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大民间故事阅读精选模板
相关文章
田螺姑娘是福建省福州市地方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出自《搜神后记》卷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田螺姑娘民间故事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民间故事相关内容推荐↓↓↓
民间故事传说有哪些
经典有内涵的民间故事
经典的中国民间故事10篇
中国民间故事大全精选5篇
中国五大民间故事阅读精选模板 1
牛郎织女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中国五大民间故事阅读精选模板 2
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孤儿,是好心的邻居们收养了他,才使他长大成人。小伙子长到二十来岁时,就在村边搭了两间茅屋,开始独立生活了。无论谁家遇到了困难,他都会热心地帮助,大家都夸小伙子是个勤劳、善良的孩子。
他每天早出晚归地辛苦耕种,但是忙了地里的活儿,顾不上屋里的活儿,经常吃凉饭、剩菜。有一天,小伙子干完活儿回家,看见路边有一只很大的田螺,出于好奇,他就将这只田螺带回家,把它养在水缸里。
第二天,小伙子照旧到地里去干活儿,可是当他回到家,准备做饭时却发现,热腾腾的饭菜已经在桌上摆好了。小伙子以为这是好心的邻居们帮他做的?
没想到,接连几天,小伙子干完活儿回到家,都能吃到香喷喷的饭菜。于是,小伙子向邻居们道谢,可是邻居们都说不是他们做的。小伙子很纳闷儿,决心要弄个水落石出。
这天早晨,小伙子又扛起锄头下地干活儿了,他没有等到傍晚,就早早地回来躲在篱笆外面看屋里的动静。只见一位美丽的姑娘从水缸里出来,忙着生火、做饭,不一会儿,屋里就飘出了饭菜的香味。
小伙子飞快地推门进屋,直奔水缸,看见那只大田螺只剩下一个空壳静静地躺在水缸里。小伙子走向正在做饭的姑娘,问道:“姑娘,你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帮助我呢?”姑娘见小伙子突然闯进来,不知如何是好,她想回到水缸里,又被小伙子挡住了去路,只得说出实情。
原来,姑娘是天上银河里的白水素女,因为玉皇大帝知道小伙子从小没有父母,很同情他,还因为小伙子乐于帮助别人,就派她扮作田螺来帮助小伙子。
田螺姑娘说:“我本来想多帮助你几年,等你生活富裕了、娶了妻子以后再走,可是你今天突然闯进来,知道了我的身份,我不能在人间呆下去了。”小伙子非常后悔,责怪自己的举动太鲁莽,再三请求田螺姑娘留下来。田螺姑娘指着水缸里的田螺壳说:“我把田螺壳留给你,你用它盛粮食,就会有很多粮食出来,你用这些粮食帮助乡亲们吧。”
忽然,天空中刮起了一阵大风,接着下起了大雨。风雨过后,田螺姑娘已经不见了踪影。小伙子望着田螺壳,呆呆地看了很久,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后来,小伙子就用这个田螺壳来盛粮食,壳里的粮食总是满满的,家里的粮食越来越多。但小伙子仍然辛勤地劳动,还拿出很多粮食送给乡亲们。
受到帮助的乡亲们都十分感激田螺姑娘,大家建庙立祠,来纪念这位乐于助人的田螺姑娘。
中国五大民间故事阅读精选模板 3
东海中一大群金背鲤鱼白肚鲤鱼,灰眼鲤鱼,听说禹王要挑选能跃上龙门的风流毓秀之才管护龙门,便成群结队,沿黄河逆流而上。
还没望见龙门的影子,那一条条灰服鲤鱼便被黄河中的泥沙打得晕头转向,就拐过头来,顺流而下,不费吹灰之力又游回黄海。不幸,正碰上张着大口的鱼鳖海怪,便呜呼哀哉了。
但金背鲤鱼和白肚鲤鱼,摆成一字儿长蛇阵,轮流打前锋,迎风击浪,日夜兼程,终于游到了龙门脚下。它们把头伸出水面,仰望龙门神采:只见那神奇的龙门两旁,各有一根合抱粗的汉白玉柱。玉柱上雕着活灵活现的石龙。龙身缠着玉柱,盘旋而上,直到百丈柱顶。龙门中水浪滔天,银亮的水珠飞溅到龙头之上,—恰成“二龙戏珠”的奇异彩图。背景是蓝天白云,映衬着龙门两侧的石刻对联:“长长长长长长长,朝朝朝朝朝朝朝”。这景色胜过那蓬莱仙境。
鲤鱼们看罢美景,就向禹王报名应试。禹王一见大喜,说:“鱼龙本是同种生,跃上龙门便成龙。”
鲤鱼们一听,立即鼓鳃摇尾,使尽平生气力向上跃去,没想到刚跳出水面一丈多高,就跌了下来,摔在水面上,老痛老痛的。但它们并不灰心丧气,而是日夜苦炼摔尾跳跃之功。就这样直练了七七四十九天,一下能跃七七四十九丈高。但要跃上那百丈龙门,还差得很远。
大禹见鲤鱼们肯苦练过硬功夫,就点化它们说:“好大一群鱼!”有条金背鲤鱼听了禹:王的话大有所悟,对群鱼说:“禹王说:‘好大一群鱼’,不是启发我们要群策群力跃上龙门吗?”群鱼齐呼:“多谢禹王!”
鲤鱼们高兴得摇头摆尾,一条条瞪眼、鼓鳃,用尾猛击水面,只听“膘膘”的击水声接连不断。一跃七七四十九丈高,在半空中一条为一条垫身,喘口气儿,又是一跃七七四十九丈高。只差两丈了,禹王用手扇过一阵清风,风促鱼跃,众鱼一条接一条地跃上了它们日夜向往的龙门。
却说有条为众鱼唤气垫身的金背鲤鱼,跟看同伴们都跃上了龙门,惟独自己还留在龙门脚下。它寻思道:我何不借水力跃上龙门。恰巧黄河水正冲在龙门河心的巨石上,浪花一溅几十丈高,这金背鲤鱼猛地窜出水面,跃上浪峰,又用尾猛击浪尖,鱼身一跃而起,没想到竟跃到蓝天白云之间。一忽儿又轻飘飘地落在龙门之上,如同天龙下凡。大禹一见,赞叹不已,随即在这条金背鲤鱼头上点了红,一霎时,鱼龙变化。金背鲤鱼变成一条吉祥之物一黄金龙。大禹命黄金龙率领众鲤鱼管护龙门。怪道老人传说,过去在黄河上捞鱼的人如果捞到头顶有红的鲤鱼,就立即放回黄河中。学校招生出榜,姓名上点红作法就来源于此。
韩城自古读书人多,便“把童生进仕”,喻为“鱼跃龙门”。韩城城里还设立过“龙门书院”。文庙大门照壁上有砖雕的“鱼跃龙门图”。
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文字版【篇五】
西沂河岸边,王庄村的东头有半间草屋,里边住着忠厚老实的王小。他自幼父母双亡,孤身一人,靠打柴为生。
这天在山上打柴,见从东南方飞来一只大鸟,落在半山腰里,身上发出万道金光。站一会儿,翅膀一抖就飞走了。王小跑过去,见地下有一枚制钱,便拾了起来放兜里,打完柴,在回家的路上,觉得身热口渴,就放下挑子,爬上路旁的山楂树摘山楂吃。树下来了一老一少,王小听他们说:
“师傅,咱们要枚铜钱干什么用?”
“那是宝,用红丝线栓上放进海里,龙王会请你进去,要什么他就给什么。”他二人走后,王小从树上下来,心想:凤凰不落无宝之地,那鸟可能是凤凰,这制钱也许就是他们说的那宝贝了。他决心去试试。
王小走了半月到了东海边,他拿出铜钱,拴上红丝线抛入海中。海面立时波涛汹涌,海水翻腾,不多时,海里上来两个分水夜叉,把王小请入龙宫。龙王亲自迎接,设宴招待。席间龙王问王小:“不知英雄用何法力煮我东海沸腾,”王小掏出铜钱递给龙王,龙王是识宝的:“好个闹海钱,天下只此一枚,真是价值连城啊!”王小见龙王称赞,就说:“龙王喜欢,我就送给您了。”龙王又惊又喜:“谢英雄的馈赠。我龙宫珍宝也不少,随你挑任你选。”王小见一个金丝叭儿狗,脖上套着铃铛,摇头摆尾,蹦蹦跳跳。心想:我要有这性灵作伴,晚上就不孤单了,于是开口道:“我很喜欢这只金丝叭儿狗。”龙王大惊,脸都变了色。原来这小狗是他最疼爱的公主三娘,她听说有凡人入宫,缠着父王要看,女孩不便抛头露面,才变作金丝叭儿狗的。龙王虽然舍不得,可有言在先,不能拒绝,只好答应了。
王小携着金丝叭儿狗,回家把它放在屋里。自己和以前一样,锁上门,拿了扁担上山打柴。到晌午回来,开开门一看,桌上放着热腾腾的饭菜。王小心想是邻居送来的,吃了又去打柴,回来还是有桌饭菜,一连三天都是这样。王小好纳闷,这天他装着去打柴,偷偷藏在烂席筒里。天刚晌午,见小叭儿狗打个滚儿,变成一位俊俏的女子,她拿过纸叠上,用剪子一铰,吹一口气,立即出现一桌饭莱。王小从席筒里钻出来,女子羞羞答答,向王小说了自己的身世,并说愿与王小结为夫妻。王小满口答应,就在半间草屋里拜了天地。
三天后的晚上,龙女三娘剪子铰纸,吹口仙气,平地里起来铮明瓦亮的搂台殿阁。小两口住了进去。
这事传到皇宫里,薛王带着文武百官来看。这昏王见三娘长得貌美,起了歹心,便对王小说,“你在门前打十二眼井,井旁都要有一棵垂柳,井里都要有两条半斤重的鲤鱼。明天有一样办不到,拿三娘顶替。”说完拂袖而去,王小犯了愁,三娘说:“郎君莫愁,明天薛王来,自然无话可说。”
第二天一早,薛王来了,见十二眼井里鱼跃水动,十二裸垂柳风吹枝摇。薛王看傻了眼,可他还不甘心,就又对王小说:““你院里摆上二十匹马,都是粉鼻粉眼粉肚皮,马上都坐俏佳人。今天我不走了,住你客厅,明天我起来就看。”王小一看三娘的眼色就答应了。三娘摆酒宴招待薛王臣君,薛王吃饱喝足就睡了,天明醒来,见和他要的一点不差,马咴咴地叫,在院里兜欢子。薛王难不倒王小,虽然心里不悦,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回去。三娘上前说道:“薛王,民女贡献一玩物,不知中意否?”说着递过去拳头大、状如鼠的小动物。薛王一看,着实喜爱。问道:“它是何物?怎么喂养?”三娘说:“它叫祸,只吃生铁喝香油。”薛王想:“香油有的是,生铁更不在话下。”于是带祸回宫。
薛王派专人喂祸,那知这小东西越长越大,越吃越多,城的生铁吃光了,香油喝净了。薛王下令向全自征收,后来全国的也吃光喝净了,薛王没了法,叫人把祸牵出去扔了。谁知祸大城门小,牵不过去,薛王又叫把祸杀死。谁料一百个勇士发声喊,持刀向祸刺下时,刀口喷火,立时烈焰冲天,薛王和他的大臣抱头鼠窜,王宫也化为灰烬了。
后来,薛王征调民伕,排成长队,把拆薛城围墙的旧砖手递手地传到兖州,盖起了兖州府。这就形成了一句歇后语,拆了薛城盖兖府--手递手。木石镇的落凤山,在这个故事之前叫东山,王小东得宝,证明那鸟是凤凰,从那人们就把东山改叫落凤山。
中国五大民间故事阅读精选模板 4
都说,松树只结松塔,只长松籽,不开花。那么,松花江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听放山伐木的老年人说,早些时候,松树也开花,后来,让人给借走了。说起来,里面还有个故事呢。
很早很早以前,咱黑龙江地面,满都是山呀水呀,树木琳琅,只有很少的人烟。那时候,兴安岭和长白山都是连着的,数不清的江河湖泊,也都直通大海。整年是波浪滔天,没边没沿的。却说,就在这一片大水当中,有个生满莲花的大湖,取名叫莲花湖。
这个湖可不一般。湖面上,不论冬夏,总是盖满荷花叶子,粉莲白莲马蹄莲,有红有绿又有黄,一茬接一茬地开,没有断捻儿的时候。再说那荷叶底下,脊梁挨着脊梁,腮帮挨着腮帮,里三层外三层,全是鱼呀蛤蜊呀。细一瞅,那每条鱼的眼睛,都是一对琥珀色的大琉琉儿,每个蛤蜊壳里,全含着一颗溜光锃亮的夜明珠。一到星星月亮出全的晚上,天上地下,瑞气千条,霞光万道,整个大湖,简直跟“聚宝盆”二样不差。
可是就在这么一块风水宝地,不知那年那月,闯进一条白翅白鳞的恶龙,它的外号叫“小白龙”。起初它在湖底藏着,不声不响。慢慢地,就放肆起来。动不动就翻横竖浪,蹿上趴下的,把碧碧澄澄的一湖清水搅个底朝天,末了,荷花谢了,鱼没了,蛤蜊也闭了嘴,夜明珠也不再闪光发亮了。眼睁睁一片宝湖,瞬时变成臭哄哄的死水了。这还不算,有时小白龙一炸翅,立时洪水翻滚,天昏地暗,方圆几百里的地方都受到牵连,总也得不到消停。
闹来闹去,小白龙为非作歹的事,让威镇东海的老龙王发觉了。就派了黑翅黑鳞的大黑龙去降服小白龙。
头一会去,大黑龙根本没有把小白龙放在眼里。他自己寻思,我身强力壮,五大三粗的,一到那里,还不是手到擒来吗?这样,它就一路呼风唤雨,撒着欢儿来到莲花湖。大黑龙啥都没带,只拖上一条预备捆小白龙的锁链。半路上,为了显威风,还故意抖动锁链儿。这一抖不要紧,一声闪一声雷,给小白龙送了信。大黑龙走累了,在半空中停下来歇歇。这一歇不要紧,鸡蛋大的冰雹,掉在地上积有三尺厚。小白龙知道来了敌人,早有准备。它把鱼呀、蛤蜊呀填了一肚子。吃饱喝足之后,就躲在暗处。也是大黑龙胆壮心粗,在莲花湖上,闹腾了半天,也没见到小白龙。等大黑龙肚子饿了,身体乏了,劲也懈了,那小白龙猛得蹿上来,使龙角连豁带撞地,没使多大力气,就把大黑龙打退到三江口。
头会在明里吃了亏,二次再来,大黑龙就顺江底走了。可是没料到,它游到哪儿,水是黑的,浪也是黑的,染得云彩雾气都跟乌漆似的。小白龙眼尖,老远就知道对手来了,赶忙鱼呀蛤蜊呀,又塞满肚子,养足精神,藏在湖礁背后。大黑龙一到,连打炸雷,猛下大雨,把莲花湖掀得底朝天。又折腾了大半天,只是不见小白龙出水。这时,大黑龙肚子又饿了,身体又累了。只见小白龙飞身出水,凶神恶煞似的没几个回合,就又把大黑龙追到东海口。
大黑龙进不了莲花湖,降不住小白龙,知道自己总给对手送信号。只有想个办法,让它神不知鬼不觉,才能把它擒住。可是,到底用什么办法呢?想来想去,转眼已是第二年夏天了。地面,满是松树花,洁白一片。有的花,落在水面上,把江河湖泊都盖住了。大黑龙一看,乐坏了。“我何不到山上去借松树花?”想罢,它吃饱喝足,收拾利落,来到长白山和兴安岭,飞来飞去跑了几圈,连趴带抓,不一会儿,把松树花打落在地,龙卷风一扫,就全聚到湖面上了。再一看,江面全白了,大黑龙吃饱喝足,偷偷离开东海,来到莲花湖,一下子就降服了小白龙。可惜,小白龙没锁牢,后来,从东海口拐弯朝南,逃到了如今的兴凯湖。从那以后,大黑龙把山呀水呀,都归置了一下,只留下三条大江,就是今天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那座莲花湖,后来水越来越少,成了半月形的五大连池。大兴安岭和长白山也分开了,那边一座,北边一座。下江一些大黑龙到过的地方,有的地方把山削平了,有的地方成了沼泽地。
从那以后,松树就不开花了。为了纪念大黑龙,就把那条江叫作松花江了。
中国五大民间故事阅读精选模板 5
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唐朝时期,那时,以赏月为中心。到了清明时期,成为“民俗大节”。
中秋节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就要团团圆圆在一起赏月,吃月饼,看电视上的《中秋晚会》。去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可开心了。在这月圆之夜,我们分享着美味的月饼,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那天的月亮虽没有往年的中秋节那么亮。不过,也挺美的。月亮时而像一位害羞的少女,风哥哥夸她几句,就躲到云层后面,蒙上一层细纱,显得更加娇气,真迷人;时而又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把脸露出来偷看我们过节呢!真好玩!
每到中秋节,我总是想起我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时,妈妈经常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成语故事。我听了许多遍,可还是听不烦。只要是关于月亮上的故事我就觉得新奇,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飞上天去,飞到月球上与嫦娥一起玩,一起看星星。长大再看,就不是那么奇妙了,只觉得我小时候挺好玩的,挺好笑的。
中秋节的地位仅次于春节,元宵节。中秋节为“花好月圆”之时。人们从天上那圆圆的月亮想到了人间的团圆。因此,中秋节在古代被又称为“团圆节”,“秋节”等。人们向往着团团圆圆。团圆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生活中的理想。宋朝诗人苏轼写的《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诗也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十分重视亲情的培育与表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好作用。我非常喜欢中秋节。
中国五大民间故事阅读精选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