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二学习方法 > 八年级数学

初二上学期的数学知识点精选集锦

发布时间: 浏览量:2

初中生学生在学习数学整理重点知识点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可以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呢!

初二上学期的数学知识点精选集锦 1

1、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①实数的'分类

②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开方开不尽的数,如 √7 ,3 √2等;

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π /?+8等;

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等

2、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①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是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②绝对值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0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

③倒数

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0没有倒数。

④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⑤估算

3、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①算术平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特别地,0的算术平方根是0。

性质: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0的算术平方根是0。

②平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性质: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注意 √a的双重非负性:√a≥0 ; a≥0

③立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 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表示方法:记作 3 √a

性质: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 3 √a=3 √-a,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4、实数大小的比较

①实数比较大小

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②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

数轴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求差比较:设a、b是实数 a-b>0a>b; a-b=0a=b; a-b<0a<b p="" 。

lt;b p="" 。 求商比较法:设a、b是两正实数,

lt;b p="" 。

绝对值比较法:设a、b是两负实数,则∣a∣>∣b∣a<b。< p="">

平方法:设a、b是两负实数,则 a2>b2a<b p="" 。

lt;b p="" 。 5、算术平方根有关计算(二次根式)

lt;b p="" 。

①含有二次根号“ √ ”;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

②性质:

③运算结果若含有“ √ ”形式,必须满足:

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6、实数的运算

①六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开方。

②实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③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a+b= b+a

加法结合律 (a+b)+c= a+( b+c )

乘法交换律 ab= ba

乘法结合律 (ab)c = a( bc )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a( b+c )=ab+ac

初二上学期的数学知识点精选集锦 2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主要知识点:

1、二次根式的概念

2、二次根式的性质

3、简二次根式与同类二次根式

4、二次根式的运算

中考分值:

填空一题、选择一题共4~8分。

大题目中的计算基本都会运用到二次根式的计算。

重难点:

初中第一次将有理数的计算拓展到无理数的计算。

二次根式的运算是基础运算,为后面各种方程的计算做基础。

二次根式的计算比较容易出错。

第十七章一元二次方程

主要知识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4、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中考分值:

所有需要运算的题目基本都需要运用到解一元二次方程,分值不低于30分。

重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解法多样,需要注意方法的选择。

铺垫型知识点,为后面学习分式方程、无理方程等做铺垫。

如果不会解一元二次方程中考基本寸步难行。

第十八章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

主要知识点:

1、函数的概念

2、正比例函数

3、反比例函数

4、函数表示法

中考分值:

填空选择一题4分

重难点:

初中第一次接触函数,概念和意义比较难理解。

这一章是所有函数的基础,为后面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做铺垫。

第十九章几何证明

主要知识点:

1、公理、定理及命题,逆命题及逆定理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

4、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5、勾股定理

中考分值:

21题几何证明10分,填空选择8~12分。

18、25题难题基本都会运用到本章所学知识点。

重难点:

相较于初一的几何,这一章的难度大大增加,是本学期最重要的章节。

这一章所学的知识点都是几何比较轴心的知识点,以后学习几何会经常使用。

初二上学期的数学知识点精选集锦 3

轴对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概念:

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⑸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基本性质:

⑴对称的性质:

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

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

①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

②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

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1条).

⑸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

②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

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合一.

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3条).

3.基本判定:

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基本方法:

⑴做已知直线的垂线:

⑵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⑶作对称轴:连接两个对应点,作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⑷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

⑸在直线上做一点,使它到该直线同侧的两个已知点的距离之和最短.

初二上学期的数学知识点精选集锦 4

【相似、全等三角形】

1、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3、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4、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5、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6、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7、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8、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10、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1、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2、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3、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4、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初二上学期的数学知识点精选集锦 5

一、分式

1、两个整数不能整除时,出现了分数;类似地,当两个整式不能整除时,就出现了分式。

整式A除以整式B,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除式B中含有字母,那么称为分式,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

2、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即有:

3、进行分数的化简与运算时,常要进行约分和通分,其主要依据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4、一个分式的分子、分母有公因式时,可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这个分式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的们的公因式,也就是把分子、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叫做约分。

二、分式的乘除法

1、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的积做积的分母;分式除以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分式乘方,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逆向运用,当n为整数时,仍然有成立。

3、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

三、分式的加减法

1、分式与分数类似,也可以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2、分式的加减法:

分式的加减法与分数的加减法一样,分为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与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上述法则用式子表示是:

(2)异号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

上述法则用式子表示是:

3、概念内涵:

通分的关键是确定最简分母,其方法如下:最简公分母的系数,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最简公分母的字母,取各分母所有字母的最高次幂的积,如果分母是多项式,则首先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四、分式方程

1、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在方程的两边都乘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

②解这个整式方程;

③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2、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①审清题意;

②设未知数;

③根据题意找相等关系,列出(分式)方程;

④解方程,并验根;

⑤写出答案。

初二上学期的数学知识点精选集锦_精选范文网

初中生学生在学习数学整理重点知识点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可以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呢!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