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备考资料

2022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参考总结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物理学习,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方法、基本定律、基本实验等各项内容都要落实,且要落实到位。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2022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参考总结 1

1重要定律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惰性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3.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4.能量守恒定律:一个系统的总能量的改变只能等于传入或者传出该系统的能量的多少。总能量为系统的机械能、热能及除热能以外的任何内能形式的总和。

5.欧姆定律:在同一电路中,通过某段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6.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2常用公式

(一)速度

(1)定义:速度是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等于位移和发生此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公式:v=s/t (v是速度 s是路程 t是时间)

(二)重力

(1)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公式:G=m·g (G为重力 m物体质量 g重力系数)

(三)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公式:ρ=m/V (ρ为密度 m物体质量 V物体体积)

(四)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的压力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2)公式:P=F/S (压强P 压力F 受力面积S)

(五)液体压强

公式:p?=ρgh?(ρ为液体密度,g为重力系数,g=9.8N/kg;h为深度)

(六)机械功

(1)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公式:W=FS(W是功 F是物理受到的力 S是距离)

(七)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功率。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公式:P=W/t (功率P 功W 时间t)

3功率

⑴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

⑵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⑶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

符号表达式:P=W/t推导式p=Fv(F单位是N,V单位是m/s)

⑷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

注意:功率的单位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1W=1J/s

4机械效率

(1)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2)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W=Gh。

(3)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4)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FS。

(5)总功等于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5串联和并联

串联电路:

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了就组成了串联电路。

特点:①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②各用电器之间互相影响,一个用电器因开路停止工作,其它用电器也不能工作;

③只需一个开关就能控制整个电路。

并联电路:

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就组成了并联电路。

电流在分支前和合并后所经过的路径叫做干路;分流后到合并前所经过的路径叫做支路。

特点:①电流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有干路、支路之分;

②各用电器之间互不影响,当某一支路为开路时,其它支路仍可为通路;

③干路开关能控制整个电路,各支路开关控制所在各支路的用电器。

6内能

1、内能:

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②质量 ③材料:④存在状态 及体积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

2022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参考总结 2

一、静力学:

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2.两个力的合力:F(max)-F(min)≤F合≤F(max)+F(min)。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F1/sinα1=F2/sinα2=F3/sinα3(拉密定理,对比一下正弦定理)

文字表述:三个力作用于物体上达到平衡时,则三个力应在同一平面内,其作用线必交于一点,且每一个力必和其它两力间夹角之正弦成正比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u=tanα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 貌合神离,弹力为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11、“二力杆”(轻质硬杆)平衡时二力必沿杆方向。

12、绳上的张力一定沿着绳子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13、支持力(压力)一定垂直支持面指向被支持(被压)的物体,压力N不一定等于重力G。

14、两个分力F1和F2的合力为F,若已知合力(或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又知另一个分力(或合力)的方向,则第三个力与已知方向不知大小的那个力垂直时有最小值。

15、已知合力不变,其中一分力F1大小不变,分析其大小,以及另一分力F2。

用“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法则

二、运动学

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时间等分:

① 1T内、2T内、3T内.位移比:S1:S2:S3....:Sn=1:4:9:....n^2

② 1T末、2T末、3T末......速度比:V1:V2:V3=1:2:3

③ 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

Ⅰ:SⅡ:SⅢ:....:SN=1:3:5: ..:(2n-1)

④ΔS=aT2Sn-S[n-k]= k aT2 a=ΔS/T2 a =( Sn-S[n-k])/k T^2

位移等分:

①1S0处、2S0处、3 S0处速度比:V1:V2:V3:...Vn=1:√2:√3:...:√n ② 经过1S0时、2S0时、3S0时...时间比:t1:t2:t3:...tn=1:√2:√3:...:√n ③ 经过第一个1S0、第二个2 S0、第三个3 S0···时间比

t1:t2:t3:...tn=1:√2-1:√3-√2:...:√n-√(n-1)

3.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v(t/2)=(v1+v2)/2=(S1+S2)/2T

4.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

中间时刻的速度v(t/2)=(v1+v2)/2

中间位置的速度

5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前一半时间v1,后一半时间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v1+v2)/2 [算术平均数]

前一半路程v1,后一半路程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 v=(2v1v2)/(v1+v2) [调和平均数]

6.自由落体

秒末速度(m/s):10,20,30,40,50

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

第n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

7.竖直上抛运动

同一位置(根据对称性) v上=v下

H(max)=[(V0)^2]/2g

8.相对运动

①. S甲乙= S甲地+ S地乙 = S甲地- S乙地

②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8.绳端物体速度分解

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和垂直绳的分速度。

10.匀加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S = At+ Bt^2

式中加速度 a=2B(m/s^2) 初速度 V0=A(m/s)

即S=v0t+at^2/2 则S'=v0+at

很明显 S'(t)=v(t) 说明位移关于时间的一阶导数是速度

11.小船过河:

⑴ 当船速大于水速时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t=d/v(船)

②合速度垂直于河岸时,航程s最短 s=d d为河宽

⑵当船速小于水速时 ①船头的方向垂直于水流的方向时,所用时间最短,t=d/v(船)

②合速度不可能垂直于河岸,最短航程s=dv(水)/v(船

)

12.两个物体刚好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接触时速度相等或者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

13.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的临界条件是: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时与小车速度相等

14.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距离最大(小)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等。

三、运动和力

1.沿粗糙水平面滑行的物体: a=μg

2.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 a=gsinα

3.沿粗糙斜面下滑的物体 a=g(sinα-μcosα)

4 系统法:动力-阻力=m总a

5 第一个是等时圆

8.下面几种物理模型,在临界情况下,a=gtgα

11.超重:

a方向竖直向上;(匀加速上升,匀减速下降)

失重:a方向竖直向下;(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

12.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时,Vm=P/f

2022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参考总结 3

恒定电流

1.电流强度:i=q/t{i:电流强度(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载面的电量(c),t:时间(s)}

2.欧姆定律:i=u/r

{i:导体电流强度(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阻值(ω)}

3.电阻、电阻定律:r=ρl/s{ρ:电阻率(ω?m),l:导体的长度(m),s:导体横截面积(m2)}

4.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是e=u内+u外

{i:电路中的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r:外电路电阻(ω),r:电源内阻(ω)}

5.电功与电功率:w=uit,p=ui{w:电功(j),u:电压(v),i:电流(a),t:时间(s),p:电功率(w)}

6.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7.纯电阻电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电源总动率、电源输出功率、电源效率:p总=ie,p出=iu,η=p出/p总

{i:电路总电流(a),e:电源电动势(v),u:路端电压(v),η:电源效率}

9.电路的串/并联

串联电路(p、u与r成正比) 并联电路(p、i与r成反比)

电阻关系(串同并反) r串=r1+r2+r3+ 1/r并=1/r1+1/r2+1/r3+

电流关系 i总=i1=i2=i3 i并=i1+i2+i3+

电压关系 u总=u1+u2+u3+ u总=u1=u2=u3

功率分配 p总=p1+p2+p3+ p总=p1+p2+p3+

10.欧姆表测电阻

(1)电路组成 (2)测量原理

两表笔短接后,调节ro使电表指针满偏,得

ig=e/(r+rg+ro)

接入被测电阻rx后通过电表的电流为

ix=e/(r+rg+ro+rx)=e/(r中+rx)

由于ix与rx对应,因此可指示被测电阻大小

(3)使用方法:机械调零、选择量程、欧姆调零、测量读数{注意挡位(倍率)}、拨off挡。

(4)注意:测量电阻时,要与原电路断开,选择量程使指针在中央附近,每次换挡要重新短接欧姆调零。

11.伏安法测电阻

电流表内接法: 电流表外接法:

电压表示数:u=ur+ua 电流表示数:i=ir+iv

rx的测量值=u/i=(ua+ur)/ir=ra+rx>r真 rx的测量值=u/i=ur/(ir+iv)=rvrx/(rv+r)

选用电路条件rx>>ra [或rx>(rarv)1/2] 选用电路条件rx<

12.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限流接法

电压调节范围小,电路简单,功耗小 电压调节范围大,电路复杂,功耗较大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rx 便于调节电压的选择条件rp

注1)单位换算:1a=103ma=106μa;1kv=103v=106ma;1mω=103kω=106ω

(2)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3)串联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4)当电源有内阻时,外电路电阻增大时,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5)当外电路电阻等于电源电阻时,电源输出功率最大,此时的输出功率为e2/(2r);

(6)其它相关内容: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27〕。

2022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参考总结 4

1、你先把课本的东西全部自己很认真的看以遍,很认真的去理解,有什么不懂了,你可以去问你的老师或者同学,当然最好是自己弄懂的,因为那样的话你的印象才很深。

2、把课本上的东西弄懂以后呢,就理解公式,理解公式里面字母代表的是什么,单位是什么,然后就记住公式,去做习题。

3、做习题时很重要的环节,不能抄作业,这是必须的!然后坚持自己独立完成作业,遇到不会做的题,先努力去思考,去翻书,去看公式,去看笔记,然后把相对的量带去公式里算,最后做完了再兑一下答案,错了的话再自己好好看看错在哪了,在错误都弄懂了。(记住,不是万不得以,就不要问别人,因为那样的话你没印象,下次还不会)

4、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吧,你大概懂了以后,你就会觉得老师讲的好好呢。

lt;<<返回目录

2022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参考总结 5

1.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2.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镊子,筷子,扫地用具等)(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3.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4.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5.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详见公式总结)

6.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7.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8.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9.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P=W/t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TAG标签: 物理 知识点

2022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参考总结_精选范文网

物理学习,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方法、基本定律、基本实验等各项内容都要落实,且要落实到位。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供大家阅读参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