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锦集大全整理
一个团队的领导一定要学会发挥集体的力量。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哲学寓言故事精选,方便大家学习
寓言故事锦集大全整理 1
草原上,一只花豹捕获了一只小羚羊,但不敢马上吃,因为随时会有更凶猛的对手来抢夺猎物。事实上,此刻四周并无其它对手,但它觉得必须要把猎物藏到大树上。
最近的大树也在两公里之外,花豹不惧遥远,拖着猎物走向那棵依稀可见的大树。一路拖,小羚羊身上的血一路流淌。不久,两只狮子发现了这些血迹,就循迹追去。跑了一阵后,它们终于远远地看到花豹拖着一只小羚羊在大树下休息。尽管它们小心翼翼地靠近,敏感的花豹还是发现了,连忙叼起猎物四周察看。
知道自己被发现了,两只狮子干脆起身追赶过来,但等它们来到大树下,花豹已将猎物拖到了树枝上。狮子的爬树本领没有花豹好,更何况那棵树非常光滑,它们试了很久都爬不上去,就守在树下不愿离去。这时,花豹已经安全了,但它依旧觉得这个树枝不够高,就叼着猎物爬上了第二层树枝。看着花豹爬得更高,狮子起身用爪子狂抓树干。花豹觉得很不安,接着爬上了第三层树枝。
第三层树枝已经非常细了,摇摇晃晃的,但花豹并没有察觉到潜藏的危险,它只觉得爬得越高,离狮子越远。见花豹爬得更高,狮子发怒地“嗷嗷”大叫,但又束手无策,只能趴在地上和花豹硬耗。它们早就饥肠辘辘,如果一直耗下去,只会饿死自己,沦为花豹的食物。
可花豹又哪能考虑到这些?它只想和狮子们拉开距离,在第三层树枝上仍觉得不够安全。休息片刻后,它又站起来将食物叼到第四层树枝,树枝剧烈地晃动,但花豹不管不顾,放好猎物后自己也跳了上去。还没等它站稳,那根树枝“咔嚓”一声断了,花豹和它的猎物一起掉落下去。下面的两头狮子纵身跃起,花豹还没有落到地上,就已经被其中一只狮子咬中了脖子……就这样,花豹和它那已经到手的猎物,一起成了狮子的美餐。
擒获猎物后不马上吃掉,而是藏起来慢慢享用;遭到狮子们的围困后,不是硬拼狠斗,而是爬到树上避开劲敌,这说明这是一只有智慧的花豹,只是它没想到,所谓的“安全”并不是绝对的远离,而是一种“尺度”的把握。如果为了避免一方的危险而无限地往相反方向退避,往往会陷入另一种更大的危险。
寓言故事锦集大全整理 2
海州知府孙冕很有经济头脑,他听说发运司准备在海州设置三个盐场,便坚决反对,并提出了许多理由。后来发运使亲自来海州谈盐场设置之事,还是被孙冕顶了回去。当地百姓拦住孙冕的轿子,向他诉说设置盐场的好处,孙冕解释道:“你们不懂得作长远打算。官家买盐虽然能获得眼前的利益,但如果盐太多卖不出去,三十年后就会自食恶果了。” 然而,孙冕的警告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他离任后, 海州很快就建起了三个盐场,几十年后,当地刑事案件上升,流寇盗贼、徭役赋税等都比过去大大增多。由于运输、销售不通畅,囤积的盐日益增加,盐场亏损负债很多,许多人都破了产。这时,百姓才开始明白,在这里建盐场确实是个祸患。
一时的利益显而易见,人们往往趋利而不考虑后果。 这种现象,古今皆然。看到什么行当赚钱,就一窝蜂而上, 结果捷足先登者也许能获利,步入后尘者往往自食恶果。 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作为一个企业的经营者,在制定一个经营决策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而不能被一时的利益蒙蔽了眼睛。
一个团队的领导一定要学会发挥集体的力量,特别是做事关企业命运的决策的时候。万万不可因头脑一时发热,拍拍脑袋就制定个错误决策而毁掉自己经营一生的成果呀。
决策时拍脑袋,指挥时拍胸脯,失误时拍大腿,追查时拍屁股。这种“四拍”型领导需要反思了。
寓言故事锦集大全整理 3
彝族有个聪明人叫罗牧阿智,由于家里穷给常土司当长工。
一天,有个卖木杓的路过常土司的家,常土司叫罗牧阿智把卖木杓的叫进屋,买了一只木杓。付钱时,常土司说:“我土司家买东西从来不兴讲价钱,你卖的东西装得下多少米,就给你多少米。这是我家世代的规矩。”
卖木杓的只得接过土司的一木杓米,含着眼泪对罗牧阿智说:“大爹,我家娃娃多,一只木杓只换一点点米,叫我怎么活得下去?”
阿智很同情他,就为他出了个主意。
过了几天,土司听见门前有人叫卖箩箩,就喊他进来。卖箩箩的问:“你要买箩箩吗?”
土司说:“不买叫你进来做什么?你这大箩箩要多少钱?”
卖箩箩的说:“老爷家买东西从来不兴讲价钱。东西装得下多少米。就给多少米,这是世代的规矩了,我是晓得的。”
常土司留神一看,原来碰上卖木杓的人了。又不好再反悔,只得忍痛用大箩箩量了米,付给对方。
寓言故事锦集大全整理 4
艾苏当侍仆的那个缅寺的大佛爷,是一个无知又十分高做的老头儿。平时,他总爱以自己佛历长、资格老为资本,蔑视本勐和外勐的佛爷、古娃(比大佛高一级的宗教职业者),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这件事引起了各地的和尚、佛爷、古娃的不满。他们串通一气,选出最有智慧的一些大佛爷和古娃,要到艾苏所在的缅寺,同那个老佛爷赛经,比个输赢。
因为赛经在傣族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所以轰动了励里勐外。成千上万的人都等待着观看、评议。那个老佛爷坐立不安,接连几天吃不香、睡不甜。到了赛经的那一天,老佛爷慌慌张张从缅寺的后门跑进森林里。
当太阳升到缅寺上空的时候,各地、各勐的佛爷和古娃威风凛凛步入缅寺,奇怪的是不见那个老佛爷出来迎接。大家都说,这老佛爷是个傲慢的人!但是,大家看见侍仆艾苏盘腿坐着念经台上,认真地念着:“滴哇多哇滴!滴哇多哇滴..”
佛爷和古娃们听不懂他在念什么,个个感到惊异,问他:“寺奴,你到底在念什么呀?”
艾苏慢慢地睁开眼睛,一本正经地答道:“我在念缅寺里的一本贝叶经!”说完,又闭起眼睛,流利地念起来:“滴哇多哇滴..”
佛爷和古娃个个在努力回忆,究竟哪部经书里有这些流利的经文?可是,怎么也想不起来。这时,艾苏暂停念经,伸手把老佛爷摆在经台上的大笔拿过来,庄重地铺开缅纸,挥动大笔,东写西画,嘴里喃喃地重复着:“戛多娃戛底!戛多娃戛底..”纸上出现了一行行又像鸟迹、又像蝌蚪的奇怪图案。
佛爷和古娃们问道:“你在写些什么呀!”
艾苏反问:“怎么,神书里的这些字,你们也认不出来啦?你们是骗我吧!这是神书里的鸡爪文。老佛爷要同你们赛经,叫我先做点准备呀!”
佛爷和古娃们听了,更加胆怯起来,心想:这个缅寺里的老佛爷确实比我们懂得更多。他手下的徒弟念的经、写的文我们都没见过,怎么能同他赛经呢!佛爷、古娃们一个个悄悄地溜走了。
寓言故事锦集大全整理 5
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战国策》
据《战国策》记载,齐襄王时,田单是齐国的宰相,仁政爱民,把齐国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得齐国人的拥戴。
一年冬天,田单出行,过淄水时,看见一位老人衣着单薄,赤脚蹚水过河,冻得瑟瑟发抖。田单见了,赶紧把自己穿着的皮衣脱下来给老人穿上。
有人把这件事告诉给了齐襄王,齐襄王听了,心里很不舒服,担心田单这样做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于是说:“田单这样做,无非是想收买人心,准备日后叛逆自立,应该制止他的这种行为,以免留下祸端。”
对齐襄王这种准备罢免田单的做法,很多人都不理解:作为一国的宰相,难道为老百姓做好事也有错,今后还会有谁敢为百姓做好事呢?很多人都想为田单说情,让齐襄王收回成命,可不知道该怎样说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一位玉器匠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对齐襄王说:“大王,我看如果因为田单为老百姓做好事就罢免他,百姓听后会心寒的,会觉得您心胸不够开阔,不利于您的统治。其实,只要变通一下,您下道命令说‘我担心有人在挨饿,田单就收容饥民到府上;我担心有人在挨冻,田单就脱下自己的皮衣给他们穿。他的这种做法我很满意’。这样,田单做了好事,大王表扬他,就等于给大王您加分,老百姓感谢的可是您呀!田单也会因此感激您,死心塌地地为国出力,不敢有非分之想。”
果然,文告一公布,人们谈及田单做的好事时都说:“田单爱护民众给老百姓做好事,那是大王教导的结果呀!”君臣关系也更加融洽。
很多时候,不要吝惜自己对别人的表扬,表扬别人实际上就是在给自己加分,从而赢得更多的人敬重。
寓言故事锦集大全整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