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大全 > 知识百科 > 育儿知识

幼儿溺爱的危害范文参考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以前,孩子习惯了有困难找父母,越小的时候,父母能帮孩子解决困难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那时的挑战的难度不大,但孩子越大,遇到的挑战就越大,父母能帮孩子解决的可能性就越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育儿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溺爱的危害范文参考 1

给孩子自由不是放任,更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给孩子选择、尝试和犯错的权利,让孩子从中获取成长所必需的生活经验。

当孩子从父母这里获得充分的爱,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感,在他遇到问题时,总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帮助,他自然会对父母表达出依恋和信赖。

爱孩子,离不开对他心理的体贴,无所谓的小事,视而不见,不让孩子难为情。我们什么都不说,以愉悦而豁达的心态对待孩子,孩子会调整自己的——多余的提醒和安慰只是满足了家长,却给了孩子不信任和羞辱。

爱孩子,是尊重孩子,清楚我们和孩子的界限在哪里,明白哪些是我们该做的,哪些是应该允许孩子自己做的,跟孩子的相处会变得简单,亲子关系就会更融洽。

请相信,你管得越少,放手得越多,孩子会越好。

幼儿溺爱的危害范文参考 2

正确的做法是,孩子作为家庭成员之一,完全应该为家庭尽义务。调查表明,目前家长要求孩子做家务的只有10%,而仅仅是上一代,这个比例还是90%。

幼儿溺爱的危害范文参考 3

在严重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一离开家势必会遇到大问题。在家中,他们习惯了别人替他做事情,他可以颐指气使,但到了家以外,很少有人会愿意接受他的颐指气使,相反,什么事都要他自己去完成。

然而,他童年的经历告诉他,他是弱小的,他做不了什么,要做什么,他必须依靠父母的帮助。但是,父母可以替他交朋友吗?不可以!父母可以替他学习吗?不可以!父母可以替他恋爱吗?更不可以!

于是,这个孩子会产生深深的受挫感。受挫感的产生是很正常的事,每个人每天都会产生种.种或大或小的受挫感,但正常长大的孩子会坚信,尽管遭遇到了挫折,他仍可以靠自己实现他的愿望,而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则习惯以为,他可以靠别人实现他的愿望。在家以外,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于是,一个习惯了溺爱的孩子会无法在学校和社会上靠自己去实现他的愿望,这就不只是受挫感的事,而是他切切实实地无法实现他的目标。

这时,他会渴望逃回家中,毕竟在这里,还有人乐意替他做事情。

然而,一个大孩子的愿望和一个婴幼儿的愿望是不一样的,父母已无法替他实现了。帮一个16个月的蹒跚学步的孩子拿一个10米外的球,对于父母而言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但帮一个16岁的孩子交友、学习甚至谈恋爱,却是父母很难做到的事情,而帮一个26岁甚至36岁的大孩子实现真正的价值感,则成了任何一个父母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了。

这时,这个大孩子的世界就会崩溃。

幼儿溺爱的危害范文参考 4

殊不知,越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孩子就越以自我为中心。正确的做法是,孩子总是在不断成长的,除了婴幼儿时期以外,并不需要家长太多关注。

幼儿溺爱的危害范文参考 5

1、家长补偿自己童年的不足

一般是自己小时候父母管教特别严,或者家里特别穷,所以自己有了孩子后就走入另一个极端。

2、家长补偿陪伴孩子时间不足

家长因为工作繁忙或其他原因,不能经常陪伴孩子,所以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

3、家长补偿孩子的不幸遭遇

这些家长或者已经离婚,或者孩子身有残疾,家长对孩子有一种歉疚,总觉得对不起孩子,从而溺爱孩子。

家长对孩子补偿心理的一些情景:

有的成年人小时候受到父母的忽视、拒绝、惩罚后,焦虑、悲伤、恐惧的情绪会深深印在脑海中。为人父母后,一旦发现自己在拒绝孩子,或孩子的表现类似自己的经历时就会不寒而栗,本能地终止正在发生的事情。

类似心理补偿的行为还有:因为自己小时候的考试焦虑而放纵孩子逃学、逃避考试,或者因为小时贫困,脱离自己的客观条件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等等……

有的父母因为从小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于是要求孩子去参加各种兴趣班,报考某所学校或获得某个学位等等,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剥夺了他们选择自己发展方向的权利,孩子缺乏规划人生的动力和追求兴趣的勇气。

由于通过孩子进行心理补偿的过程几乎是一个自动化过程,常常不被父母意识到,有时即使意识到了也被认为是理所应当。怀有“补偿心理”的父母往往 不考虑具体情况而去强迫孩子按自己的要求成长,这种做法实际上有悖因材施教的原则,还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会让孩子形成强迫性格或患上强迫症,导致 成年后做事情犹豫不决,个别孩子还会变得极具控制欲,不利于以后与他人的正常相处和交往。

几乎这类家长都会为自己辩护说:“我只是希望让孩子得到最好的。”可事实上,实际上根本不存在“最好”的东西,包括“最好”的成才 环境。道理很简单,任何“不好”的环境包括劣性刺激,对孩子的成长都不能说完全无益。“让孩子得带最好的”往往会害了孩子,专家们称之为“甜毒 品”-----表面上香甜可口,实际上它像毒品一样,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

因为心理补偿造成的误区,在我们的周围比比皆是:

幼儿溺爱的危害范文参考_精选范文网

以前,孩子习惯了有困难找父母,越小的时候,父母能帮孩子解决困难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那时的挑战的难度不大,但孩子越大,遇到的挑战就越大,父母能帮孩子解决的可能性就越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