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方法 > 初中学习方法 > 初三学习方法 > 九年级物理

中考物理必考的高频知识点经典精选推荐

发布时间: 浏览量:5

压强在中考中各种题型都有可能出现,很多人在这里摔得头破血流锐气大减,假若不一举拿下那势如猛虎的压强,那很多人将会对物理产生恐惧心理,从此失去信心。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物理学习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中考物理必考的高频知识点经典精选推荐 1

运动和力

1、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力,(压、推、拉、提、吸引、排斥等)。只

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物体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 1、不直接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也能够产生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不一定会产生力。

3、两个物体不相互作用,就一定不会产生力。

2、物理学中力用 F 表示,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在手中两个较小鸡蛋手的压力约 1N。一名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力约 500N。

3、力的作用效果(一)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包括静止到运动,运动到静止,运动的方向、快慢)。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4、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法。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5、测力计的种类:握力计、牵引拉力计等。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弹簧、拉杆、刻度 盘、指针、外壳等。

6、测力计的原理:弹簧在不损坏的前提下,受到的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越大。(在一定范围内、一定限度内、弹性限度内,都可以。也可以说成正比)

7、测力计的使用:

(1)、测量前要观察测力计的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进行校正或记下数值。

(2)、测量时对测力计拉杆施力要沿着弹簧的中心轴线方向。

(3)、记录时要认清每个小格所代表的数值。

8、使用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1)、被测力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先把挂钩拉几下,好处是:防止弹簧被外壳卡住而不能正确使用。

(3)、拉力与弹簧的轴线方向不一致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使测量结果偏小。

9、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对于一些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正方形、球等,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10、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根据重力方向的特殊性,我们把与重力方向一致的线叫做重垂线。

1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同一地点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它质量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一般取 9.8N/kg,用 g 表示,即 g=9.8N/kg,它的含义是:1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9.8N。

12、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13、几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如果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称为力的合成。(求合力时,一定要注意力的方向)

14、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的合成:如果两个力的方向相同,合力方向不变,大小为二力之和。如果方向相反,合力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大小为二力之差。

15、注意: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必大于其中的任何一个力。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合力为 0;大小不等时,合力一定小于较大的力,可能大于较小的力,也可能小于较小的力。

16、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平衡力:平衡的物体所受到的力叫做平衡力。

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的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17、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即合力为零。(一物、二力、等大、反向、同直线)

18、滑动摩擦力:是指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其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影响滑动摩擦的因素见实验探究)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所产生的摩擦。与滚动方向相反。

19、静摩擦: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产生的摩擦。静摩擦产生的条件是:相互接触,且有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0、增大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更加粗糙(2)增大压力

21、减小摩擦的方法:(1)把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可以大大减小摩擦(2)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变光滑也可以减小摩擦

22、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3、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个规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也成为惯性定律。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24、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是由物体的质量决定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快慢、物体的形状、所处的空间、是否受力无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惯性的大小可以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来加以改变。

25、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惯性是物体本身的 一种属性,惯性定律是有条件的,惯性是任何物体都具有的。

26、力和惯性的区别: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也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是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压强与浮力

1、压力: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当压力的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比较的。

2、压强: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用符号 p 表示。压强是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而规定的一个物理量。

3、压强的计算公式及单位:公式:p =F/s ,p 表示压强,F 表示压力,S 表示受力面积压力的单位是 N

lt;<<返回目录

中考物理必考的高频知识点经典精选推荐 2

1

弹力

弹力概念、产生条件、测量工具

 

易考点:是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结构、使用方法、读数。

易错点:是弹簧测力计原理中的“伸长长度”和“弹簧长度”分的不清楚而导致出现的错误

2

重力

具体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三要素、重力的示意图

 

难点:是重力的大小,区分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易错点:是重力的方向,尤其是斜面上物体的重力方向,要注意与压力和浮力方向比较。

3

摩擦力

摩擦力分类、和如何增加减小摩擦力

 

4

杠杆

概念、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及应用、杠杆的分类和用途、杠杆的示意图。易错点是杠杆力臂的画法

 

5

其他简单机械

按要求组装滑轮组

难点

(四)压强和浮力(6个考点)

1

压强

压力压强的概念、压力的作用效果、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易错点有三个

①理解分清压力和压强;

②压力与重力的联系与区别;

③求压强时受力面积的判断。

2

液体的压强

要知道液体内部有压强及其特点

 

3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的存在、产生、相关现象的解释

 

重点:大气压强生活中的应用。

4

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用其解释有关现象

 

易错点:学生容易理解为飞机是靠浮力上升的。

5

浮力

浮力的方向、测量、计算方法、阿基米德原理及其解释相关现象

 

重点:浮力的实验探究过程

6

浮力的利用

中考物理必考的高频知识点经典精选推荐 3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

2.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3.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物理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7.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

8.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

10.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1.1Kg≠9.8N。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杠杆调平:左高左调;天平调平:指针偏左右调。两侧的平衡螺母调节方向一样。

17.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9.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

20.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m2。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25px2=10-4m2

21.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

固体压强先运用F=G计算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

22.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3.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

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G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G-F拉计算,若知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F浮=ρgv计算。

24.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

25.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

26.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

27.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28.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29.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30.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物体吸热,内能一定增加;物体吸热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液体沸腾);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升高(还和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

31.内能和温度有关,机械能和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物体一定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32.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离开热传递说热量是没有意义的。热量对应的动词是:吸收或放出。

3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量小(用人工湖调节气温);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用水做冷却剂)。

34.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二周,对个做功一次,有两次能量转化。

35.核能属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36.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不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37.当前人们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变(核反应堆)。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

38.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振幅有关,和用力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是用为区别不同的发声体的,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生活中的有些用高低来描述声音的响度)

39.回声测距要注意除以2

40.光线要注意加箭头,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实像,光线是实线;法线、虚像、光线的延长线是虚线。

41.反射和拆射总是同时发生的,

4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3.平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

44.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相机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45.照相机的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6.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47.液化:雾、露、雨、白气。凝华:雪、霜、雾淞。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48.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49.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

50.晶体有熔点,常见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有:蜡、松香、沥青、玻璃。

51.六种物态变化:

52.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条件:一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53.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54.串联和并联只是针对用电器,不包括开关和电表。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没有分流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流点。

55.判断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可用圈法:先去掉电源和其它电压表,把要分析的电压表当作电源,从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谁就测谁的电压。

 

56.连电路时,开头要断开;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电流表一般用小量程;电压表的量程要看电源电压和所测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题目给定的条件先择连左下或右下;电压表一定要放在最后再并在所测用电器的两端。

57.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路还得闭合)。

58.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尤其是定值电阻),但它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灯丝电阻表现最为明显。

59.串联电路是等流分压,电压和电阻成正比,也就是电阻越大,分得电压越大。

并联电路是等压分流,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也就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60.测电阻和测功率的电路图一样,实验器材也一样,但实验原理不一样。(分别是R=U/I和P=UI)测电阻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但测功率时功率是变化的,所以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61.电能表读数是两次读数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数。

62.计算电能可以用KW和h计算,最后再用1KWh=3.6x106J换算。

63.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是变化的。但在变化时,电阻是不变的。可根据R=U2/P计算电阻。

64.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上,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65.磁体上S极指南(地理南级,地磁北极,平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极指北。

66.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制成了电动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沈括发现了磁偏角。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萨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贝尔发明了电话。

67.磁盘、硬盘应用了磁性材料,光盘没有应用磁性材料。

68.电磁波的速度都等于光速,波长和频率成反比。

69.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外电路有电源。

70.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中考物理必考的高频知识点经典精选推荐 4

电磁

1.永磁体包括人造磁体和天然磁体.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条形磁体或磁针,静止后总是一端指南(叫南极),一端指北(叫北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原来没有磁性的物质得到磁性的过程叫磁化.铁棒磁化后的磁性易消失,叫软磁铁;钢棒磁化后的磁性不易消失,叫硬磁铁.

2.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磁场.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因此可用小磁针鉴别某空间是否存在磁场.

3.人们为了形象地描述磁场引入了磁感线(实际并不存在)。(采用了模型法)磁感线的疏密表示该处磁场的强弱,磁感线的方向(即切线方向)表示该处磁场方向。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北极出发回到南极,在磁体内部磁感线从南极指向北极。磁感线都是闭合曲线。

4.可以用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右手握住导线,让伸直的大拇指方向跟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弯曲的四指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方向)来判定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对于通电螺线管,用右手四个手指的环绕方向表示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指向即为通电螺线管的N极。

5.电磁铁与永磁体相比有很多优点,它可以通过调整电流的有无、强弱、方向,达到控制磁场的有无、强弱、方向。利用电磁铁做成的电磁继电器(电铃)在自动控制和远距离操纵上常有应用。

6.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7.直流电动机就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发生转动而制作的。在这一过程里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在直流电动机里利用换向器改变线圈中电流方向,使线圈在磁场力作用下持续沿同一方向转动。

8.闭合回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就是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一是电路闭合;二是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即导体运动方向不能与磁感线平行。

9.发电机是利用闭合线圈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转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原理制成的,它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10.电池分化学电池(正极是铜帽碳棒)、水果电池、伏打电池(有里程碑意义,是真正意义上的电池)、蓄电池(有铅和硫酸,污染大)、太阳能电池(无污染,利用可再生能源),燃料电池发电厂发电有以下几种方式:火力发电,水利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潮汐发电等。

中考物理必考的高频知识点经典精选推荐 5

中考物理必考的高频知识点经典精选推荐_精选范文网

压强在中考中各种题型都有可能出现,很多人在这里摔得头破血流锐气大减,假若不一举拿下那势如猛虎的压强,那很多人将会对物理产生恐惧心理,从此失去信心。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物理学习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压强知识点 1.压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