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节日知识 > 西方节日 > 元旦

关于传统节日元旦的由来故事5篇

发布时间: 浏览量:9

元旦表示的是新的一年的开始,虽然人们都知道元旦这个节日,但是却并不是很了解它的由来,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传统节日元旦的由来故事,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关于传统节日元旦的由来故事1

西元前46年,古罗马凯撒把这一天定为西历新年的开始,为了祝福Janus,这位罗马神话中的门神,Janus后来也演化为英文一月January这个词。原本以为教皇把耶稣诞生年作为西元元年,西元一月一日也和耶稣有关联,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可能依照西方普遍信仰,还应该是12月25日耶诞日为过年,所以西方的新年没有耶诞隆重。

关于传统节日元旦的由来故事2

不宜送钟:

“送钟”和“送终”是同音,让别人听了会很不吉利,虽然都是些封建迷信,但是大家还是特别介意的,千万不能随便的送钟表手表之类的,负责会弄巧成拙,出现很多麻烦事。

不宜送伞:

“伞”的谐音是“散”,有着离散分散的意思,如果有人结婚订婚之类的,千万不要送雨伞,人家会感觉你送伞是想让人家分散,分离的意思,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不宜送鞋:

有些地方送鞋子,代表想让对方走的意思,比如情侣之间,还有亲戚来家里做客,送鞋子是让对方走,和他分开,不欢迎来家里做客一样。而且“鞋”谐音是“邪”,不吉利的意思。

关于传统节日元旦的由来故事3

“元”,凡数之始称为“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中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关于传统节日元旦的由来故事4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关于传统节日元旦的由来故事5

中国人过节吃的最频繁的食物大概就是饺子了,冬至吃饺子,立冬吃饺子,过年吃饺子,元宵节吃饺子和汤圆……所以要说在元旦节总要吃点什么,才算过节的话,可以选择吃饺子。饺子在古代又叫“饺饵”、“粉角”、“水饺子”、“蒸烫面饺”、“水点心”等等,清朝时期还有“煮饽饽”的叫法。饺子形状像元宝,在锅里煮的时候,上下翻腾,有“财运滚滚”的意思,所以一直是被人们喜爱的一种食物。

北方人吃饺子是因为麦子多,但南方不长大量的麦子,所以吃饺子还分南北方差异。南方生长糯米,吃年糕、汤圆之类的比较多。早在汉朝时,年糕就已经有“稻饼”、“糕”、“饵”、“糍”等称呼。六世纪流传的记录饮食的《食次》里就有年糕“白茧糖”的制法。北朝的《齐民要术》记载了将米磨成粉,制作年糕的方法。在明清时代的南方,流行在过节期间吃年糕。《帝京景物略》里记载,正月元旦(现在的春节),“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

关于传统节日元旦的由来故事5篇_精选范文网

元旦表示的是新的一年的开始,虽然人们都知道元旦这个节日,但是却并不是很了解它的由来,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传统节日元旦的由来故事,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传统节日元旦的由来故事元旦,据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