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故事汇集经典精选
亲情是跟你有很亲密关系的,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会改变。亲情需要彼此精心呵护,懂得相互宽容与理解;也许有时候一家人会吵架,不过不要紧,只要亲情存在,那一点小风浪是不会打击到一家人的亲情。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亲情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亲情故事汇集经典精选 1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怎能成为为人类献身的大师?
我也不喜欢父母重病在床,断然离去的游子,无论你有多少理由。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动,不必将个人的力量夸大到不可思议的程度。在一位老人行将就木的时候,将他对人世间最后的期冀斩断,以绝望之心在寂寞中远行,那是对生命的大不敬。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父母走了,带着对我们深深的挂念。父母走了,遗留给我们永无偿还的心情。你就永远无以言孝。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
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只是,天下的儿女们,一定要抓紧啊!趁你父母健在的光阴。
亲情故事汇集经典精选 2
第一次看见襁褓中那个小胖丫头,赵春英抱着就不愿撒手了。她和丈夫都是北京平谷人。1997年夏天,他们结婚已经6年,却一直没有孩子。眼看就30出头了,她和丈夫商量,决定抱养一个。她给孩子起名为“盼盼”,希望她以后过上有盼头的好日子。
赵春英给了孩子最好的照顾。盼盼喝的奶粉,6。8元一袋,是当时最贵的一种。孩子奶奶并不太支持领养的事儿,她还要照看家里其他的孙子孙女,最后赵春英辞了村里服装厂工人的工作,自己带盼盼。
领养盼盼没多久,赵春英就怀孕了。第二年,生下儿子小军。从此,日子过得更紧了,但孩子是她快乐的源泉。
稍大些后,姐姐成天带着弟弟出去淘气。他们钻过村里鱼塘铁丝网的窟窿,偷偷钓鱼拿回家,让妈妈炖了吃。有一年冬天去河边滑冰,她一不小心掉进了冰窟窿里。之后,赵春英再不允许她去河边了。每次闯祸后,赵春英从来都只打儿子。一次小军被打急了:“凭什么只打我,她也有份!”“因为姐姐比你听话!”
但这个性格如假小子一般的女孩儿,却有一个脆弱的身体。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的。如果有伤口,半天都难以止血。到了10岁那年,情况严重了——她开始流鼻血。一次,用来堵住鼻孔的卫生纸不断换掉,装了一纸篓。最后,鼻血开始回流到嘴里,从嘴角流出。
赵春英吓坏了,带着孩子去北京儿童医院检查——盼盼被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这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医生告诉她,有30%— 60%的概率转为白血病,还有可能心脏衰竭。赵春英一下子蒙了。
此后,赵春英干农活全都让小军跟着,家务活也不让盼盼插手。每月1000多块钱的收入里,有700多块钱花在了给盼盼买药和治疗上。农闲之余赵春英几乎什么活都干过:苗圃工人、建筑队搬砖工、蒸包子卖早点、批发水果……
让她欣慰的是,女儿并没有因为病情而消沉。见到村里的街坊邻居,她都乐呵呵地打招呼。她从来没跟班上的同学说过自己的病情,体育课、早操都跟着大家一起上。
一年之后,盼盼的身体有了好转,各项血液指标都恢复了正常水平。他们一度以为,盼盼很快就能康复了。
然而,2012年5月份,盼盼的身体再度出现异常:生理期一来就是半个月,关节疼痛,走路乏力。在协和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后,大夫告诉赵春英,只有进行骨髓移植才可能保住性命。医生建议,为了保证配型概率和移植成功率,最好由孩子的父母或兄弟姐妹提供骨髓。
赵春英支支吾吾地回答:“兄弟倒是有一个,但血型不一样。”
得知化验结果的盼盼问:“为什么妈是O型血,爸是B型,我却是A型的?”
赵春英感觉瞒不住了。
看着收养公证书上几乎褪色的字迹,已经有些预感的盼盼,还是哭了。
“你不是妈生的,但却是妈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你放心,妈不会不管你。”赵春英抱着女儿抹眼泪。
两年前,丈夫和赵春英离婚,两个孩子和母亲住在一起。而家里4亩玉米地的收成,加上帮别人做散工的收入,一年能赚下1万多块钱。为了女儿的治疗费和儿子的学费,她已经前后跟亲戚朋友借了将近10万块钱。
2013年1月,他们有了盼盼亲生父母的线索。腊月廿八,盼盼的亲姑姑打来电话,告知孩子的亲生父母邀请赵春英一家过来吃团圆饭:“这么多年没见了,大家聚聚,过个好年。”
赵春英清晰地记得:“孩子父亲、母亲已经50好几了,都是圆脸。父亲情绪很激动,盯着盼盼端详了半天。他们的大女儿跟盼盼长得挺像,刚生完小孩儿。盼盼姑姑家的孩子也在,在传媒大学念书,两人聊得挺投机。”
屋子里坐了满满两桌。席间对方一家子不断给盼盼夹菜,给小军敬酒。不一会儿小军就喝得晕乎乎的。他还依稀记得自己对着一帮长辈念叨着:“我妈这么多年不容易……”
盼盼的生父也红着眼圈哭了,他答应提供移植的骨髓,只要配型成功,一刻也不耽搁。
如今,赵春英正在和对方商量尽早去医院一块儿进行骨髓配型化验的事儿。之前,她跑了好几趟民政局,希望能申请到“大病医疗救助”,减免一部分治疗费用。可剩下的缺口,依然要自己想办法。
这位身高一米五出头,总是蓬乱着头发,裹着一身厚厚棉衣的农村妇女,精神状态还不错。当有人问她2013年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她不假思索地说:“希望我的盼盼以后能过上有盼头的好日子!”
亲情故事汇集经典精选 3
爱是早晨阳光拂面,亲情是午夜月光如水;爱是茉莉花香,看不到花瓣,却芬芳满怀,亲情是涓涓细水,闻不到声响,却缓缓长流。在四年级的时候,我不小心扭伤了脚,随爸爸到医院一检查,是骨折了。妈妈电话那头急得团团转,爸爸在电话这头忙得团团转。“这个骨折大概要多久才好?在这时间里要吃什么补品么?你问问女儿想吃什么,我好买给她吃。”我隐隐约约听到母亲焦急的声音。“跟平常一样就好了。”我接过电话,“不用担心,没事!”她大声问我:“怎么会没事?都骨折了!”我无言。爸夺过电话:“现在要接受治疗了,你就别担心了,女儿身子好,一定很短一段时间就好的。”我却知道,父亲此刻,心更是紧绷着的,他的着急并不言表。我戏嘲自己,你怎么到现在才懂事呢!
绷着块木板,我走路当然困难,雪白的墙壁被手心的汗水印出了掌印。父亲看到了,背起我,每天上下于七楼与一楼。在父亲坚强的背膀上,我看到了他银白的发丝,已经分散地覆盖了整头的发。“谢谢您,爸爸。”我用弱得像只有蚂蚁才听得到的声音说。“嗯?什么?”“没什么。”这段时间,妈妈也不顾加班,每天都赶在我们之前回家,准备好一切。每天晚上,妈妈都要帮我按摩。我忍着疼痛不让她担心,抬眼望她,她并不知觉。若是平时,锐利的目光准会与我对视。她苍老了,尽管只一点,我还是看出来了。我在心中暗道:谢谢您。
在爸爸的付出和妈妈的呵护下,我的脚一天天好了起来。亲情故事总是这样简单地结束,可过程回忆来却是感慨万千。“谢谢您”这一声,始终没有出口。我愿品味这份无言的亲情,无言的爱……
亲情故事汇集经典精选 4
童年的往事很多,但给我记忆最深刻的莫过于有关哥哥的一些童年趣事。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哥哥经常做出一些令人惊心动魄的事情,吓得我们不是做恶梦,就是睡不着觉。
哥哥虽然只大我一岁,但他的胆子却大得出奇,也非常的顽皮淘气,这与生性怯懦的我有着鲜明的对比。所以他做的那些令人匪夷所思、胆战心惊的事情,便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至今想起还会令我心惊肉跳,心有余悸。
父亲在和母亲结婚之前有过一次婚姻,生过两个女孩后来都夭折了。或许是不堪承受这种沉痛的打击,父亲的前妻也相继去世。父亲和母亲婚后又一连生了四个女孩——二姐身下是一对双胞胎(后来也不幸夭折)。等哥哥出生后,已经见到六个女儿,才盼来一个儿子的爸爸,就理所当然地把他视如掌中宝了。加上哥哥长得漂亮可爱,全家人都把他当成了命根子。正是因为这种得天独厚宠爱,才铸就了他的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
哥哥小时候经常打架、惹祸这都无需细说。
单说五岁那年。有一天,我和姐姐们突然听到后院传来几声尖叫,便急忙跑去观看,只见哥哥和邻居的一个小哑巴,手里抬着一个小死孩。那个小死孩已经被野狗吃得鲜血淋漓、面目全非——就连男孩女孩都看不出来了。见此情景,吓得我和大姐、二姐都嗷嗷直叫,哇哇大哭。但见我们被吓得如此狼狈,哥哥却不以为然,还把那个死孩子继续往家里搬。当时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也没人阻止他,幸好这时有一个拉沙子的马车从我家门前路过。那个车老板见我们被吓得狼哭鬼叫的,便用大板锹把死孩子给搓走,扔进了我家后面的大河里。
我家的后面有一座沙子山。人们经常把那些不幸夭折的小孩,扔到山上,任野狗豺狼饕食殆尽。哥哥弄回家里的那个小死孩就是从这座山上捡来的。尽管爸爸、妈妈和我们一再阻止他到山上胡闹,但他还是经常趁我们不注意,就往山上跑。
有一天,趁父母不在家,他又偷偷地跑到山上,捡回来一枚日本鬼子扔下的香瓜形手榴弹。等到了家里,他就把手榴弹放在门口,坐在门槛上拼命地砸。任大姐怎么叫喊阻止,他也不听。大姐那时虽然还不到十岁,但也知道那东西是容易爆炸的,所以不但吓得脸色煞白,而且连叫声也变得凄厉无比。尽管我和二姐当时还小,还意识不到事态的严重,可看到大姐被下成那样子,也知道害怕,就躲在大姐的身后哭。大姐想带着我们跑,但哥哥却堵在门口。无奈,她只好搂着我们挤在墙角、捂着耳朵拼命地叫。就在这时,恰巧许叔叔来我家串门,赶上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吓得他急忙厉声吼道,住手!不要命啦?!哥哥见有大人阻止,才不敢继续砸了。于是我家也避免了一场家破人亡的惨剧。
除了这些,哥哥上学的时候还经常逃课、旷课,到山上疯跑、到野外放火尽管我知道,这些震撼人心的往事也只是哥哥生命长河里几朵跳跃的浪花而已,但它却成了我童年旧梦中刻骨铭心的记忆。
俗话说,淘丫头出巧、淘小子出好,一点也不假,哥哥这个淘小子后来果然出息了。哥哥长大参军后,不但表现突出、有工作能力,而且为人也热诚正直。因此很快就入了党提了干。后来在1987年大兴安岭森林大火的扑火战斗中,又荣立了一等功。专业以后又被任命为我家乡那个县公安局刑警大队的大队长——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家栋梁。
此时,窗外正春风浩荡,我的情思早已伴着这徐徐的春风飞回了以往。往事历历在目,如此的鲜活生动;往事如梦如烟,已然永不复返。我久久地坐在屏前,在温寻和追忆那些童年往事的同时,也倍加地思念哥哥,感谢哥哥。是的,我感谢他让我有关童年的往事,有了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难以忘怀的主题。哥哥,你还好吗?但愿今夜此时,你也能在遥远的故乡把我深深地想起。为此,我也会由衷地祝福你!谢谢你!
亲情故事汇集经典精选 5
刚搬入新居的一天,外面响起一阵敲门声。从猫眼里往外看:一个陌生人。他的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眼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问道:“你找谁?”只见那人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哆哆嗦嗦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递过来,用一种近似乞求的语气说:“同志,我是在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民工父亲的“幸福”“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香烟,一脸狐疑地看着他。
见我态度缓和,他一激动,脸涨得更红了,语速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寒假了,他就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了。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的漂亮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他到您家看看吗?房子盖了许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对孩子说清楚。”这个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然后,一脸企盼地望着我。
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为了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个心细的父亲!我点头答应了。
他见我爽快地答应了,激动地说:“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还有的跟踪我,以为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民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他的脸上满是喜悦,眼神里也荡漾出一种快乐。
几天后,他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那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皮肤黝黑,身体结实,还有一双很亮的眼睛。见到我,小男孩有一种怯怯的神情。
父子俩套上我递过来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木地板,他们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种扭捏的拘谨。做父亲的好像在努力显示出一种老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所在的建筑公司盖的。当时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这面墙上原来还留有一个洞口,为的就是运送砖块、水泥方便,待房屋建好后,再将这洞口堵上。哦,对了,我的中级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他竭力地想向孩子描绘出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儿子听了,不停地望著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同时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瞬间直了许多。
一会儿,这对父子看完了我的新居,他们几乎是一步步挪着遇到门边向我告别。突然,这位民工父亲一下子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激动地说:“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我能进入城里人家,感受到了一种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睛里一片晶莹。
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只不过让这对父子进了我的新房看了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就这一下子,我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心的距离拉近了许多。周遭氤氲着一种温暖。
亲情故事汇集经典精选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