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汇总参考合集
相关文章
用真心、诚心、爱心去赢得顾客的信任。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哲学寓言故事合辑,方便大家学习
寓言故事汇总参考合集 1
大年初一,木老爷照例要长工、佃户给自己送礼、磕头。他十分得意:“要是谁有本事叫我给你们磕头,那以后你们就不必再给我送礼、磕头了。”
说完又挑战似的看着阿一旦:“你有没有本事叫我给你磕头!”
阿一旦说:“这几天我到戏班子学唱戏,忙得很,没有工夫让你磕头。”
第二天,阿一旦叫附近所有的人都来来看戏,台下黑压压的一片。木老爷坐在前面中间的靠椅上等着。戏一开场,演的是忽必烈下凡,顺着南征大理时的旧路,重游渡金沙江的地方,在渡口与迎接他的木民祖先麦良相遇,两人共叙旧日友情的事。演到末尾,忽必烈要走了,麦良竭力挽留他,说:“走走走,再去看看我家的子孙后代究竟怎么样了?”
两人就走到台前正中,扮麦良的阿一旦对台下唱:“谁是我麦良的后代孙,快来拜见老祖宗。”
木老爷本来十分崇敬祖先,台上演的又是祖先麦良的事,早已迷在戏中,这时见功勋显赫的老祖宗麦良来问话,吓得情不自禁站起来磕了个头。
戏演完了,阿一旦从戏台上下来。木老爷夸奖:“演得好,这戏叫什么名字?”
阿一旦当着大家的面说:“叫‘木老爷给阿一旦磕头’。从今以后,大家给木老爷送的礼、磕的头,统统免了。”
木老爷急忙分辩:“这是演戏嘛,算不得数。”
“不算数不要紧,”阿一旦指指地下,“要紧的是您的一锭银子掉在脚底下了。”
木老爷信以为真,马上弯腰去找银子。
阿一旦大声叫起来:“木老爷又给我磕第二个头了,大家看见了吗?”
寓言故事汇总参考合集 2
从前,有一个县官,胸无点墨,别字连篇。一天,他坐堂审案,衙役给他递上名单,原告叫郁工来,被告叫齐卞丢,证人叫新釜。县官一看,用笔一点原告,高声叫道:“都上来!”原告、被告、证人一听,慌忙齐奔而上。县官一看,勃然大怒,说:“我叫原告一人,为什么你们全上堂来?”
正当大家面面相觑时,衙役附耳小声对县官说:“老爷,原告名字另有念法,叫郁工来,不叫都上来。”县官一听,鼻子一哼,随手又拿笔一点被告,高声叫道:“齐下去!”跪在堂下的三人应声赶忙趋步下堂。县官一看,把惊堂木一拍说:“我叫被告一人,为什么全跑了!”这时衙役又低声说:“老爷,被告名字,也另有念法,叫齐卞丢,不叫齐下去。”
县官一看两次都念错了,心中直嘀咕,怕再念错,他斜眼看了一下证人名字叫“亲爹”,不觉一怔,但又故作镇静地对衙役说:“那你说证人該念什么?”衙役回答:“叫新釜”。县官一听,顿时喜形于色地说:“我就一直琢磨着,他一定也另有念法,不然我就要叫他作‘亲爹’了。”
知识的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马虎,需要诚实和认真的态度。对世间的任何知识,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如果自己不懂还要装懂,就会闹笑话了。
寓言故事汇总参考合集 3
楚国有个人到郑国去卖宝珠。为了能卖个好价钱,他用珍贵的木兰木给宝珠做了一个非常精致的盒子,又用珍贵的桂椒一类的香料把盒子熏得芳香扑鼻,并且,还在盒子上面缀系上许多珠玉,用玫瑰色和翠绿色的宝石装饰起来。
有个郑国人看见这个盒子非常漂亮,就把盒子买下来,而把珠宝还给了楚国人。
寓意:一个素养不高、缺乏鉴别能力的人,往往会丢掉真正宝贵的东西,而把那些价值并不高的东西当成宝贝。
原文:
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寓言故事汇总参考合集 4
一天,聂局桑布到乃东王的房里擦地板,见王爷独自一人在欣赏珠宝。乃东王见了他,像防贼一样,急忙把珠宝箱盖上。聂局桑布笑道:“老爷,珍珠宝贝关在箱里,就像金子埋在地下,不仅显不出光彩,日子长了还要生蛀虫哩!只有放在太阳下晒晒,不光不会生蛀虫,还会发出灿烂的光彩,这光彩离得越远越好看。”
没多会儿,乃东王的宝贝都摆在田野里了。聂局桑布陪着王爷在房顶上欣赏。过了一会,王爷叫道:“喂,把珠宝给我摆远点!”佣人们在往远处搬的时候,按聂局桑布事先的布置,用冰块调换了珠宝,摆在老远老远的地方。冰块在灼热的阳光照射下,晶莹闪亮,璀璨夺目。乃东王不停地喝彩。可是,谁知那些“珠宝”的光辉渐渐暗淡下去,最后竟然完全消失了。
乃东王走到摆珠宝的地方一看,珠宝都不见了,地上只剩下几滩水印,他惊问道:“珠宝到哪儿去了?”
聂局桑布说:“可能这些珠宝在王爷的箱子里呆厌了,不愿再回去,所以它们撒了一泡尿,跑啦!”
乃东王昏倒在地。
寓言故事汇总参考合集 5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 “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我不信这一套。”
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桓公不信这话。扁鹊走了以后,他对“病情正在加重”的说法深感不快。
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他看了看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对“病情变坏”的说法更加反感。
照旧又隔了10天,扁鹊第四次去见桓公。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他心想:“怎么这次扁鹊不说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鹊问原因。扁鹊说:“一开始桓公皮肤患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可以攻克;后来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得这种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杀大权在阎王爷手中。我若再说自己精通医道,手到病除,必将遭来祸害。”
5天过后,桓公浑身疼痛难忍。他看到情况不妙,主动要求找扁鹊来治病。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逃往秦国去了。”桓公这时后悔莫及。他挣扎着在痛苦中死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于自身的疾病以及社会上的一切坏事,都不能讳疾忌医,而应防微杜渐,正视问题,及早采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决。否则,等到病入膏肓,酿成大祸之后,将会无药可救。
寓言故事汇总参考合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