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备考资料

高考物理的知识点大全精选

发布时间: 浏览量:1

物理是一门非常需要练习总结的一门功课,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感觉物理很难学,初三物理知识点有哪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三物理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高考物理的知识点大全精选 1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

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

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5、重力(A)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

6、弹力(A)

1.弹力

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

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弹簧弹力:F=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

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高考物理的知识点大全精选 2

第九章压强

9.1、压强:

㈠、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3、作用点:作用在受力面上

4、大小: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时自然静止时,物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才与物体受至的重力在数值上相等,有:F=G=mg但压力并不是重力

㈡、压强

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4、公式:

=F/S

5、单位:帕斯卡(pa)

1pa = 1N/m2

意义:表示物体(地面、桌面等)在每平方米的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顿。

6、增大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力 举例:用力切菜易切断

2) 减小受力面积 举例:磨刀不误砍柴功

7、减小压强的方法:

1) 减小压力 举例:车辆行驶要限载

2) 增大受力面积 举例:铁轨铺在路枕上

9.2、液体压强

1、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持它的容器底部有压强;

液体具有流动性,对容器侧壁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各个方向的压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

3)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

4)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

注意: 液体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质量无关。与浸入液体中物体的密度无关(深度不是高度)

当固体的形状是柱体时,压强也可以用此公式进行推算

计算液体对容器的压力时,必须先由公式P=ρgh算出压强,再由公式 P=F/S,得到压力F=PS。

4、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特点:连通器里的液体不流动时, 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即各容器的液体深度总是相等。应用举例: 船闸、茶壶、锅炉的水位计。

9.3、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气体受到重力,且有流动性,故能向各个方向对浸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

3、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其它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吸盘挂衣钩能紧贴在墙上、利用吸管吸饮料。

4、首次准确测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

一标准大气压等于1900px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即P0=1.013×105Pa,在粗略计算时,标准大气压可以取105帕斯卡,约支持10m高的水柱。

5、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000米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就减小100Pa;

大气压还受气候的影响。

6、气压计和种类:水银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无液气压计)

7、大气压的应用实例:抽水机抽水、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吸药液。

8、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而增大。

(应用:高压锅)

9.4、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物理学中把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和气体统称为流体。

2、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3、应用:

1) 乘客候车要站在安全线外;

2) 飞机机翼做成流线型,上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比下表面快,因而上表面压强小,下表面压强大,在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高考物理的知识点大全精选 3

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5.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的方向一致。

[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

6.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a=0,v=恒量. (3)位移公式:S=vt.

7.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a=恒量

(3)公式: 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s=v0t+12at 2

速度位移公式:vt-v0=2as 平均速度V=22v0?vt 2

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跟正方向一致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

8.重要结论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ΔS=Sn+l –Sn=aT =恒量。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②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③图像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3)速度图像(v-t图像)

①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②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③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④图线与横轴交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⑤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高考物理的知识点大全精选 4

1、静电现象:

⑴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⑵摩擦起电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

⑶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正电荷;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负电荷。

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⑸要知道物体是否带电,可使用验电器;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⑹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2、电路

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连接起来组成的电的路径。

⑴各元件的作用: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电源:供电;开关:控制电路通断;导线:连接电路,形成电流的路径;

⑵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整个电路短路是指电源两端短接,这时整个电路电阻很小,电流很大,电路强烈发热,会损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做实验时,一定要避免短路;家庭用电时也要注意防止短路。

⑶画的电路图说明注意事项:⑴用统一规定的符号;⑵连线要横平竖直;⑶线路要简洁、整齐、美观。

⑷通路是指闭合开关接通电路,电流流过用电器,使用电器进行工作的状态。断路是指电路被切断,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⑸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区别(识别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方法:⑴路径法⑵拆除法⑶支点法)

3、电流

电流是指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符号为I),国际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⑴电流表的读数:一看量程,二算分度值,三读数。

⑵电流表的接法:①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②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量程;④严禁将电流表与电源或用电器并联。(注意:①在不超过测量值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较小的量程测量,对于同一个电流表来说,量程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②在不能估计被测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可先用的量程试触,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量程。)

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4、电压

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原因.

⑴生活中常见的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电压1.5V;一节蓄电池电压2V;我国生活用电电压220V;对人体安全电压≤36V。

⑵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相等。

5、电阻

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电阻的符号:R

⑴电阻的单位:欧姆;符号:Ω

⑵单位换算关系:1MΩ=1000kΩ1kΩ=1000Ω

6、电阻相关特性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⑴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⑵材料相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⑶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⑷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7、电阻分类

保持阻值不变的电阻简称定值电阻。可以调节变化的电阻简称可变电阻

8、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⑴金属杆:金属杆的电阻很小,其两端接线柱间的电阻值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

⑵电阻丝:圆筒上缠绕的是表面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其阻值较大,标牌上所标的“50Ω”即指电阻丝两端接线柱间的电阻值;

⑶滑片:滑片可以在金属杆上左右移动,滑片的上部与金属杆相连,下端通过电阻丝的接触滑道(刮去绝缘层的部分)与电阻丝相连通。⑷接线柱:有四个接线柱,一上一下接入电路时,能起到变阻作用。连接电路时,要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调到阻值的位置⑸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

9、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欧姆定律公式:I=U/R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式:U=IRR=U/IR

10、欧姆定律意义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揭示了“导体中的电流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决定”这一制约关系。

11、伏安法测电阻:

把导体接入电路,使导体中通过电流,用电压表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再用欧姆定律公式算出灯泡的电阻。

高考物理的知识点大全精选 5

1、要预习。

学习物理之前先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提前预习以下,有配套训练的可以做一下课前预习的习题。这样能对本节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学习新课帮助是很大的。

2、要记笔记。

记笔记是帮助你知道重难点,帮助你后面复习的,也就是记录课堂的痕迹,不要懒,学习最忌懒惰。

3、要练习。

这个学习就像做菜一样,比如我教给大家做红烧肉,第一步怎么怎么样,第二步怎么怎么样,然后按照步骤一步一步的给你演示一遍,你也记在本子上了。但是你就说你会做红烧肉了吗?很显然没有,你要自己动手去做几次才能真正的把我讲的变成你自己的。所以,学习也是一样,一定要多做练习题,并且这个练习题一定是越早越好,所谓趁热打铁,不要等到你忘记的差不多了再去做,效果就很差了。

4、要复习。

教育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

5、要能复述知识点。

比如讲完一节课,你能把这节课的知识点说一遍,学完第二节,你能把前两节的知识点复述出来,学完这一章你能把一章的复述出来。坚持下去,学完一本书,你能复述出一本书的知识点,知识框架、知识点都在你脑子里,请问你的物理怎么会学不好呢?

6、要会利用错题。

你花时间练习,做错的那些题目就是你知识薄弱点,你可以不整理错题本,但一定要用重颜色笔标记住,考试前复习的时候就重点复习这些,避免重复错误,助你高分、满分!

lt;<<返回目录

TAG标签: 物理 知识点

高考物理的知识点大全精选_精选范文网

物理是一门非常需要练习总结的一门功课,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感觉物理很难学,初三物理知识点有哪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三物理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初三物理知识点11机械能及其转化1.机械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