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范文推荐
相关文章
2023高考生物常考知识点有哪些你知道吗?互利共生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生物学现象,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之后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够生存而死亡。一起来看看2023高考生物常考知识点,欢迎查阅!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范文推荐 1
1.限制性内切酶和RNA水解酶的作用部位不同。
2.先天性汗腺发育不全是X染色体上的隐形遗传病。因此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是全身汗腺发育健全的女性。
3.过敏、甲亢、器官移植均需要减弱机体的细胞免疫强度。
4.HIV病毒从一个T细胞离开,进入另一个T细胞的细胞核,至少穿过4层膜。
5.当人吃到甜味剂如糖精,阿斯巴甜等无法被吸收的物质时,也会导致人体内胰岛素增加,这是由于甜味刺激了下丘脑相关传入神经上的感受器,引发下丘脑控制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因此甜味引发的调节过程属于神经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6.人体消除感冒病毒主要依靠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与病毒结合,细胞免疫起辅助作用。(主要依靠细胞免疫)
7.厌食症导致的营养不良和重度急性肠炎病人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的目的不同。(补充营养能量)
8.血糖浓度可以直接刺激胰岛细胞发挥效应,下丘脑神经起辅助调节作用。
9.结果穗时节的玉米田中,白天玉米植株上层的CO2浓度比下层低。
10.分子生物技术中可以使用PCR合成仪人工合成自然界不存在的新基因序列。
11.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决定了膜的选择透过性。
12.叶绿体产生的氧气被本细胞内的线粒体利用至少需穿过4层膜。
13.还原氢的产生过程伴随ATP的合成,还原氢消耗的过程伴随ATP的分解。
14.一个患有X隐性病血友病的女子将其病变细胞通过基因疗法彻底变为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正常细胞,则将来其儿子一定不会患病。
15.苯丙酮尿症是因为缺失细胞内代谢相关氨基酸的酶的基因导致,因此与内环境稳态无关。
16.地球原始海洋的生命原汤中,最先诞生的是蓝藻这类自养型微生物。
17.用斐林试剂检验空腹正常人,一次性过量食用白糖的'正常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分别呈现出无色,砖红色,砖红色。(第一个是蓝色)
18.小分子激素都不需要核糖体的合成。
19.DNA连接酶可把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黏性末端的互补碱基连接起来。(不是连接碱基而是使脱氧核糖与磷酸基连接起来)
20.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葡萄糖的含量有关(主要与钠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范文推荐 2
一.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二.突破难点
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能使知识一目了然。
2.抽象问题形象化。思维越离开具体事物,就越抽象。有些知识,与现实联系少,理解起来困难。这时,要尽量借助某种方式,使之与实际联系起来,以便于理解,如DNA的空间结构复杂,老师很难讲清楚,但出示一个DNA模型,几分钟即可解决问题。
三.归纳总结
在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但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四.知识浓缩法
可借用书店有卖的小本参考书(不要那些又大又厚的全解之类的,如果要在短时间内复习好生物,没必要背得那么全面),里面的内容要像笔记一般精炼简单,并有总结各个单元知识要点,照参考书上——背吧!
lt;<<返回目录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范文推荐 3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的建立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元素:C、H、O、N、P、S、K、Ca、Mg
②微量元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
(2)组成蛋白质数目不相同
(3)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
(4)每种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不相同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范文推荐 4
一.归纳整理、对照比较、重视图解
充分理解专有名词、现象原理和课本笔记,再将相关概念进行综合分析整理。用心比较各种生物、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差异,进行分类归纳,如此才能融会贯通。生物学有非常丰富而且十分重要的图片资料,配合图片的说明,可以使你迅速了解生物现象的来龙去脉。
二.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一方面,生物学研究的东西都是活生生的。“活”的东西,重在理解,所以,切忌“死”记硬背!这就称之为活学;另一方面,生物是一门生活科学,她来源于自然、源于生活。紧密地联系生活实际,知识就会“为我所用”,这就称之为活用。
三.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
1.简化记忆法: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联想记忆法: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4.纲要记忆法: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四.注意听,认真记
注意听不仅仅是要求同学们集中精力,更重要的是听课要听思路,注意听老师是如何引入新课,怎样展开讲解的,最后又是怎样归纳小结的。特别要注意理解教师在讲课中反复强调的重点和难点,并在不影响听课的前提下记些要点。
lt;<<返回目录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范文推荐 5
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原理:RNA+吡罗红→红色
应用:可以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
原理:正常的活细胞,细胞膜结构完整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排斥台盼蓝,使之不能够进入胞内;死细胞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应用: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
线粒体的染色
原理: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应用:可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存在。
酒精的检测
原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应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制作果酒时检验是否产生了酒精;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驶。
CO2的检测
原理: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在变黄。
应用: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
染色体(或染色质)的染色
原理: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溶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成深色。
应用: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观察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植物花药离体培养时,可以通过染色镜检来确定其中的花粉是否处于适宜离体培养的发育期。
吲哚酚试剂与维C溶液呈褪色反应
原理:吲哚酚即2,6-二氯酚靛酚钠,其水溶液为蓝紫色,维C具有还原性,能将其褪色。
维生素C溶液在中性条件下可使吲哚酚试剂由蓝色变成无色,在酸性条件下可使吲哚酚试剂由蓝色变成粉红色。也可以用氯化铁溶液代替吲哚酚试剂,维生素C溶液可把黄色的氯化铁溶液还原成无色的氯化亚铁溶液。
应用:可用于检测食品营养成分中是否含有维生素C。
亚硝酸盐的检测出现玫瑰红
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应用: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比较,可以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范文推荐_精选范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