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个人心得体会大全合集
相关文章
脱贫攻坚是从中央到地方的一件重大民生工程,从上到下无不在脱贫工作上下功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2020关于脱贫攻坚个人感想工作心得5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脱贫攻坚个人心得体会大全合集 1
57岁的__,皮肤黝黑,不善言辞,脸上总挂着温和而腼腆的笑容。谁能想到,这位神采奕奕的老人,曾是__村小组自暴自弃的贫困户呢?如今,说到__,__村小组村民个个竖起大拇指,都对他赞不绝口。
连遭变故,无奈变成贫困户
一提到__,村里的老人总是感慨良多。年轻的时候,__是村子远近闻名的“二杆子”,偷鸡摸狗的事情没少干,又嗜酒如命,2012年,因请人到家中吃饭,饮酒过量失手导致客人死亡,老伴一气之下改嫁他乡,让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连亲戚见了都要绕道走。好不容易熬到儿子李海万成年结婚,儿媳妇却因忍受不了贫穷艰苦的生活,在生下2个孩子后,就跑了,这下子,__父子对生活彻底失去了信心,整日浑浑噩噩、晕晕叨叨,谁劝都不听,一家人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2014年,__被群众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重塑信心,决心摘下“贫帽子”
作为__的挂钩帮扶责任人,州总工会干部马金荣多次到他家中走访,与他拉家常、讲党恩,省科技厅、州总工会驻村扶贫干部和镇村干部也经常给他送政策、送服务,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他的心坎上。面对挂钩帮扶责任人的真情关怀、省州驻村扶贫干部以及镇村干部的全力帮扶,__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幸福生活要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来”的思想悄悄在他心里生根发芽。“我和儿子都有手有脚,完全有能力让全家过上更好的生活,以前我太死脑筋了,只会怨天怨地,今后我要好好奋斗,不辜负全心全意帮助我的好心人们!”__感叹道。在那之后,李海万告别父亲孩子,背着行囊,踏上了广东佛山的务工之路,__也一改往日懒散拖沓、无精打采的形象,把丢荒多年的地种了起来,鸡鸭猪牛养了起,还主动加入日升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他们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2015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__把家里危旧房推倒,重新建了一桩小平房。入住新房的那一天,__抹着眼泪说道:“住平房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以为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感谢党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我一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报答这份恩情。”2016年,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__主动到村委会申请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心怀感恩,贫困户成村干部
__所在的__村小组共有22户118人,其中档卡户4户18人。以前,这个村是令当地党委、政府最头疼的村小组,群众会议难以组织,公益事业难以推进,争当低保户、档卡户等现象突出。看着朝夕相处的左邻右舍为了一点利益争得面红耳赤,对党和政府的帮助不知感恩,甚至不屑一顾,__非常着急。为了扭转村民的思想,他以自己为例子,挨家挨户讲政策、说党恩,在这个过程中,他不知道穿坏了几双鞋子,吃了多少闭门羹,受了多少白眼,但都没有动摇他要把党的声音传到各家各户的决心。在他的努力下,村民们的思想慢慢转变了,他们按时参加村小组会议,积极参与村里的公益事业,邻里间互帮互助、互敬互爱,村里一片欣欣向荣。由于踏实肯干、认真负责,2018年8月,__被村民推选为__村小组组长,从贫困户摇身一变,成为了村里的“领头雁”。
不忘初心,实际行动报党恩
成为村小组组长后,__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号召,带领村民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当中,组织村民制定以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扫黑除恶、殡葬改革、移风易俗等为主的村规民约,并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建设文化墙160平方米、活动场地600平方米,栽种行道树300余棵。他还结合本村实际,以哨声为召开村民会议、集中打扫村内环境卫生的信号,只要哨声一响起来,村民动起来,大家听到哨声都会自觉的到活动室参加会议,或者自觉按照村规民约划定的本户卫生清理区域打扫卫生。同时,他还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卫生评比,对于评比不合格的农户,立马责令整改,不整改或者整改效果不理想的,在村民大会上点名批评,久而久之,村民们都形成了自觉打算卫生的常态。现在,走进__村,道路两旁整洁干净,各家各户物品摆放井然有序,村民个个精神抖擞。“有哪个在我们村路上发现牛屎或垃圾,我立马把它吃掉。”伴随着阵阵哨声,__拍着胸口自信的说道。
__既平凡又不平凡,这位马上步入__之年的老人,正以自己的方式,为扶贫事业贡献着微薄的力量。“当选这个村小组组长,我就想着,不管怎么干,要务实和踏实,要忠诚于党,要服务于人民,要对得起群众。”__说,他说,此生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只图乡亲过得好,唯愿村庄早振兴”。
脱贫攻坚个人心得体会大全合集 2
3月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__代表团审议时,认真听取了代表李希关于__脱贫攻坚奔小康的汇报,特别提到,“脱贫攻坚一定要扎扎实实,我们的时间表就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几年时间,不要脱离实际随意提前,这样的提前就容易掺水。”这既是对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要求和指示,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目前脱贫攻坚工作在推进过程中某些地方存在的“早脱贫”、“数字脱贫”等问题,究其根本原因:一方面部分领导干部对脱贫攻坚的根本目的和意义认识不清,政绩观存在偏差,群众观念淡化,仅为取悦上级领导,而忽视贫苦百姓的利益;另一方面作风漂浮,形式主义作怪,忙于完成指标、完成任务,急于求成,方法不科学,随意捏造数据,造成一层骗一层,识别不精准、脱贫不精准的情况发生。
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民生工作,农民群众才是主体,忽视主体感受的“数字脱贫”、“纸上脱贫”显然已违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违背了国家政府脱贫攻坚的初衷。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脱贫摘帽,需要我们重视问题、直面问题、整改提高,改变工作作风,强化群众意识,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在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过程中我们既要保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紧迫感,也要谨记“不脱离实际随意提前”的责任感,严格按照脱贫程序和规定的动作,不脱离实际蛮干、不走马观花、不空喊口号,而是要结合实际,切实抓好“精准”二字,做到“看真贫、知真贫、真扶贫、扶真贫”;认真贯彻“扎扎实实”的要求,确保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脱贫攻坚个人心得体会大全合集 3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要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必须找准路子,实施精准脱贫,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激发贫困群众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聚合全社会之力。脱贫攻坚需要形成合力,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要动员全国全社会力量,把所有工作、各种资源、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焦、聚集、聚合,对照标准,彻底整改,高标准完成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加强党的领导力。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脱贫攻坚是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的一把手工程,是一项极其重大、极为严肃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尽锐出战、狠抓实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到了啃硬骨头和攻城拔寨的收官冲刺阶段,只能成功,没有退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共庆中国农民丰收节,分享丰收带来的喜悦,凝聚共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积蓄强大力量。
脱贫攻坚个人心得体会大全合集 4
疫情冲击下,脱贫攻坚还要打更硬的硬仗。
在“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国务院扶贫办对没有摘帽的52个县和2707个贫困村中任务比较重的1113个贫困村实施挂牌督战。记者了解到,目前,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新疆等7个省区均制定了实施方案,52个挂牌督战县、1113个挂牌督战村均制定了作战方案,集中兵力打一场深度贫困的歼灭战。
在四川凉山,今年的第一轮督战在大年初七就已经开始。凉山村社乡镇形成多级网格,一方面收集劳动力信息,一方面通过网格调配劳动力,既保春播春种,又助力贫困户就近找到工作。
在宁夏,查损补失、查漏补缺、查短补齐、查弱补强的“四查四补”行动全面铺开,重点排查解决疫情影响以及“两不愁三保障”、产业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扶贫项目开工复工、防止返贫等影响脱贫质量与目标实现的突出问题,缺什么就补什么。
在广西,对剩余8个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2019年底贫困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其他7个县(市)和2019年底贫困发生率在5%以上的138个贫困村实施分级挂牌督战,视疫情发展情况开展实地巡回督战,及时预警,着力防止返贫致贫。
不达标的用“红色”预警、有问题的用“黄色”提醒、已完成的用“绿色”巩固,在陕西平利县的多个镇村,记者看到,“红黄绿”三色管理清单正在发挥效力。清单对照村退出7条标准、户脱贫5条标准和群众反映诉求,逐户逐项对标查验,定点打击、各个击破,确保脱贫攻坚不留死角。
“清单简单明了,一看到红色,心里就急了。”长安镇双杨村驻村第一书记黄开华说,他们村曾因道路破损,达不到整村脱贫退出标准,被县里纳入贫困村基础建设“红黄绿”管理清单中,并被标注为“红色”。“三色清单督战,震慑力强,必须下功夫,力促标红问题转黄变绿。”
下一步,为全力向顶峰冲刺,国务院扶贫办还将进一步推动生产发展和扶贫产品销售,在6月底前补齐“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短板,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
冲刺阶段,要巩固9300多万人的脱贫成果任务很重。
“2020年的脱贫攻坚任务,不仅是完成当年的脱贫摘帽计划,还要确保所有脱贫摘帽对象稳定脱贫。”四川省扶贫开发局局长降初说,四川各地已着手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通过农户申请、乡村核实和部门大数据分析预警等方式,对脱贫人口、贫困人口、边缘人口进行监测。
脱贫攻坚个人心得体会大全合集 5
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各级政府卯足了劲加油干,一块块硬骨头正在啃下来。但是,越是攻坚期,越要实打实,坚持问题导向,把好事办好。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地区反映,频繁填表报数、迎评迎检、陪会参会等扶贫领域的一些做法,耗费了基层干部大量精力,干扰了基层脱贫攻坚工作。一些干部群众呼吁,少一些形式主义扶贫,多一些走村串户服务。(2017年12月06日,经济参考报)
“确保我国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是党和国家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十三五”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口号喊得再响,还得基层干部“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抓好落实才行。目前,全国已经到了脱贫攻坚最为关键的时刻,各级政府、党员领干部需要实打实地为困难群众办点实事,摆不得半点“花架子”。最近,内蒙古自治区却出现了一些怪现象:互相检查变“互相拆台”,无效评比劳民伤财。据《经济参考报》刊文,称“哪个地方‘迎检’,都要做展板、拉横幅、准备各种材料和办公用品,还得好吃好住好招待”“一次‘迎检’花掉20万”。
脱贫攻坚不能靠“评比”“检查”,要靠真抓实干,这种“巧算”式的博眼球只能是昙花一现,消耗的是基层干部的时间,损害的是贫困群众的利益。“迎检”若成头等大事,谁还有心思去进村入户走基层?谁还有心思去谋划产业助发展??谁还有心思去结对帮扶促脱贫???
笔者以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要坚决杜绝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要以“责任重于泰山”的崇高使命感,以“无功便是过”的理念,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干实事、见实效,莫陷入检查评比的“怪圈”。
脱贫攻坚个人心得体会大全合集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