,朋友祝福到身旁:愿吉祥,祈安康,快乐幸福你珍藏。
24、你怕热,却偏偏裹衣服件件;你怕疼,却偏偏紧腰带根根;你怕累,却偏偏戴首饰点点;你游泳,却偏偏连衣服都不脱。这不,被热熟了吧。祝端午快乐!
25、端午来到,“端”来一碗“幸福”,美好的生活不远离;“端”掉一种“愁思”,烦恼的苗头不冒出;“端”正一种态度,乐观地生活最快乐!节日开心!
26、屈原投江为国家,百姓祭奠龙舟划。千百年来成传统,端午佳节是佳话。家家裹粽手艺夸,人人香包身边挎。问候祝福全到家,各个乐得笑哈哈。祝你端午节快乐!
27、粽叶飘香五月五,浓情端午送祝福,送你健康和欢乐,送你幸福和温暖,邀朋聚友多亲切,赏舟吃粽多惬意,愿你事事都如意,万事都顺心。
28、偶尔的忙碌,不代表遗忘;夏日的到来,愿你心情舒畅,曾落下的问候,这一刻一起补偿,所有的关心,凝聚这条微信,祝五月节节欢愉。
29、有时我忙,有时我忘;有时我累,有时我懒!但如何我也会记得想你,想你这个好朋友!记住:你微笑时我的世界也微笑,祝五月节节欢愉!
30、用一缕东风,两滴夏雨,三片秋叶,四朵冬雪,做成五彩斑斓的礼盒;打着七彩八飘的丝带,用九分朴拙,十分热情,装进无数祝福送给你,愿五月节节好运。
31、一笑忧愁跑,二笑烦恼消,三笑心情好,四笑不变老,五笑兴致高,六笑福祉绕,七笑欢愉到,八笑收入好,九笑步步高,十全十美乐逍遥,五月节节欢愉。
32、香香的粽子好兆头,风调雨顺不发愁。甜甜的粽子好年头,五谷丰登年年有。清清的河水欢快的流,高高的山岗碧绿秀,轻轻的龙舟自由的游,红红的太阳照额头。火辣辣的情歌自由的吼,热乎乎的祝福请君收。
33、一行轻如龙舟的问候,泛起我的惦记;一株暗香四溢的艾草,传递我的情意;一笼香甜圆润的粽子,包裹你的幸福;一杯浓郁甘冽的雄黄酒,敬祝你春风得意。端午佳节,愿你事业像龙舟竞技,家庭像艾草温馨,幸福像粽子香甜,生活像美酒惬意!
34、五月初五是端午,祝福心意全送到:愿你“粽”是快乐,“粽”是微笑,“粽”是喜悦,“粽”是好运,“粽”是成功,“粽”是幸福,“粽”是美好。
35、五月初五是端午,朋友祝福已上路。财神运财走水路,福神空降最神速,喜神报喜上大路,惊喜连连在端午,爱神变出浪漫屋,幸运之神心中驻!
介绍端午节来源手抄报文字内容最新范文集锦 2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s celebrated (falls)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month of Chinese lunar calendar.
A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it has been enjoying great popularity in honor of the Chinese great poet Qu Yuan living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He committed suicide by drowning himself in Miluo River for political reasons. The local people decided to throw a particular food called “Zongzi” into the river to prevent fish eating his body.
Today, people eat Zongzi, have dragon boat races and wear colorful threads around wrists to bring good luck. And now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national holidays in China.
介绍端午节来源手抄报文字内容最新范文集锦 3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传统派
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和悬白艾、挂菖蒲、佩香囊、戴荷包、饮抹雄黄酒等,在民间传统里,多是为了避邪驱恶、防疫防病。
关于龙舟的竞渡,文字的记载始于公元五百年前梁代吴均的的《续齐谐记》。较后,许多的记载中都可以找到有关赛龙舟的文字记载。现存中国各地的数千种方志中,共有227种方志有龙舟竞渡的记载。在汨罗江畔,每年端午节都要举行隆重的龙舟竞渡活动。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穿着新装,扶老携幼,抬着龙头,先到屈子庙朝拜,供以粽子、包子、酒水等祭奠屈原遗像。然后由主祭人将一条红绸系到“头龙”的头上,由“头桡”将龙头扛到江边洗浴,洗完后将龙头安于船首,这才开始赛龙舟。
奇异派
全国各地在端午节有着各种奇风异俗。山东省邹平县,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
北京忌端午节打井水,往往于节前预汲,据说是为了避井毒。市井小贩也于端午节兜售樱桃桑椹,据说端午节吃了樱桃桑椹,可全年不误食苍蝇。各炉食铺出售“五毒饼”,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
少数派
少数民族五月五的习俗更是丰富多彩。满族过五月端五是为了忻福禳灾,讲究房檐上插艾蒿以防病,还讲究到郊外踏露水,据说用这天的露水洗脸、头和服,可以避免生疮疖、闹眼病。纳西族五月五清晨家家要吃糖枣糯米饭,喝雄黄酒。门前插白篙、三根葛蒲及两根大麦穗。长辈要给十五岁以下的孩子绕扎五色棉线,称“续命线”,男孩绕左腕,女孩绕右肮,续命线需戴一月的时间。
藏族农历五月初五是采花节,也叫女儿节,节日早晨,人们要抢泉水洗身、饮用。接着,青年男女身着盛装,带上美味佳肴,到四十里外的阿里坎山上去采花。到达采花坪,姑娘采花,小伙砍柴、支锅、搭棚,傍晚开始歌舞,直到半夜方休。第二天返回时,全村齐聚村头祝贺,采花姑娘则向各户赠送礼物。
海外派
日本的端午节现在叫儿童节。在日本,儿童节这天讲究挂“鲤帜”,居民家中的院子和公共场合都会高高耸立许多旗帜。所谓“鲤帜”,就是鲤鱼形状的旗帜。竖“鲤帜”是希望孩子像鲤鱼那样健康成长,类似于中国家长的望子成龙。
在韩国,人们在五月五这一天用菖蒲水洗头求吉利,喝菖蒲水以辟邪。家家户户都会在端午节当天摆上散发着艾草和糯米香味的艾子糕,他们不是祭屈原,而是用艾饼、松皮饼祭祖先。人们还会穿着传统服装参加祭祀、观看荡秋千和摔跤比赛。
介绍端午节来源手抄报文字内容最新范文集锦 4
Today is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nd our family get up at five o 'clock and go up to the dew in accordance with custom. All the way, I put my hands to the eyes with my glittering dewdrops, and I felt as if my eyes were brighter. The eyes were so bright as they sat in the classroom that they could read anything. After school, I spread my legs and ran home. As soon as I got to the door, I could smell zongzi, and as soon as I entered the door, I saw my father make a table for me to come home to eat. I had washed at the table, give mom and dad one solution for a zongzi, sprinkle with sugar, then give my own solution to a beautiful triangle zongzi, sprinkle with sugar to eat with relish. At the dinner table, we eat and talk, the room is filled with the happy atmosphere of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the smell of zongzi and the aroma of incense. Meal, mother gave me the ears with realgar wine, for my lips touch the lipstick, gave me a wrist red cord, dressed I like dumplings incense, let I to the school to learn. I love eating zongzi, love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and enjoy the festive atmosphere.
介绍端午节来源手抄报文字内容最新范文集锦 5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
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
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2: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在中国一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5: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荷包和拴五色丝线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
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
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6:饮雄黄酒
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7:给孩子涂雄黄
给小孩子涂雄黄,为的是图利,驱病邪。
介绍端午节来源手抄报文字内容最新范文集锦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