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一学习方法 > 七年级地理

初一地理上册期中期末知识点范文精选集锦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学术科目。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上册的地理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地理上册期中期末知识点范文精选集锦 1

当然了,有了答题步骤,没有答题方法也不能发挥出自己最理想的状态,下面就围绕着审题、思路、表达等方面做了阐述,请参考。

(一)读懂题意

试题是通过一定的文字表述或图表、数据等资料等形式出现的,考生应具备从文字和图表、数据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运用,解决试题中所提出的问题。要达到这个要求,考生首先必须能够读懂题意,找出关键词,把握试题的中心含义,以及试题作答要求,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二)看清图示

地理试题中很大一部分是与图相关的。因此,学生应该对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认真掌握。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准确、全面而有效地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三)注意联系

各种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在答题时应该注意地理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四)表达清晰

准确的地理学科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这也是考试中的重要环节。在复习迎考中,应该把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

考场上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地理的考试成绩,因此必要的步骤和恰当的方法是提高地理分数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同学们能够引起重视,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这样才能“逢考必过”。

初一地理上册期中期末知识点范文精选集锦 2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1、天气是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天气。

2、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或几日的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等情况。3、风向指风的来向,风力是指风的强弱,共分13级。4、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均为晴天,白色表示云区,白色愈浓表示云层越厚,该区上空雨下的可能性就越大。6、空气质量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一般用污染指数来表示。51页质量级别。

7、影响城市空气质量高低的因素:自然因素:气压的高低,风力的大小等;

人类活动:农村焚烧秸秆;工厂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汽车尾气排放等;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1、燃烧矿物燃料;2、工业废气排放;3、汽车尾气排放。治理措施:①使用清洁能源

②植树造林,绿化环境;③机动车使用无铅汽油。

第二节气温与气温的分布

1、气温的观测工具放在百叶箱里的温度计,高度离地面1.5米,一般观测4次2、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点(午后2时),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的日较差;

一般来说内陆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大,沿海地区气温的日较差小。

3、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北半球大陆上7月气温最高,1月气温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的年较差一般来说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大,沿海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小,热带和寒带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小,温带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大。4、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5、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①由低纬向高纬递减(纬度因素)

②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海陆因素影响),③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地形因素)一般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6度。

第三节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1、大气中的水汽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地面,总称降水。降水主要形式是降雨,2、降水的季节变化一般用降水量柱状统计图表示,

有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冬季多雨型,夏季多雨型,全年湿润型,郑州属于夏季多雨型,3、影响降水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回归线地区,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纬度因素)②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因素)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坡降水少。(地形)

4、世界“雨极”是(乞拉朋齐),“干极”是位于(南美洲)的(阿塔卡马沙漠)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1、气温和降水是气候两大要素,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的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属于天气的有:狂风暴雨、风和日丽、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等,属于气候的有:昆明四季如春、郑州冬冷夏热、极地全年严寒等。2、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全年高温,干湿两季北纬10°~25°大陆东部,主要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季风气候是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的大终年炎热干燥陆内部或西岸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地区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四季分明冬温夏凉,全年降水比较均匀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气温年较差大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地区大陆东岸温带海洋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气候影响人类的生活、对农业生产影响最显著,见课本67页、此图的寓意: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17

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化人为原因:①人类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大量排放二氧化碳②砍伐森林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危害:①冰川融化,会引起海平面上升;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解决:①加强国际合作,少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少排放二氧化碳②植树造林,绿化环境6

③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

④使用新的清洁能源。

第二单元世界陆地和海洋

一、世界的陆地与海洋:

(1)海洋和陆地分布:三分陆七分海(29%和71%)

(2)七大洲、四大洋分布及分界线:P29

二、海陆变迁

(1)魏格纳大陆漂移假说

(2)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4)世界的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初一地理上册期中期末知识点范文精选集锦 3

1、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仅次于中国;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这里有著名的建筑:泰姬陵位置:

① 大部分位于10?N——30?N之间,主要位于热带。

②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南部,印度洋以北,东濒孟加拉湾,西滨阿拉伯海。

2、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印度地形以高原为主,德干高原占印度半岛的大部分;

3、河流:恒河—印度的母亲河。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由西北向东南注入孟加拉湾。

4、邻国

陆上邻国:西北—巴基斯坦,东面—缅甸,孟加拉国。东北—中国,尼泊尔,不丹。

海上邻国:斯里兰卡

初一地理上册期中期末知识点范文精选集锦 4

⑴白令海峡:“三线”交界处(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俄罗斯与美国的国界线;日界线通过的地方)。

⑵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南部,巴拿马境内,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

⑶北美洲面积的国家是加拿大、南美洲是巴西

⑷主要地区:①亚马孙平原——世界上的平原;②巴西高原——世界上面积的高原。

⑸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主要通行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以混血人为主。

⑹居民:①北美洲的居民主要是欧洲等国的居民,以白种人为主。②南美洲是世界人种大熔炉,以混血人种为主。

初一地理上册期中期末知识点范文精选集锦 5

一、陆地和海洋

1、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地表71%是海洋,29%是陆地。地表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海洋的面积都大于陆地的面积)。

2、陆地和海洋的类型:(阴影为陆地)

A是大陆,的大陆是亚欧大陆

是半岛,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C是岛屿,的岛屿是格陵兰岛

D是大洋

E是海峡

F是海湾

3、七大洲的分布(按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北美洲、欧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

赤道穿过的大陆是: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

4、四大洋,太平洋:、海水最深、岛屿最多,跨东和南北半球;

大西洋:第二、呈“S”形状、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

北冰洋:海冰覆盖,海水浅,位于北半球,跨经度360°。

5、大洲的分界线:

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的界线:巴拿马运河。

南半球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

初一地理上册期中期末知识点范文精选集锦_精选范文网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学术科目。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上册的地理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一、平面上的八个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