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文章经典总结
相关文章
怎么能当好一个教育者,怎么能更好的帮助学生们学习呢?我想这是任何一个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教育教学理论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什么是教育文章经典总结 1
这些天放假在家,看到了不少,听到的也不少,其中最多的也莫过于老师管不住学生的事了。对此心中很不是滋味。
其实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人,他们有人一样的情感。如果可真你上课,孩子就不把你放在眼里,这就应该引起我们教者的深思了。
本人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威信,首先你必须关注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全体起立时,有经验的老师他不会立即与学生问好的,而是神情严肃地先将目光扫视全班每一个同学的脸,特别是课堂表现不好的同学,停留的时间会略长一些。这也就是要告诉他,老师很在乎你。也正是在你扫视的过程中,班级会立即安静下来,而且全班站姿标准,目光都要向着你老师。在课堂上,我们老师还要时刻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人们常说,老师的眼睛会说话。是的,老师的眼睛就像探照灯一样,上课过程中要随时扫过每个孩子的脸,要随时与孩子形成无声的交流。这样孩子在内心就会有所顾虑:我要坐好,我不能与别人讲话,我更不能做小动作……不然老师会很快注意到我的。如果真有人做动作了,或分神了,我们也不必点破他或批评他。可以立刻让他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或者让他复制一下你刚刚说的话。即使回答不了,也没关系,我可以为他再说一遍,一定要让他回答出来,并就势表扬他或委婉地说:“你看,只要听得认真,你的记忆力还是超牛的!”你眼中时刻都有孩子的存在,孩子又怎么会忽略你的存在呢?
其次,我们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其实我们不少老师,见到好成绩的学生是满心欢喜,见到问题学生就整天板着个脸。殊不知,你越是这样,学生越是瞧不起你!而课堂上与你捣乱的正是这些同学。一般情况下,当这些问题学生犯错时,我是不会轻易地在课堂上批评他,而是在下课,或者是发现他有哪怕是一点点的闪光点时。我总是会找个没人的地方,耐心地说服他。(切忌不可公开化,因为每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大多会从情感上攻破他。比如:老师认为你真的很聪明,你看今天课堂上那个问题,你回答的角度比班里的任何人都好,这说明你不笨,你完全能学好!(先让他对你排除敌意)再看,为了你的学习,你的爸妈起早贪黑出去打工,他们容易吗?不为了你,他们也没必要这么辛苦!你看每天我们吃得饱饱的,穿的好好的,每天还不忘给你零用钱,你说你不认真学能对得起谁呢?(当然你必须对学生情况很熟悉)这样让他自己感到很愧疚。如果孩子感动流泪了,那你也便大功告成了。像这样处理,孩子会在内心尊重你的,上课自然也就积极配合你了!
接着,我们老师应该准备好每一节课。现在,我们有些老师对自己上课的内容一点都不熟,上课就看教案,试想他哪有功夫去关注他的学生呢?孩子毕竟是孩子,你关注不到他,课堂时间又那么长,你讲的只不过是照本宣科,自然吸引不了他。他当然只有讲话、做动作了。如果每节课的内容我们都能熟记于心,运用自如,这样你就能时刻关注你的学生。当他做动作,或讲话时,你的目光紧紧地直视他,直到他低下头或脸红为止,这要比“不要讲话了,不要做小动作了……” 要强一百倍,甚至一千倍。
最后,我认为我们应该把答题的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随时真诚地表扬与激励他们。课堂上,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们尽量让那些基础不好的孩子来回答。答对了,我们老师应该带领全体同学给予他热烈的掌声,并借机予以表扬与激励。如:你的反应真快!你的叙述真流畅!你的声音真洪亮!等等。对那些难度较大 或中档的问题,我们可以让尖子生或中等生回答。每人的回答,我们教者都要相机予以表扬与激励,甚至是夸大的。每节课,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回答老师的问题,甚至是多个问题。你想想:我回答问题了,老师同学们都会送我掌声,甚至还有许多表扬鼓励的话,心里自然是甜滋滋的。心里一甜,情绪自然就会高涨,大脑皮层就会得到激活,人自然也就聪明起来了。其实孩子本身没有聪明与笨之分,关键是看我们老师们如何去激活了。孩子们都参与到你的课堂上来了,你说你还会为纪律操心吗?孩子在你的课堂上,等到了重视,你说你还会没威信吗?
什么是教育文章经典总结 2
我们好多家长教育孩子,总是以家长自居,以一种孩子与家长不就是父与子母与女的关系吗?对,这是庸无至疑的。但你只说对了一半,除了这一层关系,你们还有重要的一层关系:朋友关系。也许有的家长他们明白这一层,只是运用不得当,没有收到好的效果。有好多家长,都在试图与孩子交朋友,或许是因缺乏耐心,或许是因为没有完全放下手中的权力,而没有成功。
我要说的是,教育孩子,家长与孩子首先做朋友,其次再做父母。记得,有一位母亲曾对我这样诉苦,孩子小的时候,很听话,很乖,她说啥就是说,觉得很幸福。可孩子大了,反而不省心了,常常与自己做对,你说让他东,他偏去西。用她的话说,孩子如今大了,翅膀硬了,用不着她了。其实,孩子长大了,他对事物有了他的认识和看法。作为母亲对孩子的变化不甚了解和尊重,一味只看重自己作为家长的权力,强权强政,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心理,事事与自己做对,致使强权不得实施,而配感失落。
教育孩子,家长要以孩子的朋友自居,随时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与孩子交流态度要诚恳,语气要亲切,要有耐心和爱心,不厌其烦的让孩子真切感受到你爱他,真心诚意的帮助他,和他交朋友。遇到问题,家长不要急于发表意见和看法,要让孩子谈自己的认识和看法,若孩子的看法和认识对,家长要支持孩子,若孩子的看法和认识不对或不完整,家长要帮孩子补充或纠正,要把问题分析的清清楚楚,让孩子理解的明明白白,做的心服口服。
若家长错了,要及时的改正并向孩子道歉。只有这样平等相处,孩子才能放下思想包袱,无所顾虑的敞开心扉与你交流,通过交流你对孩子的学习,身心健康情况了解于心,你就会享受到与孩子零距离相处的快乐。记得有一次,女儿有一道数学题做错了,我提醒她。她就讲了她做题的思路,觉得她做的对。我让她重新审题,认真分析,找出错误。她看过后,还是坚持己见,没有走出误区。于是我就一步一步的与她分析讲解,她似有所悟,我进一步画出具有直观性的图形,她一看就明白了。她改正了那道错题,还对我说了谢谢。因帮助了她,我感到非常快乐。
什么是教育文章经典总结 3
看到这行标题的时候,你一定以为说的是别的家长吧!其实这里说的是每一位,每一位家长!中国完形教育著名的亲子教练陈鹏宇老师,经过大量案例的积累,探究出父母如何用自以为是的爱毁掉原本自信快乐的孩子的十条共性问题,你不妨对照一看。
1.寄予孩子很高的期望且追求完美 通常的说法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为了不使自己失望,只能给孩子不断地施压。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会迎合家长、迎合老师甚至迎合社会评价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这样的优秀,往往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 “优秀”是一把双刃剑!当孩子为了家长的期许不断迎合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自我,他的生命状态不再自在和流畅!他只能紧紧地抓住他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来的“优秀”!这样“优秀”的孩子,是一枚炸弹!随时会被引爆,不是炸伤别人,就是炸坏自己!有一个统计数字,大学中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有23%在初高中被公认是“很优秀”者。
2.孩子不令自己满意时贬损他、责罚他 其实孩子不能让父母满意的时候已经很负疚,这个时候最需要来自父母爱的陪伴、协助和支持。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被自己的情绪支配,只想着:你是我孩子,你要给我脸上贴金,你要让我有面子,你不能丢我的脸!然后用你自己奇多的规条和框框来束缚孩子。但是孩子往往越束缚越叛逆,你越管,他越不要听! 鹏宇老师家的宝贝女儿在有一个假期刚开始的时候天天打游戏,晚上打到12点才睡觉。家里的妈妈、姨妈和姥姥都沉不住气了:这天天打电脑,作业不写怎么办!指责孩子,孩子鼻孔朝天“哼”一声,依然故我。鹏宇老师那次出差回来,正赶上妻子为此事犯愁。他进了女儿的房间:女儿回头叫了一声“爸爸”。他说:玩电脑呢,没事,你玩!然后手放在女儿的头上,半开玩笑说:爸爸给你传送一些爱的能量,别耽搁你玩,你继续玩吧。十几分钟后,他松开说:好了,不想玩了就早点休息啊,别累坏了! 那天晚上,女儿十点半就睡了。 给孩子一些空间,让孩子在负疚的状态下仍然可以得到爱,孩子才会有顺从以及有自我负责的可能。在孩子做了令你不那么满意而他自己也深知的事情时,无言地陪伴,单纯地给予孩子爱的支持更显得重要!
3.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比 这是所有家长的通病。鹏宇老师说:当你把“比较”的枷锁套给孩子,孩子就永远无法幸福。他会一点一点从父母那里学会“比较”,并且用“比较”杀掉自己的自信,让自己永远被“比较”来的“痛苦结果”所折磨。 家长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每个孩子都自有一份属于他的优秀之处!不要用比较杀伤孩子的自尊了!
4.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 你考第一名就买旅游鞋!你进入前五名我们就全家去旅游!很多家长都把这个视为一种对孩子合理开明的奖惩举措!殊不知,这带给孩子潜意识的讯息是:符合爸爸妈妈的标准,才是被爱的。然后孩子会为了得到父母的爱付出失去自己的代价! 鹏宇老师对女儿学习从没什么要求,甚至戏谑说:“不要考前几名,考前几名被老师盯上就麻烦了!”可是有
次女儿考了第三名,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她对爸爸说:爸爸,今天请我吃肯德基吧!这个爸爸说了:好啊!不过爸爸不是因为你考第三名才要请你。爸爸爱你,即使你考倒数第一倒数第三,想吃肯德基了,爸爸也会请你的! 孩子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知道了。你的她心里怎样,还用说吗,幸福着呢!
5.数落孩子的不是 家长最乐意数落孩子、教导孩子!教导是每个家长都尤其热衷的一件事情,有人从教导中感受到自己的威严,有人从中体会征服的快感。全不管孩子是在嘴上服气,还是心里服气!然而,最好的教是“不言之教”。数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让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让孩子丧失自尊。
6.预言孩子没出息 预言孩子没出息有两种后果,一是你越说他没出息,他越没出息,完全丧失斗志和学习能力,最终实现你的预言!另一种孩子,你说越说他没出息,他越要证明自己有出息,但是一辈子活在“证明”中,失去自我,也丧失了生活的智慧和让自己幸福的智慧。 有一个农村长大的女孩子,她上面有个哥哥。从小父母就偏爱哥哥,认定哥哥比她有出息。她心里很委屈、很不服气。所以自我砥砺,一定要争口气给父母看看,看看她是不是能把哥哥比下去。后来她果然比哥哥成绩还好,考上大学,有不错的工作,成家立业。但是因为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证明给娘家看,久而久之令她的丈夫忍无可忍,要和她离婚……
7.代替孩子做选择 孩子的心理独立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3岁、9岁和12岁。小的时候,孩子自己吃饭,父母应关怀而不干涉,不要说你都吃到衣服上了,我来喂吧!再或者孩子想穿什么衣服你也要代为选择!还有不声不响为孩子报了钢琴班,都是不智之举。 家长总是在用“自己的头脑”操控孩子,但是忽视了代替的过程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过程。你剥夺了孩子某方面的成长,孩子就丧失了某方面的能力。
8.限制孩子做他想做的事 父母喜欢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 然而孩子的天性是,你越不要我这样,我越要怎么样!
9.总是担心孩子 不认为孩子有控制能力,不认为孩子其实可以!所以——你得到不想要的结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担心!你担心孩子早恋,孩子一准早恋;你担心孩子网瘾,孩子一定网瘾! 有个妈妈在孩子还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在经过一间网吧时警告孩子:看见没,这是网吧,很多孩子一进去就变坏了,你可不能进去!一天又一天,一开始孩子不明白,但是心里好奇极了,终于有一天孩子忍不住,要走进这间网吧看看。再后来孩子网瘾了!孩子是否自信,取决于父母对待他们的态度。
10.不相信孩子 不相信孩子的根源是父母不相信自己。当孩子对妈妈说:没事,我一个人在家写作业,你去忙吧!妈妈一关上门就想,孩子一定在家玩电脑呢!这样的反应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信任我、不喜欢我、不尊重我!不相信孩子就是在毁灭了孩子的自尊。父母总是努力把自己的孩子朝着成功的方向培养,致力于培养孩子成“才”,而忽视了孩子要先“成人”的问题。以至各种各样的问题孩子越来越多。 鹏宇老师认为: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平静和喜悦的过程,平静和喜悦的状态就是爱!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心量拓宽的过程!改变孩子很容易,当你“容”下孩子时,孩子就“易(改变)”了! 父母小小的改变,孩子大大的不同。
什么是教育文章经典总结 4
每一位家长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每一位家长是否认识到孩子第一任老师的重要性?孩子一出生,就和我们相濡以沫的生活在一起,他们每时每刻耳熏目染地学习着父母的一言一行。我国有句俗话说得很好,即生动又风趣,“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这说的是动物的习性,其实,刚生的幼鼠是不会打洞的,只是后来跟成年老鼠学的。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印度电影,什么名字忘记了,故事情节却记得清楚。说一位法官在判处一个贼时,说贼的儿子一定是贼,而好人的儿子一定是好人,贼当时也辩解过,法官只是嗤之以嚊的对他嘲笑。
贼出狱后,利运机会把法官的儿子弄到手,把他培养成贼,从而否定法官的断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孩子会以身边的人为榜样,去学习他的一举一动。孟母三迁的故事,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其实孟母一再的变迁住宅环境,就是为了给儿子找到一个好榜样,让儿子去学习。记得有一个笑话,说有一对夫妇,嫌老娘是拖累,用竹筐装老娘抬出去要扔掉,被儿子看见了说“扔掉后把竹筐拿回来。”夫妻二人问为什么?儿子说以后扔你们时用。虽然是笑话,却值得人深思。女儿三岁时,有一次我喝完矿泉水把瓶子送进垃圾箱,女儿也把瓶子送进垃圾箱,那一幕,至今回想起来让我倍感温馨感动。所以说,家长给孩子树个好榜样至关重要。
什么是教育文章经典总结 5
趁着寒假的空闲,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践。他以蕴含丰富的教育思想宝库,为我们提供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给我们以启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启发的是陶行知先生的两段名言:
1.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科书与以往传统教科书有很大改变,多以学生生活、活动为主,但是每个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认知情况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选用上也不同。教材内容是死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来创新教材,自主创新“活教材”,以实现创新教育。
2.“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历久弥新。他的思想与我们今天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观点可谓不谋而合陶先生说:"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及挥出来."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造意识,实施创新教育。彻底的解放学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创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创造之路,也只有这样我们的素质教育才不会是一句空话。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谓极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他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理论,无不闪烁着创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在新课改中的渗透与运用,会让课程改革更好地发挥出实效,促进新课改的推进
当前我校实施的高效课堂。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学自己掌握知识,并通过生教生,让学生去独立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什么是教育文章经典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