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传说故事初三参考模板
相关文章
神话故事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劳动者的愿望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初三神话传说故事,欢迎查阅。
神话传说故事初三参考模板 1
话说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境内有一处山青青如画、水滟滟生波,常年仙气缭绕,让人心旷神怡的所在,谓龙湾国家湿地公园也。新化龙湾国家湿地公园以新化县琅塘镇、荣华乡境内的21公里迤俪资江为主线,将千岛湖、礼溪湖、乐溪湖、晚坪湖等11个形态不一、景色怡人的湖泊、水库连接为一体,总面积达2504.9公顷,众多江心岛、湖心岛散落其间,星罗棋布、不可计数。
新化龙湾国家湿地公园的水域形状从云端俯瞰,乃是一条腾云驾雾的巨龙,这片水域处于古梅大地的核心腹地,正是当年龙族潜修的圣地,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古天下神龙出梅山。
“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灵异神物,华夏民族的图腾,与白虎、朱雀、玄武一起并称“四神兽”,是中华文化的象征之一。《本草纲目》称“龙有九似”。小者名蛟,大者称龙,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说到龙,首先想到是“四海龙王”,而实际上四海并非龙王的大本营。《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诸天“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116名龙王名字。也就是说“四海”只是龙王的派驻地之一,而龙族真正的大本营其实是在古梅山大地。
咱们上文说过,梅山大地乃盘古的心房幻化之地,也是女娲补天暗留的隐秘通天之处——“雅天门”,此间万物皆有灵气,是天、地、人、妖修行的首选之地。龙族也不例外,早在很久以前就将梅山做为其潜修的大本营,尤其现在的新化龙湾国家湿地公园区域,更是其培养龙族精英的主要基地。四海原本无龙,正是因为龙族进入梅山区域潜修之后,修为日进,法力大增,方才成长出一批佼佼者,并为天庭赏识委以重任。其中最著名的当数敖广、敖钦、敖润、敖顺四兄弟,被玉皇大帝任命为“封海大吏”,分别出任四海龙王。
现在有句话叫做“神龙见首不见尾”,而当时的梅山大地,龙踪随处可见,就如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描述的一样:见龙在田、龙战于野、飞龙在天、双龙取水……诸天龙族修练于山川、四海龙族修练于溪河,现在的娄底好多地方都以龙命名,都是因为当时有龙在此修练而得名,最著名的当属九龙池、梅山龙宫、波月洞、龙山、九龙峰等处,尤其现在的世界溶洞极品梅山龙宫,更是四海龙王在梅山的行宫,有九层洞穴,探明长度2870余米,已开发游览路线1896米,包括长466米世界罕见的神秘地下河,有龙宫迎宾、龙宫仙苑、龙宫风情、龙凤呈祥等六大景区;而九龙池内则有九股清泉注入,据说可通五湖四海;其它小地名更是数不胜数,龙塘、龙爪塘、双龙、龙潭……不一而足。
今天在这里,单说一个地方,那就是新化县城北部40公里处的白溪。白溪古镇是蚩尤活动地和梅山文化的发祥地,古镇八景中外知名,传说中资水四十八溪,溪溪产一绝,而白溪一绝就是白溪豆腐,说到这白溪豆腐可是大有来头。
白溪为资水支流,因水流湍急,原名“沛溪”,何以后来改名白溪呢,那是因为西海龙王敖闰的三太子小白龙当时正是在此修练,小白龙修练功成之时,整条溪流白雾弥漫,暗香涌动,数日不散,这是人们就将“沛溪”改称为“白溪”一个原因,还有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小白龙在此修练之时,为当地百姓掘有一井,此井非同寻常,井水甘甜清冽,为四股清泉汇聚而成,正是小白龙引来的四海龙宫之圣水。此井不仅解决了当地百姓的饮用问题,而且还让当地人延年益寿,而更神奇的是,当地百姓取此井之水制作的豆腐更是晶莹剔透、细腻爽滑、奇香扑鼻,让人闻之流涎,见之嘴馋。夸张到什么程度,白溪豆腐后来竟然成了龙族进献玉帝的贡品,也就是说,这白溪豆腐不仅是人间美味,而且还是天上佳肴,就连大罗金仙也难以拒绝其美味、抵挡其诱惑。
因为这白溪豆腐毕竟是龙族进献玉帝的贡品,所以即便是天上的神仙,能吃到的也为数不多,而据说白溪豆腐不仅味道绝妙,还有美容养颜之功效,广寒宫的嫦娥就最好这一口,玉帝怜香惜玉,有心多给嫦娥送点,又怕王母娘娘多心,也只能隔三差五地偶尔送去一盘,弄得嫦娥总是在桂花树下翘首启盼。
这日,玉帝又差人送来白溪豆腐一盒,嫦娥迫不急待地刚要品尝,正好天篷元帅巡视天河至此,这货最是好吃,闻得异香,已然流涎,待见到嫦娥手中豆腐,瞬间馋虫上脑,疾步抢上前去,只道“仙女姐姐,拿来与我尝尝”,在这当口,嫦娥总肯将它拿出来,急匆匆只把那豆腐往怀里揣,只想藏起来。不曾想,这天篷元帅竟然鬼使神差地扑将过来,把那大长嘴拱了过去,这下子不仅吃到了白溪豆腐,还吃了嫦娥的豆腐,扰出了天大麻烦,后面的事大伙都知道,就不用我多说了(呵呵,“吃豆腐”原来就是这么来的)。
再说那小白龙敖烈,因与其父发生冲突,纵火烧了西海龙宫殿上玉帝所赐镇海明珠,触犯天条,犯下死罪。好在一来幸亏大慈大悲的南海观世音菩萨出面求情,二来玉帝看在小白龙常年敬献白溪豆腐的份上,才免了死罪,也正是这白溪豆腐救了小白龙一命,才让其有了修成正果的因缘。 《西游记》第100回是这样写的,如来又叫那白马:“汝本是西洋大海广晋龙王之子,因汝违逆父命,犯了不孝之罪,幸得皈身皈法,皈我沙门,每日家亏你驮负圣僧来西,又亏你驮负圣经去东,亦有功者,加升汝职正果,为八部天龙马。”
据说小白龙修成正果后,感念当初白溪豆腐的救命之情,又为梅山大地做了不少好事,梅山子民为纪念于他,将他做过福报的地方,以“马”命名,有白马寺、石马山、天马山、白马水库等等不知其数。而白溪豆腐也更加有名,不但是仙家的贡品,也成为佛家的贡品,此习一直流传至今。据说乾隆皇帝私访江南时还亲笔题写了“走过天下路,白溪好豆腐”匾额。
好了,亲爱的们,神奇娄底走起,来一场“吃豆腐、觅龙踪”的梅山之旅吧!
神话传说故事初三参考模板 2
“耕读世家,勤俭立业”,在位于崆峒岛和芝罘岛之间的扁担岛上,春节人们很喜欢张贴这样的对联。据说,这背后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每年七夕之夜,牛郎都用一条扁担,挑着一双儿女,来到天河畔与织女相会,这种真挚的爱情,感动了无数痴情男女,在七月初七之夜,仰望星空,为他俩祝福。太白金星知道后,驾云前去考察,在乡间草房,见老实巴交的牛郎,拉扯着两个孩子生活,十分不易,很是同情,便让牛郎到天宫学府读书深造,待取得文凭,安排工作,将他和孩子,调到天宫和织女团圆。
牛郎到学堂后,看见学友你邀我请,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初时很不习惯。久之,心生羡慕,渐渐起了花心,对那条随身携带的扁担也越看越不顺眼:“比比人家,看看自己,咱以前过的那叫什么日子!不是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吗?等我金榜题名,戴上乌纱帽后,金钱有了,地位有了,天上仙女可着我娶,织女也该休了,这扁担还有啥用……”他随手把那条扁担扔出窗外。于是,伴他十余年的扁担,忽悠悠直落在崆峒岛和芝罘岛中间,派上新用场,担起了这两座岛屿。牛郎丢了扁担后,这年的七月初七,他自然没有挑着一双儿女,到鹊桥上与织女相会。
牛郎毕竟年岁大了,读书实在不行。但是,一辈子做个牛倌,他又于心不甘。为过一把官瘾,他把书撕了,折叠成一个精致纸制的乌纱帽。又找来剪子,用硬纸板剪成两根长长的乌纱帽翎子,插在帽子两侧,戴在头上,对着镜子,自我欣赏。
太白金星得知牛郎当年七月初七之夜未按期赴约,织女悲痛欲绝的信息,便来找牛郎责问。正巧,看见牛郎头戴纸制乌纱帽子,踱着方步,口中还念念有词:“当官好,当官好,天上仙女任我挑……”他怒不可遏,上前狠狠地扇了牛郎一巴掌,打落了乌纱帽左边那根翎子。只见那官翎飘飘悠悠地往下掉,落进大海,刚好与牛郎的扁担叠在一起,成了一座扁担状的岛屿。
后来,扁担岛上人家春节张贴对联,多用“耕读世家,勤俭立业”,就是告诫子孙读书识字,考取了功名,也不要忘了耕种人家的本分。
神话传说故事初三参考模板 3
女娲补天后,天地还没有完全恢复到原貌。据说从那以后,西北的天空,就开始略有些倾斜,因此太阳、月亮、星星都不自觉地要朝那边跑,落向倾斜的西天;东南的大地,陷下了一个巨大的深坑,所以大川小河里的水,也都不由自主地要朝东南奔流,将水源源不断地灌注到那里,就成了海洋。
人们或许会发愁:大川小河的水,这么天天地向海洋灌注,难道海洋就没有涨满的一天吗?如果涨满了,海水漫出来,又将怎么办呢?人类岂不是又要遭殃了吗?
请不要发愁。据说在渤海的东边,不知道几亿万里的地方,有这么一个大壑,这个大壑之深简直无法预测,名叫“归墟”。百川海洋里的水,通通往这儿流。归墟里面的水,总保持平常的状态,既不增加,也不减少。
归墟里面,有五座神山,就是岱舆、员峤、方丈、瀛洲、蓬莱。每座神山高三万里,周围也是三万里。山和山的距离是七万里。山上有黄金打造的宫殿,白玉筑成的栏杆,是神仙们安乐的家。那上面所有的飞禽走兽都是白色的。到处都生长着珍珠和美玉的树,这些树也开花结果,结的果子就是美玉和珍珠,味道非常甜美,吃了能够长生不老。
仙人们都穿着纯白的衣裳,背上生有小小的翅膀。经常可以看到这些小仙人,在大海的上面、在碧蓝的高空中,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着,往还于五座神山之间,探望他们的亲戚朋友。仙人们的生活是自由、快乐而幸福的。
在快乐幸福的生活中,唯有一件事情不妙:原来这五座神山都是漂浮在大海上的,下面没有生根,一遇风波,便会漂流不定。这对于神仙们彼此往来,颇有些不便。
有了这样的困难,他们就派代表到天帝那里去诉苦。
天帝知道了这种情由,也担心这几座神山会漂流到天边去,诸神无家可住。因而便叫海神禺强,派十五只大乌龟,去把五座神山用背驮起来。一只驮着,其余的两只便在下面守候着,六万年交换一次,轮流负担。
这样一来,神山果然稳定了,住在山上的神仙们,都快乐、平安地过了许多年。
不料有一年,龙伯国的一个大人来到这里,做了一次无心的捣乱。
他闲来无事,有些发闷,带了一根钓竿,到大洋中去钓鱼。走了没有几步,这几座神山便给他周游遍了。举起钓竿来一钓,六只大乌龟接二连三地被他钓上来了。他不管三七二十一,背着这几只乌龟,就回家去了。可怜岱舆和员峤两座神山,却因此漂流到北极去,沉没在大海里。住在这两座神山上的神仙们,都慌慌忙忙地搬家,带着箱笼帐被在天空中飞来飞去,累得大汗淋漓。
天帝知道此事后,大发雷霆,便把龙伯国的土地削小,把龙伯国人的身量缩短,以免他们再出去到处惹是生非。到伏羲神农时候,这一国人的身量虽然已经缩短到无法再短的程度了,但据当时一般人看来,他们依然有好几十丈长。
归墟里的五座神山,沉没了两座,还剩三座,就是蓬莱、方丈和瀛洲,还叫那些大乌龟好好地用它们的背背负着,直到以后若干万年,再没听说出过什么乱子。
神话传说故事初三参考模板 4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节日故事来源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我国农村的一个传统节日,名曰“龙头节”。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此时,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正是运粪备耕之际。
故事一: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故事二:
民间相传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大唐高宗李治驾崩后,武则天当权,先立其子李哲、李旦为中宗、睿宗,又先后废去。于永昌二年(公元690年),废唐改周,自立为帝,称周武皇帝。
这事惹恼了玉皇大帝,他传命太白金星告诉四海龙王,三年内不得降雨人间,以示惩戒。当年从立夏到寒露,150多天滴雨未下,因致大地干涸,庄稼旱死,许多地方连吃水都非常困难,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种.种人间惨象,被掌管天河的玉龙看在眼里十分不忍,他冒着违犯天条的危险,张开巨口,喝足天河之水,私自布雨,解救了天下黎民百姓,但却招来了玉帝恼怒,将玉龙打入凡间,压在一座大山之下受苦。山前还立了一通石碑,上面刻有四句话:“玉龙行雨犯天规,应受人间千秋罪,若想重上凌霄殿,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经过这里,看了碑上的这些字,才知道玉龙为救百姓行雨,却被压在这里受苦。为了救出玉龙重上云天,再掌天河,人们决心找到开花的金豆,但却苦苦寻找不到。
找啊、找啊,直找到第二年的农历二月初一,恰好街上有集,一个老奶奶背着一布袋苞米粒赶集,因布袋口没扎结实,走着走着布袋开了,金黄的苞米粒撒了一地。人们看了,高兴极了,这苞米粒多像金豆呀!如果放在锅里炒,不就爆出金花了吗?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全都知道了。大家商定,第二天,二月初二一齐行动,大家都爆苞米花。
这情景被玉龙看见了,好不欢喜,就大声喊道:“太白老头儿,金豆开花了,还不快放我出去。”太白金星老眼昏花,看了看,果然是金豆开花,便将压在玉龙身上的大山移开,玉龙顺势一跃腾空,再降甘霖。
从此之后,二月二炒苞米(或者炒黄豆)成了习俗,一年一年传了下来。
实质
实际上是过去农村水利条件差,农民非常重视春雨,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保佑丰收,从其愿望来说是好的,故“龙头节”流传至今!
“二月二剃龙头”
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中国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红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每逢二月二这一天,家家理发店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兴隆。
另外,在我国民间流传着“正月剪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而中国人素以龙为图腾,这一天“剃龙头”,体现出人们祈求神龙赐福的美好愿望。
神话传说故事初三参考模板 5
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他牛头人身。由于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
在女娲补天之后,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又有神农氏生于姜水之说,姜水在今宝鸡境内,这也是为什么会有炎帝和神农氏是否为一人的争议,应是在神化他们时弄混了,袁珂先生把其列为一人;再《礼记》据此又称神农为烈山氏,盖皆因其行多名号所致),出生了一个小孩。说来奇怪,在他刚出世,石洞周围自然涌现了九眼井,这九眼井里的水彼此相连,若取其中一眼之水,其它八眼皆会波动起来。这个孩子天生异相,身体是透明的,五脏六腑清晰可见,头上长有两只角,牛头人身。看到的人们都说这是天神下凡,九眼井是他带来的吧。于是在他长大后,大家推举他为部落首领,因为他们居住在炎热的南方,就自称炎族,称他为炎帝。有一次炎帝看见一只红色的鸟衔着一串像种子的东西,炎帝看见鸟儿把它吐了出来,炎帝拾起来,鸟儿围住他飞了三圈,又唧唧啾啾地叫了一阵飞走了。炎帝认为这是天帝派红鸟送来的食物种子,便把种子埋在土里。又用木头制成耒耜,教人们松泥土,并掘井灌溉禾苗。这年秋天,一大片禾苗成熟了。人们多高兴呀!大家感念炎帝的功德,都称炎帝为神农。这样周边的部落又称炎帝部落为神农部落,而称他为神农氏,即农业部落的首领。(“氏”的原意是一种神祇,在原始社会代表部落首领的公用称呼,只是后世的学者将其解释为神祇,这和后来兴起的中国神话学有关。)
神农氏为五氏出现以来的最后一位神祇,中国诸神创世造人,建屋取火、部落婚嫁、百草五谷、豢养家畜、种地稼穑等等一切为人民生活所做的准备全部完成了,中国神话时代结束,传说时代到来。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耜,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德称氏,故为炎帝,尊号神农,并被后世尊为中国农业之神。
神话传说故事初三参考模板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