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脱贫攻坚写一篇记叙文参考总结
相关文章
对贫困的群众,我们心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同情,很多的基层干部也是从贫困中走过来,和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加增强我们抓好扶贫攻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是用心扶贫的必要条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最新2020决战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
围绕脱贫攻坚写一篇记叙文参考总结 1
__,女,汉族,1987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2008年参加工作,2019年4月至今,受组织选派从县审计局到__镇__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__,女,汉族,1987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2008年参加工作,2019年4月至今,受组织选派从县审计局到__镇__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
__村,距离镇政府12公里,总面积31.48平方公里,下辖15个村民小组,共有农业人口725户3225人。由壮族和苗族、瑶族、汉族组成,壮族2368人占73.4%,瑶族753人占23.3%,苗族87人占2.6%汉族17人0.5%。__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致贫原因主要为发展动力不足、缺技术和因病等。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7户582人,其中:已脱贫137户556人,已脱贫退出的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已得到完全解决;未脱贫10户26人。未脱贫10户中,1户住房未达标、9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达标。
派驻到村后,该同志迅速走遍全村的常住户716户,重点入户走访147户贫困户,访贫因,挖穷根。通过走访调研,她同志深刻认识到:该村的脱贫关键,即紧紧围绕发展__村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强化班子建设、基础建设、民生建设,有效实施结对帮扶计划,帮助贫困户脱贫。
二、抓党建,重宣传,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为解决__村基层党建薄弱、扶贫缺乏带头人的问题,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抓党建。其一,组织带领村党员干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鼓励大家在扶贫攻坚战斗中,做标杆,树榜样;落实成立了4个联合党支部,定期召开“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并按组织要求,做好党员积极分子培养工作。其二,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在工作中,她以开展活动为契机,很好的将党员群众团结在党支部周围:一是带领广州大学学生开展启梦义教、惠民电器义诊、探访革命老党员、党团知识宣讲等“三下乡”系列主题活动。在进村入户为村民提供免费的电器义诊中,共收到村民各式电器140件,为村民维修好80件,成果维修率达57.1%;其三,在“七一”建党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6户贫困党员送去米、面条及慰问金,并组织全体党员召开党员座谈会,重温入党誓词、知识抢答、观看文艺节目表演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暨脱贫摘帽”系列主题活动。
二是重宣传。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该同志非常注重党的精准扶贫政策教育。其一,通过大力开展“不等不靠,艰苦奋斗”、“精准扶贫,不是养懒人”等思想培训会,积极宣传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其二,利用钉钉软件、微信群、QQ群等新媒体,刊登宣传了驻村工作队驻村日记、驻村信息等文章25篇,被__电视台采用1篇,__融媒采用2篇。及时宣传驻村工作队消息,展现派驻__工作队风采,得到了大家的充分肯定。
三、解民困,构建和谐。
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该同志始终心系群众,关爱和帮助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让他们也能享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村民陆炳忠患肠系膜破裂,三级肢体残疾,邓文兵患结核性脊柱后凸、肺结核、黄顺发患有肺结核、黄广肆妻子突发脑溢血、黄仲金右脚骨折、周贵明脉管炎、李国兴妻子患癌症、黄朝兴患脑梗、李兰患肾炎、李廷培患肺癌晚期等10户村民花费了大量的治疗费用,她想方设法帮助申请大病救助资金减轻其家庭负担,帮助协调解决临时困难救助资金36000元。她组织村干部及驻村队认真调研摸底,严格按照低保政策重新调整低保户对象符合条件的家庭重新调整上报,经过民主评议、上墙公式,共上报低保户87户152人,同时解决了25名残疾人低保待遇。帮助申请物资建造垃圾处理池9个,部门协调解决村委会工作经费3万元,办公电脑2台。
四、当好政府“助手”,积极参加、开展、完成基层任务。
一是按照镇党委、政府统一安排,组织驻村工作队为村民讲解农耕地确权工作的重大意义,帮助完成村民土地确权登记,累计完成登记表填写300多份,配合完成了农耕地草牧场确权工作。二是大力宣传殡葬改革政策,共发放宣传手册520余册。
五、真诚倾注,结成了“帮扶亲”。
针对贫困户情况,该同志积极向挂钩单位领导汇报,组织帮扶队伍到147户贫困群众家中,开展帮扶、慰问、感恩等活动。为贫困户送去大米、面条、菜油、鸡鸭仔、生活用品等。倾注了单位的真诚关怀,结成了“帮扶亲”。
该同志认真践行了“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思想理念,切实帮助和解决了驻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做到了勤于学习、廉洁自律,时刻保持一名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应有的清正廉洁形象,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履职尽责,勇做先锋,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围绕脱贫攻坚写一篇记叙文参考总结 2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攻城拔寨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教育部将继续努力,更好地把学生资助工作抓实抓细抓好,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做出贡献,并提出了四大举措:
一是坚持精准资助,去年10月份,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印发《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第一次从制度上全面规范了各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工作原则、工作依据和工作程序等,为精准认定提供了制度保障。下一步,我们将抓好指导意见的落实工作,推动各地各校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加快资助信息系统与相关部门信息系统有效对接,全面提升认定精准度。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推进财政资助资金精准投放,优化资助资金和名额分配方式,重点向建档立卡等困难群体倾斜,重点向西部地区倾斜。
二是不断完善资助政策,我国现行的学生资助政策,是随着多年来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去年8月,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修订印发了《高等学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强化了勤工助学的资助育人导向,提高了勤工助学薪金标准。下一步,将会根据国家财力状况,进一步研究出台新的学生资助政策或修订完善现有政策,以更好地满足教育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
三是强化资助育人,这些年来,在做好经济资助的同时,教育部更加注重发挥资助的育人功能,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引导受资助学生自立自强、全面发展。下一步,教育部将多措并举,进一步强化和做好资助育人工作。同时,在学生资助的申请、认定、公示、发放等各个环节,注重保护受资助学生的个人隐私和人格尊严,使资助工作“润物细无声”。
四是规范资助管理,这些年来,通过完善制度、开展多层次的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开展“全国学生资助规范管理年”活动等方式,教育部门不断提高资助管理规范化水平,在学生资助管理机构建设、资助政策实施、资金安全、信息安全等方面都取得一定成绩。下一步,教育部将持续推进规范管理工作,确保资助工作顺畅、有序运转。特别要强调的是,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各地各校对此要有充分认识,要不断加强资助机构和队伍建设,配齐配强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资助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要强化监督检查和信息安全管理,确保资助资金和信息安全。
围绕脱贫攻坚写一篇记叙文参考总结 3
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任务,坚持以党的建设全面引领脱贫攻坚重点任务落实,为加强对精准脱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和精准设计。
强化督查督导。要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党建工作的有力保障。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始终把强党建、促扶贫作为一项重要的中心工作,建立督查机制,对各党支部的党建和脱贫攻坚工作同步安排、同步督导
强化阵地建设。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堡垒是强还是弱,关乎战场胜败。必须占领这个“阵地”,不能丢失。把阵地建得更硬、更强,突出党组织政治功能,让党旗高高飘扬,让支部在农村产业革命中唱主角。
强化党组织的责任担当意识,党员带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和帮助群众致富。把党组织建在生产链上、合作社里、生产小组上,发挥好党组织闯险滩、攻隘口的关键作用,确保人民共同富裕。
建强基层党组织,配齐配强党组织书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激励党员干部和群众扑下身子一起干,把党组织建设成为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为打赢脱贫攻坚一起努力。将“主题党日”与“三会一课”、党员集中学习培训、党员议事及党群议事等活动有机结合,将党组织活动内容和形式直接延伸到脱贫攻坚过程中。不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第一书记上党课,从精准扶贫政策讲到实用技术培训、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谈到文明新风培育,帮助贫困户实现精神脱贫,增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强化机制建设,助力脱贫攻坚制度保障。通过不断健全完善脱贫攻坚办法和细则,对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条款认真执行;对不够严谨、有明显缺陷的方面进行及时补充、做到不留“死角”、“断层”和“盲区”。把脱贫任务细化、量化,可操作化,将精准扶贫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促使各级党组织和干部牢固树立抓脱贫攻坚工作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责任担当,压实责任,为按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围绕脱贫攻坚写一篇记叙文参考总结 4
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城出发去往德峨镇水井村龙吓屯,一路蜿蜒陡峭,路旁几十米深的悬崖令人触目惊心。
盘旋过一座又一座大山,终于在一处山坳处,龙吓屯展露出真容。在这里,苗族村民穿着传统民族服饰,有的在家忙农活儿,有的聚在村委前的广场上聊天,孩子们则围着在村里新建的健身器材玩耍嬉戏。
2015年,这个屯的17户村民中,贫困发生率达78%。水井村党支部书记罗文新指着屋旁的一座大山说,从前,村里的水泥路没有修通时,孩子们只能从山上的羊肠小道徒步两个多小时到村里的教学点上学。那条山间小路,陡得让人几乎难以站稳,记者手脚并用,扯着路旁的树枝才能勉强前行。交通不便,让山里的这些苗族老乡,一年四季只能看到云雾、大山,还有山里的牛羊。
基础公共服务的缺乏是制约当地脱贫攻坚的最大短板,为此,隆林县的定点扶贫单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把发展农村道路作为打通小康之路的关键,2016年9月在隆林县投放了广西区第一笔通屯水泥路建设项目贷款2亿元,为16个乡镇38个行政村173个自然屯修建通屯水泥路。通屯道路解决了贫困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孩子们上学的路好走了,村民种植的杉木等土货也卖出好价钱了。
龙吓屯村民罗文开是邻村弄杂小学的一名教师,记者跟他交谈时得知,短短几年时间,硬化道路通到了家家户户,学校建起了砖混楼房,教室里安装了电脑多媒体,村里的孩子可以通过网络课堂看到外面的世界。老百姓切实享受到党的扶贫政策带来的生活变化,他们的思想观念开始转变。
之前,当地自然条件恶劣,家庭生活贫困,不少人年纪轻轻便外出打工了。但现在,龙吓屯的孩子都上学了,可喜的是,近3年来龙吓屯出了6名大学毕业生,有的当了老师,有的返乡发展产业。如今,龙吓屯除了两户村民因病、因残未脱贫,享受低保政策兜底,其余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6.7%。
记者深切感受到,只有脚踏实地到基层蹲点、到一线采访,才能更深刻体会到在中国进行的这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和艰辛。这一条条通往大山深处的路,凝结着多少人的决心和汗水。记录龙吓屯村的变迁,可以真实地看到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哪怕是最边远的山区,党的惠民政策也会“一个都不少”地覆盖到。这一条条通往外界的路,是大山深处孩子们的求学路,是村民们的增收致富路,也是青年乡村振兴的创业路。
围绕脱贫攻坚写一篇记叙文参考总结 5
扶贫开发成效如何,关键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扶贫攻坚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这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后,党中央更有针对性的要求。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既有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也有零散分布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这就需要改变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义倾向,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一些地方在识贫工作中总结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实践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确化、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各地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对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对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扶贫;对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帮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需要看到,现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由此产生大批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精准扶贫,需要切实解决这一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供更加精准、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各地要通过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大病保险和新农合等政策,确保留守儿童和老人不成为被遗忘的群体。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更加精准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对老年人的关怀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实现这一承诺,需要各地付出更大努力。贫困不是一两天产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和发展相结合。各地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相关要求,下定打攻坚战的决心,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让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享受到扶贫开发的阳光雨露。
围绕脱贫攻坚写一篇记叙文参考总结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