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备考资料

实用上海初三化学知识点

发布时间: 浏览量:9

学习初三化学是需要个人能有一定的恒心与毅力的,不能半途而废。那么上海初三化学知识点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上海初三化学知识点2022年,欢迎查阅!

实用上海初三化学知识点 1

化学反应现象

1、镁条燃烧:剧烈燃烧.耀眼白光.生成白烟

2、红磷燃烧: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3、铜丝加热:红色金属变为黑色固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5、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产生白光、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6、硫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放热、有刺激味气体生成、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氧气中蓝紫色火焰)

7、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8、白磷燃烧: 剧烈燃烧、大量白烟、放热斑斓

9、甲烷燃烧: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气体和使无水CuSO4变蓝的液体(水)

10、铁钉放入稀硫酸:有少量气泡产生、金属颗粒逐渐溶解,溶液变成浅绿色。

11、镁条放入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金属迅速溶解,放出热量。

12、CO还原氧化铁 :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3、CuSO4与NaOH溶液的反应: 蓝色沉淀生成。

15、C和CuO高温加热:黑色逐渐变为红色,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6、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变红

17、加热通入CO2的红色石蕊溶液:红色变为紫色。

18、CO2通入Ca(OH)2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9、大理石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0、 Na2CO3粉末与稀盐酸:固体逐渐溶解、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1、铁丝放入CuSO4溶液中: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蓝色溶液变成浅绿色。

22、铜丝放入AgNO3溶液中:铜丝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无色溶液变成蓝色。

23、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盐酸中:铁锈溶解、溶液呈黄色。 铁器除锈

24、黑色CuO放入稀硫酸中: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

实用上海初三化学知识点 2

1.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 氢气的用途有(1)冶炼金属(还原性);(2)焊接金属(可燃性);(3)探空气球(比空气轻)。

3. 实验室制取氢气所选用的药品是锌和稀硫酸。

4.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药品是石灰石和稀盐酸。

5. 在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金刚石。可用来切割玻璃。

6. 所学物质中为黑色的是木炭C,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

7. 用墨书写的字画常年不褪色,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具有稳定性。

8. 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

9. 向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的沉淀是碳酸钙CaCO3。

10. 煤气中毒实际上就是一氧化碳CO中毒。

51. 为了证明某物质中含有碳酸盐,应滴加稀盐酸。

12. 假酒可导致人失明,甚至死亡,假酒中含有甲醇。

13. 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CH4。

14. 甲烷(CH4)在空气中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15. 用石灰浆(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抹墙,逐渐变硬的原因是由于石灰浆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

16. 硫酸铜晶体的俗称是蓝矾或胆矾。固体二氧化碳的俗称是干冰。氢氧化钠的俗称是烧碱、火碱、苛性钠。碳酸钠的俗称是纯碱。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消石灰

17. 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18. 可以用酒精灯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

19. 用滴管往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不应伸入试管中。

20. CO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

实用上海初三化学知识点 3

1、 分子是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3、 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4、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 在原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6、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7、镁离子和镁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8、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

9、 决定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10. 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11. 石油、煤、天然气都是混合物。

12. 溶液都是混合物。例如:稀硫酸、食盐水、石灰水等。

13.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4.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

15. 燃烧、铁生锈、食物变质等都是化学变化。

16.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17.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18. 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H2、C、CO。其中属于单质的是C、H2。属于化合物的是CO。

19. 燃烧、缓慢氧化、自燃的相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

20.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元素的种类、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肯定变化的是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21. 2H2表示两个氢分子;2H表示两个氢原子;2H+表示两个氢离子。

24. 能鉴别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水的试剂是石蕊试剂。

23、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22、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重,能溶于水。

25. 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2 )2 )8 )2 ,该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2,核电荷数为12, 核外电子数为12,最外层电子数为2,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成为阳离子。

实用上海初三化学知识点 4

溶 解 度

概念: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2、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气体(其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的体积数。

通常把在室温(20度)下:

溶解度在10g/100g水以上的物质叫易溶物质;

溶解度在1~10g/100g水叫可溶物质;

溶解度在0.01g~1g/100g水的物质叫微溶物质;

溶解度小于0.01g/100g水的物质叫难溶物质.

可见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物质溶解与否,溶解能力的大小,一方面决定于物质的本性;另一方面也与外界条件如温度、溶剂种类等有关。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易于溶解,而有些物质则难于溶解,即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通常把某一物质溶解在另一物质里的能力称为溶解性。例如,糖易溶于水,而油脂不溶于水,就是它们对水的溶解性不同。溶解度是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气体的溶解度还和压强有关。 压强越大,溶解度越大,反之则越小;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低。

溶解度曲线:

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2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少部分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实用上海初三化学知识点 5

1.实验用到的气体要求是比较纯净,除去常见杂质具体方法:

① 除水蒸气可用: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生石灰等;

② 除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CO2)、NaOH溶液、KOH溶液、碱石灰等;

③ 除HCl气体可用:AgNO3溶液(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石灰水、NaOH溶液、KOH溶液;

除气体杂质的原则:用某物质吸收杂质或跟杂质反应,但不能吸收或跟有效成份反应,或者生成新的杂质。

2.实验注意的地方:

①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或用CO、H2还原CuO、Fe2O3之前,要检验气体纯度。

②防暴沸: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③防中毒:进行有关有毒气体(如:CO、SO2、NO2)的性质实验时,在通风厨中进行;并要注意尾气的处理:CO点燃烧掉; SO2、NO2用碱液吸收。

④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注意熄灯顺序。

3.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①酸流到桌上,用NaHCO3冲洗;碱流到桌上,用稀醋酸冲洗。

② 沾到皮肤或衣物上:

Ⅰ.酸先用水冲洗,再用3~5% NaHCO3冲洗;

Ⅱ.碱用水冲洗,再涂上硼酸;

Ⅲ.浓硫酸应先用抹布擦去,再做第Ⅰ步。

4.实验室制取三大气体中常见的要除的杂质:

(1)制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

(2)用盐酸和锌粒制H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盐酸酸雾)(用稀硫酸没此杂质)

(3)制CO2要除的杂质:水蒸气(H2O)、氯化氢气体(HCl)

除水蒸气的试剂:浓流酸、CaCl2固体、碱石灰(主要成份是NaOH和CaO)、生石灰、无水CuSO4(并且可以检验杂质中有无水蒸气,有则颜色由白色→蓝色)等;

除HCl气体的试剂:AgNO3溶液(并可检验出杂质中有无HCl)、澄清石灰水、NaOH溶液(或固体)、KOH溶液(或固体);[生石灰、碱石灰也可以跟HCl气体反应]

5.常用实验方法来验证混合气体里含有某种气体

(1)有CO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澄清石灰水要变浑浊。

(2)有H2的验证方法:(先验证混合气体中是否有水份,有则先除掉)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CuO,再将经过灼热的CuO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无水CuSO4中。现象:黑色CuO变成红色,且无水CuSO4变蓝色。

(3)有CO2的验证方法:将混合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设计实验

(1)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蜡烛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①将蜡烛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洁净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生成,证明蜡烛有氢元素。

②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有碳元素。

(2)试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图

把两支蜡烛放到具有阶梯的架上,把此架放在烧杯里,点燃蜡烛,再沿烧杯壁倾倒CO2 阶梯下层的蜡烛先灭,上层的后灭。 证明CO2具有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实用上海初三化学知识点_精选范文网

学习初三化学是需要个人能有一定的恒心与毅力的,不能半途而废。那么上海初三化学知识点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上海初三化学知识点2022年,欢迎查阅!上海初三化学知识点1.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