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汇集推荐模板
相关文章
投资和享受都是有条件的,在此之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自己的温饱问题。不良的嗜好应舍去,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也不能去想。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哲学寓言故事5篇,方便大家学习
寓言故事汇集推荐模板 1
错尔木呷是彝族的机智人物。
当他还是一个锅庄娃子的时候,因为他聪明能干,奴隶主每次出门,都要带他一起去。木呷很不愿意,想方设法逃避这个差使。
有一次,他跟随奴隶主到一家黑彝家作客,主人宰猪宰羊款待。但给奴隶主吃的肉多,给奴隶吃的肉非常少,木呷心里非常气愤。当给奴隶主端肉来时,他接过就吃。”
主人说:“木呷,这不是给你的,这是你主子吃的。
木呷说:“主子吃的和我们不同吗?你们没给我说,我咋会知道呢?这碗肉我已经吃过了,请你再给我的主子端一碗来吧!”
主人不好再说什么。奴隶主从此不喜欢他,就不常叫他跟随出门了。
又一次,奴隶主要出门,叫他备马。他故意把马的臀套(套在马尾上的鞍套索)套在马颈上。奴隶主骂他,木呷说:“我自来是使牛的,懂得驾牛的法子,就是不懂得驾马的法子呵!”从此,奴隶主就再也不叫他备马了。
后来,奴隶主有事出门,又叫木呷替他牵马跟着走。木呷故意不拉马笼头上的口嚼子,只拉着马笼头往前走。走了一阵,奴隶主回头一看,马不见了,生气说:“木呷,你牵的马哪里去了?”
木呷假装吃惊说:“这是咋搞的?我以为牵着笼头就牵着马了。”木呷趁此机会在山林里游逛了很久,才把马牵回来。
从此,奴隶主怕误事,不但再不让木呷跟着出门,就是套马、牵马也不叫他了。
一次,错尔木呷的奴隶主出兵去打冤家,奴隶主叫他在自己身旁背糌耙。木呷背了一羊皮口袋糌耙,一边走一边抓来吃,又一路倒着。到了中午,他把空羊皮口袋拿给奴隶主。
奴隶主说:“口袋里的糌耙哪里去了?”
错尔木呷回答说:“口袋是漏的,糌耙都在路上漏完了。”
奴隶主十分生气,只好命令他再回去背糌耙来。错尔木呷跑回奴隶主管辖的地界,那里有一座常年没人住的倒塌了的破房子,他立刻用火把那房子点燃,然后又跑回来向奴隶主报告说:冤家对头已经打进地界内去了。
奴隶主打了一阵,一点便宜没占着,反打死了自己许多人。听了木呷的报告,又远远看见了自己地界内升起的火光,害怕他家受到损失,就急忙撒兵退了回来。
奴隶主这次打冤家死了许多人。错尔木呷凭着聪明机智,保全了自己的性命,也保全了许多被奴隶主逼着去打冤家的人的性命。
寓言故事汇集推荐模板 2
一个幼儿园老师决定让她班上的孩子们玩一个游戏。她告诉孩子们每人从家里带来一个塑料口袋,里面要装上土豆。每一个土豆上都写着自己最讨厌的人的名字,所以痛恨的人越多口袋里土豆的数量也就越多。
第二天,每一个孩子都带来了一些土豆。有的是两个,有的是3个,最多的是5个。然后老师告诉孩子们,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要带着土豆袋子,即使是上厕所的时候。
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们开始抱怨,发霉的土豆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另外,那些带着5个土豆的孩子也不愿意再随身带着沉重的袋子。一周后,游戏结束,孩子们终于解放了。
老师问他们:“在这一周里,你们对随身带着土豆有什么感觉?”孩子们纷纷沮丧地表示,带着土豆袋子行动不便,还有土豆发霉后散发的气味很难闻。
这时,老师告诉他们这个游戏的意义。她说:“这就和你心里嫉恨着自己讨厌的人一样。嫉恨的毒气将会侵蚀你的心灵,而你无论到什么地方要带着它。如果你连腐烂土豆的气味都无法忍受一个星期,你又怎么能让嫉恨的毒气占据你的一生?”
所以不要让一生都背负仇恨的包袱,原谅别人的过错更可取。
寓言故事汇集推荐模板 3
管宁和华歆(xin)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俩成天形影不离,同桌吃饭、同榻读书、同床睡觉,相处得很和谐。
有一次,他俩一块儿去劳动,在菜地里锄草。两个人努力干着活,顾不得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就锄好了一大片。
只见管宁抬起锄头,一锄下去,“当”一下,碰到了一个硬东西。管宁好生奇怪,将锄到的一大片泥土翻了过来。黑黝黝的泥土中,有一个黄澄澄的东西闪闪发光。管宁定睛一看,是块黄金,他就自言自语地说了句:“我当是什么硬东西呢,原来是锭金子。”接着,他不再理会了,继续锄他的草。
“什么?金子!”不远处的华歆听到这话,不由得心里一动,赶紧丢下锄头奔了过来,拾起金块捧在手里仔细端详。
管宁见状,一边挥舞着手里的锄头干活,一边责备华歆说:“钱财应该是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去获得,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不可以贪图不劳而获的财物的。”
华歆听了,口里说:“这个道理我也懂。”手里却还捧着金子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舍不得放下。后来,他实在被管宁的目光盯得受不了了,才不情愿地丢下金子回去干活。可是他心里还在惦记金子,干活也没有先前努力,还不住地唉声叹气。管宁见他这个样子,不再说什么,只是暗暗地摇头。
又有一次,他们两人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正看得入神,忽然外面沸腾起来,一片鼓乐之声,中间夹杂着鸣锣开道的吆喝声和人们看热闹吵吵嚷嚷的声音。于是管宁和华歆就起身走到窗前去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是一位达官显贵乘车从这里经过。一大队随从佩带着武器、穿着统一的服装前呼后拥地保卫着车子,威风凛凛。再看那车饰更是豪华:车身雕刻着精巧美丽的图案,车上蒙着的车帘是用五彩绸缎制成,四周装饰着金线,车顶还镶了一大块翡翠,显得富贵逼人。
管宁对于这些很不以为然,又回到原处捧起书专心致志地读起来,对外面的喧闹完全充耳不闻,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华歆却不是这样,他完全被这种张扬的声势和豪华的排场吸引住了。他嫌在屋里看不清楚,干脆连书也不读了,急急忙忙地跑到街上去跟着人群尾随车队细看。
管宁目睹了华歆的所作所为,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叹惋和失望。等到华歆回来以后,管宁就拿出刀子当着华歆的面把席子从中间割成两半,痛心而决绝地宣布:“我们两人的志向和情趣太不一样了。从今以后,我们就像这被割开的草席一样,再也不是朋友了。”
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如果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亲热,这样的朋友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义了。
3.吴裕与公孙穆
公孙穆生活在东汉时期,他非常热爱学习,总是想尽办法,抓住一切机会来学习,当时的许多人都因为他好学而对他交口称赞。
公孙穆读了不少书以后,还想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完善自己,但是靠自学又觉得力不从心。那时候设有太学,太学里的老师知识渊博、见识很广,公孙穆就想进太学去继续学习。可是上太学需要交一大笔学费,另外还有平时食宿的花销,数额高得惊人,而公孙穆家里很穷,根本出不起这笔钱。怎么办呢?公孙穆一下子也想不出什么主意来,只好先暂时停止了学习。为此,他苦恼极了。
有个富商名叫吴裕,十分通情达理,对人总是很诚恳。有一次,他要招雇一批舂米的工人,派人把消息放了出去。有人把这事告诉了公孙穆,公孙穆高兴极了。他想:这下可有机会赚些钱继续求学了!那时候,去给人舂米被认为是低贱的工作,但公孙穆已经顾不得这些了,他把自己打扮成那种干重体力活的样子,穿一套短衫短裤,就去应征了。
一天,吴裕打算去舂米的地方转一转,巡视一番。他信步一路走来,东瞧瞧,西看看,最后在公孙穆身边站住了。公孙穆正干得满头大汗,也没有注意吴裕在他旁边,还是一个劲地舂他的米。
过了好一会儿,吴裕越看越觉得公孙穆的动作不很熟练,体力也不怎么好,不太像一个舂米工人,就问他道:“小伙子,你为什么会到我这儿来工作呢?”公孙穆随口答道:“为了赚些钱作学费。”吴裕说:“哦,原来你是个读书人啊,怪不得我看你斯斯文文的,不太像工人。别干了,休息一会儿吧,咱们俩聊聊!”
他俩谈得十分投机,相见恨晚。后来,这两个人就结成了莫逆之交。
吴裕并没有因为贫富悬殊而看不起公孙穆这个穷书生,反而同他交上了朋友。这种不以物质的眼光看人的精神是很可贵的。我们交朋友,也同样不应以贵贱、贫富为标准,而要更看重一个人的才识和品行。
寓言故事汇集推荐模板 4
1926年年初,张作霖耗资500万银元,从法国人手中购入了6辆坦克。当时的中国军队使用的都是落后的步枪,跟坦克根本无法抗衡。有了威风凛凛的坦克,张作霖得意不已,意在剑指全国。
1926年8月,张作霖挥师南下,直逼北平。驻守北平的,是冯玉祥的国民军。双方军队在居庸关一带拉开了阵势,战争一触即发。
8月4日,冯玉祥乘车从北平赶往前线指挥部南口镇视察。然而,刚到南口镇东街头,两个衣衫褴褛的黑瘦中年汉子,一下子拦住了冯玉祥的汽车。
只见那两个中年汉子“扑通”一声就跪下了,哽咽地嚷着:“长官啊,行行好吧!我女儿就快病死了,给两块大洋救命啊!”原来,这是一对兄弟,姓陈,是当地有名的猎户。陈老大终身未娶,陈老二的老婆去年生病去世了,留下一个女孩,15岁,兄弟俩当命根子一样宠着,现在却身患重病无钱医治。
在路旁一座低矮黑暗的民房内,冯玉祥见到了陈老二的女儿,正因高烧昏迷不醒。
冯玉祥轻轻放下5块银元:“快给孩子找医生吧,不能再耽搁了。”
陈家兄弟又“扑通”一声跪了下来:“长官啊,您留个姓名吧,来生我们做牛做马也要报答您!”
卫兵拉起了陈家兄弟,说:“这位就是冯玉祥大帅。”
8月7日,战斗打响了。张作霖坦克的威力一下子就显露了出来,登山渡水,如履平地,而且枪炮不惧。尽管冯玉祥做了周密部署,国民军依然节节败退,损失惨重。短短三天,国民军就战死四千多人,丢失了建平、赤峰等广大地区。8月11日,张作霖发起了总攻,他要一举拿下居庸关。
张作霖指挥6辆坦克,排成一个方阵,发起了冲锋。冯玉祥的国民军凭借山势险要,苦苦支撑,死战不退。
临近中午,一辆坦克冲到了国民军的阵地前,坦克上的机枪肆虐地喷吐着火舌。国民军的士兵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了。眼看阵地就要丢失,正在这危急时刻,山石后面突然跳出来一个人,只见他敏捷地跃下山石,几步跃到坦克侧翼。那是坦克火力的盲点。那人举起猎枪,“砰”的一声,猎枪中的散弹四散溅出,有不少散弹打进了坦克的瞭望孔。那辆坦克摇头摆尾地乱窜了几步,就窝在那里不动了。来人正是陈老大。
见这情景,冯玉祥的国民军爆发出一阵欢呼。陈老二也从山石后面跳了出来,只见他手中抱着五六管猎枪,一边把猎枪分发给士兵,一边说:“我们观察了好久,这坦克的隙望孔小,只有猎枪的散弹可以对付。”
接下来,战事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张作霖的坦克因为冲得太快,把掩护坦克的士兵远远抛在身后。坦克只要一冲上来,陈老大、陈老二就趁机蹿到坦克的火力盲点上,用猎枪朝着瞭望孔向坦克内部射击。不大一会儿,张作霖的6辆坦克就报销了4辆,余下两辆一见情况不妙,掉头就跑。
战后,冯玉祥要嘉奖陈氏兄弟,陈家兄弟拒绝了:“大帅,您是我陈家的大恩人啊。我们兄弟就是拼了这两条老命,也值!哪能要奖赏?”
冯玉祥感慨不已,他没想到,自己一时的善举,竟然挽救了整个军队。“岂唯天意,亦在人力!”冯玉祥用八个字对这件事进行了总结。
这就是号称“陆战之王”的坦克在中国大地上的第一次亮相。张作霖耗资500万银元的大家伙,居然就这样灰头土脸地败在了5块银元之下。
编辑手记
善心,是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无须我们刻意为之。
5块与500万,这100万倍的距离,一颗善心便可以安全抵达。这不是神话,而是实话。张作霖一掷千金,打造了排山倒海、摧枯拉朽的气势,力求一举拿下居庸关。然而这令人胆战心惊的气势,冯玉祥仅靠仁义二字,即逆转颓势。战场上,武器是制胜的要素,不是决胜的关键,关键在人心。
——勿以善小而不为。
寓言故事汇集推荐模板 5
明朝时,有几位僧人打算在山上建一座寺庙,当他们选好地址,准备动工时,发现山高路险,搬运砖瓦十分困难,如果增加工人来做这件事,必将耗费过多的银子。
正当大家犯愁时,有一位僧人忽然笑着说:“别发愁了,只管先去把需要的砖瓦买来,至于如何搬运,我自有妙计。”大家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把砖瓦都堆积在山脚下。
接下来,那位僧人下山来到附近的几个村子里,大张旗鼓地告诉大家:“我们打算在山上建寺庙,因为我懂得飞瓦的技术,根本不用工匠。”村民们听了自然非常好奇,他们全都跑到山脚下去瞧热闹,人越聚越多,最后竟然来了几千人。
这时,那位僧人早已换上普通人的衣服,装成佣人的样子往山上挑瓦。村民们看到只有他一个人在忙碌,因为急着想看僧人如何不用工匠而用魔术建寺庙,就一起动手帮忙运送砖瓦。没过多久,大家就把一大堆砖瓦全都搬运完了。直到这时,僧人才重新穿上自己的衣服出现,他笑着对大家说:“我所说的飞瓦魔术,就是像今天这样让你们一起来帮忙搬瓦呀!”村民们听了,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遇到困难的事情,一味地发愁不能解决问题,一个看似奇葩的办法也许就能迎来转机。
寓言故事汇集推荐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