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赏月的习俗来历是什么经典合集
相关文章
中秋将至,除了吃美味的月饼外,我们也需要去了解一下中秋节的由来,扩充一下我们的文化知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中秋节的最短来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秋节赏月的习俗来历是什么经典合集 1
★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 中秋节的起源是什么
★ 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的起源
★ 中秋节的来历与传说故事
★ 中秋节的来历与来源
★ 中秋节的起源及寓意
★ 2021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 中秋节的来历100字十篇
★ 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
★ 中秋节来历的典故
中秋节赏月的习俗来历是什么经典合集 2
1、悠悠兮离别,无因兮叙怀。
2、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5、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6、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7、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8、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9、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10、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11、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12、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1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4、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15、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16、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
17、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18、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9、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
20、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1、不知何处吹芦菅,一夜征人尽望乡。
2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23、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24、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2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7、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28、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29、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30、青雀西来,嫦娥报我,道佳期近矣。寄言俦侣,莫负广寒沉醉。
中秋节赏月的习俗来历是什么经典合集 3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民间则称其为“中秋”,因为这一天为满月,象征团圆,故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自古就有祭祀月亮的礼制,据《周礼》记载,周代已有“秋分夕月”、“中秋夜迎寒”的活动。中秋时节正逢秋粮收获,古人答谢神灵护佑庆祝活动,称为“秋报”。中秋月朗中天,秋高气爽,正是赏月的绝佳时令。
后来祭月便逐渐为赏月所代替,节庆延续下来,并被赋予新的含义。
在中秋节的演变过程中,不乏诸多美丽的神话,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一系列传说使中秋节充满浪漫色彩。
唐朝初年,中秋节已成为固定节日,宴饮赏月颇为盛行。当时的中秋节仅停留在贵族赏月与玩月阶段,没在民间流行。宋代以后,中秋节始盛行民间。
明清时期,中秋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并形成了许多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如“卖兔儿爷”、“树中秋”、“舞火龙”、“烧斗香”等,使中秋节具有了更多文化内涵。
2015年5月,中秋节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2015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秋节赏月的习俗来历是什么经典合集 4
送亲人
中秋节是团聚的节日,一般给亲人带中秋节礼物的时候就根据家庭成员的状况及喜爱挑选他们喜欢的或者用得着的礼物,比如:家里如果有老年人的话可以买个操作简单的电动血压仪,如果有孩子的话可以给孩子带一些礼物,兄弟姐妹的话可以带一些他们喜欢的东西比如漂亮衣服啊鞋啊什么的,如果在念书的孩子的话带基本比较有意义的书还是不错的选择。
注意做到人手一份,一定不要觉得谁的礼物不好买就不买了,有些礼物不一定要恨贵重但要很实用。
送好友
送好友可以选烟酒等日常消耗品,也可以根据各人爱好送不同的东西,有的人喜欢字画可以挑选一些工艺品,有的人喜欢运动,可以送一些运动器材,根据个人的喜好可以随意的送些表达情意的礼物。
送客户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对于客户来讲最好的礼物就是他有需求的礼物,在这个传统的节日中通过一些小的礼尚往来能促进彼此的感情与关系,可根据客户的需求送一些他喜欢或者他有需求的礼物,比如客户开车可以送油卡,客户家里有老人可以送些老用的营养品等等
送准岳父岳母
首先一点,无论是送什么都要记住不能送单,礼物的数量必须是双数,然后可以挑些适合他们用的东西,少送华而不实的东西
送女朋友
如果要和女朋友一起过中秋的话选择可以很丰富,一顿烛光晚餐,一场浪漫的爱情电影,一条包装精美的项链,巧克力与玫瑰花皆可,有句话叫找对人了每天都是情人节,礼物最好有惊喜。
送爱人
首先要感谢爱人一路的陪伴,老夫老妻不一定不需要浪漫,任何时候人都是需要浪漫的,可以有鲜花可以有烛光晚餐可以有礼物,然平淡的生活更多些乐趣。
中秋节赏月的习俗来历是什么经典合集 5
中秋祭月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民间拜月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中秋宴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中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团圆”月饼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朝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赏月的习俗来历是什么经典合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