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必读书目

中国古代民俗故事范文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0

大家了解多少有趣的故事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中学生课外读物故事精选汇总,方便大家学习。

中国古代民俗故事范文推荐 1

北京有句俗话:“送信儿的腊八粥”,农历腊月初八家家户户喝“腊八粥”,就意味着最早送来了过春节的信息。从这以后,北京民间“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一般从“腊八”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因此,老北京人流传着一种民谣,“老婆老婆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里里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旧房,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宵,大年初一去拜年”。

腊月初八食粥这一习俗,最早来源于佛教。据说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得道成佛之前,曾游遍了印度的名山大川,寻长老,访异人,苦修行,探求入生的真谛。他来到了印度的摩揭陀国,这里地处荒僻,人烟稀少,天气酷热,他又累又饿,支持不住晕倒在尼连河畔。这时,一位善良的牧羊女恰好从此经过,急忙将自已随身所带的午餐拿出来,又取来甘甜的泉水,用火加热后,一口一口地喂释迦牟尼。牧女的午餐,是几天来家里吃剩下的各种粘米、糯米和豆类混合在一起的杂货饭,里面还有牧女从附近山上采来的各种干果。这对于多时不见水米的释尼牟来说,真可谓是美味甘露,霎时元气恢复,精神振奋。食毕,他又在尼连河里洗了个痛快澡,顿觉全身舒适,然后在菩提树下静坐沉思,于农历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从此,每到腊月初八,群僧集会,诵经演法,还用仿效牧女做的多种米豆干果粥敬佛,以示纪念。爱迪生网www.aidisheng.net

腊八粥在宋人笔记中亦多有记载。吴自牧《梦梁录》卷六云:“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具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而在纪念佛祖成道这一天,寺院还互赠粥品,广结善缘,又称为“佛粥”,对此诗人苏东坡曾有“今朝佛粥更相馈”的诗句。《燕都游贤志》中还有“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民间亦作腊八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的记载。可见,腊八粥起初是佛门节令不可缺少的祭祀食品,后来从佛教寺院逐渐发展到朝廷、官府中,最后流传到民间。相传“黄帝始烹谷为粥”,《礼记》也有“食粥天下之达礼也”的记载。《太公金匮》里还记载了武王伐纣时,洛邑雪深丈余,姜太公使人献粥以御寒的故事。看来,粥的起源在商周之前。到了汉唐以后,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作物品种逐渐增多,粥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唐时除有米粥、栗粥、豆粥、麦粥外,还有胡麻粥、长生粥和防风粥。而腊八粥这一古老的斋食,正是综合各种粥的长处,随着佛教的流传,逐渐发展起来的。

腊八粥虽不象山珍海味那样珍贵,却是人们十分珍爱的食品。明清时期,北京城内外寺庙林立,一到腊月初八便竟相熬粥以敬佛,其中雍和宫更以腊八进粥为一年中之盛事。雍和宫的喇嘛每年在腊月初八夜里熬粥供佛,朝廷还“特派大臣监视,以昭诚敬。其粥锅之大,可容数石米。”熬好的腊八粥除供佛外,还要供给皇宫内院及皇帝食用,所以显得格外隆重而又热闹。直到清代慈禧太后时,她所享用的腊八粥已再是“大锅饭”,改由寿膳房饭局特制,热闹自然也减去了几分。

在民间,腊月初八这一天人们也做腊八粥。“祀家堂门灶陇亩,阖家聚食,馈送亲邻”(《帝京岁时记胜》),而且“竟巧争奇,较之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燕京岁时记》)。许多腊八粥都是“杂诸豆米,其果实如榛栗菱芡之类,矜奇斗胜,多至数十种,皆渍染朱碧色,糖霜亦如之”。有的人家还把腊八粥涂在四合院中的枣树及其它果树上,传说枣树“吃”了腊八粥,来年能结出更多的果实。在这里,腊八粥又成了人们祈望丰收的象征。

煮食腊八粥,由于我国各地出产谷物蔬果不同,所以出现南咸北甜中辣的特点。北方人爱用江米、粘黄米、小米、赤豆、豇豆等为原料,山东人喜加大红枣、花生米,东北人喜加松子仁、榛子仁,而北京人喜加染红的桃仁、杏仁、瓜子、葡萄干、栗子、熬成粥后加适量红糖或白糖食用。南方人喜用粳米、蚕豆、芋艿、白果、青菜、肉丁等,外加少量盐、桂皮等咸味腊八粥。而地处陕西、河南的中原人,多喜欢添加粘秫米、珍珠米、薏仁米,有些地方还加腊肉、羊肉,味道多呈辣味。在关中地区,人们又常以八种蔬菜做成臊子,浇在面条上食用,谓之“腊八面”。潼关一带则重放辣椒油,并取“辣”“腊”谐音,当地称“腊八汤面”。

从营养和保健的角度看,由于粥内加入了大量谷豆果仁同煮,有条件的家庭还放入了核桃仁、栗子、桂圆、莲子、花生米、红枣、黄豆、豌豆、绿豆等,在“腊七腊八出门冻煞”的寒冬腊月时,喝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仔细品尝不同味道的干果、杂豆,既是暖意盈怀消寒的佳品,又可增进食欲,滋补身体。粥内多种谷豆蔬菜果仁同煮,可起互补作用,特别是蛋白质中的八种氨基酸特别全,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钙、铁、磷等也非常丰富,提高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由于粥烂易消化吸收,特别适合老人、儿童、孕妇、病人的食用,对人体具有健胃、养血、补气、安神等功效。冬季常食这种腊八粥,不仅能驱寒保暖,而且养人补体,延年益寿,大益健康。

中国古代民俗故事范文推荐 2

古时候,在一个贫穷的小镇上,有一家生意平常的磨坊。磨坊的主人是一个没有妻子、没有孩子的孤寡老人,陪着他的只有三个年轻的磨坊工,这三个磨坊工已经在这儿做了好多年了。

直到有一天,这个年老的磨坊主对这三个磨坊工说:“现在我感觉自己越来越老了,不想再出门了,对这个工作也越来越力不从心了。你们几个出去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谁要是能给我带来一匹最好的最令人满意的马回来,我愿意把这个磨坊作为报酬送给他,而他所做的,只要照顾我的后半生,让我安安心心地离开人世就可以了。”

这三个磨坊工中间,有一个磨坊工工作非常勤恳,从不偷懒,再加上人又老实,不爱说话,所以一直受到其余那两个油滑的磨坊工的歧视,他们叫他傻瓜汉斯,有什么重活脏活都让他干,而他却从没怨言。

现在,听了磨坊主的话,他们更讨厌汉斯了,他们不能让他得到磨坊,其实汉斯本来就与世无争,也根本没有想过要得到这个磨坊。

这三个磨坊工一起离开了磨坊。那两个磨坊工因为非常讨厌汉斯,不想让他跟着他们,所以当他们走到村边的路口时,他们两个人对傻子汉斯说;“这辈子你只能呆在这儿,你也不会得到马的,以后别跟着我们。”

汉斯一直在磨坊工作,从没出去过,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怎么样,也不知道怎么去生活,他没有别的办法,还是跟着他们一起走。那两个聪明的磨坊工在前面有说有笑,完全不理睬汉斯,他只好默默地在他们的屁股后面紧紧地跟着。

天黑了,他们在山上找了一个洞穴,打算今天晚上就在这儿休息,那两个磨坊工故意躺下装睡,可他们一等汉斯睡着后就赶紧爬了起来,然后悄悄地走了。留下汉斯一个人睡在洞里一直到天亮。他们得意极了,认为这是他们做得最令他们满意的一件事。

可他们却错了,而且是他们一生最大的错误。

天亮了,阳光从洞口中射进来照在汉斯的身上,他睁开惺忪的眼睛,发现只有他一个人躺在山洞里。他站起来向四周看了看,想寻找自己的那两个同伴,可是他失望了,整个洞中只有他一个人,没有别的人,甚至连一只小动物也没有。

他心里害怕起来,大叫道:“天哪,你们怎么可以这样?我可怎么办呀?”他不能老呆在洞里,他决心走出洞口。山洞外面,是一片阴森森的大森林。他边走边想:“这里没有人烟,我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在这儿,不会得到一匹马的。”他悲哀地哭了起来。

正当他万分悲痛时,在他的前面突然出现了一只小花猫。这只漂亮、可爱的小花猫很友好地对汉斯说:“汉斯,你到哪里去呀?为什么这么伤心?”

汉斯正孤独害怕,突然看到这么一只好玩的小精灵,好像看到了久别的知己和救命恩人。

于是,他把老磨坊主如何让他们寻马,那两个磨坊工是如何把他甩掉的事都说了一遍,最后,他还是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唉,我对你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你是那样的瘦小,你根本就帮不了我。”

“帮不了你?”小猫哈哈大笑起来,“你不就是想得到一匹漂亮的马吗?跟着我走吧,我会送给你一匹世界上最漂亮的马。不过,我有一个条件,你必须先给我做七年最忠实的仆人,否则,你是不会得到马的。”

汉斯想了想,认为这一定是一只神奇的小猫,它的话不像是在骗他,再说凭他自己去外面寻找,也不会找到好马的。于是,他就答应了小猫的条件,跟着她来到了她的宫殿里。

那里全都是朝她喵喵叫的小猫,她是这里的大王,而那些小猫都是侍候她的仆人。有的小猫在跳舞,有的在唱歌,看着他们各种各样的姿势,汉斯觉得十分有趣。

晚上他们吃饭的时候,必须有三只猫奏乐,一只大点的猫拉大提琴,一只小点的拉小提琴,那第三只最小的,举着小号在吹,它鼓着小腮帮吹得很卖力。他们吃完后,餐桌立即被其余的小猫们收拾得干干净净了。

一切完毕后,音乐舞会的音乐立即响起,那只小花猫说:“汉斯,来,和我跳个舞吧?”“不!我是从来不和小猫跳舞的,我也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况且,当时的条件并没有这一条,我困了,我要去睡觉。”

“那么就领他去睡觉吧。”她对小猫说。

一只猫把他领到为他准备的房间里,另一只猫正要为他更衣,汉斯对小猫说:“不用了,还是我自己来吧。”

可那些小猫们却不听他的,说:“这是大王的吩咐。”一只猫还是替他脱掉鞋子,另一只猫为他脱掉袜子,最后,一只猫为他把灯熄灭。

第二天一大早,那些小猫们又来伺侯他起床:一只猫帮他穿上袜子,一只帮他系上袜带,一只为他穿上鞋子,还有一只为他洗漱。最后,一只小猫翘起它的大尾巴轻轻地为他把脸揩干。“好舒服呀!”汉斯说道。

虽然汉斯有这些小猫伺候,但他必须伺候那只小花猫。并且每天还得为她挑水劈柴。为此小花猫给了他一把金斧头、一个银楔子、一把银锯,还有一根铜棍子。

他在宫里,除了每天劈劈柴,挑挑水,吃得最好的,喝得最好的,天天有小猫陪着他,伺侯他,七年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

有一天,小花猫对汉斯说:“汉斯,你去把草坪给我割了,割下的草要弄干。”

他拿着她给的一把银镰刀和一块金磨刀石。按照小花猫的嘱咐,把整个草坪弄得平平整整,像一块绿色的大地毯,并且把草也晒干了。

完工后,他就把银镰刀、金磨刀石和干草给了小猫,小猫非常满意。这时,汉斯对小猫说道:“七年的时间到了,你不该给我报酬了吗?”

“这个我非常清楚,但你要为我做完最后一件事,我这里有银质的建筑材料,斧头、角铁和各种必需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银的,你要用它们给我造一个小屋。”

有了这些必备的东西,造房子也就很容易了。汉斯很快地就把房子造好了,然后他自言自语地说:“但愿这是最后一件要为她做的事。”不过,他并不想这么快得到马,因为这七年对他来说简直太幸福了。但是,他仍然想看一下将要属于他的那匹马。

小花猫带着他走到一座小房子前打开了门,里面并排站着十二匹马。汉斯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漂亮的马,它们身上都被擦得油亮亮的,站在那儿好不威风。汉斯从第一眼开始就喜欢它们了,并且想得到一匹。

然而,那只小花猫却说:“汉斯,你先回去吧,你的马我先不让你带走,三天以后我去磨坊见你,再把它送给你。”然后,她给他一点吃的喝的就让他上路了。

除了吃喝的东西以外,她什么都没给他。甚至连一件新衣服都没有给他。他穿的还是当初的那身旧衣服,到现在,经历了七年的风吹雨打,早已变得破烂不堪了,而且小得快穿不下了。

当他回到磨坊时,那两个磨坊工已经回来了。他们俩都找来了一匹马,但是,有一匹瞎了一只眼,而另一只却瘸了一条腿。当他们看到穿着破破烂烂、满头污垢、像个乞丐似的汉斯两手空空地回来时,大笑不已。

他们大声地问道:“汉斯,七年的时间,你连一匹马都没有找到吗?哪怕一匹瞎马,一匹瘸马。”汉斯看到他们的瞎马瘸马,得意地回答道:“我的马三天以后就会到的。”

他们笑得更厉害了:“傻瓜呀,别做白日梦了,你也想得到一匹马,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汉斯不再理会他们的讽刺和取笑,走进客厅,见到了老磨坊主,刚要问好,就听见老磨坊主对他说:“你真不该回来,不光衣服破烂,就连一匹马也没有找回来,你不感到惭愧吗?”

他们不让他在桌子上吃饭,给了他一点让他到一边去吃。晚上睡觉时,也不愿和他在一起,他们让他去和鹅一起睡,他只好爬进鹅圈,躺在那脏兮兮的硬麦草上。

三天很快就过去了,这天,他还没起,一辆六匹马拉的马车来到了磨坊门前。啊!好壮观呀,这几匹马威武神气,毛色油光发亮,那辆马车华丽,漂亮。后面的一个侍从还牵着第七匹马。

这匹马比那六匹马更漂亮、更威武,这匹马是送给那个正在鹅圈里睡觉的可怜的汉斯的。

这时从马车里走出一个年轻漂亮且非常高贵的公主,原来这个公主就是那个让汉斯侍候了七年的小花猫,她径直走进磨坊,然后问磨坊主那个穿得破烂的、最无能的磨坊工在哪里?磨坊主回答道:“他穿得太脏太烂了,我们不能让他进磨坊,此刻他正在鹅圈里睡觉呢。”

公主对他们说:“你派人叫他来见我,我有事要对他说。”那两个磨坊工看到这么漂亮的小姐吩咐他们,争先恐后地去叫汉斯。一路上,汉斯使劲地拽自己的衣服,仿佛这样一做,他的衣服就干净了点,又加大了一点似的。

侍从们拿来最漂亮的衣服,又替汉斯洗净身子,然后为他换上新衣服,经过一番打扮的汉斯,此时也成了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子。

姑娘看到那两个磨坊工带回的那两匹马,一匹是瞎的,一匹是瘸的。她让侍从牵来她的第七匹马,马站在院子里,小院顿时显得黯然失色了。那两个磨坊工和汉斯、就连磨坊主,都瞪大眼睛望着,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大威武、这么漂亮的马。

“这是那个最没用的磨坊工的。”公主指着马对磨坊主说。

“那这座磨坊就属于他了。”磨坊主说。

“马送给你,但汉斯不会要这座破磨坊的,他也不会再留在这里了。”说完,她走向前用手臂挽着忠实的汉斯,坐上那辆马车,离开了磨坊。

他们回到了他用银工具造的小屋,使他奇怪的是,那座小屋不见了,它变成了一座豪华的宫殿,里面的东西全都是金子和银子做成的。

他和公主在那里结了婚,他们有享用不尽的财富,过着甜甜蜜蜜幸福美满的生活。

中国古代民俗故事范文推荐 3

他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公证人已把盖布朝刽子手挥舞了一下。只见刽子手使出全身力气将木板的一端一推,于是身缠铁链的青年,甚至没来得及喊出声,就从悬崖上跌了下去,径直落进深深的河底,只有刹那间在水面上出现的一个大漩涡,说明他落下的地点。

阳光普照;百鸟在四周啾啾地叫。喇叭又吹响了。

另一个年轻人走出七色帐篷,向公证人说:

“也许我比他走运。”

公证人将红石子放回金碗里,回答道:

“也许你比他走运。也许你也不比他走运。抓吧!抓完,我们就知道了。”

第二个青年的遭遇同第一个青年一样。

当喇叭又召唤性地吹响时,剩下的三个青年一同走出七色帐篷,向柯萨尔王说,抽签太费时间,今天他们没有工夫,下一次他们再来抓石子。

柯萨尔王对自己想出的新花招非常满意,整整一个晚上都自言自语道:

“柯萨尔王真了不起!……太聪明了!……”

以后就照这个办法做了。只要有人来求婚,便向他宣布条件,于是他或者趁还没丢掉性命之前,赶紧头也不回地逃走,或者抽完签之后死在悬崖下的河里,谁也没能抓到白色的石子。

“占星家,怎么样啊?”柯萨尔王喜不自胜,暗暗得意,以为战胜了那个隐士。“你给我算命的时候,恐怕看错了天了。你大概不是根据星相给我算的命,而是根据放在烤炉里做菜的砂锅算的吧!”

但是美丽而开朗的霞公主越来越忧愁。她非常心疼那些为了她而轻率地死去的勇敢的青年;再说,她孤单单地整天和一些老婆婆、老妈妈、侍从丑角、侍女等人在一起,也觉得很寂寞。

霞公主终日愁盾不展。什么娱乐也不能引起她的兴趣。乳母鲁凯丽娅用尽一切办法使霞公主开心。最后她把两个弹古丝理①的歌手带进宫里去。这两个歌手,一个又老又瞎;另一个是给他引路的,虽然年纪很轻,但是驼背,就仿佛在衣服底下驮了一大袋燕麦似的。这两个歌手迷了路,不过歌唱得挺好,他们答应唱哀的歌和愉快的歌,唱多少支都行。鲁凯丽娅把他们俩带进宫里,请他们坐下,给他们喝了点水,然后请霞公主去听他们唱。

①俄国古代的一种弦乐器,类似中国的古筝。

他们唱的歌曲妙不可言,有的好像是如泣如诉的悲歌,有时甚至使人眼睛里会涌出泪水,可是心里却感到舒畅和轻松。这真奇怪极了!……当他们唱愉快的歌曲时,所有的人都会抖动肩膀、手舞足蹈起来……霞公主很喜欢这两个弹奏古丝理的人。

她吩咐他俩明天再来一次。

临走前,当驼背给鲁凯丽娅讲笑话,逗她乐的时候,瞎老人给霞公主唱了一支特别的歌,听得她惊讶不已。那支歌讲到一个勇敢的青年,化装作衣衫褴褛的瞎子,携带着古丝理,走进一个美人儿的家里,为了看看她那美丽的芳容;他看见她后,立刻爱上了她,决心一辈子都爱她,第二天就到她父母那儿求亲。后来他们很幸福,一直到死都很幸福。

霞公主简直不知该怎样想才好了。

两位歌手行了礼,慢吞吞地走到牲畜棚里去过夜。他们答应霞公主,明天再去唱几支歌,让她开心一阵。

他们走后,霞公主还在想,但怎么也想不出个头绪来。所有的人都就寝后,周围万籁无声,霞公主推开通向花园的小窗,外面是静悄悄的芳馨温暖的夜色,她久久地站在窗前倾听夜莺啭啼,心里想着某件无法实现的事情,不断地暗暗长吁短叹。她觉得自己好像在睡梦中,这一切都发生在梦中,实际上什么事情也没有过——没有那个瞎老人,也没有人唱过那支歌颂幸福的青年的歌……

第二天早晨,两位弹古丝理的歌手又来了。当时花园里一个人也没有。

乳母鲁凯丽娅坐在那儿织袜子,霞公主让瞎老人把昨天那支歌再唱一遍。

古丝理弹响了,老歌手唱了起来。

霞公主感动得几乎要哭出来了,这时她突然发现,瞎歌手竟然正在用两只年轻快活的眼睛凝视着她,后来,他把白胡子拉掉,脱下围着一圈白发的帽子,向她耳语道:

“美人儿!……霞公主!……给我幸福吧:做我的未婚妻吧!做我的爱人吧!”

霞公主绯红了脸,作为回答:她的心、她的手脚都在发抖……她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鲁凯丽娅觉得奇怪,怎么歌声停了?她抬起眼皮一看,不由得狂声喊叫起来:

“我的爹呀!……强盗啊!骗子啊!”

但是霞公主赶紧用手捂住她的嘴说:

“轻一点!轻一点!你怎么啦,老妈妈!难道说,你想让两位年轻的歌手送命么?”

鲁凯丽娅这会儿真不知怎么办好了。要是大声嚷起来——这两位青年就活不成了;要是不作声——那自己就给毁了。吓得她好不容易才喘上气来。

霞公主却还在一个劲儿劝她:

“好妈妈,别嚷!可怜可怜这两位年轻人吧!”

驼背歌手头一个醒悟过来。他又大声弹起古丝理,唱起一支快活的歌,好像谁也没有遇到什么事情似的。

“你们快走吧!快走吧!免得发生不愉快的事!”鲁凯丽娅低声说,她急得几乎要窒息了。“你们快走吧,别在我眼前晃了!你们一定得走!”

两位歌手走了。不过,他们没有立刻离开,走之前,他们向鲁凯丽娅许下愿,说不久将来求亲,那时一定送给她一份厚礼,等结婚以后,他们将爱她,尊重她,千方百计地对她表示敬意。

“还结什么婚呀!”鲁凯丽娅这样回答他们。“也许你们不知道柯萨尔王的条件?”

“我知道柯萨尔王的条件!”刚才装瞎的那个歌手高声说。“但我相信自己是幸福的。美丽的霞公主将成为我的妻子。如果不能如愿以偿,那我也不想活了!”

霞公主也开始劝他不要抽签,因为任何抓到的都是死亡,没有别的。

“小伙子,自爱一些吧!不要来向我这不幸的人求婚。”

霞公主说完这句话就哭了,她边哭边说:

“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

但是无论怎样劝小伙子放弃求亲的念头,他也不同意,他连听都不愿听这种话。

“霞公主,你一定会成为我的爱妻,一定会的。我决不能把你让给任何人。我一定能抓到幸运的石子!”

霞公主痛苦到了极点。怜悯使她心如刀割。因为这青年会白白地送命,他决抓不到白石子的。为什么呢?……因为柯萨尔王放在金碗里的两粒石子都是红色的;不论抓到哪一粒石子,反正同样得送命。

半天她也不能下决心把这话告诉青年。说亲生的父亲这种话,多么难出口呀!……她又难过,又害怕,但结果还是决定把这件事告诉青年。

“两粒石子都是红的?”青年发起愁来了,犹疑了片刻,心想:这可怎么办?后来,他忽然提高声音说:

“那样更好!”

大家都吃惊地望着他,他又用肯定的口气说:

“如果两粒石子都是红的,那我就可以千真万确地说:霞公主,你一定会成为我的未婚妻!”

他高兴得年轻的面孔容光焕发,就好像听到的不是一个可怕的消息,而是最好的喜讯。

“明天见,霞公主!……明天见,亲爱的鲁凯丽娅好妈妈!别忘记你们的忠实的、幸福的彼列雅斯拉夫!”

他说完这句话,两位弹古丝理的歌手便匆匆忙忙地走了。

集合的喇叭声在陡峭的河岸上响起来了。

柯萨尔王坐在他的金帐篷前,时不时朝台上望一眼。公证人手捧金碗,刽子手拿了铁链子,站在台上。悬崖下面,宽阔的河水哗哗地奔流着,那是所有来向公主求婚的人的坟墓;一群白鸥在河上空飞翔……头上面是晴朗的蔚蓝天空,阳光普照,周围充满了生机和乐趣……彼列雅斯拉夫从七色帐篷里走了出来。他是那样的年轻,体态挺拔。他身穿朴素的旅行服装;淡褐色头发一鬈鬈披在肩上。他长得非常漂亮,喜气洋洋,他胸前别着一朵白色的香花;这朵花是霞公主派人给他送去的——为了祝他幸福。他后面跟着他的忠实朋友,那个化装的驼背歌手,也是个体格匀称的英俊青年,走到台旁就停住了脚步。彼列雅斯拉夫走上了台。今天柯萨尔王这里来了许多贵宾,连邻国的国王和王公都派来了使节。在柯萨尔王的金帐篷里今天还有妇女——面如土色的霞公主和鲁凯丽娅妈妈都在那里。

今天霞公主的心像白杨叶子似的抖个不停,她害怕得呼吸都困难了。

霞公主目不转睛地盯着金碗和手捧金碗的刽子手。当彼列雅斯拉夫走过去时,她已经什么东西也看不见,什么人也看不见了。她吓呆了,浑身哆嗦着……她相信彼列雅斯拉夫,但也知道这会儿金碗里没有白石子。彼列雅斯拉夫究竟想出了什么主意?他怎样能免去那无法避免的死亡呢?——霞公主不明白。因此她在等待灾难临头。她的心都要碎了。这时,刽子手已经把铁链子缠在青年身上,免得他逃脱。

中国古代民俗故事范文推荐 4

不知是哪朝哪代,舟山西南面的一个小岛上遍地埋着黄灿灿的金子,所以人们称它“金藏岛”。

后来,这满岛藏金子的消息被贪得无厌的东海龙王知道了。他为了独吞这满岛藏金的宝地,竟调遣龙子龙孙、虾兵蟹将,涨潮的涨潮,鼓浪的鼓浪,直向金藏岛扑来。眨眼间,恶浪滔天,狂风大作,金藏岛上树倒屋坍,人们呼爹哭娘,一派凄惨景象。

金藏岛东首有座纺花山,山上住着一位纺花仙女,她目睹东海龙王无端作恶,残害百姓,心中忿忿不平。于是她手拿神帚,朝海面轻轻一拂,漫上山来的滚滚潮水、滔滔巨浪,就哗的一声向后倒退了。金藏岛上幸存的男女老少,都纷纷逃往纺花山避难。

纺花仙女摇身一变,化作一位白发苍苍的百岁阿婆,拄着拐杖对大家说:

“龙王水淹金藏,黎民百姓遭殃。若要保住金藏,随我把花来纺。纺花织成渔网,下海斗败龙王!”

大家听了百岁阿婆的话,不论男女老少都来纺花织网。纺呀织呀!织呀纺呀!整整忙了七七四十九天,织出了一顶九九八十一斤重的金线渔网。

渔网织成了,派谁下海丢斗龙王呢?人群中跳出一个小孩,拍着胸脯说:

“我去!”

乡亲们一看是海生,不禁心里凉了半截。海生是个七八岁的小孩子,乳气还未脱,穿着开档裤,怎能下海斗龙王?纺花仙女却乐呵呵地说:

“下海斗龙王,贵在有胆量,就让海生去吧!”

接着,她拿出一套金线衣,给海生穿上,又向海生传授了斗龙的秘诀。

海生穿上金线衣,顿觉全身一阵酥痒,他遵照纺花仙女的嘱咐说了声:“大!”浑身上下的肌肉疙瘩立刻一块块鼓了起来,越来越大,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力大无穷、顶天立地的巨人。众乡亲一个个着得目瞪口呆。这时,海生毫不费动地拿起那顶九九八十一斤重的金线渔网,辞别纺花仙女和众乡亲,迈开大步,奔下纺花山,扑通一声跳进了汪洋大海。

谁也奇怪,海生游到哪里,哪里的潮水海浪就为他让路。原来海生穿的金线衣是纺花仙女特地为他编织的避水宝衣呢!

不一会儿工夫,海生来到海中,取出金线网往下一抛,说声:“大!”那网??天盖地撒向大海。万万想不到,第一网收起,就擒住了东海龙王的护宝将军??狗鳗精。海生听纺花仙女说过,只要擒住狗鳗精,就可得到煮海锅;有了煮海锅,就能保全金藏岛。他开心极了,命令狗鳗精快快交出煮海锅来!

金线网越缩越小,被罩在网中的狗鳗精痛得死去活来,为了活命,只得乖乖地带着海生到东海龙宫的百宝殿去拿煮海锅。

百宝殿金光万道,殿内九缸十八排,缸缸盛满了奇珍异宝。海生什么都看不上眼,单单拾起一只黑乎乎的煮海锅,就急匆匆回纺花山来了。

海生和大家一道按照纺花仙女的指点,在海边支起煮海锅,舀来一勺东海水,烧旺一堆乾柴火,哺哩咱啦煮起来。煮呀!煮呀!一炷香过去了,煮得海水冒热气;二炷香过去了,煮得海水起白泡;三炷拄香过去了,煮得东海龙王老老实实浮出水面,后面跟着一帮气喘嘘嘘的龙子龙孙、虾兵蟹将,直喊饶命!

“退潮息浪,还我金藏。否则,我就煮烂你这个海龙王!”

东海龙王连连打揖,急忙下令潮退三尺,浪息三丈。

金藏岛终于又露出水面重见天日。

谁知,等海生端开锅,熄了火,海龙王又突然涨潮鼓浪,一个浪头将煮海锅卷得无影无踪了。

“怎么办?”海生急得直跺脚。这一脚非同小可,跺得地动山摇!所有埋藏在地下的金子,都被海生跺了出来,纷纷飞向海岸,落在滩头。眨眼之间,??成了一到金光闪闪的大海塘,任凭潮涌浪翻,金塘巍然屹立,纹风不动。

自此以后,海龙王再也不敢来掀风作浪,黎民百姓也可安享太平,而“藏金岛”也被人们改称为“金塘岛”了。

中国古代民俗故事范文推荐 5

在一个叫做猴子城的地方,居住着无数的猴子。这些猴子十分厉害,搅得城里的居民无法正常生活。居民们白天不敢在城里呆着,到了晚上,就乘着大船躲到海上去睡觉。因为大家都害怕猴子会在人睡着时把他们弄死。

有一天,一个外地的水手旅行来到猴子城,他在途中把钱和行李弄丢了,现在身无分文,正想着上哪里挣钱糊口呢。他进猴子城转了一圈,发现这里到处是水果树,树上果实累累,有的都已经烂了,却无人采摘。原来,这些树是猴子的领地和“粮仓”,猴子决不许人类染指。这个外地水手见多识广,人也很聪明,看到这么多果树,立刻有了主意。

他脱下衣服,扎成一只大口袋,又捡了许多石块放在里面。他扛着这只“口袋”往猴子居住的领地走去。城里的居民不知这位外乡人想干吗,十分好奇,纷纷跟在后面看个究竟。于是,一大帮人闹哄哄地来到了大森林。森林里飘散着浓浓的果香,猴子们正快快活活地吃着鲜果,忽见一大帮人闯进自己的王国,急忙躲到了树上。这时,只见水手打开口袋,捡起石块朝着树上的猴子掷去。看热闹的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见猴子们也生气地抓起又大又硬的果实朝人群砸过来。不一会儿,地上就落满了果实。人们仔细一看,是椰子!水手满意地捡起地上的椰子,背到城里去卖了不少钱。

此后,水手天天用这个方法获得许多椰子,拿到城里卖,等攒够了钱,便又出发继续旅行了。

猴子城的居民学会了水手的方法,有不少人靠此营生,大家再也不讨厌猴子了。

中国古代民俗故事范文推荐_精选范文网

大家了解多少有趣的故事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中学生课外读物故事精选汇总,方便大家学习。中学生课外读物故事1艾皮·绥回到故乡国王果然派人找来旅店的门房和染坊的仆役,仔细盘问,了解情况。结果,门房和仆役都照实讲来,证明艾皮·绥讲的都是事实。国王派人去捉拿艾皮·勾,吩咐说:“把他赤膊绑来见我!”当时,艾皮·勾正得意忘形,国王的差役突然冲进屋去,出其不意把他绑起来,披枷带锁地押到王宫。他看见艾皮·绥坐在国王面前,旅店中的门房和他自己的仆役都站在他身边。门房指着艾皮·绥对艾皮·勾说:“这位不是你的伙伴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