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数学

初三数学上册课本知识点总结经典归纳

发布时间: 浏览量:4

初三数学学习中基础知识考试占据到了将近60%左右,同时,教材是我们一切题目的源泉。因此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夯实基础。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三数学上册课本知识点总结|初三数学知识点上册 1

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其推论:

1.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3.推论的逆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线段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二、相似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三、相似三角形:

1.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2.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边、高、中线、角平分线)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说明:①等高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底之比,等底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高之比;②要注意两个图形元素的对应。

3.判定定理:

(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4)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初三数学上册课本知识点总结|初三数学知识点上册 2

1二次根式:形如式子为二次根式;

性质:是一个非负数;

2二次根式的乘除:

3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加减时,先将二次根式华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4海伦-秦九韶公式:,S是的面积,p为.

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且只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是2的方程.

2配方法:将方程的一边配成完全平方式,然后两边开方;

因式分解法:左边是两个因式的乘积,右边为零.

3一元二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韦达定理:设是方程的两个根,那么有

1:一个图形绕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性质:对应点到中心的距离相等;

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的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2中心对称: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180度,和另一个图形重合,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中心对称;

中心对称图形: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重合,则说这个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

1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弧、弦、半圆的定义

2垂直于弦的直径

圆是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方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弦的直径垂直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弧、弦、圆心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4圆周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5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在圆外d>r

点在圆上d=r

点在圆内dR+r

外切d=R+r

相交R-r

初三数学上册课本知识点总结|初三数学知识点上册 3

 

第一章 实数

一、 重要概念 1.数的分类及概念 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 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3.倒数: 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a≠±1);B.1/a中,a≠0;C.0

初三数学上册课本知识点总结|初三数学知识点上册 4

抛物线顶点坐标公式

y=ax2+bx+c(a=?0)的顶点坐标公式是(-b/2a,(4ac-b2)/4a)

y=ax2+bx的顶点坐标是(-b/2a,-b2/4a)

相关结论

过抛物线y^2=2px(p>0)焦点F作倾斜角为θ的直线L,L与抛物线相交于A(x1,y1),B(x2,y2),有

①x1 x2=p^2/4,y1 y2=—P^2,要在直线过焦点时才能成立;

②焦点弦长:|AB|=x1+x2+P=2P/[(sinθ)^2];

③(1/|FA|)+(1/|FB|)=2/P;

④若OA垂直OB则AB过定点M(2P,0);

⑤焦半径:|FP|=x+p/2(抛物线上一点P到焦点F距离等于到准线L距离);

⑥弦长公式:AB=√(1+k^2) │x2-x1│;

⑦△=b^2-4ac;

⑧由抛物线焦点到其切线的垂线距离,是焦点到切点的距离,与到顶点距离的比例中项;

⑨标准形式的抛物线在x0,y0点的切线就是:yy0=p(x+x0)。

⑴△=b^2-4ac>0有两个实数根;

⑵△=b^2-4ac=0有两个一样的实数根;

⑶△=b^2-4ac<0没实数根。

初三数学上册课本知识点总结|初三数学知识点上册 5

反比例函数

1.形如y=k/x(k≠0)或y=kx^-1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k叫做反比例系数。它的图像是双曲线。^-1表示负一次。

2.在函数y=k/x(k≠0),当k>0时,表达式中的想x、y符号相同,点(x,y)在第一、三象限,所以函数y=k/x(k≠0)的图像位于第一、三象限;当k<0时,表达式中的想x、y符号相反,点(x,y)在第二、四象限,所以函数y=k/x(k≠0)的图像位于第二、四象限。

3.在y=k/x(k≠0)中,当k>0时,在第一象限内,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若y的值随着x的值的增大而增大,则k的取值范围是k<0。

4.设P(a,b)是反比例函数y=k/x(k≠0)上任意一点,则ab的值等于k。经过反比例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段,则所成的矩形面积为k;过P点向x轴或y轴作垂线段,连接OP,则所成的三角形面积为k/2。

二次函数

1.形如y=ax^2+bx+c(a≠0,a、b、c为常数)。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它的图像是一条抛物线。

2.二次函数y=ax^2+bx+c(a≠0)的顶点坐标为(-b/2a,4ac-b^2/4a),对称轴是直线x=-b/2a。

3.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a≠0),当a>0时,二次函数图像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图像与y轴的交点的坐标是(0,c)。

4.一元一次方程ax^2+bx+c=0(a≠0)的解,可以看成函数y=ax^2+bx+c(a≠0)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当b^2-4ac>0时,函数图像与x轴有两个交点。

当b^2-4ac=0时,函数图像与x轴有一个交点。

当b^2-4ac<0时,函数图像与x轴没有交点。

5.当a>0,且x=-b/2a时,函数y=ax^2+bx+c(a≠0)取得最小值,这个值等于4ac-b^2/4a;当a<0,且x=-b/2a时,函数y=ax^2+bx+c(a≠0)取得值,这个值等于4ac-b^2/4a。

6.抛物线y=ax^2+c(a≠0)的对称轴是y轴。

7.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a≠0),若a,b同号,对称轴在y轴右侧a,b异号,对称轴在y轴左侧。

8.抛物线y=ax^2+bx+c(a≠0),若a>0,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若a<0,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b/2a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9.对于抛物线y=a(x-m)^2+k,左右平移时,只与m有关,往左是加,往右是减;上下平移时,只与k有关,往上是加,往下是减。

相似三角形

1.如果两个数的比值与另两个数的比值相等,就说这四个数成比例。

2.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且bd≠0,那么a/b=c/d;如果a/b=c/d,那么(a+b)/b=(c+d)/d。谁都不能为0。为0无意义。

3.一般的,如果三个数a,b,c满足比例式a:b=b:c,则b就叫做a,c的比例中项。(如果是线段的话,只能取正的,如果是数,正负都可以)。

4.黄金分割

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其比值是(√5-1)/2,取其前三位数字的近似值是0.618。

5.证明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4)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5)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

一元二次方程

1.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0时,ax2+bx+c=0叫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研究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问题时,多数习题要先化为一般形式,目的是确定一般形式中的a、 b、 c; 其中a 、 b,、c可能是具体数,也可能是含待定字母或特定式子的代数式。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种解法要求灵活运用, 其中直接开平方法虽然简单,但是适用范围较小;公式法虽然适用范围大,但计算较繁,易发生计算错误;因式分解法适用范围较大,且计算简便,是首选方法;配方法使用较少。

3.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当ax2+bx+c=0 (a≠0)时,Δ=b2-4ac 叫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请注意以下等价命题:

Δ>0 <=> 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Δ=0 <=> 有两个相等的实根;Δ<0 <=> 无实根;

4.平均增长率问题--------应用题的类型题之一 (设增长率为x):

(1) 第一年为 a , 第二年为a(1+x) , 第三年为a(1+x)2。

(2)常利用以下相等关系列方程: 第三年=第三年 或 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总和。

初三数学上册课本知识点总结经典归纳_精选范文网

初三数学学习中基础知识考试占据到了将近60%左右,同时,教材是我们一切题目的源泉。因此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夯实基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