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礼仪常识有哪些方面范文精选
相关文章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餐礼仪常识,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中餐礼仪常识有哪些方面范文精选 1
一、座次
中国的餐桌礼仪中最讲究的就是座次问题,总的来讲,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若是圆桌,则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离则左侧尊于右侧。若为八仙桌,如果有正对大门的座位,则正对大门一侧的右位为主客。如果不正对大门,则面东的一侧右席为首席。
如果为大宴,桌与桌间的排列讲究首席居前居中,左边依次2、4、6席,右边为3、5、7席,根据主客身份、地位,亲疏分坐。
二、点菜
当大家做稳了,第二个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点菜,如果时间允许,应该等大多数客人到齐之后,将菜单供客人传阅,并请他们来点菜。当然,作为公务宴请,会担心预算的问题,因此,要控制预算,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饭前功课,选择合适档次的请客地点是比较重要的,这样客人也能大大领会的预算。况且一般来说,如果是来买单,客人也不太好意思点菜,都会让来作主。
点菜时,一定要心中有数。点菜时,可根据以下三个规则
一看人员组成。一般来说,人均一菜是比较通用的规则。如果是男士较多的餐会可适当加量。
二看菜肴组合。一般来说,一桌菜最好是有荤有素,有冷有热,尽量做到全面。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点些荤食,如果女士较多,则可多点几道清淡的蔬菜。
三看宴请的重要程度。若是普通的商务宴请,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如果这次宴请的对象是比较关键人物,那么则要点上几个够份量的菜,例如龙虾、刀鱼、鲥鱼,再要上规格一点,则是鲍鱼、翅粉等。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点菜时不应该问服务员菜肴的价格,或是讨价还价,这样会让公司在客户面前显得有点小家子气,而且客户也会觉得不自在。
一顿标准的中式大餐,通常,先上冷盘,接下来是热炒,随后是主菜,然后上点心和汤,如果感觉吃得有点腻,可以点一些餐后甜品,最后是上果盘。在点菜中要顾及到各个程序的菜式,总之点菜是门学问,我们要多学、多想、多练餐桌礼仪中点菜的小技巧。
在安排菜单时,必须考虑来宾的饮食禁忌,特别是要对主宾的饮食禁忌高度重视。
1、有中餐特色的菜肴。宴请外宾的时候,这一条更要重视。像炸春卷、煮元宵、蒸饺子、狮子头、宫爆鸡丁等,并不是佳肴美味,但因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所以受到很多外国人的推崇。
2、有本地特色的菜肴。比如西安的羊肉泡馍,湖南的毛家红烧肉,上海的红烧狮子头,北京的涮羊肉,在那里宴请外地客人时,上这些特色菜,恐怕要比千篇一律的生猛海鲜更受好评。
3、本餐馆的特色菜。很多餐馆都有自己的特色菜。上一份本餐馆的特色菜,能说明主人的细心和对被请者的.尊重。
中餐礼仪常识有哪些方面范文精选 2
1.筷子
筷子是中餐最主要的餐具。使用筷子,通常必须成双使用。用筷子取菜、用餐的时候,要注意下面几个“小”问题:
一是不论筷子上是否残留着食物,都不要去舔。用舔过的筷子去夹菜,是不是有点倒人胃口?
二是和人交谈时,要暂时放下筷子,不能一边说话,一边像指挥棒似地舞着筷子。
三是不要把筷子竖插放在食物上面。因为这种插法,只在祭奠死者的时候才用。
四是严格筷子的职能。筷子只是用来夹取食物的。用来剔牙、挠痒或是用来夹取食物之外的东西都是失礼的。
2.勺子
它的主要作用是舀取菜肴、食物。有时,用筷子取食时,也可以用勺子来辅助。尽量不要单用勺子去取菜。用勺子取食物时,不要过满,免得溢出来弄脏餐桌或自己的衣服。在舀取食物后,可以在原处“暂停”片刻,汤汁不会再往下流时,再移回来享用。
暂时不用勺子时,应放在自己的碟子上,不要把它直接放在餐桌上,或是让它在食物中“立正”。用勺子取食物后,要立即食用或放在自己碟子里,不要再把它倒回原处。而如果取用的食物太烫,不可用勺子舀来舀去,也不要用嘴对着吹,可以先放到自己的碗里等凉了再吃。不要把勺子塞到嘴里,或者反复吮吸、舔食。
3.盘子
稍小点的盘子就是碟子,主要用来盛放食物,在使用方面和碗略同。盘子在餐桌上一般要保持原位,而且不要堆放在一起。
需要着重介绍的,是一种用途比较特殊的被称为食碟的盘子。食碟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暂放从公用的菜盘里取来享用的菜肴的。用食碟时,一次不要取放过多的菜肴,看起来既繁乱不堪,又像是饿鬼投胎。不要把多种菜肴堆放在一起,弄不好它们会相互“窜味”,不好看,也不好吃。不吃的残渣、骨、刺不要吐在地上、桌上,而应轻轻取放在食碟前端,放的时候不能直接从嘴里吐在食碟上,要用筷子夹放到碟子旁边。如果食碟放满了,可以让服务员换。
4.水杯
水杯主要用来盛放清水、汽水、果汁、可乐等软饮料时使用。不要用它来盛酒,也不要倒扣水杯。另外,喝进嘴里的东西不能再吐回水杯。
5.餐巾
中餐用餐前,比较讲究的话,会为每位用餐者上一块湿毛巾。它只能用来擦手。擦手后,应该放回盘子里,由服务员拿走。有时候,在正式宴会结束前,会再上一块湿毛巾。和前者不同的是,它只能用来擦嘴,却不能擦脸、抹汗。
6.牙签。
尽量不要当众剔牙。非剔不行时,用另一只手掩住口部,剔出来的东西,不要当众观赏或再次入口,也不要随手乱弹,随口乱吐。剔牙后,不要长时间叼着牙签,更不要用来扎取食物。
中餐礼仪常识有哪些方面范文精选 3
1、点完餐后再打开餐巾是为了在用餐时防止衣服弄脏而准备的。各餐厅多少有些许不同,但大部分都是以没有折痕、皱褶的折法放置于桌上。
在餐厅,通常是在点完料理后才将餐巾打开。在决定餐点之前,只点了开胃酒,由于没有必要担心会滴到衣服上,所以一开始就将餐巾打开是违反餐桌礼仪的。
对折后放置于膝上。将餐巾打开后对折,并将开口朝处置于膝上。对折的目的在于防止错拉到餐巾,而开口朝外则是方便拿起擦拭嘴巴。
但是对于经常会将胸前衣服弄脏的人,也可以将一整条餐巾张开夹在衣服上。主要以不弄脏衣服为第一考虑因素。
2、一边将内侧卷入使用餐巾除了用来擦拭嘴巴、手、手指以外,也可以在吐出鱼骨头或水果的种子时,利用餐巾檫拭嘴唇,使用范围可说是相当广泛。
擦拭嘴巴时,拿起餐巾的末端顺着嘴唇轻轻压一下,弄脏的部分为了不让人看见,可往内侧卷起。
将鱼骨头或水果的种子吐出时,可利用餐巾遮住嘴后,用手指拿出来或吐在叉子上后再放在餐盘上。也可以直接吐在餐巾内,再将餐巾向内侧析起。通常服务生会注意到并换上一条新的餐巾。
3、餐巾是可以弄脏的如不想将餐巾弄脏。而取出自己的手帕或面纸使用。是违反用餐礼仪的。用餐时切记餐巾是可以弄脏的。
不过,用来擦汗或是擦鼻涕,或是将口红整个印在餐巾上等都是不对的。涂了口红的人应在用餐前以面纸轻压,而非将口红印在餐巾上。
4、轻轻地折起放好。暂时要离开座位时,轻轻地将餐巾折好,很自然地放在餐桌上或是椅子上。千万不要把餐巾挂在椅背运或是揉成一团放在桌子上。吃完甜点后,就可以将餐巾拿掉了。 轻轻地折好放在桌子上就可以离席了。
中餐礼仪常识有哪些方面范文精选 4
(1)上拔丝菜,如拔丝鱼条、拔丝苹果、拔丝山芋、拔丝荔枝肉等,要托热水上,即用汤碗盛装热水,将装有拔丝菜的盘子搁在汤碗上用托盘端送上席,并跟凉开水数碗。托热水上拔丝菜,可防止糖汁凝固,保持拔丝菜的风味。
(2)如果有的热菜跟佐料、小料等,应同热菜一起上齐。如清蒸鱼配有姜醋汁,北京烤鸭配有葱、酱、饼等,在上菜时可略作说明。
(3)上易变形的炸爆炒菜看,如高丽虾仁、炸虾球、油爆肚仁等,一出锅即须立即端上餐桌。上菜时要轻稳,以保持菜看的形状和风味。
(4)上有声响的菜,如锅巴海参、锅巴肉片、锅巴什锦,这些菜一出锅就要以最快速度端上台,随即把汤汁浇在锅巴上,使之发出响声。做这一系列动作要连贯,不能耽搁,否则此菜将失去应有效果。
(5)上原盅烛品菜,如冬瓜盅,上台后要当着客人的面启盖,以保持烛品的原味,并使香气在席上散发。揭盖时要翻转移开,以免汤水滴落在客人身上。
(6)上泥包、缅甸、荷叶包的菜,如叫花鸡、缅甸鸡、荷香鸡,要先上台让客人观赏后,再拿到操作台上当着客人的面打破或启封,以保持菜看的香味和特色。
(7)生煽火锅上席方法:
四生火锅、六生火锅、八生火锅、菊花火锅、毛肚火锅,均属生煽火锅一类。此类火锅现在一般燃固体酒精,其上席的操作方法和要求基本相同。
四生火锅上席的操作方法和要求是:将火锅拿到工作台后,在 上席前掀开火锅盖,再检查一下菜看质量和卫生,然后用大汤瓢舀出适量的汤,盛于大汤碗内,以防止上席后加主、配料肘汤汁溅出。
在四生碟中,稍许放一点料酒,轻轻晃动一下,使酒浸润碟底, 以避免原料因干燥而粘在碟子上。这样做,上席后可顺利将原料拨 进火锅。将火锅盖好上桌。上桌时,火锅下要放一个盛水的盘子,以防止烤焦台布。上桌摆稳后,先点燃锅底的酒精炉,后将锅盖揭起来。揭盖时要轻轻掀起,在火锅上面将锅盖翻转,以防止锅盖的水珠滴 到桌面上,并用另一只手接在锅盖下面拿出桌外。
上四生碟。如果四生碟子是花色拼盘,须在上火锅前摆在桌上展出。如果是一般的拼碟,在上桌时摆在火锅四周即可。
加入四生原料。待火锅里的汤烧开后,先把配料放迸火锅。如白菜、粉丝,再按备主料烹熟所需时间长短,依次用筷拨进火锅。难熟的先拨入,易熟的后拨入,随即用筷子搅散煮熟。
摆菜即是将上台的菜按一定的格局摆放好,摆菜的基本要求是:要讲究造型艺术,要注意礼貌,尊重主宾,要方便食用。
中餐礼仪常识有哪些方面范文精选 5
餐具
中餐餐桌多为圆形,且餐桌之上再置一略小、可转动台面,以方便就餐者取食。这是中餐特别的地方。
宴会上,主要餐具有筷及筷架、大小汤勺、食盘、饭碗、水杯、酒杯、餐巾、湿毛巾、牙签等。
餐巾摆放,将其一角压在餐盘下,使其搭在膝盖上,用以遮挡不慎掉落的油渍。餐巾可擦手、擦嘴角,但不可擦脸、擦汗、擦餐具。
热湿毛巾也是中餐餐桌上特有的。就餐之前,用热毛巾擦擦手、脸上的汗迹,会觉得很爽快(提示:热毛巾若摆在两餐盘之间,往往会有人拿错,其结果是,有人拿不到湿毛巾。可否把两湿毛巾并在一起呢?如果这样,就不会拿错了)。
宴会上,公筷、公勺至少应有两套,分放在主人和第二主人(在主人对过)面前。
不同
中餐与西餐在制作方法、进餐次序以及餐具等方面,都有显著区别。如中餐以炒为主,西餐不炒,而是蒸、烤、煮、卤等。中餐喝汤,是在热菜之后,宴会行将结束时;而西餐,则是在冷盘之后、热菜之前。广东等地宴会喝汤次序与西餐一样。
中餐餐巾一般是将其一角压在餐盘下,盖住膝盖部,西餐则是将餐巾对折,口朝外平铺在膝盖上。
西吃
我们举办中餐宴会,常为外国客人准备刀叉,让他们用刀叉品尝中餐,因此有中餐西吃的说法。中餐菜肴,如狮子头、四喜丸子等,使用刀叉,很合适,但宫保鸡丁中的花生米,就不好使用刀叉,只好用勺。
过去上菜,常常盛在大盘里,由就餐者各取所需,或由服务员在桌旁为每位就餐者分菜。参考西餐做法,现在正式宴会多采用分餐制,即在后台,已将菜为每位就餐者分好,再送上。原则上,每道菜后,都会换上新餐盘,使用过的刀叉也会收走,但是筷子则一直用到底。
喝汤,应用汤勺,一勺一勺喝,且应注意不出声。汤热,不可用勺搅拌,更不可用嘴吹气降温,要待其自然降温后再喝。汤勺用毕,不要留在容器里,应放在垫盘上。
礼仪
坐姿端正,双脚自然分开,不可双腿横跨坐骑,不可将脚搭在椅称上。上身微前倾,双手可扶持餐桌边沿,但不可将双臂搭在餐桌上。
礼待客人,关照尊长和女士。女士不可在餐桌前打扮、补妆。
进食文雅,小口、少量,细嚼慢咽。善于同人交谈,避免只顾个人埋头吃喝。不可隔桌向人喊话、祝酒。避免不雅之声,如清嗓子、大声咳嗽、打饱嗝。喝过酒、水,把杯子放回原处。吃一道菜后,把筷放在筷架上。嘴中有食,避免主动与人交谈;如有人问话,需将食物咽下再答。饮酒适量,不可在外宾面前划拳劝酒、灌酒。不可吃饱后当众松腰带。
烤鸭
北京烤鸭世界闻名,中外人士趋之若鹜。新烤制的鸭子,红润酥脆,外焦内嫩,果木清香,口味美妙、独特。烤鸭须“片食”,即用刀将鸭皮、肉片下,蘸酱,夹葱段、黄瓜条等,卷在软饼里,或夹在芝麻酥饼里食之。早年,全聚德烤鸭店还供应一种特制的小米粥。吃完烤鸭,再喝一碗小米粥,会觉得很舒畅。
另外,鸭内脏以及鸭掌,甚至鸭骨,都能加工成美味食品。按中餐习惯,最后一道是鸭汤,即用片去皮肉的鸭骨架,熬制成乳白色的汤,加入葱丝、胡椒粉,香浓可口,美味十分。
烤鸭宴席有一特别的讲究,就是随着片好端上餐桌的一盘鸭肉,服务员还会另送上一个小盘儿,内放切成两半儿的鸭头以及鸭尾部的两小片肉,摆成鸭子状,有头有尾,而两条鸭里脊,则横放在鸭头上,表示这是一个完整的鸭子。这两条鸭里脊,通常是留给本桌贵宾或年长者享用的。鸭头可以蘸椒盐儿吃,而鸭尾肉是不可食的,只用来示意鸭的完整而已。
中餐礼仪常识有哪些方面范文精选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