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习俗传统知识资料介绍分享阅读经典精选
相关文章
每年公历5月5日至7日,太阳到达黄经45°时为农历的立夏。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0立夏的由来与习俗_立夏由来与习俗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立夏习俗传统知识资料介绍分享阅读经典精选 1
《立夏》宋·赵友直
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
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
莺啼春去愁千缕,蝶恋花残恨几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
诗人赵友直的父亲于广州抗元死难,他冒死舆尸归葬,后隐居眠牛山。“陇亩日长蒸翠麦,园林雨过熟黄梅”,孟夏之交,暑热骤来,日照充足,陇田里翠麦生机盎然,园林里雨过天晴,正是梅子成熟期,好一幅万物茂盛的农耕田园图。
立夏习俗传统知识资料介绍分享阅读经典精选 2
“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这句话形容的是哪个节气呢?想必大家都猜出了八 九分,对,它说的就是立夏,今天是立夏节。
立夏,象征着夏天即将拉开序幕,火热登场,虽然此刻我正身在城市,但我似乎已经听见乡下外婆家田野里满是蝼蝈在鸣叫,此起彼伏,动听极了,好像不断地给还在春天中的人们纷纷报信:夏天将要来了!再过五天,你们就会在菜地里、花园中看到蚯蚓们出来了,它们在帮农民们勤劳地翻动着泥土,共同筑着丰收的美梦。又过五天,王瓜的藤蔓开始抽出嫩尖,不停地疯长,园子里翠绿一片。
立夏节的美食也很丰富,今天中午,学校就为同学们精心准备了糯米饭,除了香香的糯米,还有绿绿的豌豆和蚕豆、鲜嫩的竹笋、油油的鲜肉、金黄的土豆为一体的大锅饭,可以说是大杂烩啊!这也是立夏节大自然赐给人们的一道美食。傍晚,我放学回家,奶奶还给我吃了“立夏狗”,哈哈,它可不是狗肉哦,它也是用糯米粉、豌豆和南瓜叶制作而成的,颜色丰富,栩栩如生。奶奶对我说:“吃了‘立夏狗’,夏天就会和狗狗一样健康,不生病啦!”吃过“立夏狗”,我还尝鲜了乡下外婆家刚刚采摘来的红樱桃和紫桑葚,酸酸甜甜,好美味!
立夏节,那是大自然赐给人们的节日,让我们共同迎接夏天的到来吧!
立夏习俗传统知识资料介绍分享阅读经典精选 3
是日绍俗吃樱桃、竹笋、老酒,新昌有吃蚕花饭之俗。蚕花饭是用糯米、粳米、灿米三种米煮成的混合饭,认为吃了咸肉蚕花饭,蚕花就好。
三烧五腊九时新
是日,杭州还有吃“三烧”、“五腊”、“九时新”的习俗。三烧,即烧夏饼、烧鸡、烧酒。五腊,即黄鱼、盐鸭蛋、海蛳、腊肉、清明狗。九时新,即樱桃、梅子、鲥鱼、蚕豆、苋菜、笋、黄豆、玫瑰花、乌饭糕、莴苣笋。又吃细小的野笋,认为可以助人足力。
挂蛋、斗蛋
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痉夏。”挂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极易痊夏。人们便在立夏日中午,煮好阿圈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以祈求孩子在夏季健康成长。胸前挂上蛋的孩子们便三三两两围在一起玩斗蛋了。蛋有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决出胜负。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立夏习俗传统知识资料介绍分享阅读经典精选 4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20世纪30年代《宁国县志》中记载:“立夏。以秤秤人体轻重,免除疾病,所谓不怯夏也。俗传立夏坐门槛,则一年精神不振。”
清光绪八年《嘉定县志》:“夏至日,称人,云不疰夏,戒坐户槛。”疰夏,似可理解为暑期综合症。
立夏之日的“称大,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L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昊国孙夫人抚养。
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称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称一次看体重增加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
此说似是民间传说,与史实似不符合。试想想,蜀昊是三国竞争关系,必有一战决胜负,诸葛亮怎会把蜀国未来皇帝交到敌人之境,一旦战事起,无疑是做人质。更不可将国家接班人交到敌人的文化氛围中培养教育。所以,尽管孙夫人爱阿斗,诸葛亮也不至于这么傻。
关于孙夫人、阿斗、赵子龙和过江东的事,历史上真有此事,但不是要赵子龙将阿斗送往江东,而是赵子龙从孙夫人手中夺回阿斗。
“赵云截江夺阿斗”情节出自《三国演义》第六十一回“赵云截江夺阿斗孙权遗书退老瞒”。
刘禅一生的重要经历似乎都和赵云有关,他不到周岁便遭兵劫,长坂坡千军万马中,全靠赵云拼命才保住一条性命,之后母亲早死,父亲连年征战又不在身边,和孤儿差不多。 刘禅七岁时,差点被继母孙夫人带到江东。孙权为了进攻刘备夺回荆州,用计把孙夫人骗回去。孙夫人把刘禅带上。这就是《三国演义》中“赵云截江夺阿斗’的故事。
事实上,这个故事还不是罗贯中编造的,裴松之注三国志有云:“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欲将后主还昊,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说赵子龙送阿斗往江东拜托其后妈孙夫人抚养,可能是将这一情节张冠李戴弄错乙民间传说是不按常理甚至不按常识来的,只是为了形象说明阿斗与立夏“称大’习俗的关系。
不过,立夏“称大’习俗似乎真和刘阿斗有关。或许民间传说的创作者们也意识到了上说的不足信,民间又编造了另一个故事,似乎要顽固地坚持阿斗是这一习俗来源的观点。
这另一说法,是说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仍起源于三国时代,这里增加了诸葛亮与孟获的角色地位。
传说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归顺蜀国之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托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咐之日,正好是这年立夏,孟获当即去拜阿斗。
从此以后,每年夏日,孟获都依诺来蜀拜望。过了数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掳走阿斗。而孟获不忘}g相之托,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看望阿斗,每次去都要称阿斗的重量,以验证阿斗是否被晋武帝亏待。
孟获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晋。晋武帝为了迁就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阿斗见豌豆糯米饭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获进城称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
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称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过得清静安乐,福寿双全。
这一传说,虽然也与史实有异,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称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立夏“称人“好运。
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
称人的习俗往往在立夏吃罢中饭之后沙门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尸杆大木秤,或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秤钩悬~只凳-T}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称人。
有的没有凳子,而是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称体重;孩童则坐在箩筐内,吊在秤钩上称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痊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
上海就有“节交立夏记分明,吃罢摊菜试宝称”的习俗,中午时无论男女老幼都要称‘下体重。
杭州吃完立夏饭,大人拿来箩筐、大秤,给孩子们称体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
司秤人尸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
称老人要说“称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称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
称小孩则说“称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
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古诗云:“立夏称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
lt;<<返回目录
立夏习俗传统知识资料介绍分享阅读经典精选 5
立夏,石笋刚露尖,在湖州山乡,家家都要去挖几根,带壳放在炭火中煨,煨熟后剥去笋壳,蘸些盐、酱油和胡椒粉吃,谓之“健脚笋”。据说吃了健脚笋,可使脚骨健。在舟山,中午用豇豆糯米饭、乌笋、软菜、带子蟹、鲳鱼等祭祀先祖。所煮的乌笋、软菜都不切碎,叫做“脚骨笋”、“扇风菜”,传说吃了乌笋可以健脚,吃了软菜防中暑,吃了豇豆饭可以防蚊虫叮咬。在建德,山里人还上山拔野笋,整条放入盐水里泡着吃,谓之“吃健脚笋”。临安、于潜两地,家家烧笋焖肉。烧好后,全家男女老幼,每人食笋两根,儿童还加鸡蛋一只,认为立夏吃只蛋,力气多一万。此俗至今犹存。
立夏习俗传统知识资料介绍分享阅读经典精选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