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主题作文集锦推荐
相关文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任务。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2乡村振兴心得作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更多乡村振兴相关内容推荐↓↓↓
乡村振兴话题作文5篇
乡村振兴作文600字范文5篇
推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五篇
谈谈乡村振兴心得体会范文10篇
乡村振兴主题作文集锦推荐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全国迅速掀起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热潮。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认识到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代表团的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
地处黄河之畔、黄海之滨、泰山脚下,山东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农业大省、经济大省、资源大省,山东在全国发展大局具有重要地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既是山东开创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关键支撑,也是带动全国”三农”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一篇需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的大文章,应时时按照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的立体标准来对照我们的工作,让乡村振兴战略真正落地生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挥毫运笔、布局谋篇,关键在于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关键在于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
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构筑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固支点。以习近平新时代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充分发挥这些战斗堡垒的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篇大文章必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展现出新时代的风貌与气魄。
乡村振兴主题作文集锦推荐 2
作为基层青年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只是见证者、参与者,要在乡村振兴路上当先锋,做亲历者、实践者。
敢于担当,脚踏实地,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贫困是“顽疾”,不可只“治标”不“治本”。贫困地区虽然已“摘帽”,但仍存在致富能力不强、生活质量不高等问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青年干部要下苦功夫、学真本领,深入基层,融入群众,主动接过乡村振兴的“接力棒”;要加强对脱贫户的引导,在摆脱贫困的基础上,提升其生活质量,还要密切关注处在贫困线边缘的非贫人口,实行动态检测,防止返贫复贫。要真正发挥年轻人的干劲、拼劲、闯劲,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优势,真正学以致用,变输血为造血,同时在基层的沃土锤炼敢于担当、脚踏实地的品质,为广阔基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甘于吃苦,不懈奋斗,奋力打牢乡村振兴基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国家从宏观层面擘画了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而实现的根本就在于强基,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乡村振兴道路也不是一马平川。青年干部在乡村振兴进程中,要勇于挑起大梁,甘于在基层的沃土扎根奉献,当好群众的引路人、贴心人,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苦干实干、久久为功,才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是接力跑,是万里长征路的关键阶段,是加速阶段、冲刺阶段、决胜阶段,打牢乡村振兴基础,决定了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不仅能跑得快,更能跑得稳。
勇于突破,开拓创新,不断拓宽乡村振兴思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永无止境,创新永不停步。当下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需要突破、需要创新,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迫切要求。青年人的特质就应该是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不应、也不能只有一条道路,我们要抓住新时代的机遇,勇于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依靠创新的力量,树立发展新思维,助推经济新产业,挖掘文化新精华,不断拓宽乡村振兴“发展路”,在朝气蓬勃的新时代,担负起应该担起的责任和义务,无愧于心、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
乡村振兴主题作文集锦推荐 3
近年来,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成为中央农村政策的关键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响应领袖的号召,投身于乡村建设。在我看来,这体现的是新时代青年们的热血赤城与责任担当。
任何一个时代,青年都是最具有活力和富有责任担当的群体,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富则国富。领袖曾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当代青年正生逢最伟大的时代,该勇担重任,志存高远,积极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在奋斗中释放出具有时代价值的青春激情。
一代人有一代的责任和担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翻看历史,五四运动发端于青年,陈独秀、鲁迅站在时代的潮头振臂高呼,点起科学真理的火把,照亮了一个时代;战争年代,千百万有志青年、英雄儿郎投身革命,在毛泽东、周恩来的带领下,抛头颅洒热血;建国伊始,华罗庚、钱学森等一批青年学者冲破重重阻碍,回归祖国,为国铸重器。而我们,身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应积极投身于乡村建设,学习秦玥飞,学习李忠凯,像280多万驻村干部一样,扎根乡村,奋战在脱贫一线,让青春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愿得牺牲能壮志,浴血坚持创小康。
也许有人认为大城市才有更多的机会,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但在我看来,“事业靠人,业由人兴”,在农村,在基层,有着更广阔天地,更大的舞台。如今,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局,乡村振兴的嘹亮号角已经吹响,正是有理想、有本领、有眼界的青年人大展拳脚,建功立业的时候。廖俊波为官一方,脚下有泥土,心间有真情,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海归学子秦玥飞放弃优渥的工资待遇,回到乡村,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一批批青年教师支教一乡,为闭塞的乡村带来朗朗读书声;一批批大学生村官回到基层,为乡村振兴带来新鲜血液。领袖16岁到乡村插队,与乡亲们一起摸爬滚打,他曾说,在他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是我那陕北的老乡们”。在沃土上施展才华,在基层一线挥洒汗水,投身乡村,大有可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时代的青年们,让我们将责任握在手中,担当放在心头,用赤城热血浇灌出一片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主题作文集锦推荐 4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提到,青年习近平在延川农村插队时,过了“五关”的历练,“语言关”就是其中之一。不会讲方言,可能会悄无声息地疏远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这也是许多选调生上岗前最担心的事。不过,自2021年8月份上岗以来,最新一批的选调生也已在基层工作了将近一年,相信大家的语言库里,都已有了不少“土言土语”“土腔土调”,当初对“语言关”的忐忑和忧虑,也早已变成畅通无阻的沟通。然而随着基层工作的横向延伸纵深推进,我发现要真正跨过“语言关”,远远不是学会方言那么简单。
作为基层“小白”和乡村“新鲜人物”,选调生是语言学习者,更应是语言传播者。听懂方言、学讲方言是选调生顺利推进工作的基础,而不是目的。作为基层干部,选调生是政策解读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化身各类专业名词“翻译器”。“监测户、结对帮扶对象、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如何把这些词语说清楚讲明白,把老百姓从“小学生”变成“政策通”,让惠民政策走进千家万户,同样考验着选调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农村的新生代力量,选调生还需传播青年声音,带去创新语素,激发乡村语言活力。语言交流承载的不只是信息互通的功用,更是不同思维方式的交流碰撞,选调生应多讲乡村调研、讲发展规划、讲政策帮扶、讲资源盘活,要让乡亲们从这些新鲜的语言中,找到乡村发展不一样的灵感,看到乡村振兴不一样的未来。
身着“高学历人才”和“地方父母官”标签,选调生不仅要把话说得好听,更要说得暖心。三句一引典,五句一押韵,这种穿靴戴帽的书生气话语,乍一听高深莫测,仔细琢磨却空洞无物。群众的鲜活思想和生动语言是座富矿,工作中的切身所见和所思所悟更是最有血有肉的素材。选调生说话、写文章,应多多汲取群众语言“营养素”,用好身边事例,讲好基层故事,活泼有趣的同时贴近百姓生活,做到言之有物,站得住根基。应认识到“政策要求”“上级指示”的官方腔调看似无可辩驳,实则软弱无力,说不到群众的心坎里去。只有放下“知识分子”包袱,抹开“政府官员”面子,以真心换真心,本着为民办实事的态度,站在基层群众的角度想问题,说出来的话才能暖心窝子,管用有效。
怀揣“八斗之才”和“大赢四方”之势,选调生更需用实际行动成为“最佳辩手”。施展才华展现自我,让“英雄有用武之地”,是基层青年干部的共同追求。努力上进的积极性和突出的自我表达欲望,很容易让选调生迷失自我,误以为能说会道,谈笑风生间便足以指点江山。选调生并非天然的领导者,必须先成为合格的、优秀的“业务员”,做行胜于言的实干家。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选调生要从基层基础业务入手,做好每份台账,写好每份材料,在信访一线、抗疫一线、乡村振兴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行动才是最响亮的语言,让群众看到选调生的付出与拼搏、实干态度与工作实绩,才能无言胜有言,赢得民心,打好群众基础。
相较于学好方言,选调生在基层讲什么、怎么讲,是基于自身价值体现、释放青年能量、增强群众认同、以实践振兴乡村更严格的语言选择。要真正过好基层语言关,选调生必须先把好乡村特色的“脉”,摸准老百姓的问题“症结”和基层治理的病痛源头,并开好用心用情用力为民的“方”,对症下药,讲老百姓愿意听、听得懂的话,才能如鱼得水,与群众打成一片。
乡村振兴主题作文集锦推荐 5
2021年12月,我有幸成为了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踏水镇发展村党总支副书记,开始了为期两年的驻村生活。短短几个月,初来的新鲜感、陌生感逐渐褪去,渐渐地熟悉这里的乡土、乡音,我在这里经历着、感悟着、成长着。
坚定了“宝剑锋从磨砺出”的信念。
起初有些抱怨,位置偏远交通不便,鸡鸣狗吠不绝难以入睡,猫狗鸭鹅袭击心生惧怕。碰巧看到《梁家河》,书中这句话让我印象深刻,“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堂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习近平总书记用他在梁家河七年知青的经历,告诉我们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锻炼人的意志力,激励着我们青年干部在基层这片沃土上要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对比当时的艰苦环境,我开始反思、认识到驻村不能抱着“镀金”心态,不仅要“驻身”更要“驻心”,更不能忘记来时许下的诺言——用青春之笔书写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练就了“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本领。
刚到村里的时候,由于对村里的情况不熟悉、基层经验不足,我更多的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参与村委会的工作。为了尽快熟悉环境,变被动为主动,我主动请缨参与到具体的工作中,在一件件小事中成长。记得第一次遇到村民纠纷时我措手不及,面对马大娘与子女因赡养问题闹得面红耳赤,村书记向我传授经验,她告诉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统筹兼顾,一板一眼要不得,妥善解决村民纠纷的关键是要分配好各方利益。在之后的纠纷中,村书记鼓励我发表看法,给我机会协调,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我深深地体会到基层工作确实不易,却处处皆学问,要干好基层工作,就要敢于“迈开腿”“张开嘴”。
收获了“吹尽狂沙始到金”的感动。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我尽力做好每一件小事,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抓好惠民政策落实,加班加点审核特困户、低保户资料,让符合条件的老百姓真正享受到国家的利好政策。守护好老百姓的钱袋子,挨家挨户推广“蓉城反诈卫士”小程序,让老百姓远离电信诈骗侵扰。巩固安全健康的人居环境,深入参与疫情防控、连夜排查燃气安全、周末无休地开展森林防火巡查,使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老乡的一句“你们辛苦了哦”“到我们屋里来吃饭嘛”,让我真实地感受到我们的工作对他们是有帮助的,虽然工作辛苦但我却很开心,我想这大概就是“痛并快乐着”。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作为一名驻村选调生,我将继续扎根基层、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中练就真本领,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青春力量,书写好自己的基层“成长记”。
基层情况。
乡村振兴主题作文集锦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