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在线阅读 > 故事大全 > 历史故事

外国历史故事范文参考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外国历史典故总有上帝的色彩,神秘而又迷人。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外国历史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外国历史故事范文参考 1

凯瑟琳娜·赫纳特在今年6月终于等来了无罪的判决。尽管这个结果未免来得太晚,距离她被以“施黑魔法的女巫”的罪名处以死刑,已经过去了整整385年。

赫纳特是德国科隆的一名贵族女性。她继承了父亲“邮政局长”的职位,并很有可能是德国第一位女邮政局长。但她意外地遭到了谣言攻击:先是被认为与一座修道院内的虫灾和死亡事件有关;接下来,一名修女向当局举报,赫纳特就是施展妖术的女巫。

自从1500年开始,“女巫”就成了一项十分严重的指控。200多年间,有25000名“女巫”在德国被判死刑。最开始,只有女性是受攻击的目标,后来男性和儿童也被列入了“巫师”名单。他们被视为一切灾难的元凶——饥荒、虫灾、坏天气、被毁坏的庄稼,甚至是一批未能正常酿造的啤酒。

“当然没有什么所谓的巫师,一切罪名全是虚构出来的。”已经退休的牧师黑格勒曾这样告诉《明镜》杂志。他今年66岁,已经为臭名昭著的德国女巫审判史写下了17本书。他表示:“在艰难的岁月里,女巫成了当地权力部门的替罪羊。”

赫纳特并没有认罪,但仅仅因为两个证人的口头证词,她被宣判有罪。在判决书里,这个女人的罪行是:“渎神,与撒旦交媾,公然杀害成人和儿童,举行魔法舞会,向人和果树施展魔法。”最终,她被绞死,尸体放在火上焚烧,直至化为灰烬。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这样的故事并不陌生。在《格林童话》里,常常有邪恶的女巫出现,她们最后大多被判处死刑。有的甚至被要求穿上烧得滚烫的铁靴,一边在地面上哀嚎着蹦跳,一边散发出烧焦的味道。

猫也被认定是一种不祥的动物,是巫师施法的工具。因此,欧洲人也展开了一场对猫的大屠杀。老鼠肆意繁殖,鼠疫流行。这场又名“黑死病”的瘟疫所到之处,都会变为死城。但“女巫”再次与这种无法遏制的瘟疫联系到了一起,更多“女巫”被处死,“因为这一切都是女巫与撒旦合谋的罪行”。

直到今天,对“女巫”犯下的罪行仍被认为是欧洲历史上黑暗的一页。但受难者并非默默地死去。在德国弗莱堡古城的一面石头墙壁上,一块冰凉的金属牌上写着:“1599年3月24日,玛格蕾塔M.、卡塔琳娜S.、安娜W.被斩首、焚烧,成为迫害女巫恶潮中的牺牲品。她们不过是弗莱堡众多无辜者的代表,谨以此牌纪念亡魂。”

在科隆的市政厅塔楼上可以找到赫纳特的雕像,创作者是她的后人。还有一条街道和一所中学也以这个女人的名字命名。

可对黑格勒来说,这一切还远远不够。他和40多名社会活动家一起组成“工作组”,致力于为全德国的女巫“平反”。

黑格勒取得了“雪球效应”。包括科隆在内,如今已经有14个德国城市开始了“平反运动”,甚至许多市民也开始要求把对女巫的错误记录从当地的书籍中清除。

并不是每一座城市都进行得这样顺利。去年12月,德国西部城市亚琛拒绝为一名1649年遇害的13岁小女孩重判无罪。“做这件事不会对他们有任何损害,甚至还可能为他们赢得更多名声。我对亚琛的政治家失望透了!”黑格勒说。

比丁根市也告诉黑格勒,目前他们手头上还有更重要的案子。但黑格勒认为,这只是一个借口。事实是曾经支持对女巫判处死刑的家族,如今仍在这里发挥着很大影响。

但毕竟,在2012年6月28日,早已死去的赫纳特以及另外38个女人获得了无罪判决。正如黑格勒所说,“我们欠那些遇害者们一个无罪的宣判。它并不仅仅与过去有关,还与我们今天如何反对暴力,反对将人群边缘化有关。”

外国历史故事范文参考 2

亚历山大一世一出生就被祖母叶卡捷林娜二世抱进宫中亲自抚养,成为父亲保罗一世的王位争夺者。因祖母与父亲势如水火,生存于夹缝中的亚历山大自幼就是一个好“演员”:他九岁就给祖母写赞美信,而且每封信都无比煽情地用“吻您,吻您的手”结尾。而在失宠的父亲面前,亚历山大则是一个一脸严肃、站得笔直的军人,因为父亲是军事天才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的粉丝。

虽然俄国历史上脾气不好的沙皇打死亲儿子的事情屡见不鲜,但脾气暴躁的保罗一世即位后对这个曾经威胁到自己王位继承权的儿子还比较满意的,将其立为皇储,并在后来的几年里陆续加封了不少官衔。

然而,保罗一世终究还是显露出家族的不良基因,他用一种幼稚的方式宣泄对母亲的不满——凡是母亲制定的制度法规,甚至包括制服款式,不管对错,全部推翻。这种倒行逆施的做法引起了军队和贵族的不满,一场宫廷政变开始酝酿,而背后的主谋便是亚历山大。

1801年3月11日,当政变的军官告诉亚历山大他们杀死了保罗一世的时候,整晚都躲在老婆怀里的他居然号啕大哭,说他只想胁迫父亲退位,从来没想过杀人。以保罗一世的脾气,他不死是不会退位的,亚历山大不可能不明白这点,所以他的哭更多的是喜极而泣,而不是伤心。

亚历山大即位后,首先废止了父亲执政时期对祖母执政时期法律法规的各种不合理修改,然后恢复了与欧洲的贸易往来,并解除了“贵族子弟不许出国”的禁令。1803年,他尝试解放农奴,却被农奴们的集体沉默泼了一盆冷水,这件事就此不了了之。

1812年,拿破仑的50万多国部队一路势如破竹,杀进俄国境内,亚历山大命人将莫斯科一把火烧掉,结果拿破仑的部队因缺乏补给,没几天就求和了。亚历山大不予理睬,全线反击痛打落水狗,法军溃不成军,只有不到一万人活着回到法国。亚历山大乘胜追击,建立了第六次反法同盟,于1813年的莱比锡战役中再次击败法军。战斗中,亚历山大一直在最前线指挥战斗,甚至曾经从望远镜里看到了气数将尽的拿破仑。

1814年3月31日,俄国军队开进巴黎,走在香榭丽舍大街上,领头的就是骑着白马的亚历山大。之后,拿破仑又一次复辟,但很快在滑铁卢被反法同盟彻底击败。1815年7月,赢得滑铁卢战役的俄军再次进驻巴黎,并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

凯旋的亚历山大希望能够借助称霸欧洲的余威改革农奴制,但看到所有的改革方案都被守旧势力轻而易举地束之高阁后,这位征服了欧洲的沙皇居然缺乏前辈们几乎都有的暴虐脾气和独裁欲望,在剩下的十几年里彻底成了好好先生,目的只是让贵族和农奴们都爱戴他。但俄国又落后了——法国大革命之后,欧洲的社会经济改革开始加速,而“欧洲宪兵”却始终原地踏步,游历过欧洲各国的亚历山大不会不清楚现状,但一贯圆滑的性格使他只能选择当一个“好人”。

1825年11月,皇宫忽然宣布亚历山大在亚速海疗养时因感冒病逝。但在民间传说中,他的结局是看破红尘、隐逸山林。这个传说的真假无从考证,但从侧面反映出这位曾经站在欧洲之巅的沙皇对这段交织着光荣和遗憾的历史的无奈与彷徨。也许真如传说所言,这个王座上的演员厌倦了终日戴着人皮面具的生活,悄悄走下王位,消失在西伯利亚的那片皑皑白雪之中。

外国历史故事范文参考 3

1580年9月26日,用时近3年、历经九死一生完成有生第三次远洋冒险、第一次环球航行,途中对西班牙船队极尽抢掠之能事的德雷克,顾不上“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率领船队甫回至伦敦普利茅斯港口,便急不可耐地向划船擦肩而过的渔夫打探:“那妇人可是安好?”

此时的德雷克尚孑然一身,他说的妇人,显非太太,是哪位女士让他如此牵挂呢?

伊丽莎白一世,他的大老板。

每一位成功的大海盗背后,都有一位让其服服帖帖的大老板。如奥斯曼土耳其的苏莱曼一世之于“巴巴罗萨(红胡子)兄弟”中的阿雷·丁。桀骜不驯的阿雷·丁,为什么任何场合下提到苏莱曼一世都会礼敬三分?他深知,没有苏莱曼一世,自己就失去了自由转换官盗身份的空间,也没有了洗白财富的通行证,更罔谈什么青史留名了。

伊丽莎白一世对于德雷克的重要性,有过之而无不及。女王不但给了他经营私掠船的授权,还是这次冒险远航的主要股东。更重要的是,行前,女王对他的这次航行另有一种充满政治意味的嘱托。1576年,当德雷克尚在筹备这次航行时,伊丽莎白一世便咬着牙根儿断定,“报西班牙人多次侮辱我之仇的机会到了”。这位即位时就立誓自己“只嫁给英格兰”的中年处女,希望德雷克能够通过征服大海的成功,树立英国在海上“蚕食西班牙”的标杆,进而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海洋冒险事业。

女王厚望的背后,是英国在西班牙面前的尴尬。其时,作为当仁不让的世界头号大国的西班牙,国势正如日中天,欧洲有能力与之争锋者,唯有法国。而兵力仅为西班牙的1/7左右的英国,则仍在“成长的路上”,不过与荷兰、瑞典影响力相当,同是侧翼欧洲的三流小国,多数情况下,没有话语权,只能选择在西班牙和法国之间站队。

而西班牙,因强于法国,又常常是英国选边站的首选或不得之选。伊丽莎白一世的前任,其姊玛丽一世当政期间,与西班牙“和亲”不说,内政外交亦仰其鼻息。俟伊丽莎白一世承继大统,先是玛丽一世尸骨未寒之际,即受西班牙胁迫,要么嫁给西班牙国王姊夫菲利普二世,要么嫁给他指定的西班牙国戚。及至发现伊丽莎白一世毫无此意,西班牙又挑拨英国天主教徒和持不同政见者,刺杀她、制造骚乱甚至推翻她,她还得佯作不知,敢怒不敢言。

国恨、家仇、个人恩怨交叠。伊丽莎白一世向德雷克所说的“多次侮辱”,指的就是这些心痛往事。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其时英国内外部环境的复杂多变。

诡谲莫测,3年的时间,英国“变天”的概率实在太大了。而无论伊丽莎白一世对西班牙表示臣服,还是英国的国王换了西班牙的属意者,对德雷克都是个坏消息。且不说劫自西班牙人的财富合法性荡然无存,他个人的脑袋可否继续挂在脖子上也得打个大大的问号;至于女王3年前交心长谈所暗许的锦绣前程,当然更会成为“一帘幽梦”。

德雷克不辱使命,在收获富可敌国的财货同时,多次狠狠“敲打”西班牙。凯旋后急于确认伊丽莎白一世依然大权在握的急迫心情,由此可想而知。或是或否的一来一去,对他个人而言,真的是不同的人生际遇和名利场世界。

自然,如果能还原当时的场景,伊丽莎白一世获知德雷克返航英国的兴奋,应该不亚于德雷克。德雷克的成功,为英国和她本人带来的红利,远超3年前她的个人想象。

一方面,仍与原来的推断一致。在正规军不能与西班牙相提并论的情况下,推行“海盗战略”,可以通过非正式的、游击战的方式,避免两国正式战争,在海外战场削弱西班牙,让其吃尽苦头,“哑巴吃黄连,有苦不能言”。

另一方面,也为英国的野心提供了更多拓展空间。德雷克驰骋海上的壮举,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和国家凝聚力,在海外冒险事业上形成凌厉有力的“德雷克现象”,帮助英国“润物细无声”坐实海洋强国,形成海洋发展与竞争齐头并进的内外兼修格局。

后来的许多事情,有意无意地提供了验证。

伦敦万人空巷,男女老少倾家而出,为德雷克和他的团队的还归,自发形成了一次声势喧嚣的欢迎礼。大家像审视珍稀动物一般把他们围个水泄不通,追问着、讨论着这些够爷们的男人在海上经历的危险和绝望,斩获的财富和声望。

高潮远未到来。德雷克回到伦敦半年后,1581年4月的某天,“那位妇人”全然不理顾命大臣的反对,毅然决然,比电影《伊丽莎白·黄金时代》中西班牙人恼羞成怒的评价—“海盗的船都开到你床上了”—更进一步,以“国家的礼仪”表达对德雷克的首肯,登上“魔鬼海盗”的战舰,亲自为之封爵,听他讲大风大浪中的见识,看他展示带着远方海腥味的物品。随后,德雷克成功当选英国下议院议员。再后,德雷克被任命为海军中将,这应该是她对德雷克出发前两人之间谈话的最好回应了。

于是,德雷克成为国家榜样,英国迎来了一个“海盗时代”。不久,连伊丽莎白一世小时的玩伴、贵族华特·瑞利都忍不住一试身手,前去北美,为英国寻找到了一块殖民地,并以伊丽莎白“贞洁女王”(The Virgin Queen)的名号谓之“Virginia”,亦即今天美国的弗吉尼亚。

之后的两三百年间,几乎所有的热血青年,都梦想像德雷克那样,经由英雄主义的个人冒险,一举成名、出人头地。正如英国史学家屈味勒林所归纳,海上的远征兼谋利,吸引英国人前赴后继。“大洋外未上图的世界”,“各有各的珍物奇迹”,恭候“归来讲述盛事,不成则永远不回”的海洋冒险家“前去问津”。

英国和伊丽莎白一世也很快如愿得到回报。

西班牙打劫的财富、殖民地不断被英国收入囊中不算,自以海盗船为主的英国海军在1588年的英西大海战为始,西班牙一天不如一天。英国终于有了与西班牙扯破脸的底气,“攘外安内”双管齐下。于外,把斗牛之国一步步从“神坛”上赶下来的过程,就是其展现国际范儿,传递重塑欧洲和全球意愿的过程;于内,处决同西班牙存在利益牵连,幻想取伊丽莎白一世之位而代之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则昭示着,从此以后,英国只是英国人的英国,外来势力干涉内政的往事,已经完全翻篇。

伊丽莎白一世,也因此积累了彪炳英国史册的最雄厚资本。

她留下了很多佳话。骨子里是个小女人,妆束每每领伦敦上层社会之先,年过四旬仍有法国小贵族对其沉迷不已;对近侍颜值的要求几近苛刻,一位男神级的大叔,只因缺颗门牙,到手的宫廷饭碗就被她一句话否了。心里却装着一个“大男人”,重用曾经迫害过自己的能臣,与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果决谈判,进行用婚姻制衡廷斗和欧洲政争,为自己掌控局面、英国积累实力赢得时间和空间……每件事都考验着她承压的极限。她之所以位列英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君主之一,为斗败西班牙、把英国送入大国通道打开序篇并打下战略基础,无疑才是主要原因。

不过,虽“海盗崛起”属于无奈之举,然而,毕竟不怎么光荣。伊丽莎白一世,为自己的国家,不惜牺牲小我的幸福和声誉,于英国为“大公无私”,于世界却不啻于不加掩饰的自私甚至下作。奴隶贸易、鸦片贩卖、公然抢劫的合法认可,她都首开英国君主的先河。欧洲人称其“海盗女王”,固然有从政治上贬抑她的需要,但并非全无道理。如果说,近代意义的欧洲国际政治的丛林演绎,从西班牙开始,那么,近代意义的全球政治的丛林演绎,是从伊丽莎白一世治下的英国开始的。

无疑,伊丽莎白一世生活上开放、婚姻上矜持,内部治理宽宏、国际关系强硬,外表幽默风趣、内心孤独理性的“双面”特征,直接决定了“海盗崛起”的国家道路选择,也直接决定了英国绅士与海盗共存的矛盾品格,以及国家光荣史与国际灰暗史交织、国内认同与国际批评相映的吊诡轨迹。

外国历史故事范文参考 4

“我是居鲁士,宇宙的王,伟大的王,强有力的王,巴比伦的王……世界四方的王……”这样昭示天下的居鲁士就是波斯帝国的开国君主居鲁士。他从公元前553年开始,只用了3年的时间,就摧毁了小亚细亚强国米底亚,灭亡了古老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新巴比伦王国。到第三代——大流士时,波斯帝国已经成为世界历第一个横跨亚、欧、非的庞大帝国。

公元前492年的春天,波斯又想征服美丽富饶,欣欣向荣的希腊城邦了。波斯派出大批战舰入侵和他们隔海相望的希腊,开始了历的希波战争。天有不测风云,波斯的海军在海上遭到飓风袭击,300艘战舰,20000多名海军官兵全部葬身海底。波斯的陆军失去海军的呼应,好象一支独臂,遭到色雷斯人的袭击,波斯的统帅也身负重伤。这次侵略希腊的军事行动不得不半途而废了。

波斯国王暴跳如雷。第二年,他幻想不战而降服希腊。他派出使者到希腊各城邦要“水和土”,意思是让他们臣服归顺波斯。希腊中部和北部的小城邦惧怕波斯帝国的武力,都屈膝投降了。但希腊的两个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岂能低下他们高傲的头?雅典人把波斯使者从悬崖抛入大海,斯巴达人把使者丢进井里,让他们自己去取“水和土?。

大流士一生也没受到这样的羞辱,他恼羞成怒,他决定派最有经验的大将军第二次出征希腊。

公元前490年,波斯大军横渡爱琴海,在雅典郊外的马拉松平原登陆。

处境险恶的雅典,一面紧密动员,加强戒备,一面派当时的长跑能手斐里庇第斯日夜兼程去200多公里远的斯巴达城邦求助。这位长跑健将以惊人的速度只用了一天多的时间便到达斯巴达。但斯巴达人却以祖宗规定,月不圆不能出兵为由拒绝出兵。斐里庇第斯苦苦哀求,但斯巴达人无动于衷,斐里庇第斯无奈,只好赶回马拉松复命。

雅典人听到斯巴达人不出兵的消息后,他们并不气馁,他们立即把全体公民组织起来,甚至奴隶也编入军队,赶往马拉松,占据有力地形。

按雅典法律,雅典的10位将军在出征期间应轮流掌握兵权,每人一天。采取重大军事行动时须事先经过10将军商量,最后以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做出决议。在雅典军事执政官卡利乌斯的主持下召开了军事会议。会上10位将军围绕着是被动防御,还是主动出击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一位叫米太亚得的将军主张主动出击。表决时,5票对5票。执政官卡利乌斯支持了米太亚得将军。为了发挥米太亚得的指挥才能,其它将军都自愿放弃自己轮流当总司令的权利,让米太亚得一人全权指挥这场战争。

当时雅典军队有一万人,加上一千援军,总共不过一万一千人。而波斯军队有10万人,而且装备精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米太亚得决定不与敌人硬拚,而是把战线稍稍拉长,把精锐步兵安排在两侧,正面战线上的兵力比较薄弱。公元前490年9月12日清晨,大战前夕,米太亚得对希腊将士做战斗动员,他说:“雅典是永远保持自由,还是戴上奴隶的枷锁,关键就在你们。”他激动人心的话语,激励了士兵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激战开始了,希腊士兵在下面发起进攻,波斯军队不知是计,立即反攻。希腊军队边战边退,波斯军队步步进逼。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埋伏在两侧的士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从两侧夹击波斯军。波斯军队由于追击希腊人,战线拉得过长,这时陷入希腊军队的包围,首尾不能相顾,连忙慌忙逃向海边,想上船逃跑。希腊军队尾追至海边,和波斯军展开夺取军舰的战斗。一位叫基纳尔的希腊战士,他奋不顾身地用手抓住战船,被敌人砍掉了一只手,他忍住疼痛,用另一只手抓住战船,终于和战友们一起夺取了一艘战船。这场战役中,波斯人丢下了6400具尸体和7条战船。雅典人牺牲了192人,其中有执政官卡利乌斯和几位将军。当天晚上,斯巴达派来的2000名前锋战士赶到时,只见月光下尸首遍野的战场。

米太亚得急于把胜利的消息告诉正在焦急等待的雅典人民,他又选中长跑能手斐里庇得斯去传送消息。这位长跑能手当时已受了伤,可是,为了让同胞们早点知道胜利的消息,他拚命奔跑,当他跑到雅典城的中央广场时,已上气不接下气,他激动地喊到:“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啦!”喊声刚落,他便一头裁倒在场,再也没有醒来。

希波战争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马拉松战役是希腊人和波斯人交锋的第一仗,这场战役极大地鼓舞了希腊人为自由和独立而战的斗志。

为了纪念这场战役的胜利和表彰尽职尽力的英雄斐里庇得斯的功绩,1896年,雅典人在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规定了一个新的竞赛项目——马拉松赛跑。距离是马拉松至雅典的距离,根据当年斐里庇得斯经过的路线确定为全程40公里又200米。1920年,经过仔细测定又把距离改为40公里又195米。斐里庇得斯的名字和马拉松战役将随着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圣火一代又一代地留存在人间。

外国历史故事范文参考 5

纳粹德国究竟抢了多少财宝

在战争开始之前,纳粹德国的领导人就喜好通过国家权力抢劫艺术品。

在维也纳,希姆莱的党卫军和新奥地利纳粹除了对犹太人商店和个人财宝进行明目张胆的劫掠外,犹太巨商大贾的大量精美收藏是他们最先劫掠的目标。此后一年里,纳粹党卫军们又盯上了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后藏在维也纳的32箱珠宝:查理大帝镶有珠宝的祈祷书、几根权杖、地球仪、宝剑和其他加冕礼仪用品。个人财产也不断地被纳粹党卫军以“保护”的名义没收。像毕加索、高更、夏加尔和康定斯基这样的现代艺术家和犹太艺术家的作品被打上了“堕落艺术品”的标签,在外国市场上出售,以充实德意志第三帝国(纳粹德国)的国库。这些都被源源不断地运往由希特勒设计并直接控制的林茨博物馆。

为疯狂地掠夺世界,精心组织了一支特别部队,他们的任务就是专门有计划地对各国的珍贵文物、金银财宝进行大规模的抢劫。同时,纳粹德国每占领一个国家,其财政人员马上便夺取这个国家的黄金和外国证券、外汇等,并向这些国家征收数目惊人的“占领费”。到战争结束时,单单“占领费”的收入就有600亿马克。纳粹还用种.种理由迫使占领国支付“罚金”、“贡金”。据美国有关机构统计,仅此一项金额就达1040亿马克。

外国历史故事范文参考_精选范文网

外国历史典故总有上帝的色彩,神秘而又迷人。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外国历史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外国历史故事1预言一事中外都有,外国多称为占星术。中国著名的预言家有袁天罡、李淳风,外国著名的预言家如诺查丹玛斯、珍妮迪克逊、卡尔达诺等。作为世界闻名的预言家,他们所作出的预言,让很多人信服,当然也不乏反对的。预言本来就是一门玄幻的学说,它得出的结果只能由时间去证明。有些也许会应验,但有些则完全背离。如果你对这些预言深信不疑,将它当作人生依据,则很容易吃亏。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倔强的预言家,为了验证自己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