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自然灾害有哪些经典
相关文章
自然灾害(Natural disasters)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自然灾害防范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为自然灾害有哪些经典 1
火灾,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火灾发生时最多的死亡原因不是被大火烧死的,而是在浓烟的情况下不懂得自救,被大火造成的浓烟熏晕中毒缺氧而死。还有的人因为缺乏火灾发生时候的应急自救的知识,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感到十分的害怕,慌忙逃生的过程中被慌乱的人群践踏而死。更有些人因为住在高层慌乱中选择跳楼逃生而跌死。这些都是因为平时缺乏火灾相关的逃生知识的结果,其实在火灾发生的时候我们更应该保持冷静的态度去应对。如果是在公共区域发生火灾首先拨打119火警电话,如果火势不是太猛的情况下可以寻找四周是否有消防设施,现在一般的公共场所都规定有相应的消防器材如消防警铃、消防灭火器、防毒面具等。因为火灾的发生往往是第一时间没有做好紧急扑灭。
地震,是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一次大范围的高强度地震可以让一个小国家的运转瘫痪,我们国家建国以来经历了两次最严重的地震,一次就是唐山大地震,还有一次就是汶川大地震。这两次地震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是应当尽量逃离建筑往宽敞的地方逃离,如果在高层建筑里选择房间小的有梁柱支持室内躲藏,尽量寻找可以保护头部身体的物品包裹自己。如果不幸被困在地震后的废墟里,应该保持冷静和体力,在有限的空间里可能的清理出舒适的空间,在等待救援的同时想办法发出求救的信号,如敲击可以发出声响的物品,石头钢铁的物品让救援人员能够辨别你的位置做出更好的救援方案。
海啸、对于沿海地区的城市和国家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噩梦,一场大规模的海啸轻则能让一个小国家经济瘫痪,重则可以让一个沿海效果顷刻间覆灭。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海啸来临时人类的力量根本无法阻挡,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海啸来临前往地势高的方向逃离,通常海啸来临前自然界的生物都会比人类更先预知,例如海边的海水突然的大退潮,海边出现大量的鱼在岸上等待这人们抓捕,动物大规模的迁移等预兆。千万不要因为没有见过海啸跑到海边去看海啸的到来。这不是钱塘江的浪潮看过之后还能再有机会看的。如果不幸被已经无法逃离被海啸卷走的情况下应该尽量找到能够在水中产生浮力的物体。紧紧抓住坚持到海啸过后能够让你漂浮在水面上等待救援。
台风,刚经历过“山竹”的洗礼。广东沿海地区都做好了应对这次台风的侵袭,程度的减少了这次台风造成的自然灾害,在台风来临时不要因为好奇跑到外面河边、桥上、路边去体验台风的强度。应当在家里做好因对台风的措施,对家里的门窗做好加固,把车辆停在空旷的地方避免被台风吹倒的物体砸到,台风过后对受到侵袭的场所进行清理和消毒避免产生细菌病毒对人体造成伤害。
山体滑坡,特别是家里建在山间的房子如果出现了,泉水断流或者突然井水干枯等现象就要注意了。此时就要多留意山体的坡脚处是否有凸起的异样,还要仔细倾听山石有无撕裂的声音或者挤压的声响,特别是动物的惊慌奔走现象。这些显现五一不预示着山体滑坡的来临,当山体滑坡时尽量保护头部,往滑坡方向两侧逃跑,切勿顺着往滑坡方向跑,不要往低洼地区跑,如果无法逃离时尽量寻找可以藏身的空间寻求一线生机等待救援。
家中遇险,自然灾害的应该就是雷电了,小时候打雷了大人就会告诉我们不要靠墙和有金属的地方,因为墙体可以导电,现在的小区建筑一般都设计了避雷针等防雷电设备,所以在家被雷电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们也要做好防雷措施,如家里的电器设备在打雷天就尽量不要开启断掉电源,以免雷电真的击中电路设施造成短路起火的现象,特别是一些年月比较久远的老房子可能以前修建的时候没有设计有防雷设施更应当注意。除此之外家中的煤气时常会因为大意忘记了关闭阀门,造成煤气中毒,还有家里的电源插座老旧没有更换造成了短路火灾,还有近年很多的现象就是把小孩独自留在家中造成了孩子坠楼等危险情况。
泥石流,一般发生在连日暴雨的同时特别是土质比较疏松的地区。一但周边的有石滑落就要留意周边的环境警惕远处传出的声音或者意向,做好随时防范泥石流的准备。如果连日暴雨就要考虑是否会出现泥石流等的情况,做好相应逃离的应急措施,不要在低洼凹坡处停留或避险。当泥石流来临时尽量往两侧逃离,切勿跟随泥石
人为自然灾害有哪些经典 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对能够了解一些基本常识。
2.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开展活动,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教学重点:知道“防灾减灾日”意义。
教学难点:了解常见灾害及预防自救、自护常识。
教学过程:
一、地震时该怎样办
1、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地震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3、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4、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5、地震发生后应当采取哪些自救措施?
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a.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b.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c.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d.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同计划,团结配合,必要时采取脱险行动。e.寻找和开避通道,设法逃离险境,朝着有光亮更安全宽敞的地方移动。f.一时无法脱险,要尽量节省气力。如能找到代用品和水,要计划着节约使用,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等待获救。g.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的有人时,再呼救。
二、火灾逃生小常识
一般来说,在高层建筑中遭遇火灾时,首先应该防止窒息和中毒,从消防通道及时逃生。如果火势太大,可以选择卫生间等地方躲避,等待救援。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贸然跳楼。
1.卫生间是个避难所
如果房间内起火,且门已被火封锁,室内人员不能顺利疏散时,可另寻其他通道。如通过阳台或走廊转移到相邻未起火的房间,再利用这个房间的通道疏散。发生火灾时,实在无路可逃时,可利用卫生间进行避难。因为卫生间湿度大,温度低,可用水泼在门上、地上进行降温。
2.如果房间外面起火,且火势较大,可将门缝用毛巾、棉被等封死,不断往上浇水进行冷却,防止外部火焰及烟气侵入。如果是晚上听到报警,首先要用手背去接触房门,如果是热的,门不能打开,否则烟和火就会冲进卧室。如果房门不热,火势可能还不大,通过正常的途径逃离房间是可能的。如在楼梯间或过道上遇到浓烟时要马上停下来,千万不要试图从烟火里冲出。
3.湿毛巾捂嘴匍匐前进
在疏散过程中,应采用湿毛巾或手帕捂住嘴和鼻,防止吸入毒气。由于着火时烟气太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因此在逃生时,不要直立行走,应弯腰或匍匐前进,但石油液化气或城市煤气火灾时,不应采用匍匐前进方式。
4.迫不得已不要跳楼
如果多层楼着火,楼梯的烟气火势特别猛烈时,可利用绳索、消防水带,或者用床单撕成条连接起来,一端紧拴在牢固的门窗上,再顺着绳索滑下。
如无条件采取上述自救办法,而时间又十分紧迫,烟火即将威胁生命时,较低楼层(如二楼)可以选择跳楼逃生。但是一定要先向地面上抛下棉被、沙发垫子等物品,以增加缓冲,然后手扶窗台往下滑,以缩小跳楼高度,并保证双脚首先落地。
人为自然灾害有哪些经典 3
首先结合本地实际,向学生介绍了雷电、水灾、崩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及特点,结合学校周边实际情况,列举了近几年发生的自然灾害事例,让同学们了解到这些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然后引导同学们分析和讨论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科学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并要求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保障、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在关于自然灾害的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学校经常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自然灾害防范教育。增强防范意识,让学生知道自己与自然灾害息息相关。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掌握基本的常识,提高警惕。面对自然灾害要放正心态,正确对待。充分发挥自人保护作用。掌握自我保护技能,学校也对学生进行自然灾害演练。例如:外出时如何避免遭受雷击?
1、在外出时遇到雷雨天气,要及时躲避,不要在空旷的野外狂奔、停留。手中的通讯工具要关闭。
2、雷电交加时,如果在空旷的野外无处躲避,应该尽量寻找低凹地(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降低身体的高度。如果手中有导电的物体(如铁锹、金属杆雨伞),要迅速抛到远处,千万不能拿着这些物品在旷野中奔跑,否则会成为雷击的目标。
3、特别要小心的是,遇到雷电时,一定不能到高耸的物体(如旗杆、大树、烟囱、电杆)下站立;也不要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物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停留;还要远离输配电线、架空电话线缆等。这些地方最容易遭遇雷击危险。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应对措施,当自然灾害来到我们身边的时候能做到不慌乱,冷静沉着对待。
除了这些我们农村常见自然灾害外,我们同时要让孩子全面了解我们国家,我们这个地球所面临的各大自然灾害,也能让孩子掌握在各大自然灾害中,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了解自然灾害是除了指洪水、雷电以外,还有地震、台风等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的灾害。以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能力,人们还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无法完全抵御自然灾害的破坏。但是完全可以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地减少损失。例如:地震发生时怎样保护自己?强烈的地震,常会造成房屋倒塌、大堤决口、大地陷裂等情况,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为了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应当掌握以下应急的求生方法。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进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
除了教育学生一些自然灾害的知识以及应对措施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清醒镇定的心理素质,学生正处于身体、心里发展时间,在教育教学中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心里素质。
人为自然灾害有哪些经典 4
【教学目标】
1、学习防灾减灾知识,了解防灾减灾日的来历
2、提高安全意识,树立珍爱生命观念
3、学习一些基本逃生、自救技能
【教学重点】
学习防灾减灾知识
【教学难点】
学习一些基本逃生、自救技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是几号?
十二年前的5月12日天发生了什么震惊世界的大事?
你知道5.12被定为什么日子吗?
为什么要这么定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防灾减灾知识。
二、学习防灾减灾知识,了解防灾减灾日的来历
1、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2、“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提高,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3、防灾减灾知识问答
问:什么是自然灾害?
答:以自然变异为主而产生并表现为自然态的灾害称为自然灾害,如干旱、洪涝、地震、滑坡等。
问:遇到地震,你知道怎么逃生吗?
答:遇地震,先躲避,桌边床边找空隙,靠在墙角曲身体,抓住机会逃出去,远离所有建筑物,余震蹲在开阔地。
问:发生火灾时,如何防护?
答:火灾起,怕烟熏,鼻口捂住湿毛巾,身上起火地上滚,弯腰快步离险境,不乘电梯走楼梯,盲目跳楼会伤身。
问:洪水来,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洪水猛,高处行,土房顶上待不成,睡床桌子扎木筏,大树能栓救命绳,准备食物手电筒,穿暖衣服度险情。
问:我们在雷雨天需要注意什么?
答:雷雨时,强雷电,避雨别在树下站,铁塔线杆要远离,打雷家中也防患,关好门窗断电闸,避免雷火屋里窜。
问:暴雪天气,我们应该怎么办?
答:暴雪天,怒风吼,别往外面走,室外受冻无知觉,千万不能用火烤,冰雪搓洗手和背,慢慢温暖才见好。
三、小结
1、交流上述避险知识
2、你还有哪些好主意避险?
四、提高安全意识,树立珍爱生命观念
1、课余学习安全知识。
2、谈谈珍爱生命的理解。
人为自然灾害有哪些经典 5
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的观测事实已表明,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直接危及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天气气候灾害使农田受灾面积达3400万公倾(5亿多亩),受干旱、暴雨、洪涝和热带风暴等重大灾害影响的人口约达6亿人次,平均每年因受天气气候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3%-6%。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天气气候灾害造成损失的绝对值越来越大。考虑到天气气候灾害引发的生态、环境、地质、社会、人文、经济等继发性灾害,则经济损失更为严重。世界气象组织把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定为“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对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长期与自然共存的实践中,社会各界、从事防灾减灾研究、业务、管理人员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
战略措施1:制订预案,常备不懈
通过在国家、省、市、区以及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等制订与演练应急预案,形成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有条不紊、有备无患的局面。应急预案应包括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保障、调查评估等机制,形成包含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等各环节的一整套工作运行机制。
不能将预案束之高阁,要通过培训和预案演练使广大群众、灾害管理人员熟练掌握预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预案。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要增强忧患意识,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政府应鼓励社区制定紧急防灾预案、开展救灾演练、装备专门的通讯设备在紧急条件下替代常用的通讯方式,并保证必要的紧急储备物资和设施。积极做好装备、技术、人员等方面的应急准备。
战略措施2:以人为本,避灾减灾
以人为本,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防灾减灾的首要任务,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
面对自然灾害,科学防御,从早期盲目的抗灾到近年来主动地避灾,体现了在防灾减灾中的科学发展观。
战略措施3:监测预警,依靠科技
在防灾减灾中坚持“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把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并高度重视和做好面向全社会,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的预警信息发布。
气象灾害是可以有较长预警时效、较高预测预报准确率的一类突发公共事件,加强灾害性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加强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工作,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工作,是提高防灾减灾水平的重要科技保障。
要依靠科技,提高防灾减灾的综合素质。通过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采用与推广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设施,并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科技水平。
人为自然灾害有哪些经典_精选范文网
![](/static/doc/images/icon_star.png)
![](/static/doc/images/icon_star.png)
![](/static/doc/images/icon_star.png)
![](/static/doc/images/icon_star.png)
![](/static/doc/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