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经典
相关文章
高三化学学习要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分析、思考、归纳,以便夯实双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三化学知识点归纳,供大家阅读参考。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经典 1
化学方程式
在化学中,化学方程式是最基础的,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把化学方程式都背下来,但是我们在在背化学方程式的时候,一定要理解的记忆,这样我们化学方程式的记忆也会更加的深刻,我们化学成绩也会快速的提高。
化学实验
我们在学习化学的时候,一定注意化学实验,老师在做化学实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它的反应是什么,知道哪些方程式组合在一起生成的反应,这对我们提高化学成绩是非常的有帮助的,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们可以自作一下化学实验,这样我们会加深对化学实验反应结果的认识,这样我们一些化学方程式也不用死记硬背了。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经典 2
1、化合价实质之歌
化合价实质要记准, 金正非负单质零;
氢一氧二应记住, 正负总价和为零;
许多元素有变价, 条件不同价不同。
注:“金正”指金属的化合价通常显正价:“非负”指非金属的化合价通常显负价。
2、化合价之歌
氢氯钾钠一价银,二价氧钡钙镁锌,三铝四硅磷五价,
二四六硫都齐啦。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
三二四五氮都有,二四六七锰来占,铜汞二价最常见。
氟氯溴碘本负一,特殊情况为正七。
3、书写化学式之歌
先念后写再标价,约分之后相交叉。
4、书写化学方程式之歌
左写反应物,右写生成物;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
写对化学式,式子要配平;气体和沉淀,箭号标分明。
5、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6、物质溶解性之歌
钾钠硝酸铵盐溶,盐酸不溶银亚汞;
硫酸铅、钡沉水中,碳酸、硫酸镁微溶;
溶碱有五位,钾钠铵钙钡。
7、关于元素周期表可以每五种元素为一句去记忆。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8、化学、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不难辨,没有新物质出现;
化学变化则不然,物质本身已改变;
两种变化有区别,有无新物作判断;
两种变化有关联,化变中间有物变;
变化都由性质定,物性化性是关键。
9、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价奇序奇,价偶序偶。
10、化学式
一排顺序二标价,价数交叉写右下;
约简价数作角码,化合价规则去检查。
11、化学方程式
左写反应物,右边写生成;写对化学式,系数来配平;
中间连等号,条件要注清;生成沉淀气,箭头来标明。
一找元素见面多,二将奇数变成偶;
三按连锁先配平,四用观察配其它;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经典 3
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 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向三只试管中分别滴加Ba(NO3)2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稀H2SO4;再分别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经典 4
【1——1】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3、硫酸铜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有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生成。
硫酸铜+氢氧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铜
4、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熔点 沸点 密度 硬度 色态味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1-----2】
1、蜡烛燃烧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2、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3、如何判断某种物质燃烧是否生成了二氧化碳?
用一个附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石灰水变浑浊,则生成了二氧化碳。
如何判断某种物质燃烧是否生成了水?
用一个干燥的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则生成了水。
5、 人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有何不同? 人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较空气多。
6、二氧化碳的特性: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氧气的特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3】
1、没有说明用量时,固体: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2ml
2、判断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准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加热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沉淀。 现象:蓝色沉淀变成黑色。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经典 5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发生周期性的递变,叫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主要体现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第一电离能、电负性等的周期性变化。元素性质的周期性来源于原子外电子层构型的周期性。
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经典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