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的故事汇总大全合集
相关文章
亲情是世界上最难以言表的感情了,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感情,任何情感在它面前都不足一回事。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亲情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亲情的故事汇总大全合集 1
1968年,我两岁的小儿子感冒咳嗽,由于没钱看病,延误了病情,不久孩子便发高烧,昏迷不醒。妻子吓得直哭,我也心急如焚。
要知道这个小儿子可是我的命根子啊。我和妻子婚后一连生了4个女娃,42岁才有了这个男娃。我很爱这个孩子,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孩子病成这样,我真是心如刀绞,赶紧抱着他来到当地医院,医生检查后说,高烧40度,肺炎,只有用链霉素消炎退烧,娃的病才能好转。但要命的是,当时由于两派武斗,医院处于半瘫痪状态,好几天前就没有这药了,要买药只有去陕西宝鸡。那时,链霉素供应紧张,要凭医院证明才能买到。医生立即给我开了证明,催促我赶紧去宝鸡买药。
我一听傻眼了,我家在甘肃天水,离陕西宝鸡300多里,孩子急等着用药,来得及吗?可不去买药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我决定去宝鸡,可家里连给孩子看病的钱都没有,更别说坐火车的钱了。为了抢时间,我决定扒火车。医生告诉我,一支链霉素9毛5分钱,我家孩子需要6支。我想尽办法东拼西凑,只筹到5块钱,不够买6支药,我只好先去宝鸡看能买几支是几支。救孩子刻不容缓,不能再拖延了。
来到铁路边上,我选了一段弯道处,火车在这里一般要减慢速度。这时,刚好来了一趟客车,我很容易就跳上去了。可是这趟车见站就停,我心里急呀,哪能受得了火车这么慢腾腾的?半路上就跳下了车,想等一趟快车。此时,肚子饿得咕咕叫,我将腰间拴着的麻绳紧了紧,用力勒紧肚子,作好扒车准备。果然来了一趟去西安的货车,可这车太快了,风驰电掣,跟飞一样。我有些胆怯,试了几下也不敢扒上去,可一想到娃娃的病,就什么也顾不了啦,救不了娃,我活下来还有什么意思?车皮一节一节地从我眼前闪过,生死就在这一瞬间,如果扒住了,兴许娃就有救了,扒不住,被火车轧死,也算我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了。我后退两步,瞅准一个车门把手,鼓足勇气,奋力一跃。呀,右手打滑了,幸亏左手牢牢地抓住了车门把手,身体顿时飘了起来,耳边的风呼呼作响,我费了好大劲儿才将身子贴住车身,双脚踩住车门口的台阶。我深深地喘了一口气,觉得又饿又累,头昏眼花。我告诫自己要振作精神,万一昏迷过去,还不掉下火车摔死了?我挣扎着解下腰间的麻绳,先将自己拦腰捆紧,再将麻绳两头分别系在两边的把手上,这样就安全多了。我就这样站着,不知是睡着了还是饿昏了,啥也不知道了。
等我醒过来时,车已到了宝鸡,我急忙解开绳子跳下车,才走了几步,就被迎面过来的两个人吼住了。两人看样子是铁路工人,年龄和我差不多,模样凶巴巴的。他们问我是干什么的,我如实相告。他们不信,上下打量我。我掏出医生开的证明给他们看,他们才半信半疑地缓和了语气。在他们盘问我时,我的肚子不停地咕咕叫,浑身酸软,豆大的汗珠满头淌。他们问我怎么了,我说肚子饿得慌。他们互望了一下,其中一人指着前面的小屋对我说:“走,跟我走,给你些吃的。”我将信将疑,担心他们哄我到小屋后扣留我,不愿去。那人说:“你都饿成这样了,不吃点东西咋行?”他们在前头走,我跟在后头。到了小屋,那人拿出一个“金裹银”(小麦面与玉米面掺和在一起蒸成的馍)蒸馍放在我面前。天啊,我可真是遇上大好人了!我拿起馍,流着泪大口大口地吃。这馍真香呀,我都快一年没吃过这么香的馍馍了。一个馍很快就吃完了,那人问我吃够了没有,我还想吃,但不敢说,没言语,起身要走。那人拉住我,又拿来两个馍:“吃吧,管你吃个够。”看他们的眼神是真诚的,我就一边吃,一边向他们诉说娃的病情,以及这一路上的酸楚,并说他们是我碰到的大恩人,我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我只顾着吃馍,也没问他们姓甚名谁,就这样傻乎乎地一口气吃光了3个大蒸馍,才觉得有点饱了。他们又问我路费够不够,我说,这个你们别操心,不是有句歇后语么:甘肃人扒火车——死活不丢手。我就是扒车来的。他们劝我,扒车太危险,还掏出2元钱给我,让我乘车回去。吃了人家的馍,怎么好意思再要人家的钱?我不要,他们硬给。我想,给娃买药的钱不够,添上这钱就绰绰有余了。我接过钱,对他们说:我是个农民,今天受你们大恩,这辈子恐怕也还不上了,我代娃给你们磕个头吧。说着就要跪下,他们连忙把我拉住,让我快走。
我告别了这两位大恩人,去药店买了7支链霉素。药买到手,难题又出来了:药装在薄薄的玻璃瓶里,一不小心碰一碰、挤一挤就碎了,更何况我还要冒死扒火车回去,不知要碰碰撞撞多少回。这可是救娃命的药呀,弄破碎了怎么办?把药攥在手里碍事,装在兜里怕碰撞,揣在怀里也不安全。想来想去,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药挽在裤筒上,挽一圈放一瓶药,7瓶药裤腿就向上挽了七八圈。这样,既不碍手脚,又安全放心,只是苦了一条腿,大冷天赤裸裸地冻在外面。
我就这样扒上了一趟去天水的货车。回到家里,给娃用完两支药,他就从昏迷中苏醒过来。7支药没用完,娃的病就好了。
如今上了年纪,我就想在有生之年去宝鸡车站的那间小屋,看看当年给我馍吃、给我2元钱的铁路工人大哥还在不在,向他们表达藏在我心底的谢意。
亲情的故事汇总大全合集 2
我的家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可想而知家里并不富裕。我有一个5岁的弟弟。有一次我禁不住漂亮花手绢的诱惑,偷拿了父亲抽屉里的5角钱。父亲当天就发现钱少了,就让我们跪在墙边,拿着竹竿,让我们承认到底是谁拿的。我被吓坏了,低着头不敢说话。
父亲见我们都不承认就说,那两个一起打。说完就扬起竹竿,忽然弟弟抓住父亲的手说:“爸爸,是我,别打姐姐。”父亲手里的竹竿无情地落在弟弟的背上、肩上,父亲气喘吁吁骂道:“现在拿家里的,将来长大了还了得?”当天晚上,我和母亲搂着伤痕累累的弟弟,弟弟一滴眼泪都没掉。
半夜里,我突然号啕大哭,弟弟用手捂住我的嘴说,姐别哭,反正我也挨完打了。我一直恨自己当初没勇气承认,事过多年,弟弟为我挡竹竿时的样子我仍然记忆犹新。
我和弟弟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同一年,我考上了大学,弟弟也被省城重点高中录取。虽然这是喜事,可想到学费,我自己心里也犯难。弟弟先说不读了,父亲一个巴掌打在弟弟的脸上,说咋这没出息,我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们两个。说完出去借钱。我抚摩着弟弟说,你得念下去,男孩不念就走不出山沟,当时我决定放弃上学的机会了。
没想到第二天天还没亮,弟弟就偷偷拿了几件衣服和几个馒头走了。留给我一张纸条:姐,你别愁,考上大学不容易,我出去打工供你上学。我握着那张纸条,趴在床上失声痛哭。
这些年来,弟弟为我放弃了好多东西。
弟弟24岁那年,在他的结婚典礼上,主持人问他最尊敬的人是谁?他想也没想就回答:我姐。
弟弟讲起了一个我都记不得的故事:我刚上小学的时候,学校在邻村,每天我和姐姐都得走一个小时才到家。有一天,我的手套丢了一只,姐就把她的给我一只,她自己带一只手套走那么远的路,回家后,姐的手冻得都拿不动筷子了。从那以后,我就发誓一辈子对我姐好。
台下一片掌声,宾客们都把目光转向我。
我说,我这一辈子最感谢的人是弟弟。在这最该高兴的时候,我却止不住泪流满面。
亲情的故事汇总大全合集 3
“啪······啪!”清脆的声音,在夜风中游走。
房间里,站着哭泣的.我和愤怒的妈妈,她拉着我的手,狠狠地打着,每打一下我就会颤抖一下。但是,没办法,这次考试成绩不尽如意,连我自己都无法想象,更何况妈妈了,他一向都最关心我的学习,这次考得那么差,怎么不令他发火呢?
“蔡姝媛!你说!你这成绩怎么考出来的!啊?!”妈妈又打了我的手。
“我······我怎么知道啊,这次我们都考那么差······”我抽噎着,结巴地吐出了这些字。
“还狡辩!叫你平时多多复习,你就是不听,现在呢?好了吧!这一次考得那么差,吃到苦头了吧······”妈妈喋喋不休地说着,直到听到我的保证之后,让我回房了。
第二天,我顶着红肿的双眼,走出了房间,碰上了走出房门的爸爸,他悄悄对我说:“囡囡,昨天你的手还好吧,你妈不得了了,哭了一整夜呢。”我一下子愣住了,昨天妈妈也是用手打我的,没有用工具打,她也跟我分享着痛,痛在心里,又有多少隐藏在其中的爱呢?我的泪又不禁落下了。
人世间最纯真的感情莫过于亲情,它的感情是最珍贵的,珍藏好这一份亲情,你就会得到无尽的爱、与幸福。
亲情的故事汇总大全合集 4
他本是聋哑孩子,却和正常孩子一起上学,学会了说话、唱歌,还考上了重点大学。
这要感谢一位同学,一位和他同桌14年的同学。这个同桌不是别人,正是他最亲爱的妈妈。
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1999年9月1日,齐齐哈尔铁路六小一(3)班里,有两名特别的同学:一个是30多岁的妇女,在一群孩子中格外打眼,为了不影响后排同学的视线,她弓着身子,蜷缩在一个小板凳上;她的同桌是个孩子,一双空洞的眼睛东张西望,老师领着大家朗读课文,他却一声不吭……
这是一个妈妈带着聋哑儿子在上课,妈妈叫陶艳波,儿子叫杨乃斌。
1992年10月,陶艳波4个月大的儿子杨乃斌连续3天高烧39℃,生命垂危。虽然最后小乃斌脱离了生命危险,但因为高烧烧坏了耳神经,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从此陷入了无声的世界。陶艳波带着孩子四处求医,但都无力回天。
小乃斌3岁那年,陶艳波又怀孕了,她打算将小乃斌送到娘家找人带。临行前晚,看着儿子,陶艳波难掩心中的不舍,流下了眼泪。突然,一双温暖的小手伸过来,帮她轻轻地拭着泪。月光照在小乃斌的脸上,小脸上写满了对母亲的依恋和担心。没有任何言语,那温暖的小手、那关切的眼神,却完成了母子间震撼心灵的交流。陶艳波抱紧儿子,毅然决定今生只要乃斌这一个孩子。不久后,她打掉了腹中的孩子。
第二年,陶艳波去北京聋儿康复中心唇语班学习,回来后就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儿子。可唇语实在太难、太枯燥了,陶艳波就想办法在游戏中教他。一年后,杨乃斌终于学会了全部字母的发音。
小乃斌到了上小学的年龄,陶艳波担心聋哑学校没有语言交流环境,会影响儿子,便坚持送儿子上正常小学。在她的再三恳求下,齐齐哈尔铁路六小收下了小乃斌,并且同意陶艳波跟孩子一起上学,充当孩子的耳朵。
那本毕业证
求学路上,任何正常的孩子都会遭遇难题,更何况杨乃斌这样一个失去听力的孩子。刚开始,一堂课下来,杨乃斌常常是一无所获。陶艳波必须晚上放学回家后,将白天上课的内容一点点“讲”给儿子听。但杨乃斌听不见、说不出,其他孩子很容易就学会的一位数加减法,他却几个月都学不会。
但陶艳波没有放弃,越发拼命地教孩子学习和说话。渐渐地,杨乃斌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唇语,可以凭借助听器和唇语的帮助,进行一些简单的语言交流了。
一天放学回家后,陶艳波给儿子讲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小乃斌怎么也理解不了。反反复复折腾了几个小时,杨乃斌终于失去了耐心,一把将助听器扔到地上。陶艳波气得狠狠给了儿子一耳光,杨乃斌委屈得哭了:“妈妈,我为什么跟别人不一样?我为什么听不见?我好害怕……”看着儿子脸上的巴掌印,陶艳波心疼极了,哭着将孩子搂进怀里,为儿子拭去眼角的泪水,柔声抚慰:“别怕,妈妈就是你的耳朵,只要你努力,一定能学好。”
听了妈妈的话,杨乃斌好像一夜之间就长大了,学习更加勤奋,人也开朗自信起来,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陶艳波从电视里看到有一种先进的人工耳蜗,能大大提高听觉障碍者的听力,但手术费要24万元。她尽其所能地到处凑钱,终于在一个月后带着杨乃斌到北京做了安装人工耳蜗的手术。
将捕捉到的声音转换成语言,还需一个艰辛的过程,陶艳波又带着儿子开始了听力训练。一年后,杨乃斌慢慢适应了利用人工耳蜗与人交流。只是上课时他只能听懂30%,依然离不开母亲的耳朵。
为了让儿子接受更好的教育,2005年8月,陶艳波卖了老家的房子,带着儿子到天津定居。
在天津51中,校长了解到母子俩的感人经历,并在对杨乃斌进行了现场考试后,当即安排他进了实验班。陶艳波又提出要和儿子当同桌的请求:“我可以自己带小板凳……”校长笑了:“都是大孩子了,有的个头比你还高呢。”这时陶艳波才恍然记起,不知不觉间,她已经陪儿子上学6年了……
初中课程多,因为精神高度紧张,压力大,陶艳波的头发整片整片往下掉。看到妈妈这样,杨乃斌很是心疼,他在网上看到吃何首乌能长头发,便买来何首乌熬成汤药给妈妈喝。
2008年6月,杨乃斌以优异的成绩初中毕业,学校特别向教委为他申请了一张毕业证。毕业典礼上,校长让杨乃斌亲手将毕业证送给妈妈。那一刻,整个操场静了下来,杨乃斌走上前向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当他抬起头时,已泪流满面……
这不是奇迹
2008年9月,杨乃斌考入了市重点——天津市民族中学。
高中3年里,杨乃斌和妈妈仍然坐在第一排。高中的孩子比陶艳波的个头还高,她不需要再坐小板凳了,可长年累月保持如此姿势,她的腰真的弯了,背也驼了,而儿子却一天天高大英俊起来。
上课时,只要老师不板书时,陶艳波就将老师的提问快速记录下来,拿给儿子看。45分钟一堂课,她一秒钟都不敢走神,每上一节课就像是打了一场仗,手上、身上全是汗。高中3年下来,陶艳波的课堂笔记整整装满了4个大箱子。
紧张的“教学”生活让陶艳波身体严重透支。上小学时,陶艳波视力还很好,到了初中,已经要戴眼镜了,高二分科后,她的视力更是大不如前,近视增加到500度,鬓角也有了缕缕白发。但她的辛苦付出没有白费,杨乃斌不仅学习不断进步,听力也大有长进,在课堂上可以听懂讲课内容的50%了。
高中3年很快过去,离高考只有两个月了,母子俩开始了全力冲刺。陶艳波白天要全神贯注地记笔记,放学后还要做饭。每天,都是儿子上床休息了,她才赶紧洗衣服、收拾屋子。一天晚上,擦地板时她一下子晕倒在门边,被儿子发现时已是凌晨时分……
2011年6月,杨乃斌参加了高考,并以568分的成绩被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录取。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陶艳波心里无比自豪:“别人的孩子19岁上大学,我儿子也是19岁上大学,一点儿没耽误,我为我儿子感到骄傲!”
为了让儿子将来能顺利融入社会,陶艳波极力支持儿子参加大学期间的各种活动,杨乃斌的听、说能力都得到了快速提高,可以和老师同学流利地交流了。后来,他还跟着同学们学会了唱歌、跳舞。2012年1月,杨乃斌参加大学一年级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所有科目均以良好以上的成绩获得通过。
新学期开学后,杨乃斌提出不再要妈妈陪读了,他要独自开始学习和生活。陶艳波同意了,13年了,三口人的生活一直靠丈夫一人维持,她想出去找份工作,帮丈夫减轻一点儿经济负担,也好尽快攒够钱给儿子的另外一只耳朵植入人工耳蜗。如果儿子两只耳朵都能听到声音,他的生活将大有改观。
2012年2月11日,陶艳波被评为天津“真情2011都市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的直播现场,杨乃斌一曲声情并茂的《世上只有妈妈好》,让陶艳波泪如雨下。主持人问陶艳波:“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你创造了这个让石头唱歌的奇迹?”陶艳波轻轻拭去眼角的热泪,说:“我觉得这并不是奇迹,任何人都可以做到,只要他相信石头也能唱歌……”
亲情的故事汇总大全合集 5
他是一位农民,又是一位慈父,为了深爱着的儿女,他辛勤劳作,经过多年的努力,成为富甲一方的庄园主。他的土地富饶肥沃,面积很大,边界是一处陡峭的悬崖,崖下是潺潺的河水。
一天,他把最小的儿子带在身边,到庄园里去查看。孩子才5岁,见什么都新奇,趁父亲不注意就溜到园子里,一个人玩开了。正午时分,他发现儿子丢了,四处寻不见,最后,在小河里发现了儿子的尸体。
遭遇如此不幸,他简直要发疯了。为了能够天天“看见”儿子,他在庄园里垒了一个小坟冢。每天黄昏,他都步行到陵墓前,伫立在风中忏悔,伤心欲绝。
这一年是公元1797年。
又过了好多年,他家道中落,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庄园。出于对儿子的爱,他对承买人提出了一个要求:我儿子的陵墓必须作为土地的一部分,永远不要毁掉。他将这一要求郑重地写进了契约。
墓草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一年年过去,土地的主人换了一茬又一茬。在百年流转的过程中,孩子的名字都流失了。但是这个无名孩子的陵墓在一张又一张契约的保护下完好无损。
几十年后,这块风水宝地被政府圈定为格兰特将军的陵园。纽约市政府遵守关于墓地的契约,把这个无名孩子的陵墓保留下来。格兰特将军就安葬在这个无名孩子墓的旁边。孤独百年的孩子,有了一个伟人做伴。格兰特将军是美国第18任总统,南北战争时期的北方军队统帅。这么一个英武的将军,改变历史的风云人物,死后竟与一个无名孩子毗邻而居,这不能不算是世界一大奇观。
1997年,即孩子死后的200周年,时任纽约市市长的朱利·安尼来到已是河滨公园一部分的格兰特将军陵园,隆重纪念格兰特将军逝世120周年。与此同时,朱利·安尼市长作为土地主人的代表亲自签约,承诺要让无名孩子的墓永远存续下去,并把这个故事刻在墓碑上,竖在无名孩子陵墓旁。如果孩子父亲在天有灵,知道契约流转百年依然不变样,一定会含笑九泉。
诚信如金。无疑,这个孩子和他的父亲是幸运的。诚实守信,对于整个人类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幸运。
亲情的故事汇总大全合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