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学生读后感心得收获集锦推荐
相关文章
《红楼梦》是一部有关爱情的小说,但作者并没有把着眼点完全放在故事情节上,而是在人物塑造方面下足了功夫,显示出高度成熟的艺术水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红楼梦读后感作文,供大家参考。
红楼梦学生读后感心得收获集锦推荐 1
《红楼梦》展现了钟鸣鼎食之家饫甘餍肥的生活,细细读来,我从中发现了很多旧社会人性的缩影,它们有的可爱,有的鄙陋,但我喜欢这样的一些人,他们让我进步,让我成熟。
权力的游戏:食物
食物满足口腹之欲,可在书中,它也是权力的象征。地位尊贵者,有给予他人饮食的权力,如上对下、主对仆、长对幼,还有表示亲切,表示认同的意味,更有甚者,以奢靡自豪。站在权力链顶端的贾母,带刘姥姥游大观园时,丫鬟们拿来点心,糕、卷、饺时,贾母皱眉说:“这油腻腻的,谁吃这个!”每看到此类情节,总觉心惊,在物质充裕的今天,也见不到如此奢靡的生活。贾母也有时将菜分给晚辈吃,在这里龙蛇虎虫,天壤之别,一目了然,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是贾母最宠爱的人,无论元旦、上元、端午,甚至是他们缺席的家常聚餐,贾母都要给这几个人送菜肴,而贾环,我似乎就没见到他被注意过,冷暖亲疏可见一斑。另一种游戏方式,是贾宝玉的交流技巧。金钏儿投井,于是乎,宝玉就想在妹妹玉钏儿身上补偿,连哄带骗地让玉钏儿尝了一口他的汤,这样,玉钏儿也不好再冷目相向了。这是宝玉讨好人,对于他自己喜欢的人,宝玉更是如此,留的食物在作者笔下都有特定的意味,一次给袭人,一次给晴雯,说明这两个人“与别个不同”。这些都是作者笔下极具末世感的人情世道,这也是他多年来“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的真实体会,对封建大厦将倾的精确判断。
百家争鸣:机敏
红楼中的人,各个能文善属,展现出中华五千年积淀的辉煌文化,但这里有许多人物的个性诗赋。《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林黛玉的《杏帘在望》夺得桂冠,体现出她非同寻常的咏絮之才。而我读到第六遍时,发现些许细微之处,除了贾宝玉做的三首,其他的都带有体仁沐德的意味,宝玉纨绔的叛逆性格,在这里再次爆发。而林黛玉做桃花诗后,薛宝钗谎称是宝琴所作,而宝玉不仅一眼识破,还坚持自己的观点,这便是宝玉非同寻常的机敏,更是宝黛之情深厚的体现。黛玉著名的《葬花吟》,才情四溢、爱情之音。却让我想到同是才女的林徽因,林徽因极具反抗精神,在炮火纷飞的天安门前所表现的,完全是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吾观林黛玉,只是在与贾宝玉吵架时才有一点生气,大部分时间只是抚落花而自怜。我也在对比中知道了:机敏应如宝玉一般沉诣人心,不应如黛玉一般使小性而不奋起。
人之明鉴:官场
这里的主体是描写女孩儿,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官场中的或丑或妙,其实,这里的官场有许多不寻常的地方。还是在元春省亲的情节中,贾政跪在女儿前说的话便很可笑,我记得西蜀文人李密在《陈情表》中曾写道:“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而在这,却变成了父亲跪拜女儿。我想,作者写此丑态,是为了渲染末世感。后来,贾政在与门客下棋,冯家晚辈冯紫英前来拜见,末了居然是来推销产品的!这里表现了晚清八旗子弟的无聊和自高自大。如此可笑的官场,细致的观察和精准的判断,也只有曹雪芹能写出来,作为一个没落贵族,曹公敏锐地察觉到,康乾盛世下,外国技术的发展;国力虽强,国人披靡的阴暗。在这番时空的碰撞中,一个人不能改变世界,但能记录时间,我们应是:乱世慷慨我行歌,不作阴暗人,但鉴阴暗事。
《红楼梦》并非仅仅是一部阶级斗争史,其实也不是我所想的封建没落史,而是通过个体身世揭示永恒的人生观、枯荣观和社会观的人生悲剧,我在这里取景三处,只是选择了对我有启发的冰山一隅。它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对我,无论人烟神火,新春旧年,日月星辰会记得!
红楼梦学生读后感心得收获集锦推荐 2
“我们太年轻,年轻到整天闹着自由,却不知道自己一直很自由。”可是既然我们还“闹”自由,证明我们确实不够自由,或许在某些方面我们是“不乖”的。偶然的一次问同桌:“林黛玉为什么葬花?”同桌回答:“因为她无聊。”从今天这个时代想那肯定是无聊透顶才会去葬花。
在高中就听说《红楼梦》是本百科全书,学生必读物。由于是古文,我第一次读《红楼梦》真不知道它哪里好,只知道有一个不务事的贾宝玉,还有一个知书达理的林黛玉。
第二次都是因为我在书店买到一本白话文的《红楼梦》,但无论是古文的还是白话文的,都没有介绍为何书名叫《红楼梦》而作者眼中的《红楼梦》又是怎样的?通过读书中的内容我只能把题目理解为:年少无知,胜似梦一场。这里我只是从主人的角度理解,要是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则可以理解为:物是人非,千变万化。
有人说《红楼梦》是本医术,书中记载的药方及治病的方法都是奏效的;有人说《红楼梦》是本教科书,书中有许多教人处世之道;有人说《红楼梦》是本爱情小说,记载了贾宝玉和林黛玉凄美的爱情故事。
而我认为《红楼梦》是本反封建之书,在书中林黛玉广读诗书,可在贾府她只说自己略懂;而贾宝玉身为官仕子弟不好官场,只喜欢玩乐;地位高人一等的贾宝玉和出身于小官吏之家林黛玉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一个是批判女子无才便是德;一个是批判官场折人才;还有一个是批判封建等级制度。
我认为林黛玉的葬花不是因为无聊,而是失落。这是一种对当时封建礼教的强烈不满又不能反抗的愤怒无奈的表现。《红楼梦》的结局是悲惨的,他们都放弃“不乖”去遵循制度。当我们放弃反抗,结果只能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我们依旧会过得很好,只不过已经失去了本色。
当今的世界不也这样吗?条条框框的规定制约着我们的生活,稍有越界就被认为“不乖”,我们的思想就这样乖乖的去思考着人生。曾经有多少人放弃“不乖”?现在又有多少人坚持“不乖”?
当人生走到尽头,我们会不会感叹,这又是一场《红楼梦》?
红楼梦学生读后感心得收获集锦推荐 3
最近我们学校又发了一本新书——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故事的情节非常曲折,讲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
小说讲述了林黛玉爱上了贾宝玉,但是贾宝玉的长辈们不许他跟林黛玉结婚,林黛玉虽然长得好看,但是她体弱多病,而且非常娇气,一直要哭,到最后贾宝玉没和她结婚,结果黛玉忧郁而死。这篇故事也讲了当时的人们是多么辛苦,暗示了作者晚年寓居北京西郊,生活贫困的生活现实。整个作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展开,向我们展示了封建社会四大家族的由胜而衰的没落过程。作品令人深思,也让我们生活在今天文明富足年代的中国人庆幸生在好年代,由此也更加珍惜,并且提醒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回报生活。
看完书,掩卷思考。我觉得林黛玉这个人不好,我不太喜欢这个人物。她动不动就哭,一直含着泪水。而且身体也不好,总是生病。她和宝钗是一个特别大的对比,宝钗遇事稳重,识大体,顾大局,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对待生活有热情,有上进心。从某个角度上讲,她和宝玉是一对金玉良缘。但是,偏偏又碰上贾宝玉厌恶仕途,由此给这段姻缘增加了一层阴云。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身边也会有许多人,他们有抱负,积极进取,在权力名誉和地位的方向上坚毅地前行着,也有一些人,他们看到再多的财富,再高的权利和地位,到头来不过是一片浮云,生活在他们看来,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快乐。所以,这些人并不去追逐名利,只是在享受当下。对待生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价值观是:无论我们的脚步到达了哪里,都不能忘记我们出发时瞄准的方向是快乐。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假真真,让人琢磨不透《红楼梦》中的一切,林黛玉作为灵魂人物,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林黛玉的自卑情结是命运所赐,也以此写成了她的命运。
红楼梦学生读后感心得收获集锦推荐 4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总算被我咬文嚼字的肯完了,好辛苦呀!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阿谀奉承、随机应变的王熙凤。
书中第三回描写王熙凤的出场:先是王熙凤那放纵无忌的笑声使黛玉在心里奇怪:“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让人一看便知在这王熙凤家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接着写“恍若神妃仙子”的王熙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只见她初见黛玉,便携起她的手,细细打量后,仍送回座位上才夸奖她的美貌,以迎合老祖宗的欢心。接着又道:“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鬟老婆子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显示出她的权势、威严,使黛玉觉得这既是关心,又是警告,警告自己往后的一举一动切不可迈错一步,因为这“只管”两字以将她束缚在王熙凤的管辖之内了,写到她为黛玉丧母的不幸感到难过,用帕拭泪,等贾母一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等话时,她又马上转悲为喜,破涕为笑,眨眼工夫,就由哭变为笑。一个虚伪、玲珑、见风使舵、的面目已映在眼前。
王熙凤之所以能威压众人,不仅因为她是荣国府老爷贾政的内侄女,更因为她阿谀奉承,被家庭统治者所赏识,这就造就了她两面三刀、泼辣、狡诈的性格。由家庭推及社会,整个封建社会正是由这样的人把持着,难怪内乱,人民遭殃了。
红楼梦学生读后感心得收获集锦推荐 5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红楼梦》,刚拿到书的时候,我还有一点发愁,这么厚的书什么时候才能读完呢?等我静下心来慢慢看啊,我渐渐地被书中的人物所吸引。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代表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最高水平,小说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伤为主线,架构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鲜活的人物,凄凉的爱情,演绎出这部读不完读不尽的千古奇书。
红楼梦以其包罗万象的内容,博大精深的思想,精湛的艺术,丰富生动的语言,不仅稳占中国小说的榜首,而且成为中国的文学的典范和骄傲,并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现在我就来说说我读过的感受吧,翻开红楼梦,一个熙熙攘攘的人物,大观园赫然出现在我的眼前。
林黛玉是有些小肚鸡肠,是有些娇柔做作。但我们仍从她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她的温柔与多才。我也并不否认薛宝钗很完美,她的大方,孝敬是书的亮点。但是,她在完美,也只是封建社会的塑造品,没有自己的思想,如娃娃般只知道一味的服从长辈的命令。相比之下,叛逆的贾宝玉和孤寂冷傲的林黛玉却给我另一番体会。
“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也许有人会说花谢是自然规律,又那样假惺惺的葬花呢?你们不懂,黛玉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叹自己会不会这些花一样,等到花期一过,也会像花儿一样孤零零的落下,没人问?我只能佩服作者了,黛玉葬花已经暗示了最后她悲惨的结局。
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我们要有反抗精神。如果当时薛宝钗不答应嫁给贾宝玉,那故事的结局就不会这样了。所以我们在现代这个社会,要有反抗精神,不要到以后再后悔!
红楼梦学生读后感心得收获集锦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